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木兰诗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9 木兰诗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8: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木兰诗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燕山(yàn) 鞍马(ān) 霍霍(huò)
B.可汗(kě hàn) 辔头(pèi) 啾啾(jiū) 红妆(zhuāng)
C.云鬓(bìn) 溅溅(jiān) 军帖(tiě) 金柝(tuò)
D.鞍鞯(jiān) 朔气(shuò) 十二转(zhuàn) 戎机(róng)
2.下列属于“朔气传金柝”(《木兰诗》)中的“金柝”的一项是(  )
小贴士:古时军队中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打更的器具。
A. B. C. D.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
B.《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可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的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而质朴。
C.《木兰诗》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D.《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4.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比喻、顶真)
5.知行中学七(9)班要为《木兰诗》中“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情节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请你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B.《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C.《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D.《将军令》,曲风宏伟激昂,铿锵有力。
6.古代诗歌阅读;选出下列对《木兰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以人物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两句夸张地写出了木兰行进的神速,渲染出军情急迫紧张的氛围。
C.结尾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作结,巧妙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原因。
D.这首长篇抒情乐府民歌,赞扬了木兰勤劳勇敢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二、填空题
7.《木兰诗》选自《   》,    (朝代)    (作者)编,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木兰当户织 古义:    今义: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   
策勋十二转 古义:    今义:   
双免傍地走 古义:    今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木兰当户织(   ) ⑵唯闻女叹息(   )
⑶问女何所忆(   ) ⑷昨夜见军帖(   )
⑸卷卷有爷名(   ) ⑹旦辞爷娘去(   )
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⑼万里赴戎机(   ) ⑽关山度若飞(   )
⑾朔气传金柝(   ) ⑿策勋十二转(   )
⒀赏赐百千强(   ) ⒁木兰不用尚书郎(   )
⒂出郭相扶将(   ) ⒃著我旧时裳(   )
⒄双兔傍地走(   )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王昭君②(其二)
[唐]李 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10.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 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①   
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②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③   (填序号)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④   
11.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13.下列是关于三篇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诗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14.三篇诗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诗李白侧重写昭君   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阅读提升
(二) 秦良玉
奏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
②贼陷夔州(   )
③围太平 (   )
④良玉至乃走(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淫慢则不能励精
B.善骑射 多谋善断
C.为远近所惮 愿为市鞍马
D.追败之 久之,目似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②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18.同是“巾帼英雄”,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第三部分 写作素养
四、写作题
19.《木兰诗》是一首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请你将木兰还乡的场景写成一篇题为《木兰解甲还乡》的小小说,字数300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A:燕山(yàn)——(yān)
B:可汗(kě hàn)——(kè hán)
C:正确
D:十二转(zhuàn)——(zhuǎn)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答案】B
【解析】A.这是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B.这是金柝,白天用以烧饭,夜晚用以打更。C.这是青铜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用来让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D.这是青铜爵,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3.【答案】D
【解析】D:作者错误。《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被编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前一句最后一个词语“天子”是后一句的第一个词语,是顶真的修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5.【答案】D
【解析】木兰经历了长途跋涉, 最终到达战场, 在战场上, 木兰身经百战, 经历了十年的艰苦征战。配乐应该激昂、有力,才能衬托木兰的英勇、坚韧和斗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配乐。读懂《木兰诗》内容,理解“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情节大意,理解情节的感情基调,注意配乐风格要和情节的感情基调一致,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6.【答案】D
【解析】 D:这首长篇抒情乐府民歌, 错误。《木兰诗》是长篇叙事民歌,不是抒情乐府民歌。
故答案为:D 。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7.【答案】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乐府民歌
【解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后归入《乐府诗集》,后人把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故答案为: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乐府民歌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8.【答案】门;窗户;副词,只,仅仅;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转动;跑;行走
【解析】①句意:木兰对着房门织布。户:门。
②句意: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但:只。
③句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④句意: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走:跑。
故答案为:第1空、门
第2空、窗户
第3空、副词,只,仅仅
第4空、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第5空、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第6空、转动
第7空、跑
第8空、行走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这样的词语在平时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都会进行总结,因此一定要牢固记忆,但又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记忆,这样答题的时候就能结合语境准确的解释这类词语了。
9.【答案】对着;只;思念;军中的文告;父亲;早晨;水流声;马叫的声音;战事;越过;北方;记功;有余;不愿做;外城;穿;靠近、临近
【解析】1.句意: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当:对着。
2.句意:只听见木兰在叹息。唯:只。
3.句意:问木兰在想什么?忆:思念。
4.句意: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军帖:军中的文告、
5句意: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6.句意: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旦:早晨。
7.句意: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8.句意: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9.句意: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指战争。
10.句意: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度,越过。
11.句意: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朔,北方。
12.句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策勋,记功。
13.句意: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有余。
14.句意: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不用:不为,不做。
15.句意: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
16.句意: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17句意: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 傍,靠近、临近。
故答案为:第1空、对着
第2空、只
第3空、思念
第4空、军中的文告
第5空、父亲
第6空、早晨
第7空、水流声
第8空、马叫的声音
第9空、战事
第10空、越过
第11空、北方
第12空、记功
第13空、有余
第14空、不愿做
第15空、外城
第16空、穿
第17空、靠近、临近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答案】10.赶马快跑;全、都;②;被
11.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 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2.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
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13.B
14.向往和平生活;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和文言文,理解古诗文大意。选择题注意在古诗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5)本题考查古诗文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和文言文,理解古诗文大意。在古诗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情感、人物形象特点及描述的场景内容即可。
【参考译文】
【甲】
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寒气中传来阵阵金柝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木兰戎马十年凯歌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可汗问她还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在朝做那显赫的尚书郎,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送我返回我那可爱的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要归来,互相搀扶迎接在村边道上。姐姐听到妹妹要归来,急忙在窗前打扮梳妆。小弟听说姐姐要归来,磨刀霍霍忙着杀猪又宰羊。打开自己东边的阁门,坐在自己西边的床上。脱下了戎装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衣裳。对着窗子梳理鬓发,照着铜镜贴上花黄。走出阁门重见伙伴,伙伴一见全都惊慌。一起战斗了这么多年,竟不知木兰原来是女郎!
【乙】
英烈夫人梁氏,是韩蕲王的妾。梁氏的祖籍在池州,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拉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梁氏沦落京口成为歌舞妓,有侠气,凭借角抵这项技艺闻名。
梁氏在山阳、瘤迁与金军多次交战,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八月丁卯日,梁氏率领轻骑兵袭击金国人的粮道,遭遇对方的伏击。金国派出十倍人数的精兵“铁浮图”将粱氏包围。梁氏身受多处创伤,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肠子流出了三尺长,她忍着疼痛把肠子装了回去,然后用腰带裹住腹部。梁氏知道自己此次不免一死,就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我将以死报国。”说完再次冲向敌阵,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金人竞相践踏,夺取她的首级,分裂她的五肢,后来,得到她首级的人晋升两级,得到她四肢的人晋升一级。
【丙】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10.愿驰千里足,翻译为:只愿借给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驰:赶马快跑
火伴皆惊忙,翻译为:伙伴一见全都惊慌。皆:全、都
父祖皆行伍,翻译为: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皆:全、都
于是意少懈,翻译为: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意:内心,对应②
鲜为人知,解释为:很少有人知道。为:被
腰腹为敌刃割裂,翻译为: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为:被
故答案为:赶马快跑;全、都;②;被
11.例句翻译为: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拉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在“击、弓”后面断句。
故答案为: 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 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1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百战、重、甲、复”。百战:多次作战。重:几重。甲:铠甲。复:又。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
②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13.B:赞扬,错误。诗句翻译为: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表示对王昭君的同情。
故答案为:B
14.【甲】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乙】写梁红玉与金人激烈作战,作为女子她不惧死亡的威胁,勇敢战斗,厌恶战争。
【丙】写王昭君哭着上马,辞别汉朝去了匈奴的场景,表达了对她一个弱女子的同情。
故答案为:①向往和平生活
②厌恶战争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③甘愿为国捐躯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答案】15.另外;攻破;包围;逃跑。这里指撤兵
16.B
17.①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趁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大军。
②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
18.相同处;两人都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抵挡住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
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功劳大但是并不邀功,低调。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对比分析。通读【甲】【乙】两文,理解文章大意。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译文】
秦良玉,忠州人,嫁给了石砫宣抚使马千。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跟随(明朝军队)出征播州,秦良玉另外统领精锐士卒五百人携带军粮自行跟随着(他)。第二年正月二日,叛军趁着官军举行宴会的机会,在夜间发动袭击。秦良玉夫妇率先击败了叛军,并一路追击到了叛军管辖的地区,连续攻破了七座营寨。叛乱平定后,秦良玉并不宣扬(自己的)功绩。
秦良玉为人非常有胆量和智慧。善于骑马射箭,同时通晓文辞,风度娴静优雅。但是(她)管理部下很严格,每当军队行动发布命令(的时候),队伍严整肃然。(她)所带领的部队称为“白杆兵”,(因战斗力强)被远近之人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
15.①翻译为:秦良玉另外统领精锐士卒五百人携带军粮自行跟随着(他)。别,另外
②翻译为:贼兵攻破夔州。陷,攻破
③翻译为:包围了太平。围,包围
④翻译为: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兵了。走,逃跑。这里指撤兵
故答案为:①另外;
②攻破;
③包围;
④逃跑。这里指撤兵
16.A翻译为:秦良玉另外统领精锐士卒五百人携带军粮自行跟随着(他)。精,精锐的
翻译为: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精,精神
B翻译为:善于骑马射箭。善,擅长,善于
翻译为: 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善,擅长,善于
C翻译为:(因战斗力强)被远近之人忌惮。 为:被
翻译为: 为此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为:为此
D翻译为:追击打败了罗军。之,代词,指罗军
翻译为: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故答案为:B
17.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明年、乘、勤王、出、济、饷”。明年,第二年。乘,趁着。勤王,救援皇上。出,拿出。济,救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饷,军饷。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故答案为: ①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趁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大军。
②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
18.《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赫赫功勋,英勇善战,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孝顺、深明大义、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本文: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翻译为:秦良玉夫妇率先击败了叛军,并一路追击到了叛军管辖的地区,连续攻破了七座营寨。叛乱平定后,秦良玉并不宣扬(自己的)功绩。秦良玉功劳大,英勇善战,低调。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翻译为:秦良玉为人非常有胆量和智慧。善于骑马射箭,同时通晓文辞,风度娴静优雅。但是(她)管理部下很严格,每当军队行动发布命令(的时候),队伍严整肃然。秦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令行全军肃静严整。
故答案为: 相同处;两人都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抵挡住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
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功劳大但是并不邀功,低调。
19.【答案】示例:
木兰解甲还乡
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崖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当r照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闭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历经风霜的一女人啊!“十年啦!我已老了十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术兰心中一阵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战友们,他们都在饮酒作乐口见木兰一身女儿装,甚是惊讶。与木兰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竟未察觉术兰是女郎 众人在凉讶之余,不禁感慨:木兰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钦佩啊!
【解析】根据《木兰诗 》的基本意思,发挥想象,将木兰还乡的一段内容扩写成一篇题为《木兰解甲还乡》的小小说,要求对人物言行、心理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不要写成译文。比如: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崖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当r照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闭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历经风霜的一女人啊!“十年啦!我已老了十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术兰心中一阵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战友们,他们都在饮酒作乐口见木兰一身女儿装,甚是惊讶。与木兰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竟未察觉术兰是女郎 众人在凉讶之余,不禁感慨:木兰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钦佩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和身份,语句要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