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0: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6《陶罐和铁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讲述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然而多年后,陶罐依然完好无损,铁罐却已锈迹斑斑、不复存在。文章通过对比鲜明的情节,揭示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角色个性突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正确价值观的优质文本。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他们对故事类文本兴趣浓厚,但对于寓言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在有条理、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还有待提高。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养分。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国寓言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语言运用:认识“陶、罐”等字,会写“骄、傲”等字。会写“国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词语。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特点,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4.审美创造:体会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简洁而深刻的美。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展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审美体验和创造。
5.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谦虚友善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2.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短处。
五、教法、学法
1.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对比分析法。
2. 学法:自主阅读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头饰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看,它们是谁呀?(引导学生回答:陶罐和铁罐)
对,这就是陶罐和铁罐。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开火车读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即陶罐和铁罐第一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从它们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陶罐和铁罐分别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读完后,同桌交流讨论)谁来说说你从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抓住铁罐的“傲慢”“轻蔑”和陶罐的“谦虚”等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呢?(教师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评价)
(4)(出示陶罐和铁罐后续的对话内容)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读一读后面的对话,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它们的性格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5)(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同学们找得都很准确,通过这些对话,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
4.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认识了这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朋友。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看看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又能明白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指名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
2. 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1)(出示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即陶罐和铁罐的结局)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部分,想一想: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读完后回答)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已经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局呢?(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明白是因为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4)(出示课后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谁来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例子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进一步深化对道理的理解)
3. 拓展延伸
(出示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这个故事,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
4.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不仅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还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像陶罐一样,谦虚友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5. 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2)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上。
6.板书设计
角色 特点 结局
陶罐 谦虚、友善 依然完好
铁罐 傲慢、无礼 锈迹斑斑,不复存在
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朗读、指名读、齐读等,让学生充分感受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较好地落实了语言运用目标。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语气,生动地展现出人物形象。
运用小组合作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讨论陶罐和铁罐不同结局的原因以及领悟寓言道理时,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联系生活实际和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加深了对寓言道理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 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部分有些仓促,学生对其他寓言故事的讨论不够深入。
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理解课文和表达自己观点时,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还不够充分,今后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方面,虽然通过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有了一定的体验,但形式还不够丰富多样,可进一步挖掘文本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