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1: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学习目标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小说情节,体会小说叙述角度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法。
领略小说中所展现的19世纪社会风貌,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自传体小说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负债入狱经历
童工经历
职业
“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
整本书快览,窥探小说全貌
(一)童年(遗腹子、母亡、受继父虐待)
(二)青少年(投奔贝西姨婆、成长过程)
(三)成年(与朵拉结婚)
(四)结局(成为作家,与艾妮斯结合)
小说故事梗概
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成长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前情回顾
结局(51-54段)
“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序幕(1-5段)
开端(6-23段)
“我”被米考伯先生邀请做他的房客
“我”住在米考伯家,与他们产生友谊,帮他们典当财物
高潮(45-50段)
“我”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
发展(24-44段)
请快速浏览全文,划分情节。思考本文故事情节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
货行
米考伯家
监狱
“小说以大卫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依照人物生活场景的变化展开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 梳理情节
(第1段)如今,我①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②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的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③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了。
人称代词变化?叙述视角?效果?
①指成年后的大卫,回顾性视角,有利于缓缓展开故事的叙述;
②指童年时的大卫,孩子的体验性视角,有助于感知周围的世界;
③指童年时的大卫,旁观者、见证者的视角,体会他内心的情感。
学习任务二:自传体小说的叙事方式
巧用视角,讲好故事
文本研读
第一段中的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交替出现,有什么好处?
①两种视角都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使故事真实可信,易于表现主人公心理世界;
③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在发展变化中展示其心灵的成长轨迹,表现小说主题。
②两种视角相重叠,让读者既了解到成年后大卫的成熟与智慧,又能够感知童年大卫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②便于更直观地进行议论和抒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知识卡片——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作用。
叙述人称
优点
缺点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知识卡片——各叙述人称的优劣
不少文学作品,喜欢使用孩童视角,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最后一课》等,结合本文说一说儿童视角 的作用?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知识卡片——儿童视角
大卫遭遇了怎样的成长困境?完成下表。
身处困境 心处困境
文中展现
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有限的收入,困顿的生活
绝望
不甘
孤独
痛苦
学习任务三:经典形象——“我”
自强自立。被人遗弃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做童工,获取的是微薄的报酬,却能够独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积极向上。他渴望读书,想成为有学问、有名望的人,虽为失学而痛苦,为所处的地位而感到羞耻但还是心存志向,尽力把眼前事情做好。
善良宽厚。他为米考伯先生的债务忧心,为米考伯夫妇的困难处境感到痛苦、心碎,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太太,并帮助米考伯太太典当餐具;米考伯先生入狱后,他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学习任务三:经典形象——“我” 身陷困境,见证成长
大卫(“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感悟——大卫的成长
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贝西姨婆的教条
对于身心惨遭摧残、濒于死去的人来说,朋友的真诚相助,将是一种再生之恩。 ——狄更斯
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 ——狄更斯
全文花了大量篇幅塑造米考伯的形象,请你从文章找出相关语段,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知识回顾: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温情相伴,遇见美好
人物鉴赏
描写角度 原文节选 形象特点
形象概括
描写角度 原文节选 形象特点
肖像描写 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第6段) 长相滑稽、穿着考究、虚荣、爱面子
语言描写 “这位,”……(第8至20段) 言谈幽默、说话拿腔拿调、善良、热情
动作描写 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第32段);他竟又唱起“杰克爱的是他可爱的南”来……(第34段);看到他兴高采烈地在玩九柱戏呢(第45段) 缺乏责任心,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
细节描写 “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 爱慕虚荣
环境描写 米考伯住宅(第24、25段) 爱慕虚荣
形象概括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但爱慕虚荣、讲究排场、债多不愁、挥霍无度、没有责任感的滑稽形象(底层负债者形象)。
米考伯这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成了文学中的典型。这种性格被称为“米考伯主义”,“米考伯主义(Micawberism)”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滑稽可笑、爱慕虚荣、迂腐、喜好挥霍、盲目乐观、不切实际、安于现状的英国下层小人物的形象。但他贫穷却不甘落魄,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是一个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学习任务三:经典形象——米考伯
“米考伯主义”
扁平人物(又称为性格人物,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性,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适合扮演喜剧角色。
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缺乏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性的复杂,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人物性格比较丰满,表达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
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
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人物漫画法指在描写人物时,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张描写,使人物的某一特征更加明显突出,有时不仅能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还会更具喜剧效果。
知识卡片:漫画笔法
别里科夫,孔乙己,阿Q
分析米考伯太太的形象特点
温情相伴,遇见美好
人物鉴赏
描写角度 原文节选 形象特点
形象概括
描写角度 原文节选 形象特点
肖像描写 面目消瘦、憔悴;总是带着双胞胎“吃奶”(24段) 家庭困难、生活困顿
语言描写 “我结婚以前,”(第26段)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第28段)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第36-41段) 坚强、爱慕虚荣、不切实际
心地善良、自尊自重
动作描写 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第32段) 盲目乐观、安于现状、不懂持家、挥霍无度
侧面描写 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 (第32段) 她一见我回来,就晕过去了(第50段) 后来,米考伯太太决定也搬进监狱去住……(第51段) 能力低下、不务实
对丈夫忠诚体贴、不离不弃
心地善良
形象概括 米考伯太太是一个盲目乐观、爱慕虚荣、不懂持家但自尊自重、心地善良、深爱丈夫的妇女形象。
爱慕虚荣、耽于幻想。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
不懂持家、喜欢享受。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
生活困难,不切实际。她想过办法改变现状,创办青年女子寄宿学舍,但从未做过什么准备;
安于现状,盲目乐观。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
学习任务三:经典形象——米考伯太太
心地善良、不贪小便宜。米考伯太太生活艰难,但还是拒绝了“我”的钱。
对丈夫忠诚体贴不离不弃。丈夫入狱之后,她决定也搬进监狱去住。
乐观坚强。即使米考伯经济困难,但她仍然乐观面对一切境遇,同时理解米考伯的难处,同意招个房客。
学习任务三:经典形象——米考伯夫妇与大卫
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给深陷人生寒冬中的大卫带来了哪些影响?
乐观,隐忍,尊严,真诚,善与爱,理财观,婚恋观……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克莱拉(母) 佩葛蒂(仆)
贝西姨婆(扶养人)
艾米莉 海姆
米考伯夫妇
维克菲尔律师
阿格尼丝 朵拉
谋得斯通
斯蒂福斯
希普
大卫
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生命大海!
文本研读
小说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其中必然带有时代的印记。
大卫生活在什么样的人中间?
人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如何?
小说主要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请在课本中圈画出描写这些内容的相关语句,看看作品展现出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学习任务四:时代印记,呼唤人性
文本研读
货行的童工、济贫院的孤儿、街头的流浪儿、债主(鞋匠)、负债破产入狱的人们……
(1)大卫周围大多是什么样的人
社会底层 小人物
(2)小说主要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场景一:小童工在货行艰辛劳作 场景二:米考伯夫妇的生活困境
场景三:欠债破产者的监狱生活 场景四:失学者、孤儿街头流浪
境遇凄惨
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正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呈现出一幅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景象。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为什么身处盛世,狄更斯没有歌颂繁华盛世,而去书写这些社会底层遭遇凄惨的小人物?
作家的精神与良知
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上层人物穷奢极欲,而底层劳动人民却饱尝失业,贫困疾病,饥饿之苦。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他深深同情不幸的人们,始终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资产阶级统治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他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文学常识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批判现实主义
本文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得乐且乐、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狄更斯的笔在揭开社会不堪的伤疤的同时也点亮了人性的希望灯火。他让我们在惨淡无奈的社会现实之下依然能看见人性的美好。小说中米考伯夫妇、贝西姨婆、佩格蒂、海姆等人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真善美恰如暖阳一样照耀着大卫崎岖的人生道路,最终使大卫在历经重重困难后终于成长为一位正直、善良、富有责任感的作家。
课堂总结
我们要学习大卫奋发向上、永不放弃,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的乐观精神,如那逆风飞翔的蝶、永不弯曲的竹,向上而生,终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