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4 22: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下面是小语在南湖公园研学后写的一段随笔,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南湖公园是一座集苗圃、园林、水系于一体的城市植物园。阳春三月,公园里百花抖擞精神,骄媚斗艳,一派蓬勃生机,令人沉醉。夏日,沿着橙澈的池水,走在林荫小路上,那份清凉、惬意,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水面上,那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祥和的夜。冬日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虽是冬季,但在南湖公园游玩的人真是不少,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南湖公园的四季之美各有风格,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1.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
(1)惬意(A.xiá B.qiè)( ) (2)人声鼎沸(A.dǐng B.dǐn)( )
2.校对语段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骄媚 (2)橙澈
二、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3.下面是小文分类整理所学诗文后写的一段文字,请补充完整。
动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它们常被用来渲染某种氛围,也是作者情感的一种投射。(1)“,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将乌鸦和瘦马与其他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苍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2)“,”(王湾《次北固山下》)托大雁捎去家书,寄予了漂泊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情;(3)“,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杜鹃啼叫,流露出诗人对被贬之人的同情和挂念;(4)“,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展现秋高气爽,凌云之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云霄的画面;(5)“油蛉在这里低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夏虫之自由吟唱,表现童年生活之自在快乐。马,作为战场上的英雄,也常常出现在古诗中,如(6)“,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7)“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等。
三、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下面是小语课外阅读时摘抄的一段颁奖词,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①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②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③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④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⑤史铁生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_____________,坚定地与未明事物_____________。⑥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
4.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的“敬佩”是一个褒义词,充满赞美、肯定的情感。
B.语段中的“是”“体验”都是动词,“生命”“自己”都是名词。
C.第④句中的“重要”和“重大”是同义词。
D.第⑥句有语病,应在“境遇”的后面加上“的警醒和关怀”。
5.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在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进发 B.斗争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7.下面是“成长的道路”专题阅读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老师教书化人,引领我们成长。鲁迅和孙悟空在成长路上都得到了老师(师父)的引领,请你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情节,谈谈老师(师父)对学生(徒弟)的影响。
A.《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鲁迅) B.《西游记》(唐僧——孙悟空)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脊柱也被称为“龙骨”,是支撑整个人精气神的“脊梁骨”。在西医看来,脊柱与大脑相通,是中枢神经的重要部分,关乎身体各器官。
胸椎
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上端承托头颅,下端达尾骨尖。这个从侧面看呈“S”形的组织(见右图),如同一架高度精密的仪器,连接处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一根健康的脊柱,形态应该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尾椎后凸。
(摘编自“澎湃新闻”2024.02.25,有刷改)
【材料二】
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异常弯曲。医学定义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主要是侧面的弯曲,可为S型或C型(见下图)。脊柱侧弯是继肥胖、近视之后,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的“第三杀手”,可导致体态和众多脏器的异常发育,引发心肺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疾病。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脊柱是怎么变弯的?
先天性脊柱侧弯。“先天性”一词是指疾病与生俱来。先天性脊柱侧弯始于出生前脊柱发育形成时,一个或多个脊椎的结构未完全形成,或者脊椎没有正常分节。
特发性脊柱侧弯。“特发性”意味着原因不明。尽管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了最常见的补柱侧弯(80%~85%),但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先天遗传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材料三】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坐姿问题和脊椎的健康问题是相关联的,如果长期坐姿不正确,那么孩子的脊椎发育就会出现异常现象。有些孩子总是会在走路或者站立的时候不自觉地驼着背部,这样就会慢慢地使其脊椎发育受到影响。背部斜靠椅背,腰部悬空,看上去似乎很自在惬意的坐姿对腰部伤害很大;脊椎拱起,腰部失去椅背的支撑,极易引起腰背痛。另外,还有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相配,这样时间长了就会脊柱侧弯。
8.小语整理了一份“青少年健康安全手册(脊柱篇)”,请你根据【材料二】,帮他完善手册内容。
青少年健康安全手册(脊柱篇)
什么叫“脊柱侧弯” (1)
导致脊柱侧弯的原因 (2)
(3)
9.信息技术课上,你观察到小秦的坐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存在的不良坐姿及危害。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西医角度讲,脊柱与大脑相通,是中枢神经的重要部分,密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B.成年人完整的脊柱应由26块椎骨构成,其中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四个部分。
C.脊柱侧弯可导致体态和众多脏器的异常发育,引发心肺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疾病。
D.我们的坐姿问题和脊椎的健康密切相关,只要站立和行走的时间长了就会脊柱侧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瘦了
金丹涛
①午饭的时候,母亲拣了几片肉放在我的碗里,说:“工作再忙,也得注意身体……瞧你,这段时间,又瘦了不少……”
②“瘦了吗?不会吧。”我笑着,下意识地摸了摸脸庞——虽然称不上珠圆玉润,但也没什么消瘦的迹象,于是在心里暗笑母亲:年纪大了,一天到晚总是喜欢疑神疑鬼。
③下午到街边常去的一家药店买眼药水,照例在墙角的健康秤上称了一下体重。当指针固定在63公斤的时候,心口突然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扯了一下:半个月前,同一架健康秤显示的明明是65公斤!区区两公斤的体重差别,连我自己都毫无感觉,怎么就没能逃过母亲那被白内障覆盖的浑浊晶体呢?
④拿了药水走在街上,心中再也难以平静,从小到大,母亲似乎一直都在关注着我的胖瘦,对我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两个字——“瘦了”,就在这一声声反反复复的“瘦了”中,母亲的青丝染成了白发。
⑤母亲没有上过学,在她朴素的情感世界中,胖了或瘦了便是衡量一个人过得好坏与否的唯一标准。十二岁的时候,我到离家二十里地的一个镇上念初中,开始了三年的寄宿生涯。每逢周末,归心似箭,骑着自行车一路飞驰,未到家门,总是看到母亲站在门前的台阶上,伸长了脖子向路上张望,一见到我便喜形于色迎上前来,取下我背上沉重的书包,继而絮絮地问:“学校里吃得不好吧……看你,瘦了这么多……”随着母亲走进家门,迎接我的必定是令人垂涎的菜香。饭桌上,青椒炒肉、红烧豆腐、油焖茄子……满满的都是我喜欢的菜肴。母亲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夹菜,那阵势,似乎是要我把接下来一周的饭菜都提前吃掉,然后便不会再“瘦了”似的。
⑥初中毕业后进城念师范,因为离家很远,经常一两个月的不回家。师范生每个月都有固定的生活费,虽然仍不免粗茶淡饭,至少不会有冻馁之虞,比起初中的饮食,绝对是天上人间了。但母亲却总是不放心,隔一段时间便撇下地里的农活,与父亲一起大老远地赶到城里。见了我,一边把大包小包往我床上放,一边嗔怪地说着父亲:“怎么样?可不是瘦了……”其实我一直不胖,当时未必便瘦了多少,只是在母亲心中,一直盼望着她的儿子能更为白胖罢了。
⑦后来参加了工作,年岁渐长,慢慢学会了照顾自己。看到我饮食起居有了规律,母亲终于不再三天两头地说我“瘦了”,但我的胖瘦却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弦。有一年暑假,我从重庆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饱览三峡风光之后,继续游览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玩得十分尽兴。一回到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听我兴致勃勃地诉说一路的见闻,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写满了激动与羡慕,七嘴八舌地问着一些异地的风土人情。唯有母亲一脸平静,在大家的激动过去之后,淡淡地对我说了一句:“在外面吃得不好、睡得不好吧?才十来天的时间,看看你,都疲了多少……”然后默默起身,走向厨房。不一会儿,锅碗瓢盆的交响中,便飘出了熟悉而又诱人的香味。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间便湿润了:十余天的舟车劳顿,风餐露宿,除了母亲,有谁能懂?
⑧拿着药水,一路思绪。回到家里,又到了晚饭的时间,厨房里已经弥漫着蒸腾的雾气,母亲又在她的战场上开始了一生不变的战役,为她“瘦了”的儿子殚精竭虑,尽己所能。
⑨走到厨房门口,只见母亲聚精会神地挥动着手中的锅铲,几绺花白的头发贴在满是汗水的额角,瘦小的身影在不停地忙碌中显得从未有过的单薄。
⑩眼泪终于难以抑制地流了下来:“瘦了”,“瘦了”,母亲一辈子都在关注我的胖瘦,怎么就没有发现,她自己一直都是如此地消瘦呢?
11.请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事件
午饭时 母亲为“我”夹肉,说“我”瘦了
初中三年 (1)
(2) 母亲担心“我”吃不好,赶到城里看“我”
有一年暑假出游回家后 (3)
(4) 母亲又在厨房为“我”忙碌
12.文章第⑤~⑦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1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间便湿润了:十余天的舟车劳顿,风餐露宿,除了母亲,有谁能懂?(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为什么?)
(2)几绺花白的头发贴在满是汗水的额角,瘦小的身影在不停地忙碌中显得从未有过的单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14.小语想把本文的标题改为《回忆我的母亲》,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5.文中的“母亲”让你想起了谁?请你向文学公众号“母爱光辉”专栏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并为它写一则推荐语。(不少于50字)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脐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对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一狼仍从( ) (2)顾野有麦场( )
(3)弛担持刀( ) (4)而顷刻两毙(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静以修身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切问而近思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闻之于宋君
D.乃悟前狼假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9.好的故事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这篇文章通过记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画面感极强,请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21.古诗一般会有意避免词语重复,而这首诗“期”和“巴山夜雨”都有重复出现,请任选一处分析其妙处。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许多拨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爱好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和煦的春风、甘甜的雨露、温暖的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成熟我们的心智,让我们越来越好。
请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600字左右。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1)B(2)A
  简析:“惬意”的“惬”读音是“qiè”,“人声鼎沸”的“鼎”读音是“dǐng”,所以(1)选B,(2)选A。
  2.答案:(1)“骄”改为“娇”(2)“橙”改为“澄”
  简析:“娇媚”意思是撒娇妩媚的样子,“娇”有美好可爱之意,“骄”意为自满、骄傲,故“骄媚”应写作“娇媚”;“澄澈”形容水清见底,“澄”有清澈之意,“橙”指橙子或橙色,与水的清澈无关,所以“橙澈”应写作“澄澈”。
  3.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杨花落尽子规啼;晴空一鹤排云上;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夜阑卧听风吹雨;秋风吹散马蹄声
  简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藤”“鸦”“雁”“啼”“鹤”“蟋蟀”“阑”“蹄”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4.答案:B
  简析:“自己”是代词,并非名词,B选项分析错误。A选项中“敬佩”确实是褒义词;C选项“重要”和“重大”意思相近;D选项第⑥句成分残缺,添加“的警醒和关怀”后句子表意完整。
  5.答案:将“病隙碎笔”的引号改为书名号
  简析:“病隙碎笔”是史铁生的作品,作品名应用书名号标注,所以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6.答案:A;B
  简析:“进发”侧重于朝着某个方向前进,“斗争”侧重于对抗。史铁生向存在的荒凉地带应是主动前行探索,所以第一空填“进发”;他与未明事物是对抗的关系,第二空填“斗争”。
  7.答案:示例一:选择A《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教学严谨,对鲁迅的医学笔记仔细批改,纠正绘图错误,关心鲁迅的学习情况。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中国的鲁迅平等对待,给予鼓励和支持。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影响,让鲁迅感受到了老师的伟大,也激发了鲁迅对医学的热爱,同时促使他后来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试图通过文学来改变国民的精神。示例二:选择B《西游记》(唐僧——孙悟空)。唐僧是孙悟空的师父,他慈悲善良,信念坚定,一心前往西天取经。他虽肉眼凡胎,有时会误解孙悟空,但他的善良和执着对孙悟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取经途中,唐僧不断教导孙悟空要慈悲为怀,不能滥杀无辜,孙悟空在唐僧的影响下,逐渐懂得了约束自己的行为,性格也变得更加沉稳,最终修成正果。
  简析:选择A,需结合藤野先生对鲁迅学习上的帮助(如批改笔记、纠正绘图错误)和精神上的影响(如无民族偏见,给予鼓励支持,促使鲁迅思想转变)进行阐述;选择B,则要围绕唐僧的性格特点(慈悲善良、信念坚定)对孙悟空行为和性格的改变(如学会约束自己、性格变得沉稳)展开分析。
  8.答案:(1)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主要是侧面的弯曲,可为S型或C型(2)先天性脊柱侧弯(原因:与生俱来,一个或多个脊椎结构未完全形成或脊椎没有正常分节)(3)特发性脊柱侧弯(原因:原因不明,包括先天遗传因素、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简析:根据材料二,“什么叫‘脊柱侧弯’”的答案可直接从“医学定义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主要是侧面的弯曲,可为S型或C型”得出;导致脊柱侧弯的原因有先天性和特发性两种,分别对应材料中相关原因阐述进行概括填写。
  9.答案:不良坐姿:背部斜靠椅背,腰部悬空。危害:对腰部伤害很大,极易引起腰背痛;长期如此会使脊椎发育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脊柱侧弯。
  简析:观察图片可知小秦的坐姿是背部斜靠椅背,腰部悬空。从材料三“背部斜靠椅背,腰部悬空,看上去似乎很自在惬意的坐姿对腰部伤害很大;脊椎拱起,腰部失去椅背的支撑,极易引起腰背痛。另外,还有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相配,这样时间长了就会脊柱侧弯”可得出其危害。
  10.答案:D
  简析:材料中提到脊柱侧弯与多种因素有关,并非只要站立和行走时间长就会脊柱侧弯,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A、B、C选项理解分析正确。
  11.答案:(1)母亲每周站在门口张望“我”回家,为“我”准备丰盛饭菜,说“我”瘦了(2)念师范时(3)母亲说“我”瘦了,默默为“我”做饭(4)晚饭时
  简析:根据文章内容,初中三年的事件对应第⑤段,可概括为母亲每周站在门口张望“我”回家,准备饭菜并说“我”瘦了;母亲担心“我”吃不好,赶到城里看“我”这件事对应第⑥段,时间是念师范时;有一年暑假出游回家后的事件在第⑦段,可概括为母亲说“我”瘦了并默默为“我”做饭;母亲又在厨房为“我”忙碌对应第⑧段,时间是晚饭时。
  12.答案:插叙。作用:补充了“我”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关注“我”胖瘦的事例,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简析:第⑤-⑦段插入了“我”初中、念师范、工作后出游回家等不同时期母亲关注“我”胖瘦的内容,属于插叙。其作用是补充情节,让文章内容更丰富,从多个阶段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使文章情节连贯、结构更严谨。
  13.答案:(1)用饱含深情、感激的语气朗读。因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理解自己舟车劳顿、风餐露宿之苦的感动。(2)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几绺花白的头发贴在满是汗水的额角”写出了母亲的苍老和操劳,“瘦小的身影”“不停地忙碌”表现了母亲为家庭的辛勤付出,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勤劳、关爱子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简析:(1)从句子内容“除了母亲,有谁能懂”能体会到“我”对母亲理解自己的感动,所以用饱含深情、感激的语气朗读。(2)“几绺花白的头发贴在满是汗水的额角”是外貌描写,“瘦小的身影”“不停地忙碌”是动作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展现母亲的苍老、操劳以及对家庭的付出,表达“我”对母亲的心疼。
  14.答案:不赞同。理由:“瘦了”这个标题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既指母亲对“我”胖瘦的关注,又通过结尾“母亲一辈子都在关注我的胖瘦,怎么就没有发现,她自己一直都是如此地消瘦呢”升华主题,表达了“我”对母亲操劳一生却忽略自己的心疼和对母爱的感激。而《回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比较普通,不能突出文章主旨和线索。
  简析:“瘦了”在文中多次出现,是线索,且结尾通过“瘦了”升华情感,突出主题。而《回忆我的母亲》标题过于普通,无法像“瘦了”那样体现文章的线索和主旨。
  15.答案:示例:文中的“母亲”让我想起了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亲。推荐语:《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待人接物等方面,展现了一位严厉又仁慈、宽容且有刚气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饱含着胡适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值得一读。
  简析:先指出文中“母亲”让你想起的课文中的母亲形象,如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亲。推荐语围绕课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严厉又仁慈、宽容且有刚气)和情感表达(胡适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展开,突出文章的价值。
  16.答案:(1)跟从(2)看,视(3)放下(4)一会儿
  简析:“从”在文中是“跟从”的意思;“顾”是“看,视”;“弛”为“放下”;“顷刻”表示时间短,即“一会儿”。这些都是文言文中常见实词,需结合语境准确理解。
  17.答案:D
  简析:A项中“投以骨”的“以”是“把”,“静以修身”的“以”表目的,意为“来”;B项“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的“而”表转折,“切问而近思”的“而”表并列;C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闻之于宋君”的“之”是代词;D项“乃悟前狼假寐”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的“乃”都是“才”的意思,所以选D。
  18.答案:(1)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2)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简析:(1)“缀行”是“紧跟着走”;(2)“径去”是“径直走开”,“犬坐”是“像狗似的蹲坐”,翻译时注意重点字词的准确翻译和句子通顺。
  19.答案: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简析:屠户一开始对狼心存幻想,用投骨的方式试图摆脱,结果狼并不满足,步步紧逼。后来屠户勇敢反抗,杀死了狼。从这个故事可得出对待恶势力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20.答案:示例: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诗人终于回到家中。妻子早已准备好了烛光,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脸庞。他们相对而坐,互相倾诉着离别后的思念。诗人轻轻握住妻子的手,一起修剪着烛芯,回忆着巴山雨夜的点点滴滴,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而此刻的他们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倍感温暖。
  简析:围绕“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展开想象,描绘出诗人与家人团聚时温馨、充满思念与喜悦的场景,可从环境、人物动作、表情、对话等方面进行描写。
  21.答案:示例一:“期”字重复出现,前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归期”是妻子询问诗人回家的日期,“未有期”则表达了诗人归期不定的无奈;后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是诗人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期待,重复“期”字,形成了时间上的呼应,强调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示例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前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诗人独处巴山时雨夜的孤寂、凄凉;后一句“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诗人想象与家人团聚时,向家人诉说巴山雨夜的情景,重复使用“巴山夜雨”,既照应了前文的情境,又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突出了思念之情。
  简析:选择“期”字分析,可从两个“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妻子的询问和诗人的无奈、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以及其在时间上的呼应和对情感的强调方面作答;选择“巴山夜雨”分析,可从前后句中“巴山夜雨”所营造的不同氛围(孤寂凄凉和想象中的温馨回忆)和其在结构、情感表达上的作用(照应前文、营造美感、突出思念)进行阐述。
  22.答案:略
  简析:这是一篇半命题记叙文。首先要补充完整题目,可从亲人、朋友、爱好、经历等方面选择。写作时,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所填内容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受,注重细节描写,融入真情实感,结尾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突出“真好”的感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