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亲民爱民
无私奉献
科学求实
艰苦奋斗
迎难而上
焦裕禄也是这样一位亲民爱民的县委书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人物通讯,感受其伟大的精神品格。
清代郑板桥担任知县时曾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为百姓生计而坐卧不安,只有真正贴近百姓的从政者才能有这样的心境。
课堂导入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学习目标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回顾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了解焦裕禄的生平。
1
梳理层次结构,归纳人物的典型材料。
2
概括人物形象,赏析“以言见人”的写作手法。
3
学习焦裕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
作者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当代著名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冯健,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被调到新华社工作。
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奖。
从左至右为穆青、冯健、周原
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8.16~1964.5.14),山东淄博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焦裕禄精神
人民的好公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观看视频,了解焦裕禄的生平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一篇是新闻消息,一篇是新闻通讯。结合高一所学《喜看稻菽千重浪》等文章,总结新闻消息与新闻通讯的不同点。
新闻 题材 结构 表达方式 语言特点 内容 时效
消息 选材相对广泛
通讯 要求意义深刻
格式严谨
灵活多样
记叙为主
综合多样
简洁明了
生动形象
简要概括
细致全面
时效性强
时效性弱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消息与通讯
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一种新闻体裁,所写人物的精神、观念、业绩等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①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
②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运动员、演员等;
③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某种人生价值,或为人民做出重要贡献的普通人。
④还有一些通讯人物是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
例如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传记式
能够较完整地概述人物一生的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人物通讯的分类
群像式
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文体知识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这里正遭遇严重的“三害”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民国31(1942)年:大旱,赤地千里,土地荒芜,作物枯败,兰封出外逃荒七万余人,河南三百万人在灾荒中丧命。旧时兰考,久无固地,洪水一来,县官就会拎着大印到处逃避,跑到哪里,哪里就是县衙。——《兰考县志》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了解背景
涝
沙
碱
整治三害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了解背景
在除“三害(风沙,内涝,盐碱)”的斗争中,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
他探索出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不仅能防风固沙,还帮助了兰考人民摆脱贫困。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
1964年12月,为探究河南省受灾状况,新华社派遣记者周原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豫东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周原抵达兰考县,并深入了解到了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深受触动。
在此之前,《人民日报》与《河南日报》已分别发表了关于焦裕禄同志的人物报道。然而,穆青同志认为有必要进行重新采访与撰写,遂带领周原、冯健等同仁重返兰考,深入县乡基层、群众与干部群体中进行采访,搜集了大量真实素材。经过七次反复修订,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发了该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震撼了全国人民。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了解背景
成稿过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
“榜样”是贯串全文的写作主旨
“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文题解读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1
尝试归纳文中焦裕禄的具体事迹
导语(1-7):到兰考上任的背景及下乡情况概述。
第一节(8-16):带领县委班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第二节(17-27):兰考遭遇洪灾后,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救灾。
第三节(28-36):身患肝癌,仍心系人民,不顾自身。
第四节(37-62):在病中依旧关心兰考县的人民。
第五节(63-71):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向榜样看齐。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艰苦奋斗,身先士卒
亲民爱民,无私奉献
心系民生,勤政为民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2
根据小标题焦裕禄的精神品质
小标题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品质
3
这篇通讯运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全文,有何作用?
(1)有的小标题选取的是焦裕禄生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话语,这对于彰显其伟大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2)运用小标题,能够标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使文章显得清晰明了,既避免了长篇文章给人的冗长感,又可让版面增加立体感。
4.文章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形的?
4
文章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焦裕禄形象的?
二是
作用:文章在十分尖锐的斗争中表现了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性格。把典型人物放在矛盾斗争中写,通过人物的言行来揭示人物思想,能够使文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矛盾冲突体现在两个方面:
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
同自己的病痛作斗争。
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P6
分析: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兰考百姓打下一针强心剂!
1
导语部分:
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P11
分析:体现了焦裕禄脚踏实地、敢为人先、事必躬亲的精神。
2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P24
3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分析:表现了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四)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P29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P30
4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分析:写出了焦裕禄固执与执拗的性格,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分析:体现了焦裕禄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与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五)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P57
5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硬给活活地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6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分析:通过百姓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焦裕禄的精神品质的高贵。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不断开创新的奇迹。
播下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
1.纪念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榜样的精神,校报增加了“焦裕禄专栏”的版块。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主题专栏,选取与主题相对应的典型事例,展示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建议打破小标题的限定,重新组织材料。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焦裕禄主题专栏
先进事迹 精神品质
冒雨查看洪水,因雨天群众缺少烧火的东西,坚决不留下吃饭。 关心百姓,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风雪天,安排减灾救灾工作。 关注民生,细致周到的好书记
冒着风雪,访寒问暖。 心系群众,关爱百姓的好公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主题: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关段落: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贫农。······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主题: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进事迹 精神品质
视察工作,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好党员
考虑群众生活困难,不肯买药吃药。 关心群众,克己奉公的好书记
病重时,提出死后要埋葬在沙滩上。 心系兰考,一心为公的好干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主题:不忘初心,牢使命
相关段落:
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主题:不忘初心,牢使命
先进事迹 精神品质
在全县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亲自参与其中。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实践派
焦裕禄和调查队成员在深水里吃干粮,在泥水里休息。 身先士卒,无畏艰难的实干家
经过长期调查,绘制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求真务实,科学扎实的行动派
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从不利中发现有利因素。 乐观向上、勇敢无畏的追梦者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主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相关段落: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合作探究
主题: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焦裕禄精神品质
2.焦裕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提示:可以从文中不同小标题所统领的不同内容入手,分析人物言行,归纳、提炼人物精神品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表达交流
①实事求是、善于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②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
④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表达交流
焦裕禄
精神品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表达交流
3.根据所学谈一谈焦裕禄精神的现实价值
焦裕禄精神所蕴含的基层干部应有的精神风貌与道德品质,不仅使焦裕禄同志成为县委书记的典范,更成为全党的楷模。这种榜样力量同样能够在普通民众中激发斗志,发挥熏陶教化的作用。提升全民的奋斗意志,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1966年2月26日,焦裕禄同志的遗体自郑州迁葬至兰考。当日,兰考县城内空无一人,火车站人潮涌动,街道两旁悬挂着无数挽联。随着焦裕禄同志灵柩抵达街头,悲痛的人群不顾一切地涌上前去,泪水横飞。火车站与墓地相距不足三里,人群步行长达两个半小时,对于兰考人民来说,这日无疑是泪水浸泡的悲痛之日。“苍天垂泪,大河哀鸣”,兰考民众以泪祭奠,迎回了因公殉职、被誉为“兰考人民心中的焦书记”。
天上一颗星 地下一个丁
回顾高一年级学习过的人物通讯,进一步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等楷模的共同初心与时代精神。
请任选其中的一位时代楷模,以“假如我与某某生活一天”为题,创作一篇文学作品,突出模范人物的精神风貌。
要求:不少于800字,情感真挚,文体不限。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作业布置
“假如我与某某生活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