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5: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毛泽东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课堂导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篇,展现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宏伟抱负。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时刻的到来,毛主席再次抒发了激昂的豪情壮志。今日,让我们共同追溯主席的思绪,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伟大时刻的自豪与荣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
1.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2.梳理内容,品味情感,感受毛主席讲话内容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2
3.体会本文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的语言风格。
3
4.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4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籍贯湖南湘潭。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诗人与书法家。《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伟大领袖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讲话背景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讲话背景
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定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中心任务和要求。
文体介绍
开幕词
作用:开幕词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幕词
文体介绍
特点:
①结构逻辑性
②内容针对性
③语言感染力
(1-2)宣布开幕:
介绍与会人员
梳理思路








(3-4)回顾历史:
论证革命胜利历史必然性
(5-8)立足当下:
指明当下问题及斗争策略
(9-11)展望未来:
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与会者代表性、广泛性)
(总结历史背景)
(总结历史教训)
(点明会议意义)
(制定基本国策)
(明方向鼓干劲)
(时刻保持警惕)
(对内对外政策)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国防方面)
(12-16)悼念人民英雄 庆祝伟大胜利
①介绍与会者—说明党的广泛团结
②回顾历史—表明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③立足当下—阐明其伟大意义,指出革命还将继续下去
④展望未来—提出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三大任务
⑤悼念庆贺—结束语:慷慨铿锵,令人感动
(表明会议的可信度)
(了解我们的光荣历史)
(明白自身的责任)
(增强每个人的信心)
(缅怀英雄,鼓励后继者)
特点一:结构逻辑性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
梳理思路
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梳理思路
①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
②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建设。
特点二:内容针对性
讲话对象
全国政协代表(既是共产党的统战对象,又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依靠者)
讲话目的
团结与会者,让他们了解新中国,了解我党要做出的努力,一起为新中国做贡献。(因为政协代表很多不是党内人士,所以在这里没有主要谈党内工作,更不提对中共党员干部的要求,而是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
本篇开幕词具有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的语言风格,请标注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特点三:语言感染力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01
用判断句界定这次会议的性质,给人清晰、明了的认识。
02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将结果提前,原因置于后面,引发人们对所产生结果的原因的关注,强调了“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重大意义。
03
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强调仅有两条路供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我们当然要选择前者——“推翻这些敌人”。
04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否定判断句。强调我们的民族将会摆脱被人侮辱的历史,就要翻身做主人了。
05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表必要条件的复句和排比句式。必要条件的复句强调列举的三个条件都具备,就能获得经济上的胜利,排比句式又起到加强语气、增强语势的作用。
06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全”“所有”两个词语,强调了这次会议代表的普遍性、全面性、广泛性,足以表明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07
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唯一”强调那次会议的收获仅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而已,并没有其他任何益处;“决无”强调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
得出结论,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如“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语言感染力总结
①大量判断句的使用
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语言感染力总结
②大量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的使用。
①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伟人毛主席。(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②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毛主席
示例一:
胸有丘壑,自信豪迈。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
毛主席
示例二:
高瞻远瞩,目光长远。
中华民族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示例一:
勤劳善良 ,历史悠远。
中华民族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
示例二:
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真正有了地位,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被列入爱好自由和平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和自强。
分析探究
1.分析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含义。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这个伟大时代具体表现在哪里?
(1)推翻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全国人民团结一起,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旧制度被推翻,人民即将当家作主,意味着伟大时代的开始。
分析探究
(2)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分析探究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
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将富强起来,文化必将繁荣起来,国防必将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也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3)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
分析探究
3.重温历史,紧跟时代,展望未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快速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正逐步实现。当然这个伟大的时代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也应具有忧患意识。请联系所学所知所感,谈谈自己的认识。
分析探究
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流逝,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倾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这是中华文化新的智慧与更大创造。
分析探究
示例:
本篇开幕词阐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阐明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明确了全国人民在当前阶段应关注的问题,并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全文洋溢着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以及对革命事业的豪迈情怀。
总结主题
这盛世如您所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真题
(2020新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格式简介
开幕词的写法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①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②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③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一)格式简介
3.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
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开幕词的写法
(二)写作要点
①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②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③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开幕词的写法
(二)写作要点
④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⑤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开幕词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