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1: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看图猜故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富贵诚可贵,地位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拒绝到楚国做高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厚禄束缚了自己,让凡俗政务让自己身心疲惫。他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看图猜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夜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成语借指奇妙的梦境,或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
庄周梦见的是自然中的生灵蝴蝶——他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且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庄子的思想中,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本是一体的,但是由于各种制度束缚了人的天性,使人不能顺其自然本性发展,因此要打破种种限制,与自然界万物和谐共舞,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看图猜故事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至乐》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曾形成气息。后来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庄子·至乐》)
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陶渊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2.学习庄子采用寓言的形式、善用设喻的方法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3.理解庄子超脱物外、放旷豁达、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
学习目标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 ,字 (一作子沐), 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唐开元年间被诏号为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
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积累文常

子休
战国
道家
南华真人
清静无为
《庄子》
《庄子》一书,今存33篇,分为内篇7,是庄子所作,外篇15和杂篇11,学术界认为是他人所作。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 。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才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
1.无神论和天道观
在人类的婴儿期,人们认为,天也就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神创造的,天就是上帝或者说是帝。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否定了这种理论。老子认为天是道的产物。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原始的唯物观)
庄子思想
2.庄子的认识论
所谓认识论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第二种是认为这个世界不能被认识。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庄子思想
3.庄子的人生观
人生观其实是由命运观决定的。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庄子的命运观,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庄子思想
4.庄子的齐物论
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逐那些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
庄子思想
5.庄子的辩证法
老子的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辩证法。而庄子也继承了这一点。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庄子在《德充符》中列举了很多对矛盾对立的现象:“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庄子思想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惠施
约前390—前317
学习任务一
解决字词 疏通文意
字音检测
五石(shí) 瓠(hù) 瓠落(huò)
呺然(xiāo) 掊之(pǒu) 不龟手(jūn)
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
鬻(yù) 越有难(nàn)
谓:对……说。贻:赠送。瓠:葫芦
树:名作动,种植。成:成长,长大
而:连词,表顺承。实: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以盛水浆:省略句,以(之)盛水浆,以,用;之,代指瓠。
坚:形作名,坚固的程度。
举:拿起、举起。
以为:把……当作。则:那么。
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的样子。
所容:所字结构,容纳的东西。
呺然:内种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为:连词,表原因,因为。掊:击破
重点字词积累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ù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ù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长成而结出能容下五石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不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文白对译
固:副词,实在,确实。于用大:状后,用大,名词,使用大东西方面。善:擅长。为:调制。龟手:龟,同“皲”,冻裂手。有…者:固定结构,有一个…的人。
洴:使动,使…浮起。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纩”,丝棉絮。以…为:把…作为。事:营生。请买其方百金:省略介词“以”;状后,(以)百金买其方。聚族:聚集全家人。鬻:卖。请:请允许我。
说:同“悦”,取悦。难:发难,即发兵侵略,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将:率领军队。水:名作状,在水上。裂地:划分出土地。一:同样的。或:有的人。以封: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即药方。所用:使用方法。异:不同。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重点字词积累
庄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一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请允许我卖了吧!’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便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于是割地封赏他。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文白对译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虑:用绳结缀。以为:把……制成。大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而:表顺承。
而:表转折,却。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心被蓬草塞闭,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
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重点字词积累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
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文白对译
学习任务二
合作探究 研读文本
小组讨论5分钟,探究以下问题
1.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对待“大瓠”的?
“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
“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
“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
2.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 有什么用意?
3.选文中,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4.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
惠子用“大瓠”盛水浆、做瓢,都失败了,于是把“大瓠”击破;庄子“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宋人“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人”被吴王“裂地而封”。
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但是“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
1.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对待“大瓠”的?“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
研读文本
2.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研读文本
3.选文中,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惠子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计较,有过多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庄子放旷豁达,随顺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逍遥自在。
研读文本
4.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
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
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
小大之辩 / 无用有用之争
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五石之弧”的故事,“小故事”是“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小故事”的寓意可理解为: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在“大故事”中,庄子则运用了“小故事”中蕴含的方法论,借如何处置“五石之弧”,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研读文本
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学习任务三
生活感悟 写作借鉴
《五石之瓠》借助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拓展探究
写法赏析
①善用寓言,寓哲理于离奇的想象和形象的描写之中;
②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③善用讽刺,以小见大,思辨性强。
道心孤绝,讲究万事不萦于怀。浸过宦海浮沉,步过功名利禄,庄子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赞叹而骄慢,也不因讥屑而消沉。他以“不滞于物”的态度来对抗社会的物欲横流,于自然无所违,于俗事无所累,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忘我境界。
适用主题:精神自由、淡泊名利、洒脱自适
素材积累
1.道心孤绝,讲究万事不萦于怀,浸过宦海沉浮,步过功名利禄,庄子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赞叹而骄慢,也不因讥诮而消沉。怀道心之人,其心灵如明镜,风尘划过却不留痕迹,岁月磨洗而愈显透亮。
2.庄子观摩天地,驰骋想象,所以可见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可闻吹万不同的天籁,坐忘烦忧,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他以“不滞于物”的态度来对抗社会的物欲横流,于自然无所违,于俗世无所累,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忘我境界。
3.在那个病态的时代,世人皆陷于名利泥沼之中,无从脱身。文化屈从于权势,文人委身于权贵,却有逍遥者如庄子,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看破君王之间的权力游戏,他选择“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逍遥之乐,从贵族的围猎中突围,宁处穷间阪巷,困窘织履亦不改淡泊之心,超然于世,俯瞰世间。
4.所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且如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驾一叶扁舟,携一壶清酒,寄情山水,泛舟赤壁,不知东方之既白;或如太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举杯邀明月,染金樽侠气缭绕,映九州正气凛然;又如庄子,“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在三千水花中潇洒翩跹,逍遥来,扶摇而上,逍遥去,化蝶如梦。(自由洒脱)
学习任务四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族而谋之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不求闻达于诸侯
C.剖之以为瓢 作《师说》以贻之
D.则所用之异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B
【解析】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
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示承接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
C项,两个“以”,前者是介词,“把”的意思;后者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D项,两个“则”,前者是副词,表示判断;后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随堂练习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越有难,吴王将之将 难:困难
【答案】D
【解析】D项,“越有难,吴王将之将”的意思是越国发难,吴王就派他统率军队”。其中“难”,作动词,译为“发难,指越国发兵攻打吴国”。故选D。
随堂练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答案】C
【解析】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②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为将领。③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⑤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故①②/③⑤/④/⑥分类正确。故选C。
随堂练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
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
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遗留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
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C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意思是: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鬻:卖。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意思是: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贻:赠送。⑥“客得之,以说吴王”意思是: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说: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