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4 化学与环境保护 课时作业
一、课堂作业
(1)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C.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解析】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所有杂质,不符合题意;C、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D、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煤炭添加固硫剂
D.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B
【解析】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该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B。
(3)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D.核能废水排入大海
【答案】D
【解析】A、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回收可再生资源,可以保护环境,故A正确.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故B正确。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可以保护环境,故C正确。
D.核能废水排入大海,会造成水污染,故D错误;
故D正确。
(4)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C.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有利于保护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
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
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
【答案】C
【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与自然地关系成了一个必须重新思考的课题。人类认识到必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故选C。
二、课后作业
(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
C.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熟石灰
B.污水的治理
D.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答案】A
【解析】A.焚烧聚氯乙烯时产生含氯化合物,造成大气污染,A正确;
B.纯净的聚乙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不生成大气污染物,B错误;
C.聚丙烯只含C和H元素,焚烧产生CO2和H2O,不生成大气污染物,C错误;
D.有机玻璃是一种通俗的名称,此高分子透明材料的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只含C和H元素,焚烧不产生严重污染大气的物质,D错误。
(2)下列物质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水煤气 D.煤炭
【答案】A
【解析】A.酸雨是由SO2、NO2的排放引起的,CO2排放过多引起温室效应,A错误;
B.光化学烟雾是由 NO2、CxHy等引起的,B正确;
C.温室效应是由CO2、CH4等引起的,C正确;
D.各种颜色的难降解的塑料膜、塑料袋等会造成白色污染,D正确;故选 A。
(3)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相违背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
B.提倡在农村使用沼气
C.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D.净化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A项,绿色食品与颜色无关,故A错误;
B项,SO2不可用于环境消毒,故B错误;
C项,CO2含量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故C错误;
D项,铅为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4)化学与环境、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能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B.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C.PM2.5 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D.自来水厂可使用Cl和FeSO4·7H2O 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答案】C
【解析】A.酸雨主要由N、S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酸雨具有腐蚀性,危害严重,故A正确;B.工业上通常可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B正确;C.市售“铁强化酱油”中含有少量铁元素,故C错误;D.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故D正确;
故选C。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人类共同面对诸多挑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粮食危机、能源耗尽等。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积极应对危机,抱着对全人类负责任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深埋废铅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A选项,煤炭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导致酸雨的气体,进行脱硫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该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
B选项,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积极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促进达成“碳中和”,对环境保护有益。
C选项,废铅蓄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铅等有害物质,深埋后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雨水等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该选项错误。
D选项,普通塑料难以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故选C。
(6)2024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 "全球战塑",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轻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提倡塑料制品的就地焚烧,减少环境压力
B.塑料制品属于无机材料,不可回收
C.加快研发可降解塑料,解决由聚乙烯等塑料制品造成的 白色污染
D.白色污染“指的是白色塑料污染
【答案】C
【解析】A选项:塑料制品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氯化氢、二噁英等,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而不是减少环境压力,所以该选项错误。
B选项:塑料制品通常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且大部分塑料制品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通过回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该选项错误。
C选项:加快研发可降解塑料,能够使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更快地分解,从而有效解决由聚乙烯等难降解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该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该选项正确。
D选项: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仅是白色塑料,各种颜色的废弃塑料都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该选项错误。
故选C。
(7)2024 年 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积极植树造林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填埋废旧电池
【答案】A
【解析】A选项,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浪费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不符。
B选项,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该选项正确。
C选项,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问题,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主题要求。
D选项,填埋废旧电池会使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主题相悖。
故选A。
(8)某地有一池塘,之前生长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近来,由于化工厂将大量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检测,污水中溴单质的浓度为0.012mol·L-1,可用Na2SO3除去污水中的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处理5L这种污水,需加入___________L0.05mol·L-1的Na,SO,溶液才能将溴全部除去。
③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池塘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化工厂对池塘的污染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②;1.2;
③化工厂的污染问题
【解析】①分析池塘的变化情况:丰富的水生生物一水质恶化一水生生物死亡,可知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了池塘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其变化的原因是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进入池塘,其污染程度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②单质澳具有强氧化性,Na2SO3与Br2在水中反应生成Na2SO4和HBr,方程式为。5L污水中单质溴的物质的量是 5L×0.012mol/L=0.06mol,消耗亚硫酸钠是 0.06mol,需要亚硫酸钠的的体积是 0.06mol÷0.05mo1/L=1.2L。
③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化工厂的污染问题。
(9)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①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______.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②硝酸工业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O、NO2气体,工厂里常用NaOH溶液吸收NO、NO2,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NaNO2。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制取Cu(NO3)2的方法,你认为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方法________。
【答案】①D;②;③A.
【解析】】①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不产生污染物,使原子利用率达到 100%,则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选项是D.
(2)NaOH 与NO、NO2发生归中反应产生 NaNO2、H2O,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该反应方程式为:;
(3)方法A中除了制取得到的Cu(NO3)2,同时产生水,水不会对造成环境污染,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方法B中除了制取得到的Cu(NO3)2外,还产生了有毒气体的NO气体,NO是大气污染物,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合理方法是A。
(10)酸雨的危害很大,能直接破坏农作物、腐蚀建筑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SO,、N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研究SO,、NO、等对减少酸雨,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____的雨水。
(2)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肉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3)开发新能源可有效减少酸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地热能
④海洋能
⑤氢能
⑥石油
⑦无烟煤
【答案】(1)5.6;(2)①③;(3)⑥⑦。
【解析】(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雨水会形成碳酸,使雨水的pH约为5.6,当雨水中溶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后,pH会小于5.6,形成酸雨。
(2)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少用煤作燃料和③燃料脱硫。
①少用煤作燃料,可以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只是将污染物排放到更高的空中,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③燃料脱硫,能够降低燃料燃烧时二氧化硫的生成量,进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这只是对酸化土壤的一种治理措施,而不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3)不属于新能源的有⑥石油和⑦无烟煤。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海洋能、⑤氢能都属于新能源,它们具有可再生、清洁等特点,对环境友好。⑥石油和⑦无烟煤都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且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4 化学与环境保护 课时作业
一、课堂作业
(1)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C.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煤炭添加固硫剂
D.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3)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D.核能废水排入大海
(4)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C.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5)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
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
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
二、课后作业
(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废弃塑料的回收和利用
C.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熟石灰
B.污水的治理
D.氢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2)下列物质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水煤气 D.煤炭
(3)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相违背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
B.提倡在农村使用沼气
C.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D.净化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4)化学与环境、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能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B.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C.PM2.5 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D.自来水厂可使用Cl和FeSO4·7H2O 进行消毒、净化、以改善水质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伴随着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对世界的改造和重建,人类共同面对诸多挑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粮食危机、能源耗尽等。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积极应对危机,抱着对全人类负责任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深埋废铅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6)2024 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 "全球战塑",旨在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轻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提倡塑料制品的就地焚烧,减少环境压力
B.塑料制品属于无机材料,不可回收
C.加快研发可降解塑料,解决由聚乙烯等塑料制品造成的 白色污染
D.白色污染“指的是白色塑料污染
(7)2024 年 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积极植树造林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填埋废旧电池
(8)某地有一池塘,之前生长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近来,由于化工厂将大量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检测,污水中溴单质的浓度为0.012mol·L-1,可用Na2SO3除去污水中的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处理5L这种污水,需加入___________L0.05mol·L-1的Na,SO,溶液才能将溴全部除去。
③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9)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
①下列各项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______.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②硝酸工业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O、NO2气体,工厂里常用NaOH溶液吸收NO、NO2,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NaNO2。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制取Cu(NO3)2的方法,你认为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方法________。
(10)酸雨的危害很大,能直接破坏农作物、腐蚀建筑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SO,、NO、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研究SO,、NO、等对减少酸雨,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______的雨水。
(2)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肉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3)开发新能源可有效减少酸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地热能
④海洋能
⑤氢能
⑥石油
⑦无烟煤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