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5 Education Lesson 3 Understand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5 Education Lesson 3 Understand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2-05 13: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Unit 5 Education
Lesson 3 Understanding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英语北师大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阅读课的第一课时。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
【主题群】生活与学习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语篇类型】议论文
[What]文章开头介绍了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首先,需要提出问题;其次,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并研究相关事实以寻找答案;最后,思考可能的答案并逐个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然后阐述了弗朗西斯·培根、伽利略等伟人如何运用这个方法勇敢地走出了传统思想的影响,找到了构建当今文明的知识王国的过程和大无畏的精神。
[Why]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地增长和变化;我们要感谢先辈伟人的智慧,并学习他们敢于打破传统思想,坚持科学和真理,求真务实的精神。这对人类进步极其重要,比所有的财富都更加关键。
[How]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段首先呈现“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第二、三段通过三位伟人的例子来论证第一段中提出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两段,作者表明观点:虽然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不断地增长和变化,但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说世界总是充满问题的。因此追求知识和认识世界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情分析
基于问卷星的预习问卷调查数据,对学情分析如下:
1.本课有一部分单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例如analysis, inefficient, primitive, assumption and civilization。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帮学生们先熟悉一下这些单词。
2.学生们基本可以理解文章大意,但是要自己用英语说清大意,以及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备课时,针对这部分设计了“七选五”式的大意连线活动,并基于此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出文章的结构。
3.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体裁及写作方法的理解还比较困难,分不清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文体类型及写作方法。因而,备课时着重设计了这部分的智慧课堂互动环节,以保证上课时教师引导后,学生们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细节题的反馈数据表明学生们对细节的理解错误率很高,这是出乎意料的。因此,在精读环节特地设置了流程图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们理解细节信息。
5.学生们对于作者的写作目及作者态度的理解正确率只有三分之一,可见学生们预习时对于文章的解读不够深入。这是需要上课时重点引导的,并设置了课堂互动小测验题目,给予学生及时的学情评价。
6.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待提高。这就决定了如何核心素养目标在课堂落实,成了备课的难点。后经过深度解读文本后,本人在精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并在精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后,又增设问题,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在课堂的第七个活动中,即迁移创新层次的活动中,更进一步强调并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对更多的科学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培根、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知识探索之路,梳理相关信息的词语及表达,理解并表达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习常见的动宾短语、学习一些常用的保持上下文一致性连接手段;学习议论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语篇结构特征,及例证的论证方法。
【文化意识】: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培根、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名人故事,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思维品质】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提炼主要信息,学生将知识清晰条理地结构化,并从科学家的身上学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学会思考。
【学习能力】通过同伴学习,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视听说多渠道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读后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获取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
2. 阅读并提取培根、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知识探索之路。
【教学难点】
根据文本内容推断代词指代,理解文本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Step 1 Activate and Share
Activity 1:Do the poll and share your opinion.
How do you acquire knowledge effectively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us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way
(1).To type key words into a search engine
(2).To be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3).To ask questions
(4).To discuss topics with friends
(5).To be relaxed and happy
(6).To have time to think about what you have learnt
Look at the phenomenon and try to use your way to understand it Does your way work
How to understand this phenomenon(现象)?
Can your way work out the problem
设计意图:利用智慧课堂的问卷,对于学生认为的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理解世界的方法进行调研,与学生互动。利用一张图片进而发问,引起学生思考自己习惯的方式是否可以理解这个现象,并为后面作者的观点铺设已有认知,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Step 2 Read and explore
阅读前先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的学习目标
Activity 2:Skimming and matching each paragraph with the main ideas.(Take photos of students’ answers and share in class)
设计意图:利用智慧课堂的小工具中拍照讲解功能,分享学生们的答案并进行讲评。另外,此连线题目的设计,增加了两个干扰项,使连线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与高考的七选五题型的设计相似。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并利用智慧课堂互动工具出题,获得学情反馈。
设计意图:用智慧课堂互动工具,进行及时的学情评价与反馈,及时获取形成性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Read and explore
Activity 3: Read paragraph 1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hart
设计意图:阅读第一段,掌握作者提出的有效获取知识和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方法,并意识到用连接词达到连贯的目的。并在课后寻找更多的lingking words,熟悉衔接手段。
Activity 4: Read paragraphs 2-3. Complete the blanks.
设计意图:阅读第二段,通过对比Bacon和many people的认识和行为,理解什么样的认识和行为是明智的。此外,第二段的阅读中,注意到代词的使用,让学生课后寻找更多的代词,寻找衔接手段,理解并学会运用使用这种方法达到文章连贯的目的,并总结本科的Skill Builder。阅读第三段,通过比较Aristotle和Galilei的“地心说”和“日心说”,理解科学家们是获取真理的过程。加强对文章细节理解的同时,既要像科学家们学习,也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不同时期的科学家进行评价。
6.Activity 5: Read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设计意图:阅读第四和五两段,通过改错,加深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们像那些勇于挑战传统错误思想,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写作手法与写作目的理解,并利用智慧课堂互动工具出题,获得及时的学情反馈,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教学评一体化。
设计意图:用智慧课堂互动工具,进行及时的学情评价与反馈,及时获取形成性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Step 3 Think and share.
Activity 6: Group discussion
1) What other scientists do you know
2) Share their life experiences, using the cohesion skills.
3) Make critical comments on them .
此项活动是迁移创新的层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人在课前用平板推送了一些课外拓展阅读资料给学生,帮助学生铺垫一些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这项活动。
教师利用自创的一首小诗,总结并升华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旨,并学会批判性思考,巩固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自创了一首小诗,作主题总结,也是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做到学以致用,学以活用。
Step 4 Checking Objectives
设计意图:利用智慧课堂的问卷,对于学生的学情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与前面的教学设计相呼应,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教师及时获取评价反馈,可进行教学反思及二次备课,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Step 5 Assignment
Level 1:(1) Finish activities 5, 6, 8 and 9 in the text book.
(2) Use the mindmap tool to structure the passage and summarize the gist of the passage.
Level 2: 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of “Socratic method”and introduce the method to the class .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求,特将作业设置为了分层作业,level 1比level 2的层次要求更低一些,这样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所学,迁移并应用所学知识。另外,为了让布置作业更高效,采用了屏幕推送功能。
课后反思
1. 本课时利用了智慧课堂的技术手段,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让技术服务于教学,不能本末倒置。
2. 对于课后网络资源的使用,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学生们往往会迷失搜索的方向和目标。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搜索关键词,从而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效率。
3.课后的反思,也可以利用信息手段,给学生们课后再做个问卷星调查,从而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效果,并给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