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4 22: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
1.语文课上,小组同学对“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四首古诗进行了整理,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诗句 主题 关键词 出处
(1),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2)。 诗人一反“悲秋”常态,在明丽秋景中表达了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迎难而上 刘禹锡——《秋词》
(3),(4)。 诗人羁旅在外,一封“问归期” “未有期”的家书道出了多少苦涩与无奈。 (5) 李商隐——《夜雨寄北》
(6),(7)。 诗人借助风雨梦境,抒发了自己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拳拳之心。 赤胆忠心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河流大野犹嫌束,(8)。 诗人写出感觉中的山水,读来冲击力十足,表达了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勇往直前 谭嗣同——《潼关》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殉职(xùn)不辍(zhuì) 鄙薄(báo)
B.慰勉(wèi) 仁慈(cí) 热忱(chén) 狭隘(yì)
C.佃农(diàn) 耕田(gēng) 私塾(shú) 周济(jì)
D.怅然(cháng) 捷报(jié) 妯娌(lǐ) 纯粹(cuì)
4.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怅然 蜷伏 乞丐 漠不关心
B.优郁 懒惰 冤枉 为富不人
C.惬意 脱变 邋遢 婷婷玉立
D.豁郎 肖耗 佩服 拈轻怕重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B.《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C.课文《我的白鸽》中“我”在与白鸽相处的过程中,我的情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白鸽对我的态度却一直保持着戒备和警惕。
D.《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勤劳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地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6.对下面语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A.加点词“追求”“有趣”“干燥”都是形容词。
B.加点词“消遣”这里的意思是:消闲解闷,是一个贬义词。
C.加引号词“牺牲”这里的意思是:放弃,是一个中性词。
D.画线词语“计划”与“系统”互为反义词。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7.某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趁青春年华,多读书,读好书,读终生受益的整本书!为了解同学们的整本书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6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请你阅读下面的调查情况统计图,探究某中学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班级开展以“谆谆教诲,殷殷亲情”为主题的家书品鉴活动,有同学觉得下面两篇家书有相似之处,于是分享给大家进行联读,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之所之①,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②,期③于必济④。
——节选自嵇康《家诫》
【注释】①之:达到。②耻躬不逮:意思是“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出自《论语》“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③期:期望。④济:成,成功。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书”,指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静”指的是屏除杂念干扰,宁静专一;“俭”单指省吃俭用。
D.“淫慢则不能励精”与“险躁则不能治性”有对比之意,使得说理自然深刻。
9.下列对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2)非学无以广才广: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4)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5)人无志 志:(6)必拟议而后动 必:
11.理解文意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抒发情感,请你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译文:,,,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3)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
译文:如果是符合自己志向的事,,奉行这样的原则至死不变。
12.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劝勉子女的名篇,文章中都对子女提出了“成为君子”的殷殷期盼,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一谈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①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zhì)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②“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③“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④“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⑤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开了一家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⑥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⑦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⑧“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⑨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⑩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3.细腻的描写、语言的刻画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说说此时桑伯的心理活动。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14.品味下面语句,从语言特点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15.《回忆我的母亲》在叙述中穿插精当议论,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纪念白求恩》中亦是既有叙述又有议论,不仅简述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也讴歌了其崇高品格。回忆往昔,生活中是否也有让你感动、感激、敬佩、欣赏的老师、亲人、同学?
请以“一个令我的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写作思路清晰;②体现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这份试卷包含多种题型,综合考查了七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涵盖了名句名篇默写、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板块。以下是各题答案及简析:
  1.答案:
  自古逢秋悲寂寥
  便引诗情到碧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孤独凄凉(意思对即可)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山入潼关不解平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理解。默写部分需准确书写,注意“寂寥”“霄”“阑”“潼”等易错字。对于主题关键词,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漂泊在外,归期不定,在雨夜中更显孤独凄凉。
  2.答案: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
  简析: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直接考查,要求准确记忆原文内容,注意“粹”“趣味”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3.答案:C
  简析:A选项中,“不辍”的“辍”应读“chuò”,“鄙薄”的“薄”应读“bó”;B选项“狭隘”的“隘”读“ài”;D选项“怅然”的“怅”读“chàng”,“妯娌”的“娌”读“li”。C选项注音全部正确。
  4.答案:A
  简析:B选项中,“优郁”应为“忧郁”,“为富不人”应为“为富不仁”;C选项“脱变”应为“蜕变”,“婷婷玉立”应为“亭亭玉立”;D选项“豁郎”应为“豁朗”,“肖耗”应为“消耗”。A选项字形全部正确。
  5.答案:C
  简析:在《我的白鸽》中,白鸽和“我”相处久了会信赖“我”,并非一直保持戒备和警惕,C选项理解错误。A、B、D选项对课文的理解均正确。
  6.答案:C
  简析:A选项中“追求”是动词;B选项“消遣”在这里是中性词;D选项“计划”和“系统”并非反义词。C选项中“牺牲”在这里表示放弃,是中性词,理解正确。
  7.答案:
  问题一: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
  问题二: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
  简析:从“学生读书规划情况”图可知,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计划;从“学生读书做笔记情况”图可知,多数学生不做读书笔记。这反映出学生在阅读规划和阅读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
  8.答案:B
  简析:A选项诸葛亮字孔明,“卧龙”是他的号;C选项“俭”不仅指省吃俭用,还包括在思想行为上约束自己;D选项“淫慢则不能励精”与“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反面论证危害,并非对比。B选项表述正确。
  9.答案:C
  简析:C选项正确断句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是“与日去”的主语,“多”修饰“不接世”,“悲守”是一个动作,不能断开。
  10.答案:
  达到
  增长
  放纵懈怠
  修养
  志向
  一定
  简析:这些字词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中“致”就是“达到”的意思;“非学无以广才”的“广”是“增长”。
  11.答案: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年华随时光极速逝去;意志随岁月日渐丧失;最终凋落衰残
  则应该口与心保持一致
  简析:翻译时要注意实词、虚词的准确翻译,以及句子的通顺。如“广”是“增长”,“驰”是“疾行,迅速逝去”,“誓”在这里是“保持一致”的意思。
  12.答案:诸葛亮在劝勉儿子的家书中表示,想要成为君子于内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于外在生活中要保持勤俭节约的品德;要确立远大志向,并且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珍惜时间方能成为君子;而在嵇康《家诫》中勉励子女,想要成为君子,需用心专一,坚定志向方能成长为君子。
  简析:甲文诸葛亮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还提到志向、学习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乙文嵇康强调用心专一、坚定志向。综合两篇文章,成为君子需要内心宁静、品德修养、明确志向、努力学习和坚定信念等条件。
  13.答案:采用第一人称,并能体现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大意对即可。
  简析:从“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能看出桑伯对自己手艺的自信,“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则体现出他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用第一人称描述时,要围绕这些情感展开。
  14.答案: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简析:“深深浅浅,左左右右”使用叠词,使句子富有节奏感;“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运用对比和比喻,突出雕花动作特点;“渗”字从细节处体现桑伯的专注。
  15.答案:略
  简析:这是一篇半命题记叙文,要求叙议结合。写作时先补充完整题目,确定写作对象,如“一个令我感动的人”。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在叙述过程中适当穿插议论,表达对这个人的情感,注意字数要求和写作思路的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