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5: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课堂导入
酒是一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不解之缘。他们或解酒助兴,灵感纷至;或借酒消愁,排遣抑郁之感;无数名篇佳句,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④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课堂导入
无数文人因酒成就了大量的佳作名篇,唐代天才诗人李白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是“诗仙”,也是“酒中仙”。他在诗中写道: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诗仙” “酒中仙”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学习目标

掌握成就
掌握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

理解脉络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情感脉络

赏析手法
赏析比喻、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

感受胸怀
感受诗人于穷愁中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亦称“谪仙人”。他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仙”。李白性格开朗豁达,酷爱饮酒赋诗,且热衷于结交朋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留存诗作有900多首。
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752年)所作,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沉溺于女色,相继将朝政委托给奸臣李林甫与杨国忠,导致官场乌烟瘴气。豪门权贵沉迷于享乐,社会腐败已至极点。诗人对此深感愤慨,却无力扭转这一局面。
写作背景
在那个时代,李白频繁地与好友岑勋(岑夫子)一同应约前往另一位知己元丹丘在颍阳的隐居之地做客。他们三人登高望远,举杯畅饮,以酒助兴,放声高歌。政治上的排挤使得李白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因此他常常借助酒力来抒发内心的郁结。人生中最大的乐事莫过于与朋友举杯共饮,而李白正处在“怀才不遇”的时期,于是他借酒兴激发诗情,创作了这首著名的《将进酒》。
诵读指导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节奏、语速和声调,展示诗文韵律的音乐性。
全诗的基调:豪迈
划分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语速
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表达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高昂的情绪时候语速要快。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语调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气,用升调。
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用降调。
如果仅仅是叙述的话,用平调。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解读题目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进酒
将:请、愿
知识链接:乐府
“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文学运动,其宗旨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汉乐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其中《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理解诗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是否目睹过那滔滔黄河之水,自天际汹涌而下,波涛汹涌,直冲东海,一去不复返。
你是否在厅堂的明镜前,感叹岁月的痕迹,昔日乌黑的发丝如今已变作满头的霜白。
理解诗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杯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理解诗意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请快喝酒吧!不要停下酒杯。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
理解诗意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理解诗意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我要与你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情愁!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体悟情感
全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其情感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请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
字词或诗句,并分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虐。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体悟情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简要赏析这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①起兴:以黄河水的东流比喻时间流逝,引发人生慨叹。
②比喻:以黄河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短暂难再。
③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④夸张: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给人灵动飞扬之感。
⑤情感:表达诗人抱负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实现的激愤和痛苦。
体悟情感
2.搜集“流水”意象的诗句,分析其常表现的主题。
《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水”意象:
①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体悟情感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①“悲白发”,对着明镜悲叹自己早生白发,慨叹功业未成,人生苦短。
②“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暂。
体悟情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杯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正暗自感伤,却为何突然转悲为欢?这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
①人生如此短暂,此处失意,就另外寻找寄托,朋友相聚,应当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不是真正的快乐,李白通过这种及时行乐,来寻求自我安慰,是“失意”的另一种外在流露。
体悟情感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①“必”和“还”用得好。
②“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③“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体悟情感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并分析。
夸张的手法。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体悟情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①不是真心话,是反语。
②作者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
③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这么说,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也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体悟情感
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只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做简要分析。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得立为太子。
-曹植生平
体悟情感
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只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做简要分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离世,曹丕接任魏王,继而又登上帝位。这一变故使得曹植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由一位沉迷于奢华宴乐的贵族子弟,转变为处处受到束缚和打压的对象。即便曹丕去世,继位的魏明帝曹叡依旧对他保持警惕和限制,他的境遇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在文、明两代共计12年的时间里,曹植多次被调任封地,最终定居于陈郡,死后被追谥为“思”,因此后世尊称他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生平
体悟情感
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只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做简要分析。
-简要分析
①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②李白也有类似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③运用典故,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体悟情感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①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情态之任诞。
1.通过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狂放的感情?
②倒宾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足见形骸之放浪。
③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
体悟情感
2.为何说“万古”?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体悟情感
3.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诗句分层次理解)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为何而愁
一愁
二愁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人生失意


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人生得意,及时行乐

蔑视权贵,自比陈王

豪掷千金、借酒消愁

反复诵读全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①眼界高远,气势奔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热爱生活,及时行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乐观自信,慷慨豪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④蔑视权贵,怀才不遇: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⑤狂放不羁,愤激无比: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课堂寄语
《将进酒》
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
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李白是我们这个民族,尤其是盛唐民族活力的典型代表和
最深刻的体现者。
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
尽情谱写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