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22:4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守 株 待 兔
韩 非
个人信息:韩非(约前 280 年 - 前 233 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思想成就: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 “法”、申不害的 “术” 和慎到的 “势” 集于一身,还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韩 非
政治主张: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思想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助秦国富国强兵,统一六国。
著作贡献: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成《韩非子》,《守株待兔》就出自《韩非子 五蠹》。
作者简介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守株待兔》,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感受文言文韵味。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意思,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守株待兔》故事,锻炼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正确的做事观念与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
《守株待兔》源自战国时期,那时社会局势动荡,思想文化蓬勃发展,各学派争鸣。法家韩非子为宣扬其积极务实、依靠自身努力做事的主张,创作了诸多富含寓意的故事,《守株待兔》便是其中之一。
这则故事意在讽刺那些妄图不劳而获、仅凭偶然运气获取成果的人,通过生动的情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起到警醒众人的作用,引导人们摒弃侥幸心理,踏实勤劳地去创造生活。
创作背景
探究新知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 触株,折颈而死。因 释 其耒 而守株,冀 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课文
朗读
守株待兔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探究新知
认识
生字
shǒu
zhū
dài,dāi



守护
守卫
守株待兔
株连
植株
守株待兔
期待
担待
善待
待会
dài
dāi
探究新知
认识
生字
sòng
gēng



chù
南宋
仿宋
宋词
耕地
耕种
耕作
接触
触角
触类旁通
探究新知
认识
生字



jǐng
shì

颈项
颈椎
颈部
释放
解释
释怀
其中
其他
其实
探究新知
【株】树桩。
【耕者】以种田为生的人。所谓 “耕”,就是用犁将田里的土翻松,而 “者” 指代人,意为 “…… 的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一个树桩立在那儿。


探究新知
【走】跑。
在古代,“走” 表示的是现在所说的 “跑” 的动作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一只兔子奔跑时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结果把脖子折断,死掉了。


探究新知


于是,这个农夫便放下他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心里希望还能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其】代词,他的。
【冀】希望。
【复】又,再。
【因】于是。
【释】放下。
探究新知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身】自身,自己。
【为】被。
【复】又,再。
课堂练习
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未而守株”。背诵课文。
宋人有耕者。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兔不可复得, 。
守株待兔
田中有株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而身为宋国笑
课堂练习
通读课文后,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从前有个宋国农夫,偶然捡到撞死的兔子后,就守着树桩等兔子,不再耕种。结果没再等到,还遭人笑话,这太傻了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只有踏实劳动才能收获,不然只会一场空呢。
课堂练习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农夫偶然捡到兔子后,就妄图靠守株再次获得,放弃了耕种本职。
他把偶然当作必然,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想法太天真,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课堂练习
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课堂练习
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
课堂练习
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目标与行动完全相悖。
他本想去南方的楚国,却驾车向北行。明明楚国在南边,他却固执地朝着相反方向出发,不听别人好心的劝告,还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条件优越,即便方向错了也没关系,最终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他错在没有正确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一味地凭借错误的想法和盲目乐观行事,这警示我们做事前要先确保方向正确,不然再多努力也是白费。
知识扩展
与守株待兔表意相近、寓意相关的成语
坐享其成
指的是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常用来批评那些妄图不劳而获的人,告诫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与努力,才能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成果,才能让生活过得踏实、安稳,切不可心存侥幸,总是想着坐享其成。
知识扩展
与守株待兔表意相近、寓意相关的成语
不劳而获
指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它常用来批判那些企图不付出努力,只想坐享其成的行为与心态,是一种消极且违背勤劳致富等正确价值观的做法,警示人们要依靠自身的辛勤耕耘去收获回报。
知识扩展
与守株待兔表意相近、寓意相关的成语
好逸恶劳
这个成语中,“逸”代表安逸,“劳”指劳动。意思是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形容人习性懒惰,只想着轻松自在,不愿付出辛苦去做事,多含贬义,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思进取、一味贪图享受的行为表现。
掌握了《守株待兔》的字词与文意,提升文言文基础。
学会用现代语讲述故事,锻炼了语言转换能力。
课堂小结
明白了故事蕴含道理,知晓不可心存侥幸。
能联系生活思考,利于将道理运用到实际中。
课堂小结
把《守株待兔》故事讲给家人听,注意语言流畅,道理清晰传达。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生活中类似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现象及危害。
课后作业
守株待兔
你学会了吗?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