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外主题迁移阅读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课外主题迁移阅读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1:0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外主题迁移阅读
-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梁上的燕子
①柳叶吐绿的时候,一对燕子在我家厅堂梁上住下来了。
②这两只燕子体形小巧,翅膀细长,尾巴开叉,全身黑色,连嘴巴也是黑的,只有肚子下面有点灰色的毛。它们在梁上飞来飞去,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小瑜,我们做邻居了!”
③垒窝开始了。 两只燕子像两个黑梭(suō),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闪进来,嘴里衔着泥土,一粒一粒粘在梁上。就是雨天,它们也不停地工作。几天后,灰白色的窝垒好了,窝口较小,朝向南门,中间较大,像个葫芦,紧紧地贴在梁上,又小巧又结实。
④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 它们飞行的时候,总是张着嘴,把那些在空中飞的虫子,一个一个地吞进肚里。 河畔、菜园、水田、小山坡的上空小虫多,燕子成双成对地在那些地方穿来穿去。
1.结合短文内容,照样子,把第③、④段的画面概括出来。
2.语文要素 第②段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词语有   、    、   ;燕子的颜色有    、   ;燕子的叫声是“    ”的。这样写有形、有色、有声,画面感强。
3.语文要素 品析句子,完成填空。
①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燕子   的特点。
②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燕子   和    本领强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般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轻松。(有删改)
4.根据内容连线。
嫩芽 银色
花苞 雪白
花瓣 隐绿
视觉 甘甜淡雅、撩人心脾
嗅觉 甜津津、凉丝丝
味觉 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
5.解释下列词语。
若有若无:   
跃跃欲飞:   
6.判断。
①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表达出很惊奇的感受。   
②“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写出了品尝槐花的愉快心情。   
③文中画横线上的句子中“沉稳”一词是说与杨柳相比,洋槐显得笨拙一些。   
④“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是说这些花瓣落下了。   
7.填空:短文按   顺序写了   ,表达了   。
真题精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石 榴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8.语文要素 品析语言,完成练习。
①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石榴当成   来写,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②选文的语言非常形象且有画面感。 读到“紧偎在一起”时,我仿佛看到了   。
9.本文和《荷花》分别描写了石榴成熟时的样子和荷花盛开时的姿态,但是写法又有区别。请根据内容,将导图补充完整。
阅读《山茶花》,完成练习。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
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清凉,沁人心脾。再如那墨茶,如果你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上织成的轻绡(xiāo)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得错落有致。
山茶花之所以这样美,是因为山茶花骨朵儿有一股特别的劲儿。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儿。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儿。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多的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啊,山茶花骨朵儿,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0.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许多颜色在一起,十分美丽。   
②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11.短文第2自然段围绕“   ”一句,从   和   两个方面介绍了山茶花的美。
12.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细腻、形象地写出了山茶花   的特点。
13.山茶花骨朵儿的“特别的劲儿”是指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你还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个事物也是这样厚积薄发的呢?
类文阅读。
鸟岛
海湖西部有一个名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都是丹青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拾到 捉到)幼鸟,随手都能(拾到 捉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14.这篇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1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出括号里用得合适的词语。
16.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鸟岛在中国、外国都非常有名。   
②形容鸟窝又多又密。   
17.第二自然段中能体现春天特点的词语是   、   。
18.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六月的鸟岛最热闹,那时人们到鸟岛游玩,都会看到什么?
②到鸟岛游玩的人是怎样对待鸟儿及鸟蛋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诗歌鉴赏
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①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19.这是一首   言绝句,作者李白和“诗圣”杜甫被合称为”   “。
20.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众鸟高飞尽(  )
A.全,都
B.完
C.所有的
②相看两不厌(  )
A.因过多而不喜欢
B.憎恶
C.满足
③孤云独去闲(  )
A.没有事情
B.闲空儿
C.悠闲自在的样子
2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
22.这首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   当作   来写,表达了诗人   的心境。
23.读读前两句诗,想象一下是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1.燕子垒窝图;燕子捉虫图
2.小巧;细长;开叉;黑色;灰色;叽叽叽
3.灵活、飞行速度快;垒窝;捉虫
【解析】【点评】本文主要介绍了燕子的外形、如何垒窝与捉虫以及小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提示概括,通过阅读可知,第②自然段概括为了“燕子外形图”",③④自然段仿照这种形式分别概括为“燕子垒窝图"燕子捉虫图”。
故答案为: 燕子垒窝图;燕子捉虫图
2.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两只燕子体形小巧,翅膀细长,尾巴开叉,全身黑色,连嘴巴也是黑的,只有肚子下面有点灰色的毛。它们在梁上飞来飞去,‘叽叽叽'地叫着"可知,描写燕子体形的词语有“小巧""细长""开叉";燕子的颜色有“黑色""灰色";燕子的叫声是“叽叽叽"的。
故答案为:小巧、细长、开叉、黑色、灰色、叽叽叽
3.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赏析。①从“两只燕子像两个黑梭,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闪进来,嘴里衔着泥一粒━粒粘在梁上"可知,把“燕子"比作“黑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燕子灵活、飞行速度快的特点。②从“燕子不仅是垒窝的专家,还是捉虫的能手"可知,这个句子写出了燕子“垒窝"和“捉虫"本领强的特点。
故答案为:灵活、飞行速度快/垒窝/捉虫
4.
5.这里形容香味不太浓,似乎有又似乎没有。;形容急切地想要飞起来。
6.正确;正确;错误;错误
7.时间;洋槐在春天里的长叶开花过程;作者对洋槐的喜爱之情
【解析】【点评】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原文内容“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决不喧哗。又过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般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连线。
故答案为:
5.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若有若无”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在这里是形容香味不太浓,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跃跃欲飞 :形容内心急切地想试一试飞行。
故答案为:这里形容香味不太浓,似乎有又似乎没有;形容急切地想要飞起来。
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①从“震”“亮”这两个字中,便可以看出很惊讶,很惊奇。正确。
②这句话位于文中的第③自然段,并且与题干描述相符。正确。
③“沉稳”的意思是指遇事不 慌不怒、情绪稳定。是个褒义词,并不是说洋槐笨拙。错误。
④这句话位于第②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要表述的是花朵飘荡的样子,不是说花朵落下了。错误。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错误。
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概括、理解能力。第②自然段写了洋槐在春天里长叶子的内容,从“又过些日子,它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可以看出是开花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洋槐在春天里长叶、开花的过程,全文作者都仔细地观察洋槐,所以看出作者十分喜欢洋槐。
故答案为:时间;洋槐在春天里的长叶开花过程;作者对洋槐的喜爱之情
8.人;喜爱石榴;玛瑙般的石榴籽紧紧地靠在一起
9.
【解析】【点评】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8.①本题考查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题目中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它们扒开叶子朝外张望,报告成熟的喜讯,从中不难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②本题考查想象画面。首先根据题目找到“紧偎在一起”出现的位置,即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再联系前后句,可知“紧偎在一起”描写的是石榴籽的状态。依据我们的分析思路,按照“什么样子的事物+什么样的状态”的句式去描写即可,可适当添加修饰成分。
故答案为:①人、喜爱石榴②玛瑙般的石榴籽紧紧地靠在一起
9.本题考查对比分析。题目中已经指出了对比的范围——石榴成熟时的样子和荷花盛开时的姿态。《石榴》中描写石榴成熟时的样子的语句在第⒉和第3自然段,其中第2自然段中“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写的是颜色,“露出了满满的籽儿”写的是样子,第3自然段中“酸溜溜、甜津津”写的是味道。《荷花》中第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盛开时的姿态,其中第二句写的是荷叶的样子:挨挨挤挤,像大圆盘;第四至六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了三种形态的荷花: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还是花骨朵儿。
故答案为: (从左到右)样子;味道;半红半黄;露出满满的籽儿;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还是花骨朵儿;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10.色彩缤纷;沁人心脾
11.真是美极了;颜色;形状
12.比喻;白
13.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儿。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多的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蝉
【解析】【点评】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
10.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色彩缤纷:许多颜色在一起,十分美丽。②沁人心脾: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故答案为:色彩缤纷 沁人心脾
11.考查学生对句子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中心句就是大体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句子,第二自然段先总写“山茶花,真是美极了。”然后从分别从“颜色”“花形”两个方面写出了山茶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山茶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山茶花,真是美极了”为中心句。
故答案为:真是美极了 颜色 形状
12.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清凉,沁人心脾”可知,这句话把“白色的山茶花”比作“瀑布溅出的水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腻、形象地写出了山茶花洁白的特点。
故答案为:比喻 白
1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阅读句子“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儿。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可知,这股“特别的劲儿”指的是“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儿。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由此,我还想到了生活中的小草,小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它虽然长得不起眼,但却有着不服输的精神,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寒热酷暑,它都能茁壮地成长。
故答案为: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儿。原来山茶的骨朵儿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多的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蝉
14.4
15.捉到;拾到
16.闻名中外;密密麻麻
17.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18.①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和鸟蛋。
②没有人去碰鸟窝和鸟蛋,大家都很爱护小鸟。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4.考查本文有几个自然段。根据每段开头空格,可知文章共有4个自然段。
故答案为:4
15.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捉到”的意思是捕捉到。“拾到”的意思是捡起。根据语境,应为“捉到”幼鸟;“拾到”鸟蛋。
故答案为:捉到;拾到
16.考查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①“闻名中外”这里形容鸟岛在中国、外国都非常有名。②“密密麻麻”这里形容鸟窝又多又密。
故答案为:闻名中外、密密麻麻
17.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天气变暖”“湖水解冻”能体现春天特点。
故答案为:天气变暖、湖水解冻
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取及概括。①从“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都是丹青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可以概括出答案。②“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可知,大家都很爱护小鸟。
故答案为:①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和鸟蛋。②没有人去碰鸟窝和鸟蛋,大家都很爱护小鸟。
19.五;李杜
20.B,C,C
21.你看我,我看你,谁都看不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2.拟人;孤云;敬亭山;人;孤独
23.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解析】【点评】《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9.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结合积累完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李白和“诗圣”杜甫被合称为” 李杜 “。
故答案为:五、李杜
20.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理解, ①尽 : 完 。②厌︰满足。③闲︰悠闲自在的样子。
故答案为: B,C,C
21.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故答案为:你看我,我看你,谁都看不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22.考查修辞方法。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孤云、敬亭山当作人来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故答案为:拟人、孤云、敬亭山、人、孤独
23.考查描绘诗句的情景。结合诗句的景象,加以自己想象,不能改变古诗文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将画面描绘的更详细。
故答案为: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