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知识网络建构
教材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简图
1.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主要地形: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温度带: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5)干湿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6)土壤: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为“黄土地”,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农业
(1)耕地类型: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棉花、大豆、花生等。
(3)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农业发展条件
①有利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②不利条件: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3.华北春旱
(1)主要原因:①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②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③春季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期和玉米、棉花出苗时期, 农业用水量大;城市集中,工业、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②修建水库;③发展节水农业,如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无效蒸发),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地理位置简图
1.地理位置
(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和河流
①山河大势:“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②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脉,山脉东南部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有黑龙江流过;山地间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
(3)气候: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2.农业发展
(1)农业地位: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①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水稻。
(4)东北三省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农业科技水平高。
(5)生态环境问题: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
措施: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如三江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作用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多种功能。
3.工业发展
(1)工业: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发展条件
①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
(3)工业部门: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工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①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品结构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
②措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知识点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简图
1.地理位置
(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
(2)“黄土风情”
①传统民居:窑洞。
②传统服饰:白羊肚手巾。
③陕北民歌:信天游。
④名胜古迹: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西安市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平遥古城。
(3)气候: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在夏季。
2.黄土地貌
(1)成因(“风成说”):广泛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景观特征
(3)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黄土的特性: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气候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暴雨。
③植被特点: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④地形条件: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
⑤人类活动:过垦过牧、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生态环境恶化。
(4)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②水土流失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使泥沙大量输送到河流的下游,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了大困难。
(5)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 缓坡修筑梯田、修挡土坝、打坝淤地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科学施肥、轮作套种等
知识点4 祖国的首都——北京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北京地区简图
1.地理位置
北京(40°N,116°E)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靠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
2.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人民大会堂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国务院以及中共中央所在地。
(2)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频繁在此召开。
(4)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3.历史悠久的古城
(1)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及北京中轴线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传统文化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名胜古迹的保护措施
①限制每日门票销售数量,控制参观人数;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③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④开发过程中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定期修缮。
4.现代化的大都市
(1)城市空间拓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市的重点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和王府井商业街等。
(4)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重难点突破
重难突破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庆祝建国70周年华诞游行彩车中,辽宁彩车以“展翅腾飞”为主题,共和国第一炉钢水、不断旋转的巨大齿轮、LED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形象、运转前的飞机发动机、展翅欲飞的智能机器人等,展现了七十年来辽宁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图1为辽宁省部分地区矿产资源与铁路分布示意图,图2为“展翅腾飞”彩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辽宁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市场广阔 B. 交通便利
C. 煤、铁资源丰富 D. 工业发展早
2.“展翅腾飞”彩车上的“钢包及钢水”元素代表的工业部门是( )
A. 钢铁工业 B. 纺织工业 C. 食品工业 D. 制糖工业
3.“飞翔的机器人”元素代表了机器人产业在辽宁省生根发芽,这里单一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已发生改变。下列举措有利于该省实现产业转型的是( )
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③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④积极推广绿色节能产业⑤停止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1.C
2.A
3.B
【思路点拨】
1.由图可知,辽宁省重工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如鞍山、本溪的铁矿,沈阳的煤矿等;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发展早等,都属于人文条件。
2.由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钢包及钢水”代表的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是重工业;与纺织、食品、制糖无关。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广绿色节能产业等有利于辽宁省实现产业转型;钢铁工业属于传统重工业,不利于辽宁省转型;停止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实际。
【总结归纳】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多样化经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3.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4.依托当地的特色冰雪和工业遗址等资源,发展旅游业。
重难突破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4.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第十年。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携手并进,实现新的突破。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简图及协同发展成就相关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结合图文资料,填写①~⑩。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_
⑦__ ⑧____ ⑨________
(2) 结合材料,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带来的积极影响。(两条即可)
【答案】(1) 北方;太行;平原;劳动力;高新技术;科技创新;渤;天津;京津唐
(2) 经济实力增强;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思路点拨】
(1)河北省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太行山脉以东,南部平原面积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北省人口稠密,为三地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北京市高等院校林立,人才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一体化为协同发展注入活力。天津东临渤海,有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列的天津港,是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海上门户”。
(2)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区域及全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经济实力增强;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归纳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1)功能定位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2)发展方向:北京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后奥运经济的能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将北京市发展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文化产业中心”;将天津港和河北省几个临近港口进行整合、功能定位、职能分配,共同将天津市打造成中国北方的“马六甲”;借助政府给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和机会,将天津市发展成为中国资金输往海外和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2023江苏苏州]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
A.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B. 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D. 年降水量少于800 mm,耕地以旱地为主
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 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 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 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
A. 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 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 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 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答案】1.D
2.C
3.C
【解析】
1.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B错误;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C错误;年降水量少于800 mm,耕地以旱地为主,D正确。故选D。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为中温带,②地为暖温带,A错误;①地种春小麦,②地种冬小麦,B错误;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C正确;①②地同属半湿润区,D错误。故选C。
3.①(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降雪多,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排雪,墙体厚、窗户小,有利于防寒保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命题点2 东北三省
[2024山东临沂]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4~5题。
4.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
A. 开发矿产资源 B. 扩大工业用地
C. 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 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4.C
5.A
【解析】
4.根据所学知识,东北地区的开荒导致了多种生态问题,停止对三江平原的开发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环境,恢复生态。 故选C。
命题点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023河南]1952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韭园沟开展了持续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下图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黄河流域范围及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
6.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
A. 呈上升趋势 B. 呈下降趋势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7.下列组合与图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 墚峁顶——打坝淤地 B. 山坡——植树种草
C. 沟底——种植经济林 D. 山坡——草田轮作
【答案】6.A
7.B
【解析】
6.读柱状图数据可知,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上升至2021年的67.37%,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根据图片,墚峁顶较为平缓,可开展草田轮作、种植经济林,A错误;在沟底打坝於地,淤地坝既能保持水土,又能耕作,增加粮食产量,C错误;在山坡植树种草,栽种水保林和人工牧草,B正确,D错误。故选B。
命题点4 北京
[2023江苏泰州]2023年5月26日,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 100多名专家学者讨论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话题。据此完成8~10题。
8.中关村论坛召开,体现北京是我国( )
①政治中心 ②国际交往中心
③科技创新中心 ④文化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发达,主要是北京(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生态环境优美
C. 高端人才众多 D. 历史积淀深厚
10.会议结束后,专家学者可在北京游览( )
A. 故宫 B. 西湖 C. 日月潭 D. 长白山
【答案】8.D
9.C
10.A
【解析】
8.中关村论坛召开,体现北京是我国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没有体现出政治中心的职能,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D。
9.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人才集中,所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与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历史积淀关系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六章 北方地区
知识网络建构
教材知识梳理
知识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简图
1.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主要地形:地形以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温度带: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5)干湿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6)土壤: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为“黄土地”,东北平原主要为“ ”。
2.农业
(1)耕地类型: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
(2)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棉花、大豆、花生等。
(3)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农业发展条件
①有利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②不利条件: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严重;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3.华北春旱
(1)主要原因:①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②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③春季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期和玉米、棉花出苗时期, 农业用水量大;城市集中,工业、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②修建水库;③发展 ,如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无效蒸发),灌溉方式采用 、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地理位置简图
1.地理位置
(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和河流
①山河大势:“ ”。
②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脉,山脉东南部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有黑龙江流过;山地间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
(3)气候:气候冷湿。冬季 ,夏季 ;降水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2.农业发展
(1)农业地位: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①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 。
(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
(4)东北三省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农业科技水平高。
(5)生态环境问题: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
措施: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如三江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作用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多种功能。
3.工业发展
(1)工业: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2)发展条件
①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
(3)工业部门: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工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①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品结构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
②措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发展 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知识点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简图
1.地理位置
(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
(2)“黄土风情”
①传统民居:窑洞。
②传统服饰:白羊肚手巾。
③陕北民歌:信天游。
④名胜古迹: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西安市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平遥古城。
(3)气候:处于 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集中在夏季。
2.黄土地貌
(1)成因(“风成说”):广泛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景观特征
(3)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黄土的特性: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气候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份),且多暴雨。
③植被特点: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④地形条件: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
⑤人类活动: 等活动,破坏地表,生态环境恶化。
(4)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②水土流失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使泥沙大量输送到河流的下游,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了大困难。
(5)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缓坡修筑梯田、修挡土坝、打坝淤地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科学施肥、轮作套种等
知识点4 祖国的首都——北京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首都职能。
北京地区简图
1.地理位置
北京(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靠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与河北省、天津市为邻。
2.城市职能
(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人民大会堂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国务院以及中共中央所在地。
(2) :北京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3)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频繁在此召开。
(4) :北京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3.历史悠久的古城
(1)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及北京中轴线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传统文化建筑: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名胜古迹的保护措施
①限制每日门票销售数量,控制参观人数;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
③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
④开发过程中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定期修缮。
4.现代化的大都市
(1)城市空间拓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市的重点功能区有中心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和王府井商业街等。
(4)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重难点突破
重难突破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庆祝建国70周年华诞游行彩车中,辽宁彩车以“展翅腾飞”为主题,共和国第一炉钢水、不断旋转的巨大齿轮、LED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形象、运转前的飞机发动机、展翅欲飞的智能机器人等,展现了七十年来辽宁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图1为辽宁省部分地区矿产资源与铁路分布示意图,图2为“展翅腾飞”彩车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辽宁省发展重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市场广阔 B. 交通便利
C. 煤、铁资源丰富 D. 工业发展早
2.“展翅腾飞”彩车上的“钢包及钢水”元素代表的工业部门是( )
A. 钢铁工业 B. 纺织工业 C. 食品工业 D. 制糖工业
3.“飞翔的机器人”元素代表了机器人产业在辽宁省生根发芽,这里单一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已发生改变。下列举措有利于该省实现产业转型的是( )
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③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④积极推广绿色节能产业⑤停止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思路点拨】
1.由图可知,辽宁省重工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如鞍山、本溪的铁矿,沈阳的煤矿等;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发展早等,都属于人文条件。
2.由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钢包及钢水”代表的工业部门是钢铁工业,是重工业;与纺织、食品、制糖无关。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广绿色节能产业等有利于辽宁省实现产业转型;钢铁工业属于传统重工业,不利于辽宁省转型;停止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实际。
【总结归纳】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多样化经济,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3.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4.依托当地的特色冰雪和工业遗址等资源,发展旅游业。
重难突破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4.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第十年。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携手并进,实现新的突破。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简图及协同发展成就相关资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结合图文资料,填写①~⑩。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_
⑦__ ⑧____ ⑨________
(2) 结合材料,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就带来的积极影响。(两条即可)
【思路点拨】
(1)河北省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太行山脉以东,南部平原面积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北省人口稠密,为三地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北京市高等院校林立,人才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交通一体化为协同发展注入活力。天津东临渤海,有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列的天津港,是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海上门户”。
(2)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其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区域及全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经济实力增强;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归纳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1)功能定位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2)发展方向:北京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后奥运经济的能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将北京市发展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文化产业中心”;将天津港和河北省几个临近港口进行整合、功能定位、职能分配,共同将天津市打造成中国北方的“马六甲”;借助政府给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和机会,将天津市发展成为中国资金输往海外和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学考命题探究
命题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2023江苏苏州]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
A.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B. 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D. 年降水量少于800 mm,耕地以旱地为主
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 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 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 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3.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
A. 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 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 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 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命题点2 东北三省
[2024山东临沂]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4~5题。
4.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
A. 开发矿产资源 B. 扩大工业用地
C. 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 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命题点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023河南]1952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韭园沟开展了持续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下图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黄河流域范围及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
6.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
A. 呈上升趋势 B. 呈下降趋势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7.下列组合与图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 墚峁顶——打坝淤地 B. 山坡——植树种草
C. 沟底——种植经济林 D. 山坡——草田轮作
命题点4 北京
[2023江苏泰州]2023年5月26日,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 100多名专家学者讨论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话题。据此完成8~10题。
8.中关村论坛召开,体现北京是我国( )
①政治中心 ②国际交往中心
③科技创新中心 ④文化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发达,主要是北京(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生态环境优美
C. 高端人才众多 D. 历史积淀深厚
10.会议结束后,专家学者可在北京游览( )
A. 故宫 B. 西湖 C. 日月潭 D. 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