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1节)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6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道已知的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认识这些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科学思维:会解释水的状态模型;分析原子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3.探究实践:通过探索活动为分子的特征找证据;建构分子模型,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
4.态度责任:对构建模型、符号表示的体验领会模型的作用;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通过分子、原子的学习,领悟物质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体验模型构建对认识微观世界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有部分,第一部分是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但模型方法的应用是很有趣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所以“建立水的状态变化模型”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模型方法的体验,又有利于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符号是建立在模型的思想上的,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体验模型来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分子模型,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分子的模型知道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工功能的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只有人类头发直径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机器,掌握了在分子机器上控制运动的技术。 分子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分子? 引入课题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问题引入:我们借助地球仪来认识和研究地球,用细胞模式图来认识和研究生物细胞的基本结的。地球仪、细胞模式图都是人们建构的模型。 图片展示: 归纳结论:当一个物体太大或者太小以至于难以观察和理解时,人们经常会使用模型。 问题引入:模型的作用 图片展示:水的状态模型 解释:水的状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间的空隙,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归纳结论: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复杂的现象。 问题引入:哪些是属于模型? 学生讨论: 归纳结论:模型的分类及事例如下表: 问题引入:符号及作用 图片展示: 归纳结论: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列举教材中已经出现过的模型,加深对模型的认识。 引导学生建立固态水的模型,初步树立建模的思想。
分子模型 问题引入:物质由微粒构成的 图片展示:具体事例 归纳结论: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问题引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模型。 图片展示: 学生回答:构成分子的原子及数量 结论归纳:分子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 问题引入:不同分子的区别 图片展示: 学生讨论: 归纳结论: 原子的种类或数量不同,构成的分子也不同。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与英语单词与字母类比: 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像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可以组成无数个英语单词一样。 通过观察模型知道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通过类比有利于理解: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
(第1课时)
浙教版 七年级下
创设情境
分子机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质构成、能行使某种加工功能的机器,其构件主要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分子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分子?
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只有人类头发直径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机器,掌握了在分子机器上控制运动的技术。
探究实践
我们借助地球仪来认识和研究地球,用细胞模式图来认识和研究生物细胞的基本结的。地球仪、细胞模式图都是人们建构的模型。
地球太巨大了,难以认识
细胞太微小了,难以观察
地球仪
细胞模式图
当一个物体太大或者太小以至于难以观察和理解时,人们经常会使用模型。
探究实践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复杂的现象。
我们可以用图2.2-3所示的状态模型(O表示构成水的分子)来表示水(液态)和水蒸气(气态)。
上述模型直观地表示了:
水的状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间的空隙,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液态水
气态水
水的状态模型
探究实践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模型的分类
模型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有的模型是能够直观反映实际物体的形状或结构的图像;有的模型比较抽象,是用来描述事物运动规律的公式。
小孔成像
光合作用示意图
探究实践
模型的分类及事例如下表:
物体的 复制品 公式 图 表 计算机图像 复杂对象、过程的示意
心电图
地球仪
眼球模型
v=
s
t
细胞模式图
s-t 图像
日程表
课程表
Flash动画等
太阳系模型
细胞分裂过程
请在课外收集你在学习过程中知道的模型,并交流。
探究实验
下列都是模型吗?
v=
s
t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符号
符号
符号
探究实践
符号是指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注意危险
注意怕湿
探究实践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水由水分子构成
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氧分子 氢分子 水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硫分子
探究实践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图所示,图中用蓝球代去氧原子,白球代去氢原子,黑球代表碳原子,黄球代表硫原子。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二氧化硫分子呢?
探究实践
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构成不同分子。
相同数目、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
原子的种类或数量不同,构成的分子也不同。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探究实践
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不同字母和不同数量的字母组成了不同的单词。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像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可以组成无数个英语单词一样。
迁移应用
B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个选项,其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B.杭州亚运会会徽
C.地球仪 D.动物细胞
A.眼球结构
迁移应用
2.天气卫星云图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近期的天气状况。天气卫星云图( )
A.属于符号 B.属于模型
C.既属于符号,也属于模型 D.既不属于符号,也不属于模型
B
3.下列关于符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号就是字母,字母就是符号 B.符号就是字母和图形
C.符号可以是字母和图形 D.字母和图形就是符号
C
迁移应用
4.从下面的微观模型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D.不同种原子不能构成分子
D
板书设计
模型与符号
模型:
符号:
符号的意义
符号的作用
模型的意义
模型的作用
物质
原子
分子
构成
构成
构成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分子模型:
第2节 建立分子模型(第1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建构分子模型(第1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模型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型能反映出事物的某些特征 B.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C.模型可以是实物的立体造像或一幅图、一张表等D.模型只能具体形象的,不能抽象的
2.如图所示图片中,属于模型的是 ( )
A.禁烟标志 B.节水标志 C.可循环标志 D.足球烯分子结构
3.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
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
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4.“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5.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6.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
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7.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分子→物质 B.分子→原子→物质
C. D.
核心素养提升
8.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液氧 D.水银
9.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
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隙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排列从无序转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10.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B.有些分子可以被肉眼捕捉到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处在静止状态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1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
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12.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概念,无法直接研究,我们可以建立模型,使不易研究的科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给磁场建立的模型称为磁感线,通过它可以表示出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强弱,实际上它并不存在。除此之外,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生物结构、光现象、物体相对运动时,还分别使用了“①原子”、“②细胞”、“③光线”、“④参照物”等概念,这些概念中,根据客观情况假想但实际不存在的是 (填序号)。
创新素养应用
13.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
(2)图2表示的变化,从宏观角度看有 生成;从微观角度看,有 生成,
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D 2.D 3.B 4.C 5.D 6.D 7.C
核心素养提升
8.D 9.A 10.D 11.C 12.③
创新素养应用
13.(1)分子间的间隙 (2)新物质 新分子 原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