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之游仙悼亡诗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之游仙悼亡诗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5: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诗歌专题:游仙悼亡诗
梦 天 李 贺
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梦天:梦游天上。云楼:月中的楼阁。
月宫的老兔寒蟾在为天色悲泣,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A.一二两句写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②相逢桂香陌。
轧露:碾轧朝露。
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陌:小路。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飘香的路上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B.四至六句写诗人想象飞入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C.七、八两句写诗人遥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修辞?)
D.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2.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新奇怪异)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①想象奇特:诗人把阴冷雨寒想象为玉兔和寒蟾在悲泣,把云层裂开后的景象想象成房屋楼阁,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
②构思巧妙: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从月宫看人世,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曲折地反映诗人现实生活的苦闷。
古风·昔我游齐都 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兹:这。何:多么。芙蓉:荷花。
只见山岭苍翠,高峻入云,犹如一朵擎天的荷花。
B.作者把山比作芙蓉花,极写山的美丽俊秀,为后面神仙出场做了铺垫。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萧飒:潇洒自然。了知:明知。赤松:仙人名。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挟:倚仗,乘坐。赤松子借给我一头白鹿,他自己却乘坐两条青龙。
C.诗人希望骑着白鹿畅游仙界,这个场景在李白其它作品中也多次出现。(梦游: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凌:越过。倒景: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A.这首诗回忆以前在齐地登山的经历,整首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了。
D.诗人希望远离世俗,和同样不满现实( )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
4.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6分)
①运用神仙典故:仙人赤松子借给我一头白鹿,他自己却乘坐两条青龙。使诗歌富有浪漫色彩。
②诗人想象奇特:诗人骑白鹿,仙人驾青龙,俯瞰日月。
③表现超越世俗的想法:诗人欣然含笑与赤松子一起凌空而上,飞离尘世。
别房太尉①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行役:因服劳役、兵役或公务而在外奔波。
A.诗人公事在身,却驻马停留专程凭吊亡友,衔(心中怀着)诚致(表达)哀,可见两人情谊深厚。
B.诗人感觉房太尉的坟非常孤单冷清,这种感觉与房琯在政治上受冷遇有关。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C.诗人将泪水涌淌的自我形象与低空的片云映衬而写,将情与景结合了起来。
对棋陪谢傅②,把剑觅徐君③。
②谢傅:指晋代谢安。他部署八万晋军迎战苻坚百万大军,胜利消息传来,他仍在与客人下棋。③徐君:徐国国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因使命在身,没有及时献上。徐君死后,他将剑挂在徐君坟前树上。(季札不忘故约,诚实守信)
6.颈联借两则典故各自暗写了怎样的现实场景?又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第一则典故:①诗人借谢安对棋,暗写自己昔日与房琯下棋的生活。②既显示了诗人与房琯的亲密关系,也赞美了房琯的气度与才能。
第二则典故:①诗人以季札挂剑,暗写自己寻祭房琯墓地的情景。②既表现了诗人对房琯去世的深感意外,也表现了诗人对亡友的追思悼念之情。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诗人着意刻画一个幽静肃穆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似哀乐阵阵,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D.诗人虽然沉痛,但是婉转的鸟鸣声安抚( )了诗人的悲伤,给他带来一丝慰藉( )。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妄:没有依据。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纸帐: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佳思:美好的意趣;良好的心绪。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沈香:香木名。此指用沉香制作的香。
玉炉:熏炉的美称。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7.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4分)
①原因:词人心情不好而没有心情添香,致使香消炉“寒”;
②深意:“寒”字一语双关,既突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又包含着丈夫去世后心境之痛苦(心寒),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曲名,或称“梅花引”。
梅心:梅花的苞蕾。
春情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萧萧地:淅淅沥沥。地,语助词。
8.“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①手法:借景抒情。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
②情感: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吹箫人去:“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折梅相赠典故:南北朝的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当时陆凯在江南,而范晔在长安做官。陆凯为了表达对范晔的思念,折了一枝梅花并附上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表达了陆凯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词人写纵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间,仙凡相隔,又如何传递春的消息!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①
感皇恩:为词牌名。朱晦庵:南宋大儒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即世:去世。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
知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
得意忘言:
语本《庄子·外物》:“筌(渔网)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兔网)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
词人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表面上看似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此处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
A.上片前五句写自己平时不废吟咏,这与熟读老庄之书所知“忘言始知道”的玄理明显矛盾( ),读老庄书却不得其解,非常可笑( )。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梅雨:也叫黄梅雨。初夏出现于我国江淮流域的一段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时值江南梅子黄熟,故名。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
B.“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景中含理,借说天气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
丘壑:1.山陵和溪谷。2.泛指幽僻之地。3.隐者居住的地方。
如今隐退山林丘壑,身穿轻衫,头戴短帽。白发渐渐增多,而故人却越来越少。
C.下片语淡情深,先写隐退山林的生活,其后“白发多时故人少”中的一“多”一“少”对比,表达了词人嗟己悼人的情感。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子云:杨雄的字。
玄经:指《太玄》,扬雄的哲学著作。
遗草:犹遗稿。
D.“子云何在”四句,把朱熹比作大儒扬雄,称道他“立言不朽”,他的思想将如江河流淌,万古不废。
10.朱熹是大儒,《庄子》是道家著作,但本词中辛弃疾却在读《庄子》时悼念朱熹,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①作者罢居瓢泉,读庄以排解郁愤,但最终做不到“忘言知道”,表达自己不能忘却世俗,忘却友情;
②此时又闻朱熹去世,于是作者用“白发多时故人少”嗟己悼友;
③最后把朱熹比作大儒扬雄,高度评价了朱熹思想(“言”)的价值。
悼亡诗词代表作:
唐代元稹: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北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北宋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清代纳兰性德:被酒(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