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八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八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06 13:05:46

文档简介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知识网络建构
教材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地形图
1.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2)环境特征
海拔 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自然环境特征 “ 高 ”“ 寒 ”
地形 高原、山地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
河湖 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 青海湖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3)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
①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
②主要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2)河谷农业
①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②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青稞和小麦。
③河谷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
青藏地区农作物质量高的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3)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含量高。
3.生活习俗
(1)日常主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
(2)传统服饰:藏袍。
(3)传统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4.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脆弱的原因 自然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过度采挖、盗猎等行为,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保护措施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以桥代路,草皮移植
资源开发 主要资源 丰富的煤、铁、钾盐以及锂、镍、金等矿产资源;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旅游资源 青藏地区原生态的雪域高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探险。如拉萨大昭寺、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和锅庄舞等
知识点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示意图
1.江河的源地
(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和沼泽。
(5)依据“河源唯远”“流量为大”的原则,确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源头。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保护措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等措施。
重难点突破
重难突破 三江源湿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材料二 青藏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1)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说明保护青藏高原的地理意义。(一条即可)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蕴藏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 简要分析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 你是否赞同对雅鲁藏布江水能实施大规模开发,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 保护高原湿地(湖泊、沼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江、大河发源地。
(2) 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丰富,河流年径流量大。
(3) 赞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
不赞同,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开发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
【思路点拨】
(1)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是中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助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加大河源头供水量;等。
(2)雅鲁藏布江流域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有众多的雪山冰川,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流落差巨大,水能资源丰富。
(3)对雅鲁藏布江水能实施大规模开发,若赞成,理由是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水,且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地带、建坝工程量小;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市场大;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等。若不赞成,理由是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建设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建水电站后难以恢复;地质结构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人烟稀少,当地电能市场狭小,且电能输出难度大;属于国际河流,可能引发国际纠纷等。
【归纳总结】三江源湿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意义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并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该地区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江河,是这些河流的主要水源地,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湿地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着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均衡,同时也能调节局地气候,使其周围冬暖夏凉,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三江源地区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其原始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2024湖南长沙]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1~2题。
1.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
A. 深入内陆 B. 靠近海洋 C. 纬度增高 D. 地势抬升
2.“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1.D
2.B
【解析】
1.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气温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气候更加凉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地势抬升导致气温下降,D正确;两地都深入内陆、未靠近海洋、纬度相差不大,ABC错误。故选D。
2.“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地形崎岖,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连续急弯,缓慢通行”;“悬崖路窄,谨慎驾驶”;“陡坡地段,小心落石”,①②④正确;沿线没有野象分布,不需要设置“野象出没,注意避让”的交通提示语,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
[2024山东临沂]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 )
A. 牦牛肉、青稞酒 B. 芒果干、枸杞子
C. 山楂糕、酥油茶 D. 哈密瓜、葡萄干
4.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
A.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3.A
4.C
【解析】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主要特征,在河谷地带, 海拔较低, 气温较高, 热量充足, 水源充足, 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C正确;当地降水并不丰富, A错误。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并不是根本原因,BD错误。故选C。
[2023青海]青海省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青海省的清洁能源主要来自( )
①风能 ②太阳能 ③核能 ④煤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其观赏的最佳时间是( )
A. 12月 B. 7月 C. 1月 D. 3月
【答案】5.A
6.B
【解析】
5.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多大风。目前青海省开发的清洁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①②正确;在青海发展的清洁能源中并没有核能,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候高寒,7月气温较高,正值油菜花开,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其观赏的最佳时间是7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命题点2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7.[2024四川成都]青藏铁路不仅是青藏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是一条美丽的雪域景观大道。图1是青藏高原区域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中华水塔——三江源】
这里是江河的源地,野生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保护区。图2为途经三江源保护区的青藏铁路景观。
图2
(1) 简述青藏铁路多采取高架桥通过三江源保护区的原因。
(2)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草场不断退化,将会给黄河带来的影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减少对野生动物生活的干扰;保护湿地生态;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等。
(2) 流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等
8.[2024河南]“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下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图)。
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答案】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轻空气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地表生态。第九章 青藏地区
知识网络建构
教材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地形图
1.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 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 ”之称的青藏高原。
(2)环境特征
海拔 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自然环境特征 “ ”“ ”
地形 高原、山地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
河湖 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3)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等。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
①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
②主要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2)河谷农业
①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 。
②主要农作物:喜温凉的 。
③河谷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
青藏地区农作物质量高的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3)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含量高。
3.生活习俗
(1)日常主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
(2)传统服饰:藏袍。
(3)传统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4.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脆弱的原因 自然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过度采挖、盗猎等行为,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保护措施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以桥代路,草皮移植
资源开发 主要资源 丰富的煤、铁、钾盐以及锂、镍、金等矿产资源;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旅游资源 青藏地区原生态的雪域高原风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去观光、探险。如拉萨大昭寺、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和锅庄舞等
知识点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示意图
1.江河的源地
(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青海省南部,是长江、 、澜沧江的源头。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和沼泽。
(5)依据“河源唯远”“流量为大”的原则,确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源头。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
(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3)保护措施:设立 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等措施。
重难点突破
重难突破 三江源湿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材料二 青藏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1) 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说明保护青藏高原的地理意义。(一条即可)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蕴藏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 简要分析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 你是否赞同对雅鲁藏布江水能实施大规模开发,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是中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助于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加大河源头供水量;等。
(2)雅鲁藏布江流域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有众多的雪山冰川,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大。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流落差巨大,水能资源丰富。
(3)对雅鲁藏布江水能实施大规模开发,若赞成,理由是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大量降水,且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地带、建坝工程量小;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市场大;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等。若不赞成,理由是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建设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建水电站后难以恢复;地质结构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人烟稀少,当地电能市场狭小,且电能输出难度大;属于国际河流,可能引发国际纠纷等。
【归纳总结】三江源湿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意义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并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该地区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江河,是这些河流的主要水源地,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湿地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着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均衡,同时也能调节局地气候,使其周围冬暖夏凉,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三江源地区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其原始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2024湖南长沙]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1~2题。
1.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
A. 深入内陆 B. 靠近海洋 C. 纬度增高 D. 地势抬升
2.“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
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
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
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24山东临沂]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 )
A. 牦牛肉、青稞酒 B. 芒果干、枸杞子
C. 山楂糕、酥油茶 D. 哈密瓜、葡萄干
4.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
A.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023青海]青海省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青海省的清洁能源主要来自( )
①风能 ②太阳能 ③核能 ④煤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其观赏的最佳时间是( )
A. 12月 B. 7月 C. 1月 D. 3月
命题点2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7.[2024四川成都]青藏铁路不仅是青藏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是一条美丽的雪域景观大道。图1是青藏高原区域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中华水塔——三江源】
这里是江河的源地,野生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保护区。图2为途经三江源保护区的青藏铁路景观。
图2
(1) 简述青藏铁路多采取高架桥通过三江源保护区的原因。
(2)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草场不断退化,将会给黄河带来的影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4河南]“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下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图)。
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