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1《北京的春节》一课一练 提高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ǎn lǎn tōng xiāo qīn qī luò tuo shāng fàn
rán shāo zhǎ yǎn yuán dàn jiào chē mǐ cù
二、填空题
1.填空。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农业展览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②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3)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万( )更( ) 万( )得( ) ( )然( )同 独( )心( ) 悬( )结( ) 色味( )( ) 日夜( )( ) 无( )顾(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______。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______________的气象。(选词填空)
3.我能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
(1)春节食品:( )( )( )( )
(2)春节玩具:( )( )( )( )
(3)元宵彩灯:( )( )( )( )
4.说说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不同用法。
(1)爱迪生又发明了电灯、留声机……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 )
(2)指导员对我说:“你们要……好好……念……书……将来……”( )
(3)“哗——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清洁工在扫地。( )
(4)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5)“今天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丽对刚进门的小杨说。( )
(6)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7)我把“中国石”奉为至宝。( )
(8)一方面侵略别国,一方面表示友好,这种“友谊”一钱不值。( )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 除部首外还有 ______ 画。 “素”的解释有: ①与“荤”相对; ②本来的,原始的;③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④一向,向来, 从来。“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种解释;“素不相识”中的“素”应选第 ____ 种解释。
6.快乐读书吧
(1)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秋节始于( )朝初年,盛行于( )朝,至( )朝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3)中秋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4)我想到这些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差不多大概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仿写句子)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摊:①摆开,展开;②摆在地上或用席、板等摆设的售货处;③量词,用于摊开的糊状物或事务;④分担财物;⑤遇到,碰上。
(1)募捐禁止摊派,不得以慈善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
(2)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 )
(3)谁摊上这种事,都只能自认倒霉。( )
(4)他为人处世光明磊落,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摊到桌面上来解决,不会私底下搞小动作。( )
2.根据意思选择合适的成语。
A.万象更新 B.焉知非福 C.张灯结彩 D.独出心裁 E.心平气和
(1)我们村庄里的一切事物都变得( )。
(2)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 )。
(3)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有( )的心态,一定要从容不迫的去面对。
(4)大街上的店铺里挂起彩灯、彩带,场面非常喜庆、热闹。( )
3.给下列习俗选择恰当的寓意。
(1)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包进了一枚硬币,小孙女疑惑不解,奶奶告诉小 孙女:“饺子下锅,象征着( )。”
(2)立春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民间有立春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 俗,寓意是( )。
(3)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有的风俗,谁夺得了第一名,就预示着( )。
(4)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和登高相联系的习俗是吃重阳糕,取( ) 的吉祥之意。
(5)爷爷过七十大寿,一家人做好了长寿面为爷爷祝寿,祝福爷爷 ( )。
A.步步高 B.财源滚滚 C.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D.福寿绵长 E.努力向上,争得头彩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完成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选文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分别描写除夕和初一的特点。除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初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2.除夕的活动具体有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鞭”字第8画是____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____。“鞭”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___部。“鞭”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鞭子;②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③成串的小爆竹。“鞭炮”一词中的“鞭”应选( )(填序号)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古今文人曾写下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请你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展览 通宵 亲戚 骆驼 商贩 燃烧 眨眼 元旦 轿车 米醋
二、填空题
1. 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比喻 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 承上启下 依依不舍
2.象 新 不 已 截 不 出 裁 灯 彩 双 美 不 绝 暇 及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3.腊八蒜 饺子 杂拌儿 糖 爆竹 风筝 空竹 口琴 走马灯 孔灯 纸灯 纱灯
4.列举的省略 说话断断续续 声音延长 解释说明 意思转折 人物的话语 特定称谓 反语
5.糸 4 ② ④
6.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唐 宋 明清 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三、按要求写句子。
1.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3. 寓意年年有余。
四、信息匹配
1.④ ② ⑤ ①
2.A B E C
3.B C E A D
五、现代文阅读
1.时间 热闹 休息
2.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3.横 biān B 革 ③
4.过渡 承上启下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电子教辅QQ:134888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