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7 15: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签降的时间,另一方面用“日落”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失败。
B.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
C.《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之情。
D.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
B.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题目和开头。
D.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
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B.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曹多勇
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
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
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
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
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偻;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
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只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
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抹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贵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
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
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喧喧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
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
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
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
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
德贵毕竟是上岁数的人,又加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
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年里多次耕种都颗粒无收的事实开篇,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B.面对村人与家人的不理解,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那种深厚感情。
C.小说最后以德贵梦见地里长出了好荞麦结尾,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照应了题目,也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与向上的力量。
D.德贵与儒家孔子有相似之处,德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孔子虽“累累如丧家之犬”而不改初衷,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7.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8.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多断三处,超过三处不给分。
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的功业。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义在存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
13.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
陆游
秋气侵帷梦不成,一灯西壁翳还明。
风高露井无桐叶,雨急烟村有雁声。
击筑谁同燕市饮①?赁舂方作会稽行②。
从来自许知何等,堪叹江湖白发生。
【注】①《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②东汉隐士梁鸿曾依傍吴郡名士皋伯通,住在皋家廊庑之下,受雇为人舂米。后来,皋伯通欣赏他,给予优待。“会稽行”指梁鸿前往吴郡依傍皋伯通之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夜寒气侵袭,加上忧愁郁结于心,诗人夜不成寐,只有忽明忽暗的孤灯与他做伴。
B.颔联描写大风、露井、急雨、雁声等意象,视听结合,生动地展现了秋夜乡村景象。
C.诗人以才学自负,如今仍不得志,诗歌将理想与现实对照,使诗人的愁苦之情倍增。
D.诗歌层次清晰,前两联着意于写景,景中寓情;后两联着意于抒情,皆为间接抒情。
15.颈联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李凭箜篌引》中使用了与之相反的表现方法的两句则是“,”。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了匈奴,以至于“,”。
(3)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 ① ,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 ② 。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 ③ 。
17.简答题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简答题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请依据下面的文字,给“消毒剂”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个字。
作为一种制剂,消毒剂不同于抗生素,它用于人体外,消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传播媒介达到无害化要求,从而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是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北京地坛医院研发用来防范甲肝流行的,用其发明的年份“1984”来命名。
20.下面是网购商品退货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湖南某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以高分填报了北京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考古专业,并透露这是她自己的选择。选择考古专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喜欢历史和文物,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该考生的这一选择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有网友认为。作为农村家庭出身的学生要为家里考虑,学经济、金融等专业,将来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也有网友认为,这么高的分数,就应该填写竞争力更大的热门专业,不要浪费了机会。樊锦诗女士得知此事后,为该考生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表达对她的祝福和希望,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全国各大博物馆、考古机构纷纷为这位考生点赞,并为她精心准备了“考古豪华大礼包”——考古珍贵资料,希望对她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体会,分享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B
  简析:材料二提到“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说明并非所有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B选项中“都能认清”“都具有”表述过于绝对,以偏概全。
  2.答案:C
  简析:“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走”和“来”并非对比关系,它们是并列呈现的两个事件,共同表达了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所以C选项中“对比”的说法错误。
  3.答案:A
  简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强调人要有同情心,而“百万将士痛击日寇”体现的是将士们为保卫国家、抗击侵略者而战,并非出于恻隐之心,所以该论据与论点不匹配。
  4.
  答案: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运用正反对比,如将闻一多、朱自清与有“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对比,赞颂闻、朱的民族精神;使用例证法,如列举美国用武器杀害数百万中国人的事例论证其侵略行为;运用引证法,引用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展现中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且形象生动。如描写司徒雷登“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挟着皮包走路”,将其不甘心失败又无奈的状态刻画得形象幽默。
  简析:论证特点从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分析。论证方法上,通过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方式,增强论证说服力;语言上,通过对司徒雷登的描写,展现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作者观点。
  5.
  答案:①真实性:开头精确到具体时间“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对仪式前场景进行细致白描,如对士兵、水兵、军官、记者等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体现新闻通讯的真实性。②文学性:运用环境描写,如“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渲染气氛;通过细节描写,如“满脸笑容的水兵”,展现人们胜利的喜悦,增加了文学感染力。③评论性:结尾评论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如“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提醒人们珍惜和平;思考国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保持胜利果实,如“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富有思想性。
  简析:根据新闻通讯“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真实性从时间和场景描写体现;文学性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分析;评论性从结尾的思考和感悟入手。
  6.答案:A
  简析:小说中德贵多次耕种被淹,更多体现的是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对抗,而非激烈冲突,且德贵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坚持耕种河滩地的行为塑造的,并非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A选项错误。
  7.
  答案:①“人老、牛老、犁也老”,总述三者共同的老迈特征。②对人、牛、犁的描写一视同仁,不区分人与物,相互参照,如写人佝偻与犁的弯、犁的裂纹与人的皱纹相互关联。③将人、牛、犁并列,交替描写,如“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④行文舒缓,与人和牛迟缓的步态相协调,让读者能细细体悟其中情感。
  简析:从描写内容、描写视角、行文结构和节奏等方面分析。通过共同特征、相互参照、交替描写和舒缓节奏,展现人、牛、犁之间的和谐与亲密,营造出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8.
  答案:①让牛、犁饮水并笑骂它们,体现德贵对牛和犁的亲近与爱惜,这是在长期共同劳作中形成的情感。②问牛与犁“地犁还是不犁”,借犁的“回答”表达德贵坚持耕种到底的决心,面对可能被淹的风险仍不放弃。③对牛与犁的絮叨,反映出德贵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因为他与村人、家人交流少,更愿意和牛、犁交流。
  简析:结合德贵与牛、犁对话的具体内容,从情感表达、心理暗示和人物处境等方面分析。对话既展现了他对农具的情感,也体现了他的决心和内心的孤独。
  9.答案: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
  简析:“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句,“者”后应断开;“尚耻之”表达一种态度,其后断开;“今鲁”单独停顿,引出“父母之邦也”的判断,这样断句符合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逻辑。
  10.答案:B
  简析:“存鲁”的“存”是“保存”的意思,而《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是“问候,探望”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B选项错误。
  11.答案:C
  简析:材料中是说吴国攻打齐国后,兵力在与齐、晋的作战中消耗,越国趁机灭掉吴国,并非齐晋同时出兵击败吴军,C选项对文意理解错误。
  12.
  答案:(1)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2)义在保存鲁国,勇在侵损强大的秦国威势超过晋国,那么成就霸王之业就不必怀疑了。
  简析:(1)“万乘”“千乘”表示战车数量,代指国家规模;“私”是“占有”;“窃”可译为“私下里”,表示谦辞;“恐”即“担忧”。(2)“存”为“保存”;“害”是“侵损”;“申”表示“超过”;“王者”指成就霸王之业。
  13.
  答案: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
  简析:从材料一可知子贡擅长“言语”,符合出使要求;且材料一中子贡与孔子的问答涉及出使内容,所以孔子认为子贡更适合完成出使任务。
  14.答案:D
  简析:诗歌尾联“堪叹江湖白发生”,由“堪叹”直接表达情感,属于直接抒情,并非“皆为间接抒情”,D选项错误。
  15.
  答案:颈联出句写荆轲刺秦后,无人伴高渐离在燕市饮酒、唱和;对句写梁鸿认为皋伯通可依傍,前往投靠并受雇舂米。化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得遇知己的羡慕,以及自身孤寂和对知己的渴望之情。
  简析:结合注释理解典故内容,再联系陆游的境遇,他渴望收复失地却不被重用,所以借古人典故抒发对知己的向往和自己的孤独之感。
  16.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简析:根据题目要求,回忆相应诗句。(1)注意“舫”“唯”“芙蓉”等字词的写法;(2)注意“报怨”不要写成“抱怨”;(3)注意“瓮”“牖”“枢”“氓”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17.
  答案: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②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③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简析:①根据前后文,前文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受关注,后文提到前几年“AI写诗”受关注,所以此处应填人工智能写作早有出现的相关内容。②前文强调真正文学作品有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创作”靠逻辑计算,所以它不足以赋予作品个人思想情感。③前文指出人工智能“创作”不是真正创作,所以即使作品“像样”,也无法取代人类创作。
  18.
  答案: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简析:长句改短句,先找出句子主干“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再将修饰成分“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分别拆分成独立短句,按照合理顺序排列。
  19.答案:消毒剂是一种用于人体外的以消灭病原微生物为手段,以切断传播途径为目的的制剂。
  简析:下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消毒剂”是被定义概念,“制剂”是邻近大概念,“用于人体外”“消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传播媒介达到无害化要求,从而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其本质特点,按照格式整合即可。
  20.
  答案:网购商品退货首先需提交在线退货申请,商家不受理申请则退货失败,操作完成;商家受理,客户寄回商品,商品经检测,符合退货要求,则退货退款,不符合退货要求,则商家退还商品。
  简析:按照流程图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环节。注意“退货申请”的受理与否和“商品检测”的结果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后续流程,需分别说明。
  21.
  答案:略
  简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写演讲稿。立意可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坚持理想、不受外界干扰等方面入手。写作时需结合材料内容,如钟芳蓉的选择、网友的看法、樊锦诗的鼓励等,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同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语言表达。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能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诸侯国,不辜负君主的委托,这就可以称作‘士’了。”
材料二:
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子贡向南拜见吴王,对吴王说:“现在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要占有只有千辆战车的鲁国,而与吴国争强,我深深为您担忧。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义在保存鲁国,勇在侵损强大的秦国威势超过晋国,那么成就霸王之业就不必怀疑了。”吴王说:“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不可,您攻打越国回来,齐国也就占有了鲁国。再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他出兵跟从您。这样您就使越国空虚(让越国没有力量背后偷袭),而名义上是率领诸侯一起讨伐。”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子贡东行来拜见越王,越王问道:“这是偏僻简陋的小国。现在先生竟然亲自到这里来?”子贡说:“现在吴王既然有讨伐齐国的愿望,君王就应该不惜贵重的器物,把它们献给吴国,以迎合吴王之心;不要讨厌俯首低眉、用谦卑恭敬的话去奉承吴国,应该故意抬高行礼的等级,那么吴王就一定会去攻打齐国了!如果他打仗却打不胜,那就是您的福分。如果他打仗胜利了,一定会用剩下的部队去攻打晋国。我请求北行去拜见晋君,劝说晋君,使晋、越两国共同进攻吴国!吴国的精锐之师和宝器仪仗,先在齐国受到损伤,后又在晋国消耗殆尽,那么君王可以利用吴国这疲败之际,一定能消灭吴国了!”越王非常高兴。吴王夫差果然调集九个郡的军队,与齐军大战于艾陵,把齐军打得大败,吴国部署兵力没有撤回,果真又与晋军在黄池岸边相遇。吴国晋国争为强者,晋军发动攻击,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得到这个情报,渡江袭击吴国,杀死夫差和他的丞相。所以说子贡一出国游说,就使鲁国安宁,齐国混乱,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确实如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