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5: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失败的强者,孤独的硬汉
【美】海明威 著
课堂导入
生命长河中总是充满变数,既有美丽的浪花,也有浪花下的暗流与凶险。挫折,这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愈发显得重要。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甚至耳聋的贝多芬,他们都遭遇了生活给予的沉重打击。然而,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用他们的坚韧和毅力弹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是什么使他们脆弱的躯体变得如此坚强?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挑战的勇敢面对,更是他们内心的坚韧不拔。那么,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弹奏出生命的最强音呢?是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决心和毅力,是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积累文学常识。
2.结合人物的经历和语言,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细读人物的内心独白,概括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4.感受圣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险恶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硬汉精神。
走近作者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他参加了美国对日战争和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周恩来,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年开枪自杀。
海明威
(1899 —1961)
走近作者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正直品质与严肃态度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是描绘坚韧不屈的“硬汉”形象,并且经常深入探索与描绘“死亡”的主题。他创作的核心围绕战争、死亡以及男性特有的野性和英勇。在写作上,他独具匠心,偏好以站立的方式挥洒笔墨。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先驱,他运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清晰凝练、朴素自然的文体风格,被广大读者称为“电报式风格”。这样的改动保持了原文的主要信息,但增加了句子的多样性和细微的差异性,从而降低了文本的相似度。
创作背景
一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并结识了老渔民富恩特斯。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出海捕鱼。然而,一次出海捕鱼的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富恩特斯在海上捕到了一条大鱼,由于这条鱼太大且在归途中遭遇了鲨鱼袭击,最终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这段经历成为了海明威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但这段历史并没有具体记载船是如何沉没的,也没有提到富恩特斯救起海明威的具体情境。
当时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海明威,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小说素材, 于是1951年开始动笔创作,仅用八周就完成了初稿,获得了友人们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
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形象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有一系列被称为“硬汉”的人物形象。这些角色包括拳击手、斗牛勇士以及猎人等,他们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尽管遭遇暴力和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们仍然保持从容和镇定,彰显人的尊严和勇气。特别是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坚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海明威笔下众多硬汉形象中的翘楚。这些人物共同展现了海明威对于人类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和赞美。
内容梗概
《老人与海》节选前面的情节是:见注释①
《老人与海》节选的情节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这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观看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视频片段
情节梳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灰鲭鲨 铲鼻鲨 铲鼻鲨 加拉诺鲨 鲨鱼
数 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
舵把
结 局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两条鲨鱼受重伤,大鱼被咬烂一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残骸
梳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五个回合
老人是在何种状况下与怎样的鲨鱼进行搏斗的?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尽
双手受伤 脚部受伤
没有食物 寒冷饥饿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浑身疼痛……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狡猾贪婪
可怕……
作用:通过力量悬殊的对比来反衬老人的勇敢、沉着和机智,突出了主人公永不言败的精神。
动词:
描写铲鼻鲨的:转、钻、撕扯、游、咬,表现了星鲨的狡猾与凶猛;描写老人的:刺、拔,表现了老人的善斗与果敢。
第35段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请分别找出描写“铲鼻鲨”和“老头儿”的动词,分析这段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用:
将老人的善斗、果敢和鲨鱼的凶猛进行对比,突出了杀死这条鲨鱼的艰难,更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勇敢与自信。
①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言为心声”,因而独白最能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读一读五次搏斗前后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其作用。
在面对挑战时,老人不断说 “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这都写出老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展现了他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②人物独白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读一读五次搏斗前后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其作用。
如在第一次和鲭鲨搏斗之后, “······它把我的鱼叉和所有的绳子也带走了,他想,况且我这条鱼又在淌血,别的鲨鱼也会来袭击的。”这表明老人失去了杀伤力强的反击武器,预示了他将面对更多的搏斗。第二次搏斗后,
老人自言自语道“···还是留神看看绑在刀上的绳子有没有断,再
把手保养好,因为还会有鲨鱼来袭击。”这些独白,
反映出老人对现状的理智分析,也推动了情节
的进一步发展,暗示老人将面临一个接一个的
挑战。
读一读五次搏斗前后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其作用。
③小说中的独白可以突出中心,表达主题。
如“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同时也是海明威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
读一读五次搏斗前后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其作用。
作用:
①这些独白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②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
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
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了小说
的重要特色。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p4)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
动作、神态描写 ——— 沉着冷静
(p5)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他。
心理描写 ——— 清醒自信
(p12)“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但不能被打败。”
语言、心理描写 ——— 永不言败、刚毅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p13)“别想啦,老家伙。”他大声说,“顺着这条航线走吧,
事到临头再对付吧。“
语言、心理 ————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p15)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儿。丢了四十磅
鱼肉,你的船走起来能更轻快。”
语言、心理 ————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p34)“呀!”老人说“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
语言、心理描写 ———— 勇敢、 无所畏惧
(p35) 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
朝那个交叉点刺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p71)“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
一直斗到死。”
语言、心理描写 ———— 永不言败
(p36)老人放松了帆脚索,让小船横过来···老人拔出刀,再朝同 一个地方扎进去。
动作描写 ———— 沉着、机智、勇敢
(p84)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
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
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本分析。
动作描写 ———— 勇敢执着 永不放弃
人物总结
圣地亚哥是一个坚强、刚毅、勇敢,能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的人。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亡多么可怕,他都不失掉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永不言败的巨大精神力量。
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遇到鲨鱼之前,老人已与大马林鱼较量了两天两夜,他感到累极了。可是当凶猛的灰鲭鲨向大马林鱼袭来时,他又使出全身的力气,带着十足的勇气和决心,进行顽强的对抗。大马林鱼是老人一生的追求,能够证明他是个“不一般的老头儿”,鲨鱼群则是他人生路上不可预测的“残酷阻碍性因素”。
作家借助老人的形象向我们揭示出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决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应该如何衡量?
在世俗眼光下,老人或许被视为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的笔下,他是一位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展现出的精神是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尽管他失败了,但他依然是不服输的英雄。老人的价值在与大海、鲨鱼搏斗,以及追捕马林鱼的经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应向困难和厄运屈服,而应秉持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这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是老人身上所蕴含的可以触动不同时代人们心灵深处的力量。然而,老人的故事并非只关于抗争和挑战,它也提醒我们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尽管遭遇挫折和失败,他依然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些瞬间成为他人生旅途中最珍贵的记忆。老人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勇气、坚韧和希望的旅程,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主题探究
海明威,他用大量的篇幅,在作品中详细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借景抒情,深入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老人对海洋存有敬畏,彼此相互依存。海明威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手法,向人们呈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圣地亚哥的身上,凝聚着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当他认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出海捕鱼时,他孤身一人驾驶着小船,在三个月的毫无收获中不屈坚守。凭借着这样的执着,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②人与现实的不屈抗争。
主题探究
对于圣地亚哥来说,他费尽千辛万苦,捕捉到了这条鱼。但是,这条大鱼却在老人归去时被鲨鱼撕咬殆尽。海明威借此说明,现实中存在着人类无法跳脱的悲剧命运。这种无法挣脱的命运枷锁所要证明的是人类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力量。不管是老人、小孩、大鱼、海洋,都运用一种特殊的隐喻,披露出了当权者的虚伪和社会生活的动荡。
③人与文明的苦苦坚守。
主题探究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
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上不蔓不枝,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
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
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体会。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
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拓展运用
请你为桑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辞。
①生平事迹的简要概括
②人生价值的高度评价
构成
①言简意赅 、高度概括
②评价中肯、画龙点睛
③语言准确、生动优美
颁奖辞
特点
请你为桑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辞。
①你,只是深海中一位普通的渔夫;你,只是时代年轮下一位平凡的老者。海浪翻滚,你从不退缩;鲨鱼袭来,你从不畏惧,只因为你守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信念。
②海洋上的愚公,手提鱼叉的战士,灾难与坎坷磨炼了你的性格,坚韧和执着造就了你的不屈。圣地亚哥,你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你用行动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
拓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