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孙权劝学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
C.见往事耳 D.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及鲁肃过寻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见往事耳(看见)
D.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6.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与吕蒙“论议”后“遂拜蒙母”,只是单纯出于礼貌。
B.课文通过“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言简意丰,生动传神。
C.“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学识浅陋的人。
D.课文主要通过鲁肃的反应和语言,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二、填空题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卿今者才略( )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③但当涉猎( )
8.《孙权劝学》节选自《 》,是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9.辨析古今异义。
⑴治:(古义) (今义)
⑵博士:(古义) (今义)
⑶但:(古义) (今义)
⑷往事:(古义) (今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⑴卿言多务( ) ⑵当涂掌事( )
⑶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⑷治经为博士邪( )
⑸但当法涉猎( ) ⑹即更刮目相待( )
⑺蒙乃始就学( ) ⑻见往事耳( )( )
⑼卿今者才略( ) ⑽非复吴下阿蒙( )
⑾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⑿即更刮目相待( )
11.根据课文内容,用原文填空。
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 ”,而吕蒙却以 “ ”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
②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
③鲁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
12.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 ;“孤” 是 ;“大兄”是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13.赵明的父亲即将六十大寿,他给好朋友王长风发了一份请柬,邀请他来参加寿宴。请柬中有一处敬谦辞使用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14.学完《孙权劝学》,七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了方便交流读书的收获,班级建立了微信读书群。如果从孙权和吕蒙中选择一人加入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课文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①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节选自《宋史 侯蒙传》)
【注】①推毂(gǔ):荐举。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即更刮目相待 。
②或一日挥千金 。
③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
④始以宾礼见 。
16.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蒙以越境不肯往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D.属于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率诸使者合荐之。
19.甲文和乙文的画线句都用了① 的表现手法;甲文画线句表现了吕蒙② ,乙文画线句表现了侯蒙③ 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范仲淹读书
郑瑄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①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②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③,得非以相浼为罪乎④?”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齑:jī,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②公厨室:宫官府厨房。③筯:筷子。④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20.下列加点字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蒙乃始就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但当涉猎/但手熟尔
D.见往事耳/止增笑耳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22.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发奋学习的故事;乙文写范仲淹甘于清苦潜心学习的故事。
B.吕蒙通过读书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范仲淹沉迷读书,而忘记吃朋友送来的食物。
C.鲁肃和留守之子虽不是主角,但他们都有优秀品质,一个敬才爱才,一个热心善良。
D.甲、乙两文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孙权、吕蒙、范仲淹等人的不同形象。
23.两则选文都与学习有关,你从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四部分 写作素养
五、写作题
24.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请结合实际写一篇l50字左右的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A. 蒙/辞以军中多务: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其中,“蒙”是主语,“辞”是谓语,“以军中多务”是状语,表示推托的原因,划分合理;
B.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其中,“卿”是主语,“今当涂掌事”是谓语部分,表示现在的身份和职责;“不可不学”是另一个谓语部分,表示对主语的要求,划分合理;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其中,“孤”是主语,“岂欲”是谓语部分,表示反问的语气;“卿治经”是宾语部分,表示要求的对象和内容;“为博士”是目的状语,表示成为某种身份。但是,将“治经”与“为博士”分开,并形成一个单独的节奏单元,并不符合古文的朗读习惯,划分不合理;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其中,“大兄”是主语,“何见事之晚”是谓语部分,表示对主语的评价。其中,“何”是疑问代词,“见事”是动词短语,“之晚”是时间状语,划分合理。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2.【答案】D
【解析】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博士”,古代学官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或指获得这一学位的人。古今意义不同;
B.“但当涉猎”。古义:但,只,仅仅。今义:但,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古今意义不同;
C.“见往事耳”。古义:往事,指历史,过往的事件和知识。今义:往事,通常指个人或集体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古今意义不同;
D.“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义:学,学习,指获取知识、技能或道德修养的过程。今义:学,同样指学习,获取知识、技能或道德修养的过程。古今意义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答案】D
【解析】 A. “孤” 在古代是王侯的自称,现在已不再使用这个意思,古今意义发生变化,A 错误;
B. “往事” 在文中是 “历史” 的意思,现在多表示 “过去的事情”,古今意义有所不同,B 错误;
C. “及” 在文中是 “等到” 的意思,现在使用频率较低,且含义在日常语境中有变化,C 错误;
D. “才略” 指才能和谋略,在古今汉语中的意思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D 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它常常体现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几个方面。平时我们应注意积累。
4.【答案】C
【解析】A.“蒙辞以军中多务”,“务”在这里解释为“事务”。整句意思是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这个解释是正确的;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在这里解释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整句意思是“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这个解释也是正确的;
C.“见往事耳”,“见”在这里应该解释为“了解,知道”,而不是“看见”。整句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这里的“见”是“了解、知道”的意思,与“看见”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这个解释是错误的;
D.“非复吴下阿蒙”,“非复”解释为“不再是”。整句意思是“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县的阿蒙了”。这个解释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 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该项中关于《史记》和《资治通鉴》编写体例的表述错误,B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答案】A
【解析】 A. 鲁肃与吕蒙 “论议” 后 “遂拜蒙母”,并非单纯出于礼貌,而是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对他极为敬重,也表明鲁肃爱才、敬才 ,A 错误;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7.【答案】qīng;yé;shè
【解析】卿 qīng: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邪 yé :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涉猎 shè liè :粗略地阅读。
故答案为:qīng;yé;sh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8.【答案】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
【解析】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故答案为: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9.【答案】研究;治理;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一种学位;只,只是;表转折的连词;指历史;过去的事
【解析】
(1)治经为博士邪意思是 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所以治是研究的意思,博士是学官的意思;
(2)治经为博士邪意思是 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所以 博士是学官的意思;
(3)但当涉猎意思是只是 粗略地阅读,“但”是只是的意思;
(4)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 往事是历史的意思;
故答案为:(1)研究;治理 (2)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一种学位(3) 只,只是;表转折的连词 (4)指历史;过去的事。
【点评】(1) (2) (3)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记忆词义 。其次,关于古今异义的字词,应该平时多总结,反复复习。
10.【答案】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道,当权;推托;研究;粗略地阅读;擦拭;于是,就;了解;历史;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看待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 卿言多务意思是你说军务繁多。所以卿是你的意思,多表示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掌事意思是当权掌管事务,所以当涂是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意思是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所以辞是推脱的意思;
(4)治经为博士邪意思是 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所以治是研究的意思;
(5)但当涉猎意思是只是 粗略地阅读,涉猎是粗略地阅读;
(6)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所以刮是擦拭的意思;
(7)蒙乃始就学意思是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8)见往事耳意思是了解历史罢了,所以见是了解的意思;往事是历史的意思;
(9)卿今者才略意思是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所以才略是 才干和谋略的意思;
(10)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所以非复习是 不再是的意思;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思是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所以大兄是 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是知晓事情的意思;
(12)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就重新另眼看待了,所以待是看待的意思;
故答案为: (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2)当道,当权;(3)推脱;(4)研究;(5)粗略地阅读;(6)擦拭;(7)于是,就;(8)了解;历史;(9)才干和谋略;(10)不再是;(11)对朋友辈的敬称;知晓事情;(12)看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11.【答案】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军中多务;始就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解析】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吕蒙现在身居要职,掌管事务,需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这是为了吕蒙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利益着想。吕蒙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托,表明他当时可能觉得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学习。孙权则以自己为例,说明自己也是在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学习的,从而鼓励吕蒙也应该这样做。最终,吕蒙被说服,开始了学习。②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办法是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了解历史往事。这并不是要求吕蒙深入钻研某一领域,而是希望他能够通过广泛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③鲁肃之所以会“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是因为他发现吕蒙的才学和谋略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不再是以前那个只知道武艺的“吴下阿蒙”了。鲁肃对吕蒙的敬佩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因此他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友情。这也说明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改变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军中多务;始就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2.【答案】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解析】卿:在古代,“卿”是一种尊称,通常用于对上级、长辈或平辈的敬称,有时也用于对下级的客气称呼。在君臣关系中,“卿”是君主对臣下的爱称或尊称;在平辈或朋友之间,“卿”则带有一定的亲切和尊重意味。孤:在古代,“孤”是王侯的自称,特别是在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王侯常以此自称,以表示自己的尊贵和独一无二。同时,“孤”也隐含了王侯高处不胜寒、孤独无依的意味。大兄:“大兄”通常用于称呼同辈中年龄较长的兄长,有时也用于对年龄相近但辈分稍长的男性的尊称。在古代家庭或宗族中,“大兄”往往承担着领导、保护和教育弟妹的责任。
故答案为: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点评】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13.【答案】“令尊”改为“家父(或家严、家 君)”。
【解析】令尊——你的爸爸
家父——我的爸爸
家严——我的爸爸
家君——我的爸爸
把令尊改为家父/家严/家君。
故答案为:“令尊”改为“家父(或家严、家君)”。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之谦敬词。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词,形容自己或者家人的,用一些谦虚卑微的词来形容。常含有:家、舍、小、老、愚、拙、敝、鄙、寒、犬。敬词,就是对别人的话,表示尊敬,用一些表示美好的词来形容。常含有:令、拜、奉、惠、贵、高、大、俯、华、雅、玉、贤。
14.【答案】(示例1)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示例2)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能虚心听取他人的读书建议,并积极付诸行动;读书能专心致志,并持之以恒;最终学识渊博,并能学以致用。
【解析】 选择孙权。孙权是劝学的发起者和榜样。发起劝学:孙权作为东吴的君主,他意识到学习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因此主动劝导吕蒙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对知识的重视,是微信读书群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以身作则:孙权不仅劝导吕蒙学习,还以自己为例,说明白常读书并受益匪浅。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能够激励群内的成员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孙权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远见卓识。识人用人:孙权能够识别吕蒙的潜力,并鼓励他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识人用人的眼光,在微信读书群中同样重要。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兴趣和专长,从而建立更加紧密和有意义的联系。远见卓识:孙权作为一位君主,他的决策往往关乎国家的命运。他能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远见卓识对于微信读书群的成员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
故答案为: (示例1)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示例2)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能虚心听取他人的读书建议,并积极付诸行动;读书能专心致志,并持之以恒;最终学识渊博,并能学以致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答案】15.另,另外;有时;做知县,担任知县;才
16.B
17.转运使黄湜/闻/其名
18.①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②(黄湜)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19.侧面描写;才略的惊人长进;办事能力强、精于治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重点实词翻译能力。常用的重点实词翻译技巧有:成语推断法、查阅字典法、语境探究法、课内迁移法等。因此在这类题型中学生要结合过往所学知识,灵活迁移,以达到快、准、稳地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气停顿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先对句子进行释义,一般可根据句意判断语气停顿。
(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文言文对比阅读最常见的两种题型是求同和求异。求同型的题目一般来说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共同之处即可,求异型的题目则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文的不同之处,一般需要分点答题。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15.①大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另外;
②大意: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或:有时候;
③大意: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知: 做知县,担任知县;
④大意: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始:才。
故答案为:另,另外;有时候;做知县,担任知县;才
16.例句句意:侯蒙因为要出县境不肯前往。“以”:因为。
A句意:导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以”:以至于,导致;
B句意: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以” 因为;
C句意:凭借六月的大风去南海。"以":凭借;
D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以":用来。
故答案为:B
17.句子大意:转运使黄湜听说他的名声。停顿应该是:转运使黄湜/闻/其名。
18.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关键词汇来进行。
①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句意为: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②率:率领。合荐:一起推荐。句意为:(黄湜)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19.文中画线句子都是他人对侯蒙的态度表现,属于侧面描写。甲处画线句子是鲁肃再次见到侯蒙之后,对他进步惊人的感叹和惊讶,于是结为好友;乙处画线句子是黄湜对侯蒙的赞叹,前面提到侯蒙急公好义、赏罚公正、办理公事没有错处,黄湜这才称赞侯蒙是能干的官吏。任意选择侯蒙一个性格特点填写即可。
【答案】20.A
21.①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22.B
23.【甲】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多读书常读书,人才会发生变化;【乙】中我学到了学习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住贫苦,自己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4)本题考查文言文启示。通读文言文,理解大意,结合文中人物及事件,归纳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悟,态度积极向上,言之合理即可。
【译文】
【甲】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
范仲淹在南都学院读书时,煮粟米二升,来做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院菜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回到家把范仲淹的事情告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就让儿子把公家厨房里的美味菜着送给范仲淹,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留守的儿子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你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牵扯成为一项罪状呢”范仲淹道歉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
20.A翻译为: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见,知晓
翻译为: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见,看见
B翻译为: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乃,于是,就
翻译为: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于是,就
C翻译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是
翻译为: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是
D翻译为:了解历史罢了。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罢了。
翻译为: 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罢了。
故答案为:A
2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但、涉猎、见、往事、耳、置、既而、悉”。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罢了。置,放。既而,不久。悉,都。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答案为: ①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22.B:范仲淹沉迷读书,而忘记吃朋友送来的食物。错误。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翻译为: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范仲淹是故意没有吃朋友送来的食物。
故答案为:B
23.【甲】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即人要多读书,多读书获得知识,人会有质的改变。
【乙】①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茎啖之。翻译为:煮粟米二升,来做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院菜吃。学习要耐得住清贫,即使环境也要认真学习。
②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翻译为:范仲淹道歉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些粥呢 ”要磨炼自己的意志。
故答案为: 【甲】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多读书常读书,人才会发生变化;【乙】中我学到了学习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住贫苦,自己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24.【答案】示例: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该要的学习可以增长才于,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可以提高品位。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如,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后,发奋学习,才略长进特别快。鲁肃看到后非常吃惊。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反之,不学无术则使人变得平庸无知。因此学习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知道了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实际写一篇感想。示例: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该要的学习可以增长才于,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可以提高品位。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如,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后,发奋学习,才略长进特别快。鲁肃看到后非常吃惊。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反之,不学无术则使人变得平庸无知。因此学习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点评】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