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综合自检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综合自检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4: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综合自检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挨边(āi) 电线杆(ɡǎn) B.纤细(qiān) 饱胀(zhànɡ)
C.蚂蚱(mà) 花骨(ɡū)朵 D.膜(mó)翅 散(sàn)漫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赶集 沾贴 望梅止渴 B.芦芽 斑点 眼花瞭乱
C.恩惠 花辨 取长补短 D.资产 清香 崇山峻岭
3.下列句子中,与“鱼儿在水中做游戏”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
B.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C.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溪泛尽却山行”一句中“却”的意思是“再,又”。
B.《燕子》写出了燕子的伶俐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C.《荷花》的作者叶圣陶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将荷花在微风中的姿态写活了。
D.《惠崇春江晚景》是唐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河豚是惠崇画中的景物之一。
二、四字词语积累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①( )粼粼 ②光彩( ) ③( )合缝 ④伶俐( )
(1)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红红是那么 。
(2)整间屋子没有使用一个钉子却连接得 ,工匠的手艺真是太高超了。
三、填空题
6.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迟日江山丽, 。
(2)一身 羽毛,一双 翅膀,加上 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燕子》
(3)诗人笔下的春天格外美丽。杜甫笔下的春天是是“泥融飞燕子, ”,苏轼对春天的感受是“ ,春江水暖鸭先知。”曾几是这样描述春游的“ ,添得黄鹂四五声。”白居易是这样描绘春天的江南的“ , 春来江水绿如蓝。”
(4)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里,写到了 有复眼,“花大姐”指 ,“独角仙”
是一种 ,“挂大扁儿”指 。
四、语言表达
7.口语交际。
主持人:同学们,春天好玩的地方可多了,你最想去哪儿春游呢?为什么?大家都来说一说吧。
学生A:我最想去儿童乐园,因为那里有水上单车、空中飞船、翻滚飞车等,特别好玩。
学生B:我想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国为那里的风景很美,有 ,还有 。
学生C:我想去 ,因为 。
五、诗词曲鉴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这首词中一个“ ”字写出了江南风景给作者留下的整体印象,从“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很熟悉。
9.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10.结尾句是一个 句,意思是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江南的 。
11.我积累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还有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荷花(节选)
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2.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冒”字用得特别好,它写出了白荷花 ,所以读这一自然段文字时要用 (喜悦 平稳)的语气来读。
13.“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想象画面,再用语句描绘出来,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不受课文的限制。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有的 。
14.读画“________”的句子,句中的画家指的是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 之情。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生长的呢?
它是一年成才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稍转暖就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可这时候,往往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遍地的新竹,不到一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竿能够制成笙、笛,能制成箩筐、扁担、竹杠、脚手架;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为肥料。竹,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5.连一连,使前后词语搭配。
气候 扫帚
吸足 污尘
扎成 转暖
除去 水分
16.春笋破土而出的条件是 。
17.为什么一场春雨过后,一夜之间就会有新竹遍地?请你在文中找到答案,用“﹏﹏”画出来。
18.竹子有哪些用途?请简要写下来。
绿林深处白鹭飞
佚名
①初夏时节,风清日丽。我们来到了武安镇清泉村。
②放眼望去,树木葱茏,绿荫滚滚。绿林上空,蓝天载着悠悠浮云,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阳光丝丝透进,在树林间快活地闪烁着、跳跃着,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白羽凌然,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咕咕嘎嘎”的鸣声不绝于耳。
③我们惊喜地走在田埂上,向杉树林近处走去。抬头仰望,丛林中,只见它们昂着高贵的头,君临天下。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有的在枝头筑巢,哺乳,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它们体态轻盈,或奋力展翅,跃跃欲飞;或相互依偎;或成双成对,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偶尔回头,也见绿绿的稻秧田里,时有一两只缓缓飞落在明净的水田边洗喙叼鱼,稻田便成了一幅嵌在镜框里的画。
④暮色将近,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还有几只在林间,辗转低回着翩然而落,在薄暮中构成一幅曼妙的剪影。
19.(信息提取)请你填写下表,将文章所描绘的画面记录下来。
画面 句子
白鹭( )图 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
白鹭( )图 有的在枝头筑巢,哺乳,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
白鹭( )图 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
20.(想象画面)请你想象“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这句话所呈现的画面,并把它描述出来。(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1.(句子赏析)文中第②自然段画“ ”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语文要素: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22.(情感主旨)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体态等,展现了白鹭 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 之情。
七、书面表达
23.学写作文。
题目:校园里的________树
要求:(1)写出你眼中的树木的样子、颜色、气味等特点;(2)语句通顺,用上自己积累的优美生动的语句;(3)书写要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C
A.电线杆(ɡǎn)——gān:架设电线用的杆子。
B.纤细(qiān)——xiān:非常细。
“纤”是多音字。
[ xiān ]细小:~尘。~微。
[ qiàn ]拉船用的绳子:~绳。拉~。
D.散(sàn)漫——sǎn:随便,不遵守纪律的。
“散”是多音字。
[ sàn ]1.由聚集而分离:解~。~会。2.分发;分给:~传单。3.排遣;排除:~心。~闷。
[ sǎn ]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漫。~兵游勇。2.零碎的;不集中的:~装。~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
2.D
A.沾贴——粘贴:用胶水、糨糊等使纸张或其他东西附着在另一种东西上。
B.眼花瞭乱——眼花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C.花辨——花瓣:花冠的通常呈叶状的一个构成部分。
3.B
读例句可知赋予鱼儿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读句子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B.读句子可知赋予蜻蜓人的动作和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读句子可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4.D
A.正确。“小溪泛尽却山行”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意思是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却”的意思是“再,又”。
B.正确。课文《燕子》是郑振铎写作的散文 。这篇散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C.正确。课文《荷花》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D.错误。《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题画诗。豚是不是惠崇画中的景物。
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不仅传达了原画的意境,而且在对原画的阐述中,融入了苏轼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情趣。诗人面对画面上的凫鸭,想象着鸭已率先感受到春天给江水带来的暖意。通过“知”这个动词,赋予画中鸭以生命,给静止的画面以动感,以生机。“春江水暖鸭先知”,已不仅是惠崇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而且是诗人想象的结晶,是诗人的心灵的发挥。惠崇的画,为诗人的咏叹提供了基点;苏轼的诗,则借惠崇之画寓自己之情,在空间艺术与语言艺术的转化中,创造出一个新的境界。诗的最后一句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惠崇画中所没有的,完全属于诗人对画意的扩展。这是一种空间艺术所无法直接表达的思绪,是诗人面对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所产生的联想。是作者看到蒿、芦这些与河豚有关的景物(据说河豚食蒿、芦则肥)后的触发。
5. 波光 夺目 严丝 懂事 光彩夺目 严丝合缝
波光粼粼:波光闪动的样子。
光彩夺目:形容光泽和颜色鲜艳耀眼。
严丝合缝:形容衔接得非常紧密,看不出拼凑的痕迹。
伶俐懂事:既随机应变又理智。
(1)结合语境可知,舞台上的红红非常吸入人们的注意,非常耀眼,故选“光彩夺目”。
(2)结合语境可知屋子连接得很好却看不出痕迹,故选“严丝合缝”。
6. 春风花草香 乌黑的 轻快有力的 剪刀似的 沙暖睡鸳鸯 竹外桃花三两枝 绿阴不减来时路 日出江花红胜火 蜻蜓 瓢虫 甲虫 尖头绿蚂蚱
(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原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本题考查课文默写。
原文: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燕子》
(3)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默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句诗的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该句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唐·白居易,原文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意思是,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4)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里,包含《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短篇,分别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这四种昆虫。介绍了苍蝇和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的种类及特点,独角仙独特的外形及力气大的特点,蚂蚱在画画时形态好掌握的特点。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挂大扁儿”,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表现了作者平时观察细致,以及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
7. 大片的草坪 许多漂亮的花 郊外踏青 可以亲近大自然
8. 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9.描写了一幅江南春景的醉人画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 10. 反问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喜爱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考查赏析古诗炼字和诗句理解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整首诗一个“好”概括出了作者对江南风景的整体印象。诗句理解要对整首诗内容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哪句看出作者对江南很熟悉,写出即可。
9.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境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注意语言的表达。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翻译、赏析能力。诗句翻译要结合语境,把握句意。对整首古诗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语境中进行揣摩,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句翻译出一个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根据句子的理解,再分析出结尾诗句“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背诵默写能力。只要写出的诗句与描写江南美景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注意平时多积累。
12. 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蓬勃生长的样子 喜悦 13.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展开了 还是花骨朵儿 14. 大自然 喜爱和赞美
12.本题考查分析字的含义及作用。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知,句中使用“冒”字形象地表现白荷花从荷叶间蓬勃而出,仿佛它们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在朗读这一段时要使用“喜悦”的语气,以感受到荷花的生机勃勃。
1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从排比角度看,“有的…… 有的…… 有的……”的句式一气呵成,分别描绘了荷花初绽、盛开、含苞待放三种状态。在补充“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注意排比句式的运用。
例如: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微微侧着身子,像是在与身旁的荷叶低语;有的高高地仰起头,似乎在尽情享受阳光的轻抚;有的羞涩地半掩面容,犹如一位娇羞的少女。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前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形象地展现出荷花池景色的美妙、灵动且充满生机,仿佛是经过精心创作而成的艺术作品。而创造这“活的画”的正是神奇的大自然,通过这样独特的表达,作者由衷地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了对眼前荷花美景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种情感是作者在欣赏到荷花池如此优美、令人陶醉的景色时,内心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借对“画家”(大自然)本领的夸赞,将自己的这份情感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片荷花美景的独特魅力。
15. 16.吸饱养分、气候变暖、水分充足 17.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 18.竹子的竿能够制成笙、笛,能制成箩筐、扁担、竹杠、脚手架;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为肥料。
15.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
阅读文章,结合“气候稍转暖就开始萌发”“春笋吸足了水分”“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可知,“气候”后面适合搭配的词语是“转暖”;“吸足”后面适合搭配的词语是“水分”;“扎成”后面适合搭配的词语是“扫帚”;“除去”后面适合搭配的词语是“污尘”。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结合“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稍转暖就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可这时候,往往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可知,这段话主要写了竹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首先是要吸饱养分,然后等气候变暖;其次是需要充足的水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
17.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阅读文章,结合“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的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顶土而出。它们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遍地的新竹,不到一年就能长成竹林”可知,这两话写了春雨过后,土壤里水分充足,春笋吸足水分后就顶土而出,他们生长的速度很快,一天能长高一、二尺,有的还能长高一米,所以一夜之间就会有新竹遍地。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竹子的竿能够制成笙、笛,能制成箩筐、扁担、竹杠、脚手架;它的枝丫扎成扫帚,能除去污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为肥料”可知,这段话主要介绍了竹子的用途多,作用大。
19. 停栖 活动 飞行 20.一阵风穿过林间,一片白鹭惊起,如一缕缕青烟从平静的淡绿色湖泊上空掠过,深绿色林间作为背景,衬托它们的颜色愈发洁白纯净。 21.画线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藏在林中的白鹭比作广玉兰花,展现了白鹭洁白的外形特点。 22. 优雅、美丽 喜爱与赞美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描写的是白鹭停栖在枝头的画面,可将这个画面概括为白鹭停栖图。
“有的在枝头筑巢,哺乳,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中“筑巢”“哺乳“嬉戏逗趣”“引颈吟唱”“翩翩起舞”都是白鹭进行的活动,可将这个画面概括为白鹭活动图。
“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描写的是归巢的白鹭滑翔的画面,可将这个画面概括为白鹭飞行图。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第②自然段“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中的景物有“林间”“风”“白鹭”,结合这三个景物来想象画面。可以想象一下“林间”“风”有什么特点,“白鹭”飞行时的细节,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画面。
示例:绿林深处,白鹭飞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白鹭展翅高飞,优雅地划过湛蓝的天空,悠闲穿梭于树林间,时而停歇在静谧的溪边,时而飞跃池塘,呈现出一片和谐景象。
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题目要求回答第②自然段画“ ”句子写得好不好,好的理由是什么。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
第②自然段的画线句“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是一个比喻句。“若隐若现的白色”指的是白鹭,从“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可知,此处是将白鹭比作广玉兰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外形洁白的特点。
示例: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比作盛开的广玉兰花,广玉兰花的特点是洁白、大如荷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鹭外形洁白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的“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写出了白鹭毛色洁白,腿修长纤细的特点,“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体现了白鹭体态美丽,姿态优雅。
“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鹭比作少女、绅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鹭体态的优雅、美丽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例文:
校园里的樱花树
阳春三月,走进我们兴福小学的校园,你一定会被三棵樱花树吸引,那三棵樱花树就生长在一年级门前的“小花园”里,每年春天,在阳光下,在春风里,三棵樱花树就像三个小姐妹,准会依次开出一树树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樱花来。我们全校师生都把三棵樱花树亲切地称呼为:樱花“三姐妹”。
每年的阳春三月刚到,靠西南边的那棵樱花树首先会开出五瓣的小樱花来,满树的小樱花开始淡粉、慢慢变成深粉、乳白,真是令人目不暇思。你若走到它的下面,一定会感觉到此时的一树樱花正在不停地嬉笑、嚷嚷:“我要开花!我在开花!”
一个星期后,靠西北的那棵樱花树开花了,这棵樱花树开出的花花瓣层层叠叠、十分美丽。层层花瓣就像一个个夹心小面包,在花瓣中间的花蕊迎风招展,婀娜多姿,显得十分愉快,远远望去,满树的樱花,似云却比云要纯洁。
东南角的那棵樱花树个子最小,开花也最晚,若跟老大相比,她开花的时间整整要晚上十天。但是她开的花却最浓,花期也最长。农历的三月中旬,这棵小小的樱花树上会热热闹闹地开放起许多的樱花来,一朵朵樱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充满生趣的快乐天堂,一阵微风吹来,这一朵朵樱花又好似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挺立枝头,摇摇摆摆,显得那样的婀娜多姿。你若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这树上其它形态的樱花: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在树枝上似乎对外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有的刚刚绽放,粉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樱花很美,衬托樱花的绿叶同样十分美丽,一张张充满生命活力的绿叶上条纹层层叠叠,让人充满暇想,我置身美丽的校园,望着美丽的樱花常常会陷入深思,无法自拔,任凭风吹过我的面颊。
本题考查习作能力。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出校园中的某种树。要写出你眼中的树木的特点,表明自己的感受。在这之前,我们要想清楚在校园当中,自己所熟悉的树木,然后进行详细介绍。
写作思路:
开头:开篇点题,写出要介绍的树是什么树,引起下文。
中间:写出一种你所熟悉的树木,写出该树木的特点,并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比如说:时间顺序。
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对树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