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3.2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3.2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06 07:0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学生对地理学习有兴趣,且也有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习“陆地地形”、“海底地形”之后的“学看地形图”部分。“学看地形图”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中体现的两条标准均落实在该内容中。教材通过展示统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的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学看地形图”,这样就更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①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②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学会在地形图上辨认五种基本地形。
③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展示“世界地形图”,请学生找出世界最大的高原、平原、盆地及世界最长、最高的山脉。
〈过渡设问〉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通过位置特征去找这些地形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能快速找出它们吗?你们发现世界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平原在地形图中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看地形图。
【板书】学看地形图
(提问)在了解某个地区的地形时,可能会用到陆地地形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试对比这两种地图各自的优缺点。
〈小结〉地形示意图更能直观展示地表的起伏状况,但地形不准确、山体背面的地形状况也无法展示、不能表示出准确的海拔;等高线地形图高低起伏不够直观、曲线较多、看起来比较费劲,但可以准确展示图示地区各种地形、海拔高低、面积大小等。
〈过渡〉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什么叫等高线呢?
【板书】探究1: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
(展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示意图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呢?
【板书】探究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及特点
(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视频→从不同的视角动态展示绘制等高线的过程
(提问)认真观察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请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小结〉等高线特点:
①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②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均相等(同线等高);
③同一图幅中,相邻两条等高线差值相等(同幅等距);
④等高线一般不分枝、不相交、不重合(陡崖除外)。
〈及时反馈1〉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过渡〉在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特点后,怎样才能在图中准确判读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形部位呢?
【板书】探究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展示)不同视角绘制得到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提问)①ABCD四点的地势高低与等高线数值大小有何关系?
②AB和AC坡的坡度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之间有何关系?
③A、D处的等高线有何共同点?B处的等高线有何特点?
④AB、AC处的等高线有何共同点?B→E的等高线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探究,通过探讨分析得出结论,为后面分组展示做好准备。
(教师引导)①展示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间的关系图
(学生总结1)缓坡:等高线较稀疏;陡坡:等高线较密集。
(教师引导)②坡度最陡能达到什么程度?等高线会有什么特点?
展示陡崖与等高线示意图及陡崖的图片
(学生总结2)陡崖:等高线重叠(最密集)
〈及时反馈2〉
①图中A、B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②分别从A、B出发,沿虚线爬至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更容易?
(教师引导)③展示山顶的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总结3)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及时反馈3〉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呈闭合状,其中心部位的地形一定是山顶吗?
②甲、乙两图的中心部位各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④展示鞍部的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总结4)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过渡部分)
(教师引导)⑤山脊和山谷的图片及等高线示意图
(学生总结5)⑤山脊: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脚凸出部分。
山谷:等高线弯曲,由山脚向山顶凸出部分。
(教师引导)对比山谷、山脊的地形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山谷和山脊哪里多有河流多发育?
(学生总结5)山谷处多有河流发育
(教师指导)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判断可能有河流发育的山谷及河流流向
(判定方法:水流垂直于等高线,自高处向低处流。)
〈及时反馈4〉
①下列四图中,哪些是山谷?哪些是山脊?
②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教师引导)山间瀑布的形成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学生总结6)山间瀑布形成条件:有河流发育的山谷部分的陡崖处
〈及时反馈5〉
①甲乙丙丁四处何处可能有瀑布?
②甲乙丙丁四处哪里更适合攀岩活动?
【板书】探究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地势:数值越大,海拔越高;数值越小,海拔越低。
2.坡度: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陡崖处坡度最陡,等高线重叠(最密集)。
3.地形部位:
①陡崖→等高线重叠处
②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
③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过渡部分)
④山谷→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凸高为谷)
⑤山脊→等高线凸向海拔较低处(凸低为脊)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准确表示各种地形、海拔高低等,但高低起伏不够直观、曲线较多、色彩也单一、看起来较费劲,我们可否在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呢?
【板书】探究4: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引导)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例了解海拔高低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学生总结7)1.绿色代表______ 2.蓝色表示_______
3.白色表示______ 4.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_______________
5.黄色颜色越深,表示____________
〈及时反馈6〉读中国的地形图,图中反映我国地形地势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举一反三〉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小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速记口诀)
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 陡坡密,缓坡疏;
山顶之间是鞍部;凸低脊,凸高谷;陡崖就在相交处。
【一课一练】
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B点的海拔是_______。
(2)甲乙之间拟修建一条公路,①②线哪条更合适?
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
(2)C点的海拔是 。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4)甲山与乙山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