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3.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
4.了解并掌握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
5.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上过战场
传奇军人,杀过狮子
习惯站着写作
十四次脑震荡
两次坠机
身体埋进237块弹片
晚年健康恶化
选择饮弹自尽
迷惘的作家—海明威
国 籍
美国
职 业
作家、记者
成 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
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银制勇敢勋章 普利策奖
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文坛硬汉
出生地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奥克帕克
生卒年
1899年7月21日------ 1961年7月2日
代表作品
《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
《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伊甸园》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 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青年时代的海明威
参战的海明威
获诺贝尔奖时
写作时的海明威
灰鲭鲨
鲭鲨的齿吻
犁头鲨
白斑星鲨
星鲨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1952 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写作背景:
划分本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7段):写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遭遇尖齿鲨,残酷的战斗开始了。详细写出了老人和尖齿鲨战斗的经过,通过老人的心理独白初步揭示了“硬汉”的精神:不能被打败。
第二部分(28-47段):写老人和铲鼻鲨搏斗的经过以及打死铲鼻鲨后准备继续战斗。在搏斗过程中,老人虽然处境恶劣,但却丝毫没有退缩,一直在不断地鼓励自己。
第三部分(48-53段):写老人战胜铲鼻鲨后的困难处境——受伤、困乏、天气恶劣。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着老人的意志。
第四部分(54-82段):写老人再次与铲鼻鲨搏斗以及与鲨鱼斗争到底的决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之后,老人虽然万分疲惫,但是始终不停地鼓励自己。
第五部分(83-97段):写老人与群鲨激烈的搏斗终于结束了,老人出海归来回到自己的家中。
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作战工具
身体状况
结局
一条
灰鲭鲨
渔叉、绳子
杀死鲨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绑了刀子的船桨
杀死两条
加拉诺鲨
一条
绑了刀子的船桨
杀死鲨鱼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重伤溜走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柄
游走
鲜血模糊的双手
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
手淌血
感受到活生生的疼痛
感受到活生生的疼痛
老人与鲨鱼搏斗了几次 每次的具体搏斗情况是什么样的
老人:年老体衰
孤立无援
受伤
鲨鱼:凶残强悍
成群结队
接二连三
力量悬殊的对比
赏析语言,
概括人物形象
赏析语言,
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人物衬托
物像衬托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硬汉形象的?
思考:找到文中描写圣地亚哥的语句,分析其手法,并概括所描绘的形象特征。
原文 手法 形象特征
(4段)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 动作、神态 沉着冷静
(5段)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制服它。 心理 清醒自信
(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语言、心理 永不言败、刚毅
(13段)“别想啦,老家伙。”他大声说,“顺着这条航线走吧,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语言、心理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15段)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丢了40磅鱼肉,你的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语言、心理 真实、乐观积极
(35段) 他那褐色……老人把绑…… (36段)老头放松了帆脚索,让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 动作描写 沉着机智勇敢
(34段)“呀!”老头儿说“加拉诺,来吧,加拉诺鲨。” 语言、心理
(35段) 他那褐色……老人把绑…… (36段)老头放松了帆脚索,让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 动作描写 沉着机智勇敢
(34段)“呀!”老头儿说“加拉诺,来吧,加拉诺鲨。” 语言、心理 无所畏惧
了解“硬汉形象”及其精神
硬汉形象 硬汉精神
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在遇见别人普遍认为无法达成的时候,面对目标,勇于克服苦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自我(伤痛),实现目标的一种精神。正如文中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但是却不能打败他。”
课文语段:
1.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课文第十二段
分析: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小说的主旨句,作者借为老人的话表达了自己的生存信念
2.不抱希望才愚蠢了。课文第二十一段
分析:硬汉精神的体现任何困境中都不丧失信心
3.跟他们斗,他说:我要跟他们一直斗到死 课文七十一段
分析:体现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永不屈服的硬汉精神
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
有声的自言自语
无声的多种想法
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的作用
老头儿现在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5)
自信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帮鱼肉,你得船走起来能更轻快。”(15段)
积极乐观
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老人内心独白的语段
你该带的东西多着哪,他想。可你就是没带,老家伙。眼下可不是想自己却什么的时候。还是想想用手头儿的东西能派什么用场吧。(42段)
永不放弃
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46段)
积极的态度,坚强、乐观
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51段)
年老,不服输,执着
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63段)
勇于挑战,老当益壮
第82段:
……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第83段:
……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的。
第88段: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
思考问题:内心独白在文中有何作用?
1.文中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2.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老人心理也有动摇的时候,这与打不败的精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 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真实。有短暂的犹豫、畏惧心理,几乎是每个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想法,但当情势危急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②打不败的精神不仅体现在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中,更体现在老人与那个内心动摇、怀疑、试图认输妥协的自我搏斗中。这种搏斗的胜利,更真实地诠释了打不败的精神——人不能被自己打败。打不败的真正的价值正在于此。
内心独白作用总结:
①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一定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②情节上,是小说的一条线索。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暗示文章的主旨,对揭示小说主题起一定作用。
a .情节:对老人的心理描写贯穿小说始终,这是一条线索,可以把海上所发生的事连接起来。
b. 再现人物心理: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c .揭示小说主题:“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通过内心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从而更好地表现他的“硬汉”性格。
1.定义:独白式心理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它通过角色内心的独白或者思考,深入展现其情感、想法和心理活动。
2.独白式心理描写技巧: 1. 第一人称独白:以主角自己的视角,通过他们的口吻和语气,直接呈现其内心世界。 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加贴近主角,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情感和思绪。 2. 间接暗示:通过主角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反应或者内心的对话,暗示其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知识衔接:独白式心理描写
3.抒情独白式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让人物说出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它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让人物直抒胸臆,坦陈心迹,淋漓尽致地揭示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人物性格,往往能取得真切感人甚至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分析手法(动作描写)
老人反应迅速,经验丰富,沉着、勇敢、智慧。
老人听见大鱼的皮肉被撕裂的声响,把鱼叉猛地向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正刺在两眼之间那条线和从鼻子直通脑后那条线的交点上。这两条线其实并不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沉重而尖锐的蓝色鲨鱼脑所在的位置,老人直刺上去。他使出全身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把鱼叉结结实实的刺了进去。(课文第六段)
①坚强的意志
②高贵的自信。
③不败的生活准则。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
形象总结
普通的渔夫,平凡的老者
成功的失败者,失败的悲情英雄
铁骨铮铮的硬汉
硬汉形象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花草树木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6.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课文语段
1.天空中的积云堆叠的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 课文第一段
景物描写:暗示老人的处境会变得很危险,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也表明他有丰富的出渔经验为后文老人一次次杀死或打退鲨鱼做铺垫
2.微风不断的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丛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课文第二十九段
环境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无限和空旷单调,渲染了苍茫悲壮的氛围,展现了主人公孤立无援寂寞无助的境遇,烘托其顽强的性格特征。
深度探究
写法特点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了解“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文化常识
“冰山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可见
蕴含在前者之中
所谓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四大要素: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
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
——海明威
“冰山理论”之象征
通过阅读整本书,你发现大海、老人、大马林鱼和鲨鱼分别代表着什么?
老人:象征外部遭受困厄,精神高贵的主体
大海:生命力、可能性,风险机会并存、证明自我的场所。
大马林鱼:美好的理想,高贵的精神品格
鲨鱼:阻碍,多且强劲
1.老人——人类顽强意志力的化身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真正的硬汉,他能勇敢地接受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敢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怀抱坚定的信念,即便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通过和大马林鱼、大鲨鱼等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尽管象征他胜利的标志仅仅是一堆鱼的残骸。圣地亚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被摧毁的只能是人的肉体,人的精神是屹立不倒、永远都打不垮的。在小说中,圣地亚哥象征着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人类精神。
2.大马林鱼——美好理想的象征
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光荣的象征。从现实出发,一个年老体衰的渔夫能捕获到如此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荣光的事情。但老渔夫对鱼确是无比的喜爱和崇尚,不但没有丝毫的敌意,反而将对手当成朋友和兄弟看待。所以在整个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至始至终都深怀喜爱和敬佩之情,甚至在最终战胜对手时,他也不免为对手扼腕叹息。因此,在整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无上光荣的象征。纵观整部小说,大马林鱼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大马林鱼的穿针引线,小说的象征意义将不完整。在经历漫长的84天等待之后,大马林鱼终于出现了,既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同时也是给老人漫长等待的一个回报。老人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年轻气盛的大马林鱼。在小说的寓意和老人的心中,大马林鱼一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事物,一种美好的目标和追求。预示着在人类漫长的旅途中,会经历种种的磨难和痛苦,但只要人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依靠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最终一定会战胜艰难困苦,创造生活的奇迹
3.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
鲨鱼在小说中,是各种邪恶势力的化身,代表着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它是对人们实现各种理想和目标的阻挠。《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这部小说的创作时代,正是古巴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虽然仅仅是一个渔人的身份,但他却代表了那种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的穷苦百姓的形象。而鲨鱼则是殖民主义者的化身,通过正反两个形象鲜明的对比和塑造,预示了古巴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同邪恶势力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样也更进一步凸显了真正硬汉的个性。
4.大海——人生竞技场的象征
一直以来,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都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象意境,或者代表少女的形象,清纯可人、明媚灿烂;或者象征恶魔,凶神恶煞、深不可测。在《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在老人和鲨鱼搏斗时,大海仍旧是那种自信、缓缓流动的状态。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战胜大鱼
击退鲨鱼,回到家中
连续84天空手而归
大鱼的血吸引鲨鱼
奋战依旧无法保全鱼肉
孤身一人去大海的深处
制服大马林鱼
不懈地与鲨鱼搏斗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中,除了意象有象征性外,故事主题有没有象征性?
不幸
幸运
不可抵抗
对抗命运
大鱼被吞噬只剩下骨架
“冰山理论”之语言
《老人与海》(节选)体现海明威语言的简洁直白风格,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提示:电报式语言风格即话语如电报般简洁的语言特征,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
电报体小说
电报体小说
内涵 指小说中一种语言文体风格。多用短句,不用或少用复句,很少用形容词,文字简洁如同电报,故名。美国作家海明威擅用此文体写作。
特点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1)语言直截了当,如写鲨鱼出现:“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3)体现了海明威的“电报式风格”风格,即结构单纯、人物单一、用词直截了当,对话简洁,描写鲜明,营造含蓄凝练的意境,使作品内容蕴涵深意。
星鲨
(2)“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硬汉宣言,鲜活真实地表现了老人的顽强不屈,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你如何看待圣地亚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