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4 21:2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24分)“仁爱在心,智慧在眼。”文化厚重的风景名胜、仁人志士的优良品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理念等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恰逢学校“视频号”要拍摄主题为“继承传统 借古鉴今”的四集专题片。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亭台楼阁】
1.(4分)下面是第一集《游览》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每年到了这时候,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特意来苏杭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杭州西湖妙在天趣,苏州园林则贵在人工。在一个不大的天地里,因地治宜,沿阜垒土。所植花木,新枝翠绿,老枝遒劲;所建亭榭,新巧雅致,造型古朴。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那惟妙惟肖的石雕,那造型别致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无不构思精致,巧妙绝轮。
(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填序号)(2分)
①络绎不绝   (A.jüé B.jué)
②惟妙惟肖   (A.xiào B.xiāo)
(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①因地治宜    
②巧妙绝轮   
【志士仁人】
2.(11分)下面是第二集《精神》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诗文中的情感含蓄而隽永,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践行“大丈夫”观:(1)面对山河破碎、满目凄然的衰败春景,杜甫哀吟“   ,   ”(《春望》),表达自己忧国伤时的思想情感;(2)面对激烈的战争,李贺高歌“   ,   ”(《雁门太守行》),运用典故抒写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忠心;(3)面对命运的无情打击,李清照疾呼“九万里风鹏正举。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抒发自己不输男子的豪迈气概;(4)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抒发了“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壮志豪情,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5)在西北高原上,茅盾的《白杨礼赞》,让我们感受平凡的白杨树所负有的催人奋进的力量“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白杨礼赞》)”。
【文化自信】
3.(6分)下面是第三集《耕读》中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
①在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农耕文化尤其值得我们重视。②农耕文明的发展脉络,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动彰显。③精耕细作、耕读传家的,敬天、惜地、爱粮、尚和的,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明的,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④注重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充分展示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充分凸显富有地方特色的个性,这是我们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1)请提取原稿第①句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并写在下面。(2分)
(2)原稿第③句中有三个语句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A.耕育道德
B.生产生活方式
C.智慧结晶
(3)请在原稿第④句中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文化遗产】
4.(3分)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限60字内)
二、阅读(46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受调查居民平均夜间清醒1.4次,平均睡眠时长为6.75小时。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成人日均睡眠时长应达7—8小时。
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中国居民2023年睡眠指数62.61分,为近3年来最低。同时,被调查者出现了主观睡眠质量更差、睡眠拖延更严重、更多使用睡眠药物等情况。
睡眠质量缘何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认为,对互联网、手机的依赖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数字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睡眠:从职业上看,不同程度涉入互联网的职业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均低于50%;从年龄上看,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2%的人在零点后入睡。
除了网络依赖等不良习惯,情绪和压力也是睡眠的“拦路虎”。
“临床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可能都是心理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医师汤康敏介绍,引发失眠的原因除遗传等先天因素外,还有压力大、心理焦虑等后天因素。
(摘编自《好睡眠从好习惯开始》,2024年4月16日“人民网”)
【材料二】
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国际上把睡眠与运动、营养一起,视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三大要素,而睡眠是健康的基石。
对于普通人保健而言,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睡眠觉醒周期既有规则又有节律,对机体内各系统的稳态有重要影响。健康睡眠需要符合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睡眠时机好,晚上10点左右入睡是最佳的时机;二是睡眠时长合适,正常成年人的晚间睡眠时长应该在7~8个小时,偶尔醒来,然后能很快入睡;三是睡眠质量高,醒来后的感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可以认为是高质量的睡眠。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模式,提示睡眠问题还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摘编自《2024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发布:健康睡眠人人共享》,2024年3月18日“光明网”)
【材料三】
目前医学上处理失眠等睡眠障碍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其中,心理行为治疗是指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或改变一些睡眠习惯促进睡眠。它是目前医学上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
“首先要固定好新的作息时间,按照固定的睡觉、起床时间进行规律作息。”侯天舒提示,如果现在的作息时间与计划的时间差距较大,可以逐渐提前上床时间,循序渐进。一般来说,3个星期就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律性生物钟。
侯天舒表示,良好的睡眠质量需要营养支持,在保证规律饮食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建议每天坚持运动,最好是有氧运动,如踢球、慢跑、游泳、爬山等。运动尽量在白天进行,睡前2小时内应避免运动。
“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对改善睡眠也很重要。”侯天舒提到,睡眠环境包括光线、温度、声音、卧具。睡前光线要暗,避免蓝光,睡前少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周围环境保持安静,卧室温度以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为宜。枕头、被子要舒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时间出现睡眠障碍,切忌擅自服用药物,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摘编自《世界睡眠日:如何调整生物钟?专家支招》,2024年3月21日“人民网”)
(1)如今人们的睡眠质量为何会下降?请根据【材料一】概括。(2分)
(2)平时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睡眠呢?请根据【材料三】概括。(4分)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居民2023年睡眠健康情况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出现了主观睡眠质量更差、睡眠拖延更严重、更多使用睡眠药物等情况。
B.国际上认为保障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睡眠、运动与营养。
C.健康睡眠要满足睡眠时机好、睡眠时长合适、睡眠质量高这三个必要条件。
D.长时间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时,可以找一些改善睡眠的药物自行服用。
6.(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黄河岸边的明珠
何勇
踏在古老的青石板上,顺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散步,看着一座座明清商铺民居,我总想真正走进这座古镇、读懂这座古镇,总想翻开这本几百年历史写就的厚重的书。
碛口古镇,位于山西吕梁临县城南约五十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它是历史上的晋商发源地之一,保存有较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清民居村落。碛口古建筑群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这颗黄河岸边的明珠。
“碛”,意为水中沙石。在碛口,黄河大量沙石聚积,河道变窄,河水咆哮。再往下游走,河道极难通行,商人只能在碛口停泊改走陆路,这里因此成了水陆交通枢纽。这成就了碛口的繁华:自明清至民国初年,古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数百家大小商号,五里长街商贸兴隆。在水流的咆哮里,在落日的余晖中,船筏穿梭,驼铃回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随着同蒲铁路等铁路路线的开通,黄河水运不复当年,这个商贸古镇因此远离喧嚣,但也使它的风貌得以完整保留。漫步在一条条街巷,处处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包括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也有庙宇、民居、码头等。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青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端详那些老字号、老房子,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可以说是一座开放的明清建筑博物馆。街巷两旁的商铺,做醋的、卖酒的、做手工艺品的,琳琅满目,时间在这里仿佛也放慢了脚步。
几百年来,男人们在古镇经商,走南闯北,家眷们就安置在周边的村落里,经商利润也纷纷投入宅子的修建。紧邻碛口古镇的西湾村,便是由商人陈氏家族建起,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村子始建于明末,背靠不算太高的卧虎山,前临黄河支流湫水河,依山傍水,是一处城堡式明清古民居群。村落依山坡而建,村后又有墙体与山体隔开,规模不大,四十多处宅院,整体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隔湫水河远望,西湾村宛如一幅古朴的立体山水画卷。
古老的村落不缺探访者。由于西湾村离碛口古镇较近,很多游人从碛口步行而来。村里的古民居设计精巧,五条南北走向的窄窄竖巷将全村院落串联在一起。宅子的院落大门都较为狭窄,看似不太起眼,院落内却遍布飞檐灵兽、石雕木刻、雕梁画栋。这些院落作为商人私宅,呈现出谨慎低调、含蓄内敛、深藏不露的特色。院落每一层屋顶都是上一层的院子,层层叠叠。
穿过一个院子,一处厢房中有电锯工作的声音。循声而去,原来是一个木雕加工处,屋里摆满了木梳、木偶、木雕小动物等。屋子的主人陈俊万年逾六十,传承着当地的木雕手艺。他说他每天都在这里加工各种木制品,既不外出售卖,也不懂网络营销,只是来来往往的游客随手购买一件,年收入也有四五万元。我也随手买了两把精致的檀木梳子。
相比西湾村,李家山村距离碛口古镇远一点,也是一处明清民居古村落,保存完好且规模更宏大。和西湾村陈家独大不一样,李家山村是沿着山谷两旁的斜坡左右展开,两个大家族各占据一边,分别在两旁建宅院,好似凤凰的左翼和右翼,所以李家山村也被称作凤凰村。
长达几百米的山坡上,窑洞组成的四合院层层排列、依次向上。整个村落建筑与山体完美结合,远看像是一只巨大的展翅翱翔的凤凰,很具视觉冲击力。李家山村吸引了无数画家前来写生,画家吴冠中就曾对李家山村的窑洞古村大加赞赏。窑洞这一建筑形式,是黄土地上人们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黄河文明长河中令人难忘的美丽浪花之一。李家山村正是窑洞魅力的生动注脚。
“李家山的山来李家山的水,李家山的山山水水真是美……”一首悠扬嘹亮的民歌在李家山村的山坡上回荡。唱歌的是村民杨艳梅,她正带着一组游客漫步在李家山的山腰村道上。擅长唱晋剧的她,天生一副好嗓子,给游客讲着李家山的故事,忍不住即兴唱起村民改编的信天游。
杨艳梅在这边山梁上歌声婉转,而那边半山腰的陈玉香,正头裹白头巾、身着绿花袄,对着手机说“段子”直播。“面朝黄土背朝天,快快乐乐活一天。”诙谐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感染了无数网友。年近六旬的陈玉香2022年起在儿子帮助下,开始用手机记录自己和老伴的古村生活。犁地、做饭、串门、唱曲儿……看似普通的农村生活,在陈玉香颇具喜感的表演下,在网上火了起来。如今她已拥有二十余万粉丝。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带动下,像杨艳梅、陈玉香这样的李家山村农民,成了网红、讲解员、饭店老板……有了“新身份”,过上了好日子。
古镇还是那座古镇,古镇早已不是那座古镇。
(选自2024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碛口古镇为什么会成为水陆交通枢纽?(3分)
(2)文章围绕碛口古镇,还写了周边的村落。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地点 建筑 评价
碛口古镇 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包括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也有庙宇、民居、码头等。 ①   
②    ③    一幅古朴的立体山水画卷
李家山村(凤凰村) 窑洞组成的四合院沿着山谷两旁的斜坡左右展开。 ④   
(3)请根据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①宅子的院落大门都较为狭窄,看似不太起眼,院落内却遍布飞檐灵兽、石雕木刻、雕梁画栋。(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②窑洞这一建筑形式,是黄土地上人们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黄河文明长河中令人难忘的美丽浪花之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文章标题“黄河岸边的明珠”的理解。(4分)
(5)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请结合【链接材料】谈一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独特底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   
③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④征与吾共安天下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故知守成之难”中的“之”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春冬之时
D.三里之城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分)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2分)
(4)【乙】文中唐太宗的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两句写“折戟”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2分)
(2)南宋谢枋得评此诗后两句绝妙,认为是“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2分)
三、作文(50分)
9.(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春种秋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播种,是我们对来年的美好期许,而收获,则是辛勤劳作后必然又偶然的相遇。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我种下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这份试卷围绕“继承传统 借古鉴今”主题展开,涵盖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等部分,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是详细的答案及简析:
  1.答案
  (1)①B②A
  (2)①“治”改为“制”②“轮”改为“伦”
  简析:“绝”韵母为“ue”,与“j”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络绎不绝”中“绝”读“jué”;“肖”是多音字,“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肖”表示相似、像的意思,读“xiào”。“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制”有制定之意,“治”无此义;“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伦”表示同类、同等,“轮”无此义。
  2.答案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贫贱不能移
  (5)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简析: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和现代文重点语句的背诵默写能力。需准确记忆诗句,注意“提携”“蓬”等易错字的书写。
  3.答案
  (1)文化值得重视。
  (2)BAC
  (3)逗号
  简析:提取句子主干时,“农耕文化”的中心词是“文化”,“值得我们重视”中“值得重视”是谓语和宾语,“我们”是定语,所以主干是“文化值得重视”。“精耕细作、耕读传家”与生产生活方式相关,“敬天、惜地、爱粮、尚和”体现耕育道德,“二十四节气”属于智慧结晶,所以顺序为BAC。“充分展示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和“充分凸显富有地方特色的个性”是并列的动宾短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4.答案:示例:①有益:《昆虫记》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的深刻省思,激发起人们的科学探究精神。②有趣: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详细、深刻地描绘了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十分有趣。
  简析:《昆虫记》在“有益”方面,它让人们了解昆虫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精神;在“有趣”方面,作者把昆虫当作人来写,生动描绘它们的生活习性,充满趣味。
  5.答案
  (1)对互联网、手机的依赖;情绪和压力是睡眠的“拦路虎”。
  (2)①固定新作息时间,规律作息。②保证规律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坚持有氧运动,且运动在白天进行,睡前2小时避免运动。③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光线暗、少接触电子产品,保持环境安静,控制卧室温度,选择舒适卧具。④睡眠障碍严重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3)D
  简析:材料一明确指出长时间出现睡眠障碍,切忌擅自服用药物,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D选项表述错误。A、B、C选项在材料中均能找到依据。
  6.答案
  (1)黄河大量沙石在碛口聚积,河道变窄,下游河道极难通行,商人只能在此停泊改走陆路,使其成为水陆交通枢纽。
  (2)①一座开放的明清建筑博物馆②西湾村③始建于明末的城堡式明清古民居群,由商人陈氏家族建起,背靠卧虎山,前临湫水河,四十多处宅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五条窄巷串联全村院落,院落大门窄但院内装饰精美,呈现出低调内敛的特点④建筑与山体完美结合,远看像展翅翱翔的凤凰,是窑洞魅力的生动注脚,吸引无数画家写生
  (3)①“却”表示转折,将院落大门的普通外观与院内的精美装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院落内部的精致奢华,体现商人私宅低调内敛的特色。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窑洞这一建筑形式”比作“黄土地上人们生存智慧的结晶”和“黄河文明长河中令人难忘的美丽浪花之一”,生动形象地写出窑洞蕴含的智慧以及在黄河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
  (4)“黄河岸边的明珠”既指碛口古镇及其周边村落,从历史看,碛口古镇是晋商发源地之一,曾繁荣昌盛;从建筑看,古镇及周边村落有大量明清建筑,各具特色;从文化看,这里承载黄河文明,有独特民俗风情,这些都像明珠般珍贵。
  (5)“古镇还是那座古镇”指古镇的地理位置、古建筑等物质层面未变,依然保留明清建筑风貌,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古镇早已不是那座古镇”指在乡村振兴带动下,古镇及周边村落人们生活发生巨变,村民有了新身份,生活更美好,传统村落被注入新活力,有了新发展内涵。
  7.答案
  (1)①违背②犯错误③使……臣服④共同,一起
  (2)A
  (3)①(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言谈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4)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简析:A项“何陋之有”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故知守成之难”中“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B、C、D选项中“之”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翻译时,注意关键词的准确翻译,如“征”是征验、表现;“喻”是了解;“然”是然而;“方”是正。甲文孟子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唐太宗认识到守成的艰难,二者都体现了治国需有忧患意识。
  8.答案
  (1)写“折戟”,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也正由于作者发现了这只折戟,使他的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为后文作铺垫。
  (2)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后果而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警策有力。
  简析:诗歌开头写“折戟”,是借一件古物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为后文议论抒情做铺垫。后两句不直接写战争胜负,而是通过假设东风不给周瑜方便,二乔被锁铜雀台的结果,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命运,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诗歌内涵更深刻。
  9.答案:略
  简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种下一颗种子”,“种子”可以是实际的植物种子,也可象征希望、梦想等。写作时要结合自身经历,围绕“播种”和“收获”展开,突出成长感悟,注意符合文体要求,避免出现真实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