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默写古诗文。
(1),在河之洲。(《关雎》)
(2)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感时花溅泪,。,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自强不息,是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福;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表达“,”(《岳阳楼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二、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是不可xièdú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诗歌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春秋宴饮,士大夫常赋诗言志,诗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既可以臧否人物,亦可以观家邦兴亡,意义重大;现代社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举手投足间,学养的芬芳扑面而来。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有的人chóuchú良久,也只能用网络热词来suíshēngfùhè;有的人却______,应景的诗词脱口而出:两者文化修养的高低真是______。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以其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磨砺,这些诗歌已经成为永远不朽的经典,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xièdú( ) (2)chóuchú( ) (3)suíshēngfùhè(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信手拈来 天渊之别 熏陶
B.信口开河 天渊之别 熏染
C.信手拈来 截然不同 熏染
D.信口开河 截然不同 熏陶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诗歌已经成为永远的经典,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B.这些诗歌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
C.这些诗歌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D.这些诗歌已经成为永远的经典,一代又一代叩击着人的心灵。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府楼猴从府楼建成到辛亥革命时被烧毁,经历了明清两代几百年,见证了一段段历史,是潮州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学校记者团成员,你参加了今年国庆“心想事成,遇见府楼猴”文旅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采访任务。
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师傅:参考了潮州有两只以前留下来的府楼猴来推敲府楼猴的那个表情、动态。以前我们潮州雕刻也确实厉害,就是它虽然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是一看就是很有表情,有那种灵魂在里面,所以这个给我们设计增加了一些难度。它要似笑非笑,这脸蛋的表情是你想象它是哪一种,它就会以哪一种的脸出现在你面前。我们做这个猴就是不但要它的那个形状,还要它的神韵,才能体现潮州的艺术。
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师傅:每只猴它都有一个名字,比如岁岁平安、国泰民安,这些都是祝福。它们拿的东西都是我们生活里面有的东西,比如立冬了,我们就是吃汤圆,那我们就是让它掉一碗汤圆,开春了,我们这个杨柳树开始发芽了,用这些来体现二十四节气。
④潮州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辜师傅:在2022年10月就开始准备这件事,我们制作的时候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为了做这套府楼猴,全部用实木,全部白边处理掉,用2.35米直径的木开成板材,板材再去做。材料本身是对的,但是木材本身会开裂,在设计方面,一些需要修改还是得稍微修改,比如府楼猴拿着的物品附着力太小,去到上面日晒雨淋,得考虑这个问题。
任务一:确定采访主题
5.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
任务二:准备采访问题
6.请从三位美术大师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①。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甚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节)
【注】①馈饷:军饷。
7.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泉香而酒洌/乃记之而去
B.临溪而渔/把酒临风
C.奉使河东/使至塞上
D.于策为便/执策而临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
10.品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与甲文有诸多相似之处,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风骨”强调的是一种不媚俗、不屈从的精神追求,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年级文学社准备设“文人风骨”专栏,小语认为可以把欧阳修放进专栏介绍,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帮小语陈述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磨砺始得玉成
①冰清玉洁、精金良玉、玉振金声、玉树临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凝视一块美玉,看到的是柔美和温润;触摸一块美玉,感受到的是坚实和高洁。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寄托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②《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贵玉”的原因,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旧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这是革命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韧气节。黄文秀为了让基层群众过上好日子,把韶华留在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这是当代年轻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责任担当。杨善洲常拿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办过私事,这是优秀党员干部冰清玉洁、白璧无瑕的崇高风范。
③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轩轾,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大凡成就大业者、贡献杰出者、勇赴使命者、舍己为人者,无不是经历几番潜心学习、艰苦锻炼、奋斗打拼,才为世所识、为人所赞。磨砺始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______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在工作实践中战风雨、斗寒霜,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心性、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才能琢磨成器、百炼成钢,最终有所成就。
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每块玉都有独特的形态与气质,每个青年也都有独特的禀赋与追求。对玉的雕琢不能千篇一律,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也讲究因材施教。因材因性,把雕琢之功施于无形,方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广大青年也需要在干事创业的路途中,心怀真善美的追求,以不负韶华之朝气、激越沧海之胆气,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镌刻在灵魂深处,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让青春之花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胸怀锦绣,腹隐珠玑,时时砥砺,事事精进,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⑤“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正如美玉经得起岁月的淘洗,美德懿行耐得住时间的检验和人心的评判。以人比玉,由玉及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勤勉,用时间和汗水雕琢自己,努力成为一块“美玉”,永远散发洁净通透的光泽。
(选自《人民日报》)
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冰清玉洁,白璧无瑕”分别概括出方志敏、黄文秀、杨善洲三人的特点。
B.第④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励青年人应努力把雕琢自己的品质作为重要的人生课题。
C.每个青年都有独特的禀赋与追求,如玉的雕琢,故对青年的培育也应顺其自然。
D.第⑤段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13.下面是文章的脉络,请补出空缺的部分。
论述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论述青年人要磨砺自己成为栋梁——得出结论:
14.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哪个事例恰当?为什么?
【甲】吴天一研究高原病学,一干就是60多年。调研期间,他虽遭车祸,但仍深入一线,潜心研究。他的付出,让建设青藏铁路的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
【乙】武汉退休老人马旭与丈夫毕生节俭,一分一毫积累几十年,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千万元。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心灵的高贵,令世人赞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
乔正芳
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
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
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
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小洪摇摇头,他知道连长患有低血糖,更需补充能量。
连长咳嗽了几声,问:“小洪,你父母最近来信了吗?”见小洪不回答,他又说:“你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是不是特盼着你早点娶个媳妇?”
小洪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连长拍拍小洪的肩:“我有个侄女,在我们县医院当护士,人长得蛮漂亮。我嫂子托我在部队里给物色个对象,我观察了很久,觉得你最合适!本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
小洪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星光。连长狡黠地问:“小洪,如果你俩成了的话,你该称呼我什么?”
小洪红着脸说:“叔叔。”
连长说:“不对,是叔丈。”
小洪笑了。连长一鼓作气,说:“来!打起精神,先给叔丈捶捶后背揉揉肩。”
……
天终于亮了!搜救的直升机出现了!小洪激动地挥手,跳着喊着,可皑皑雪原里,他的声音和身影实在太渺小了。
连长嘴唇青紫,喘息着说:“小洪,咱分头行动。两个目标,更好。”
小洪手脚并用拼力朝东爬去。过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发现,直升机朝着他们越飞越近。
“连长!”小洪猛一回头,惊呆了:只见一团熊熊烈火,燃烧,舞动,似一只浴火的风,似一条腾空的龙!——是连长!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全都点燃了……
第二年,小洪陪着嫂子和巍巍来给连长扫墓。巍巍将一个苹果放在爸爸墓前,他说要让爸爸尝尝家乡的新苹果。
嫂子要回去了。小洪鼓足勇气提起连长的侄女,嫂子很诧异:“他们家三代单传,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哪有什么侄女?”
小洪的眼泪瞬间决堤。他抬头挺胸,朝着连长的墓碑,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校园电视台拟将微型小说《永远的雪域高原》拍摄成微电影,请结合全文,完成下列任务,为拍摄作准备。
任务一:角色演绎
15.为了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向演员分析:为什么在小洪的眼中,连长是“关心爱护他们的好兄长”。
任务二:场景分析
16.导演特别注重场景的选择,请你根据第⑤段画线句子,从描写角度谈谈导演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
任务三:道具选择
17.微电影拍摄要关注到文本中一些值得玩味的物象,小语认为苹果是拍摄中的重要道具,请你分析文中苹果的作用。
任务四:主题凸显
18.小说结尾,小洪得知连长根本没有侄女,此时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选文,以“小洪”的身份(用第一人称)补全他在连长墓碑前的台词。(100字以内)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有同学想要将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整理成一本诗集《土地的忧郁——艾青诗选》。下列不适合入选的一项是( )
A.《北方》 B.《黎明》 C.《我爱这土地》 D.《光的赞歌》
七、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0.《水浒传》的最大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些梁山好汉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格。请你参照示例,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用一个字形容梁山好汉突出的性格特点,完成“一字评”。
可选人物:鲁智深、林冲、吴用、武松
示例:宋江——“孝”,宋江组织好汉们投奔梁山,途中收到父亲病故的家书,立即赶回家中,体现了宋江的“孝”。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④不得抄袭或套作要求:
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名句名篇默写
1.答案:关关雎鸠;断肠人在天涯;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简析: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雎鸠”“涯”“烽”“箫”“简”“弊”“衰”“婵娟”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答案:(1)亵渎;(2)踌躇;(3)随声附和
简析: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亵”“踌躇”“附”等字的笔画和结构。
3.答案:A
简析:“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能熟练运用,是褒义词;“信口开河”指随口乱说,是贬义词,此处用“信手拈来”合适。“天渊之别”比喻差别极大,程度比“截然不同”更深,更能突出文化修养差距。“熏陶”指受到好的影响,“熏染”侧重不良影响,此处是诗歌对人的积极影响,用“熏陶”。
4.答案:C
简析:原句中“永远”和“不朽”语义重复,“敲击”与“心灵”搭配不当。C选项删去“永远”,将“敲击”改为“叩击”,修改恰当。
三、综合性学习
5.答案:示例:“府楼猴”的艺术魅力与传承创新
简析:材料围绕府楼猴的设计、制作等展开,“艺术魅力”涵盖其表情、神韵等方面,“传承创新”涉及参考传统和面对问题的改进,该主题能概括材料主要内容。
6.答案:示例一(采访李师傅):李师傅,您在设计府楼猴时,是如何在传承传统潮州雕刻抽象风格的基础上,展现其独特神韵的呢?示例二(采访辜师傅):辜师傅,在制作府楼猴的过程中,面对木材开裂和物品附着力等问题,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呢?
简析:采访李师傅可围绕设计中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采访辜师傅可针对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及解决办法提问,问题需结合材料且有针对性。
四、文言文阅读
7.答案:C
简析:A选项中,“而”分别表并列和顺承;B选项,“临”分别是“来到”和“面对”;C选项,“使”都是“出使”;D选项,“策”分别是“计谋”和“鞭子”。所以选C。
8.答案:(1)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2)希望让百姓能够耕种它们,否则,这些土地将会被敌人占据。
简析:(1)翻译时注意“苍颜”是“脸色苍老”,“颓然”形容醉态,“……者……也”表判断。(2)“愿”是“希望”,“令”是“让”,“不然”是“否则”。
9.答案: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
简析:这句话意思是不如分散兵力驻扎在黄河以东的堡垒,以便应援和节省运输费用。“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平时可省转输”是不同的动作和目的,据此断句。
10.答案:示例:二者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各自勾勒出自然景象和乡村生活的美。《醉翁亭记》中,作者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等笔触,直接描绘出四季变化和自然之美,展示滁州宁静的山林景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通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描写,同样使用了白描技法,表现春天景色的生动活泼,两者都凭借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的热爱。
简析:白描手法是用简洁的文字勾勒事物特征。《醉翁亭记》和《钱塘湖春行》都用简洁语言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按此思路分析即可。
11.答案:欧阳修具“文人风骨”,为人正直,才能卓著。甲文:①被贬滁州,仍乐观旷达;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民同乐;乙文:③议论时政,正直敢言;④奉使河东时能提出不废麟州,深谋远虑;⑤将荒芜田地给百姓耕种,关爱百姓。
简析:从甲文欧阳修被贬仍乐观并与民同乐,乙文他正直敢言、为百姓考虑等方面,可看出他具备“文人风骨”。
五、现代文阅读
12.答案:C
简析:文章强调对青年人才的培育要因材施教,不是顺其自然,C选项错误。A、B、D选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13.答案:论述贵玉的原因;论述如何成为美玉;人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有所成就
简析:文章第②段论述君子贵玉的原因;第③段论述玉石需雕琢,人也需经历磨炼才能成功;最后得出人要经历磨练才能有所成就的结论。
14.答案:甲事例恰当。第③段强调成功需经历艰苦磨炼,吴天一研究高原病学60多年,遇车祸仍深入一线,体现了他克服困难、坚持奋斗,与论点契合;乙事例主要体现老人的节俭和慷慨捐赠,未突出经历艰苦磨炼取得成就。
简析:判断论据是否恰当,要看其是否能证明论点。第③段论点是成功需磨炼,甲事例符合,乙事例不符合。
15.答案:①连长在小洪生病时,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苹果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十分珍贵,体现了连长对小洪的关心;②连长为了救小洪,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全都点燃,吸引直升机,把生的希望留给小洪,展现了连长爱护战士、舍己为人的品质;③连长在困境中安慰小洪,给他讲侄女的事,鼓励他打起精神,表现出连长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的心理。
简析:从连长给小洪苹果、救小洪、在困境中安慰小洪等方面,可看出他对小洪的关心爱护,像兄长一样。
16.答案: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行描写。视觉上,“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描绘出乌云压顶的景象,预示着危险的来临;听觉上,“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雪的猛烈,营造出紧张、危险的氛围,烘托出连长和小洪面临的困境,也为后文连长的英勇行为做铺垫。
简析:“红云变灰云”是视觉描写,“狂风抽来”“山呼海啸”是听觉描写,这些描写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困境,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17.答案:①苹果是连长关心战士的象征,连长把嫂子给巍巍的苹果给了生病的小洪,体现了连长对战士的关爱;②苹果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后文嫂子找苹果、连长讲述侄女等情节;③苹果象征着美好和希望,在艰苦的雪域高原环境中,苹果给战士们带来了温暖和安慰;④苹果在结尾处,巍巍将苹果放在连长墓前,表达了对连长的怀念之情,深化了主题。
简析:从苹果体现的情感、推动情节、象征意义以及在结尾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它既体现关爱,又推动情节,还深化主题。
18.答案:示例:连长,您骗了我,可我知道您是为了给我希望。您是我心中永远的兄长,我会像您一样,做一个勇敢、关爱他人的军人。我会带着您的精神,继续前行。
简析:以小洪的身份,结合前文连长的行为和谎言,表达对连长的理解、敬佩以及向连长学习的决心。
六、选择题
19.答案:D
简析:《光的赞歌》创作于1978年,不属于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北方》《黎明》《我爱这土地》都创作于三十年代,且符合“土地的忧郁”主题。
七、名著阅读
20.答案:鲁智深——“义”,他义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体现了他的“义”。林冲——“忍”,林冲遭高俅陷害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又受到两个公差的百般欺辱,一直忍让妥协,体现了他的“忍”。吴用——“智”,吴用和晁盖用计谋在黄泥岗智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体现了他的“智”。武松——“勇”,武松经过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了山中的掉吊睛白额虎,体现了他的“勇”。
简析:根据人物的典型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如鲁智深救金氏父女体现“义”,林冲受欺辱时的表现体现“忍”等。
八、作文
21.答案:略
简析:这是命题作文,围绕“因为有我”,可从家庭、集体、社会等方面,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我”的作用和价值,表达积极向上的主题,文体以记叙文为例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