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浮市云城区高三调研模拟测试(一)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 ~ 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 ~ 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甜玉米籽粒在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会发生变化。用试剂对甜玉米籽粒的有机物进行检测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嫩甜玉米籽粒匀浆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B.嫩甜玉米籽粒匀浆加入双缩脲试剂,依据产生蓝色检测蛋白质
C.成熟甜玉米籽粒切开后滴加碘液,出现蓝色说明籽粒含有淀粉
D.成熟甜玉米籽粒切成薄片并用苏丹Ⅲ染色,橘黄色颗粒不明显
内质网的输出是由外壳蛋白复合体Ⅱ(COPII)驱动的重要过程。COPII在内质网输出点形成囊泡,将分泌货物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SMG4基因与COPII组装密切相关,用SMG4基因抑制剂H89处理SMG4-GFP(SMG4基因表达会显示荧光斑点)的幼苗,会出现的现象是
A.荧光斑点减少,分泌货物主要积累在内质网
B.荧光斑点减少,分泌货物主要积累在核糖体
C.荧光斑点增加,分泌货物主要积累在内质网
D.荧光斑点增加,分泌货物主要积累在核糖体
图甲是人的红细胞处在不同浓度的NaC1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250mmol·L-1NaCl溶液会影响人红细胞的功能
B.图甲中显示可用小于100mmol·L-1NaC1溶液处理人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细胞膜
C.图乙中AB段失水量减少,是因为KNO3开始进入细胞
D.图乙中OA段,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哺乳动物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被添加到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5号碳位置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启动子甲基化阻止了DNA与解旋酶的结合
B.5-mC可发生去甲基化,也可遗传给下一代
C.5-mC导致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D.5-mC会影响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苯丙酮尿症是由PAH基因(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图1示PAH基因两侧限制酶MspI的酶切位点分布存在两种形式,图2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为确定未出生的④号胎儿是否患该病,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DNA经MspI酶切后电泳分离,将含PAH基因的片段进行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AH基因发生碱基对的增添而导致基因突变
B.②号个体19Kb片段中含有正常的PAH基因
C.推测④号个体PAH基因纯合的概率为0
D.PAH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科学家以蛙的坐骨神经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冷却阻滞处理,随后检测坐骨神经上的膜内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冷却阻滞的位置最好位于坐骨神经的轴突上,且坐骨神经应置于生理盐水中
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的兴奋强度越弱
D.推测冷却阻滞主要通过影响坐骨神经上Na+的内流来影响神经纤维的兴奋
科学史蕴含科学家的思维和智慧,科学家常设计巧妙实验排除干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拜尔设置黑暗的条件以排除光对生长素合成的干扰
B.恩格尔曼设置无空气环境以减少O2对好氧细菌的干扰
C.班廷等结扎健康狗的胰腺以排除胰管中的消化液干扰
D.斯他林等剪断小肠并将黏膜磨碎以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红喉雉鹑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某科研团队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等方法,记录了四川某保护区的红喉雉鹑繁殖季和非繁殖季日活动节律,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外触发相机记录的数据表示红喉雉鹑的种群密度
B.红喉雉鹑繁殖季活动规律与能量需求、季节等有关
C.非繁殖季的红喉雉鹑下午活动提前与气温下降有关
D.该调查为当地红喉雉鹑种群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依据
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区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相邻群落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林缘草甸的物种丰富度略高于其内侧的森林和外侧的草原
B.交错区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可能通过生态位分化实现共存
C.边缘效应导致种间竞争加剧从而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D.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群落交错区数量的增加
唐代元稹《田野狐兔行》中描述: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禾苗豆甲,狐骨兔翦……日暗天寒,禾稀豆损。鹰犬就烹,狐兔俱哂。”下列针对这一景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气候影响禾、豆的种群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禾、豆、鹰犬和狐兔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中的狐和兔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D.猎杀鹰犬会使狐、兔的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植酸酶能催化分解植酸磷,从而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5种能够产生植酸酶的细菌菌株,分别为a、b、c、d和e。植酸磷被分解后培养基上会出现透明圈,分离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干热灭菌法对土壤样品进行灭菌
B.该实验采用了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和计数
C.e细菌植酸酶的活性比a细菌植酸酶的高
D.经过图示的操作,土壤样品被稀释了104倍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能用作受体细胞的通常有MⅡ期卵母细胞和受精卵。早期核移植技术中常用受精卵,后来基本上用MⅡ期卵母细胞取代了受精卵,主要原因是两者的
A.细胞大小不同 B.基因数目不同
C.染色体形态不同 D.细胞质环境不同
某种植株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如图示)共同控制,其中显性基因D、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都为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突变、互换及致死)
A.该植株可产生8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植株测交时后代蓝色∶白色=1∶1
D.该植株自交时后代蓝色∶白色=3∶5
糖尿病是血糖调节异常引起的常见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B.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之一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到损伤
C.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减退,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D.食物摄入过量,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下图是某海洋牧场部分生物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牡蛎摄食浮游植物、动物和有机碎屑,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海洋牧场的建立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C.海带和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一部分流入浮游动物,其余被分解者利用
D.该生态养殖模式能够持续输出产品,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类是乙肝病毒的唯一宿主,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下图为乙肝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使用流程,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能够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呈白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最好的限制酶选择方案是BamHI和EcoRV
B.质粒用限制酶BamHI和EcoRV切割后产生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过程②需要在培养基中加青霉素和X-gal以筛选蓝色的大肠杆菌菌落
D.基因工程疫苗不会出现病毒的增殖和感染,安全性高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2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草莓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表示该作物相对光合速率(即不同叶龄时的净光合速率与B点时的比值)与叶龄的关系,A点表示幼叶成折叠状,B点表示叶片充分展开;图2中曲线1、2分别表示作物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时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表中数据为在密闭实验装置内,给予不同光照强度时测到的该作物氧气释放量。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klux) 0 2 4 6 8 10 12 14
O2释放量
μL/(cm2 ·min) -0.2 0 0.2 0.4 0.8 1.2 1.2 1.2
(1)分离草莓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需要用到的试剂为_____,层析后的滤纸条上色素
带颜色为_____的是叶绿素a,该色素分布的部位进行光合作用相关反应时需要暗
反应提供的原料是_____。
(2)由表可知,在光照强度为4klux时,该作物光合作用的实际产氧量为_____μL/
(cm2·min)。
(3)图1中AB段相对光合速率上升,从光反应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CD段相对光
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_。
(4)由图2分析,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环境温度
高于35℃时该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
(12分)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分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能会引发宫颈癌。下图是HPV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⑧表示相关细胞或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细胞⑧的功能是_____。
(2)与皮肤、黏膜这道防线相比,图中所示的免疫特点是_____。人体清除HPV体现了
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3)人体接种HPV疫苗一段时间后,当HPV入侵时,机体通过免疫应答能迅速产生大
量抗体的途径是HPV→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
癌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免疫应答方面,接种疫苗的优点是_____(答两点)。
(12分)某针叶林由于大肆砍伐,退化为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动植物类群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其演替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横线处的物种代表演替到某一阶段的代表性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针叶林由于大肆砍伐,退化为草地,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往往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和_____进行。
(2)该针叶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举出另外一种演替类型的1个实例:_____。
(3)在高树时期,植物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这主要与_____有关,而动物也具有分层
现象,这是因为植物为动物创造了_____。
(4)红狐会捕食白足鼠,两者在演替过程中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请在坐标图中
画出红狐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_____(不考虑与其他生物的种间关系)。
(12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目的基因序列。使用该技术,需要向细胞加入两种组分:向导RNA(用于和目的基因中待编辑的序列相结合)、核酸酶Cas9(用于识别并切割待编辑的序列,造成DNA双链断裂)。断裂后的DNA在细胞中发生修复,这就很容易造成目的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实现基因编辑。大薯D蛋白是大薯体内重要的贮藏蛋白,在人体内表现出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我国科研工作者设计并构建了基因编辑载体(载体关键组分如下图所示),并利用此载体编辑大薯D蛋白基因以开展后续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基因编辑载体,需要将U启动子、向导RNA序列、T启动子、Cas9基因分别
连接入农杆菌的_____,形成重组DNA分子。上述载体的设计,一定需要利用D
蛋白基因序列信息的是_____。
(2)T启动子选用限制酶BclI切割、载体选用限制酶BglⅡ切割以后,两者能顺利连
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
(3)采用单酶切后进行连接反应,T启动子容易出现正向连接(图中箭头向右,目的基
因正常转录)和反向连接(图中箭头向左,目的基因无法转录)两种情况。选用引
物_____(填序号)进行扩增可以鉴定出正向连接的情况,原因是_____。
(4)基因编辑载体成功构建并导入大薯细胞后,在分子水平如何检测D蛋白基因的编
辑是否发生?试简要说出检测思路_____。
(12分)我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是抗疟新药——
青蒿素的发现者。早期青蒿素主要从野生青蒿中提取,野生青蒿为二倍体(2n=18),随着对青蒿素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科学家们利用野生青蒿人工培育出四倍体青蒿。回答下列问题:
(1)四倍体青蒿体细胞中具有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条染色体。
(2)在人工条件下,采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青蒿的_____,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_____。
(3)若将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杂交,则获得的子代为_____倍体,一般情况下,该
子代植株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
(4)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了“抗药性”难题,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与抗
药性基因的产生有关,这种新基因的产生是_____(填变异类型)的结果。2025届云浮市云城区高三调研模拟测试(一)
生物学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B B B A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D D A B D
(1)层析液;蓝绿色;ADP、NADP+、Pi
(2)0.4
(3)幼叶逐渐展开,叶面积逐渐增大,光合色素含量增多;叶片衰老,叶绿素含量减
少,相关酶活性降低
(4)35℃时,12小时光照的净光合量等于12小时黑暗时的呼吸量,大于35℃则12小
时净光;合量小于12小时呼吸量,没有有机物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1)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HPV感染的靶细胞
(2)后天获得,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免疫防御
(3)⑥→⑤→⑦;在不使机体患病的条件下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产生的免疫力对HPV
有特异性;产生的免疫力可保持一定时间
(1)速度;方向
(2)次生演替;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沙丘上发生的演替、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冰川上
发生的演替
(3)阳光;多种多样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条件
(1)T-DNA;向导RNA
(2)两种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
(3)引物①和引物③(或引物②和引物④)正向连接时使用引物①和引物③进行PCR可
获得预期产物,反向连接无法获得扩增产物(或正向连接时使用引物②和引物④进
行PCR可获得预期产物,反向连接无法获得扩增产物)
(4)首先提取大薯细胞的基因组DNA,然后利用D蛋白基因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扩
增,得到D蛋白基因片段,对扩增得到的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未编辑的
D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如果序列发生了改变,则说明D蛋白基因的编辑已经
发生;或者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用标记的D蛋白基因正常序列作为探针,与
从大薯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 进行杂交,如果出现杂交信号减弱或消失等情况,
也可以说明D蛋白基因的编辑可能已经发生
(1)4; 9
(2)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
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三;不能
(4)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