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灯火里的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御风万里》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审美感知:体会《灯火里的中国》的温馨柔美、《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深情醇厚以及《御风万里》的雄浑壮阔,提升音乐审美鉴赏力。 艺术表现:掌握《灯火里的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技巧,能够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流畅演绎,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提升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依据歌曲主题进行歌词创作或为歌曲设计独特的表演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歌曲制作富有创意的音乐视频,拓展音乐创意表达途径。 文化理解:深刻理解三首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知晓其创作背景与文化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观看从中国空间站看除夕夜的万家灯火 视频,提问:看到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三首歌曲,更加深入地去感受祖国的美好,这三首歌就是《灯火里的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以及《御风万里》,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啦。 观看视频 同桌交流 开始学习新曲
《灯火里的中国》 介绍《灯火里的中国》:《灯火里的中国》是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歌曲,旋律委婉、细腻、柔美,唱出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展现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作者介绍:(展示图片)田地:诗人、词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常常以贴近生活、富有烟火气的语言,从个体的视野去感受梦想和时代的伟大,用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祝福。代表作品:歌曲《我属于中国》《又见西柏坡》《西部春暖》《握住你的手》《南方以南》《梦想星光》《向往》《南方有座山》等。 舒楠:著名作曲家,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舒楠的音乐风格大气磅礴、激昂深情,善于用旋律和编曲完美地诠释作品中的情感与意境,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最佳电影音乐奖项,并七次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 优秀作品奖。代表作品:电影《建国大业》《让子弹飞》《建党伟业》的作曲,歌曲《不忘初心》《新的天地》等。 PPT展示词谱,播放音频 出示任务:请仔细听一听,说一说这首歌的节奏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课件出示答案) 播放音频 播放伴奏 请注意跟随伴奏轻声哼唱,注意副歌部分的音准。 学生听老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识记相关内容。 认识词曲作者 学生观看课本词谱 学生带着问题听歌 点名回答:C大调;节拍:4/4 温暖、大气地 学生跟随伴奏轻声哼唱
《御风万里》 教师提问导入:大家知道2015年是香港回归几周年呢? 播放视频,揭晓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1997年7月1日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2025年是香港回归28周年 。 介绍《御风万里》: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庆委会”之约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在中国香港首演。乐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开始,表现中国人民振奋和喜悦的情绪,如浩荡之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中飞扬。B段中使用复调的手法将汉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歌音调融为一体,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和睦。 作者介绍:(展示图片)郭文景,1956年出生于重庆,中国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创作了多部中文歌剧和几十部交响作品,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表达中国音乐语境、艺术意韵和传统文化,个性鲜明地传递出对人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思考,将独特的中国思维和中国声音带给了西方和全世界。 代表作品——歌剧:《狂人日记》《骆驼祥子》《夜宴》;交响乐:《蜀道难》;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川江叙事》、大提琴钢琴狂想曲《巴》;民乐作品:竹笛协奏曲《野火》、筝协奏曲《春望》。 播放演奏视频 出示任务:完整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演奏乐器,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出示双簧管《黄河船夫曲》主题曲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双簧管) 展示《黄河船夫曲》词谱,再播放音频进行比较,并引导思考:与前一个音乐片段的旋律是否类似? 点出汉族民歌主题的特点:语言表达自然质朴、声音高亢嘹亮自由 出示圆号《嘎达梅林》主题(蒙古族民歌)曲谱,并引导学生思考:除双簧管和圆号外,还有什么乐器?(圆号) 展示《嘎达梅林》原词谱进行对比,同桌讨论:歌曲由哪个民族创作?(蒙古族) 出示小提琴 囊玛主题(藏族民歌)曲谱,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新旋律加入?由哪种乐器主奏?(小提琴) 出示短笛 哈萨克族民歌主题曲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主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短笛) 教师揭示创作手法:复调:黄河主题穿插其他三首民歌之中,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同时进行,却又和谐统一在一起,彼此形成和声关系。 御风万里: 体裁:交响乐序曲 民族融合:汉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 结构:引子+A+B+A’+ 尾声(意大利式 快—慢—快) 结合:中国民族乐与西方交响乐相结合 创作手法:复调 寓 意:汉、蒙、藏、哈萨克民族的民歌融为一体,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与和睦,更将这部回归庆典的交响序曲表现得极具中国特色。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学生识记。 学生听老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识记相关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听歌 学生仔细听音频 教师相机表扬 学生听完音频后举手回答 同桌讨论 学生识记
《祖国,慈祥的母亲》 介绍《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慈祥的母亲》是一首曲韵悠长的艺术歌曲,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意境、清新真挚的音乐语言,倾诉着人们对祖国母亲的赤诚真情。 展示词谱,播放范唱:带着情感和探索去听歌:注意感受体会音乐的速度,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歌曲赏析:《祖国,慈祥的母亲》的调式为a自然小调,主歌部分以“3”开始,终止于主音“6”(低音),旋律也主要围绕“3—6”两个骨干音进行发展,旋法多为级进,跨度不大,与2/4拍和弱起的节奏配合形成了主歌部分暗流涌动、含蓄内敛的歌唱方式。 副歌部分则以“1”(高音)开始,与主歌结束部分的低音呈现出一个超越八度的大跳,形成强烈对比。 唱一唱:用“WU”跟琴练唱主副歌旋律。 播放伴奏:跟随伴奏,轻声哼唱歌词。 播放三个不同的演唱版本:听一听:你更喜欢哪个演唱版本?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识记 学生看课本词谱,听范唱 学生跟琴练唱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灯火里的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御风万里》,这三首歌宛如三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心底对祖国最炽热的情感之门。 同学们,音乐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承。希望大家课后能反复品味这三首歌曲,让歌声时刻萦绕心间,把对祖国的爱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带着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奋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用实际行动续写祖国的辉煌篇章,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夺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