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
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乙)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②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③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
④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⑤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甲)(乙)两文都跟中国古代建筑有关,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你探究出两篇选文中不同的说明具体对象中含有的共同的说明要点?
2.甲文第⑤段,乙文第③段都提到故宫,是哪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资料链接: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选自《故宫博物院》)
①结合选文乙,谈谈太和殿的建筑色彩有怎的特点?
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子中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林
杜卫东
①那天早起,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老林的女儿。她十分悲伤,说父亲走了,临终叮嘱她一定通知到我,希望我去送他最后一程。
②我一怔,一个身影立马从脑海中浮现:身量不高,穿一身深色中山装,头发浓密且黑,总是梳得一丝不苟。他叫林君雄,我们称呼他老林。上世纪70年代末,我二十多岁,在北京第一机床厂搞宣传,机缘巧合,被借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由此结识了老林。那时,他年过不惑,是中青社的一编室副主任。
③一天午饭后,老林把我叫到办公桌前,很认真地问:“你愿意来出版社当编辑吗?”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到团中央直属的出版社当编辑,想也不敢想。在我的认知中,编辑必须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而我有什么资格去决定一本书的命运?就因为借调期间写了两篇人物通讯?见我一时无语,老林似乎猜到了我在想什么,笑了笑,用手捋了捋整洁的发型,语气中充满鼓励:“你行,只要努力,会成为一名称职的编辑。”
④然而,调动过程并不顺利,因为车间主任不放人。
⑤老林得知消息后,几次骑自行车赶到我所在的新铸工车间交涉,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有一次还被车间主任在众目睽睽之下呵斥、可以想见他的尴尬。然而老林做事很有韧性,他隔段时间就会打来电话,让我安心工作,说社里从未放弃调我的想法,正努力做通厂里的工作。我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希望是一盏灯,再黑的夜色也能被它驱散,因为有人会默默去换芯、添油。
⑥1978年,在老林的不断努力下,我终于成了中青社最年轻的编辑。
⑦记忆深刻的是,在我自觉工作渐入佳境的时候,遭遇了一记迎头棒喝。一天上班,走进编辑室,我坐下,桌面上摆着文件夹,打开一看、是老林的一个批示,附有我写的一份审读报告,他一一标明了几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他的批示措辞严厉:不论是水平低还是工作疏漏,都不能成为被原谅的理由。我蒙了,大脑像被按下暂停键,一片空白。
⑧那天准备吃午饭时,老林走到门口书柜的玻璃窗前,停下脚步伸头照照,然后看看我,招呼道:“小杜,走,喂脑袋去。”我知道,他是在向我示好。一编室主要出青年修养读物,作者以党政干部和教师居多,我曾建议请作家撰稿。正是在那天的饭桌上,他充分肯定了我的想法。老林的支持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潜能得到超常发挥,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列出了几十个选题,把当时的文坛名家几乎“一网打尽”。由作家撰写的青年修养读物别开生面,杂志发行量一路飙升。老林对我的工作很满意。
⑨1986年我调离中青社,和老林的来往渐渐少了。少年不懂离别苦,待到懂时鬓已霜。
⑩我作为第一作者的长篇小说《江河水》在2014年出版后,意外接到老林的电话,他说希望得到一本我的签名书。耄耋之年,他还有精力读完一本70万字的书?没想到,老林不但读了,还写来了详细的读稿札记,条分缕析,言辞恳切。
又想起那年,为庆祝扩大作者群,拓宽青年修养读物的审美边界,老林自掏腰包请同事们在东来顺搓了一顿,还特别叮嘱我,别忘了叫上美编室的小孙,她负责一编室的装帧设计。一次老林带我到长沙出差,住在湖南宾馆,半夜我被他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睡,便去前台另开了一间房。老林起床后找不到我,急得够呛,在服务员的引领下急火火推开我的房门时,没有我想象中的不满,而是长叹一口气,与其说是嗔怪,不如说是释然:“睡好了吗?赶快洗漱,还赶得上早餐。”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貌似严厉的外表下面,有着细腻、热情、真诚的心。
人生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攀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见到不同的风景,逝去的一切美好都值得我们珍视。老林便是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一束光,给了我前行的勇气。我告诉老林的女儿:“去,我一定去!”无边往事难忘却,心向昨日觅旧篇。蜡烛有心始垂泪,一梦依稀四十年。在老林的遗像前,我会深深地鞠上三个躬,并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敬爱的君雄老师,一路走好!”
《光明日报》(有删改)
4.老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希望是一盏灯,再黑的夜色也能被它驱散,因为有人会默默去换芯、添油”的表达效果。
6.为什么说“老林便是我生命中的一道风景、一束光,给了我前行的勇气”?
7.这篇回忆性散文的语言平实质朴,饱含对老林的深情。细读文本,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①始舍于其址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注释]①浮图:梵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②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
B.至于夏水襄陵/相与步于中庭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不以疾也
D.予之力尚足以入/实是欲界之仙都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0.下列关于乙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介绍褒禅山名字的来历后,又写到了慧空禅院和华山洞。
B.选文记叙了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主要就前洞和后洞分别加以叙写。
C.前洞地势平坦而空阔,虽有美景但不险绝,前来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D.后洞既幽深又寒冷,显得更险峻,所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探险、题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送李录事兄①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②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注解】①李录事兄:录事是低级官吏,相当于今天的秘书一职。②杳杳:遥远的样子。
12.诗歌颈联画面感特别强,请用发挥你的想象描绘此画面?
13.请简述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4.古诗文积累。
(1),良多趣味。
(2)树树皆秋色,。
(3)最爱湖东行不足,。
(4),万里送行舟。
(5)《黄鹤楼》中写作者登高所见实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的句子是:,。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15.阅读下列节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段并答题。
甲
以我看来,A是一个极有趣味而具有多样性的人物。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的率真的性格,并且富有生动的幽默风趣,爱好质朴的笑。他常泰然地笑着自己和苏维埃的缺点——这种天真的笑是丝毫不会损害他内心的忠诚的。他说话坦率,生活简朴,有些人也许以为他简直是耿直而平凡。然而他却综合着这些异样的性质:乡野的质朴,加上最锐利的智慧和处事的机巧。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赋机智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并且A还是一个精研中国旧学的学者,是一个无所不读的读者,是一个哲学和历史的深入研究者,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是一个记忆力很强而非常专心的人,是一个杰出的作家。他虽毫不注意个人的习惯,但对责任上细碎的事情却无不顾到,是一个不知疲倦富有精力的人,并且又是一个极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的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能干的战略家,这更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事实。
乙
既然他有了这样的一种斗争的历史,我以为B是一个很疲倦的、很严刻的、很古怪的一个领袖,或者在身体上是一个残废者。可是相反地,他却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除了胃口很弱以外,他的身体是充完全健康的。他的胃也是吃长征生活的亏,他有一星期间不得不吃没有煮熟的谷米和草,以及吃一些半含毒质的食物,有几天根本没有吃任何食物,他是一个经过了数十百次战争的老手,可是只重伤一次,以后受的都是表面的轻伤。
在预旺堡,我住在B司令部所驻扎的处所,所以在前线上我会见他的次数很多。我得顺便说一下,这个司令部,那时候指挥着三万人以上的军队,它是一个很简单的房子,里边有一张桌子,一条木板凳,两个铁的行军箱子,一些红军画的地图,一个战地用电话,一条洗脸手巾和面盆,而在炕上铺着他的铺盖。他和他的士兵们一样,只有两身军装,而且在军装上并没有等级的标志。一件私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使他孩子气地高兴骄傲着,这是一件背心,是用在长征中射下来的敌人飞机上所得到的一把降落伞所做的。
丙
据说,C是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九二八年春间的事情。C匿居在一个乡村,和哥老会的弟兄们密谋起事,恰巧县政府的收粮员到来。他率领着几个乡民,亲手用自己的刀把那些收粮员杀死,并把他们的卫队缴械,这样,他获得了手枪和步枪,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队……
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在未入红军以前,他的生活就和士兵一样简单。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抢去,他进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1)上面文段分别写到了名著中的三个人物,请在横线上填出人名,甲文段中的“A”是。乙文段中的“B”是,丙文段中的“C”是。
(2)请你从以上文段中“A”“B”“C”三个人物形象任选一个,概括介绍名著中人物特点。(60字以内)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6.下列词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脸颊(jiá)呓语 粗糙(cāo) 屏息敛声
B.刹那(chà) 默契 翘首(qiào) 禅精竭虑
C.镌刻(juān) 篡改 溺死(lì) 油光可签
D.轻盈(yín) 躁热 绯红(fēi) 惨绝人寰
1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班班风良好,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相敬如宾,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班集体。
B.脆弱的人才会四处诉说自己的不幸,坚强的人只会无动于衷地强大自己。
C.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国家公祭日如振聋发聩的警钟警示着我们:即便如今阳光普照,也勿忘曾经黑暗沉沉。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制定并研究了相关的方案。
B.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善所致。
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七、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19.为召开班会,小语在报纸上收集了一则相关新闻,请帮助他完成两项任务。
(1)请帮他给这则新闻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
______
本报讯10月17日,记者从第四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上获悉,河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国第一,现已建成挂牌7家,另有10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立项名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
作为全国大遗址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河南在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初步发挥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良性社会效应。目前,河南已建成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郑韩故城、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渑池仰韶村等7处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另有巩义宋陵、淮阳平粮台古城、偃师商城等10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立项名单。
(2)新闻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0.2024年是伟大祖国母亲75华诞,75载筚路蓝缕,75载春华秋实,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脊梁接续奋斗创造出的人间奇迹。如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即将交到我们手中,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你是否感到了肩上的责任?课本中、现实中的哪些青春奋斗故事给了你许身报国的动力?
校团委开展“青春与祖国”主题征文活动,征集爱国故事,请你完成征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符合记叙文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甲文采用时间顺序,乙文采用空间顺序。两篇选文的共同说明要点是风格和产生的原因。甲文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乙文阐述了我国古建筑物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不同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简析:甲文从唐代、北宋、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介绍狮子雕塑的风格特点,所以是时间顺序。乙文分别从北方和南方的空间角度介绍建筑色彩风格,属于空间顺序。在说明要点上,甲文各时期狮子雕塑风格不同,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乙文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风格各异,和当地自然环境、建筑等级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共同要点是风格和产生原因。
2.答案: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甲文用故宫宁寿殿的铜狮子,具体清楚地说明了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狮子雕塑更多,造型复杂,细部刻画多,但失去了狮子威武神态的特点。乙文列举故宫、天坛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北方的建筑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使建筑物活泼、富有生趣的特点。
简析:甲文提到故宫宁寿殿铜狮子,是为了举例论证明清狮子雕塑的特点;乙文列举故宫、天坛,是为了证明北方建筑色彩运用的特点。这种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观点的方式,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①答案:太和殿以红、黄为主要色调的建筑色彩风格,体现了北方的建筑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鲜明、活泼的特点。
简析:太和殿金黄色琉璃瓦、红色圆柱等,符合乙文中北方建筑色彩运用的特点,即房屋主体用暖色(如朱红色),房檐下阴影部分用冷色(如蓝绿色),形成对比,使建筑色彩鲜明活泼。
②答案:不能删去。“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不止色彩这一个,如果删去,就变成只有色彩这个特点,不符合客观实际,“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简析: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角度分析,“之一”限制了范围,表明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多样,使用色彩只是其中一方面,删去后意思就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删。
4.答案:①待人真诚。在“我”怀疑自己不能胜任编辑工作时,老林真诚鼓励“我”。②做事有韧性。“我”调动工作受阻,老林多次和车间主任交涉,最终让“我”成为编辑。③为人严厉。老林指出“我”审读报告中的错误并严厉批评。④心思细腻。老林请同事吃饭,还特意叮嘱“我”叫上美编室的小孙。
简析:从老林鼓励“我”做编辑可看出待人真诚;为“我”调动工作多次交涉体现做事有韧性;指出“我”错误并严厉批评说明为人严厉;请吃饭不忘叫上小孙显示心思细腻。这些都是从文章具体事例中总结得出的人物特点。
5.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灯,生动形象地写出希望在人情绪低落时的重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老林默默支持与帮助的感激之情。
简析:句子把希望比作灯,“换芯、添油”指老林的支持帮助,形象地说明了希望能驱散低落情绪,也表达出“我”对老林的感激。
6.答案:老林把“我”调入编辑部,对“我”积极鼓励、严格要求、大力支持,让“我”在工作上取得很大进步,在为人处世上也受其影响,所以说老林是“我”生命中的光和风景,给了“我”前行的勇气。
简析:结合文章内容,老林在“我”职业发展上给予诸多帮助,如调动工作、工作中的鼓励支持等,还在为人方面影响“我”,所以他对“我”意义重大。
7.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老林的怀念、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
简析:文章回忆与老林的过往,从老林对“我”的帮助,以及得知老林去世后的情感等方面,可看出作者对老林怀有怀念、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
8.答案:D
简析:A项中“自非亭午夜分”的“自”是“如果”的意思,“自康乐以来”的“自”是“从”的意思;B项“至于夏水襄陵”的“于”是“到了”的意思,“相与步于中庭”的“于”是“在”的意思;C项“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的“以”是“因为”的意思,“不以疾也”的“以”是“认为”的意思;D项“予之力尚足以入”和“实是欲界之仙都”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答案:C
简析:“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是完整的主谓结构,应连在一起;“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是三个并列的描述,分别从进入的深度、前进的难度和见到的景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中间应断开。所以正确断句是“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0.答案:D
简析:从乙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可知,后洞因为幽深寒冷,到的人更少,而不是吸引了更多人来探险、题记,D选项理解错误。
11.①答案: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简析:“重岩叠嶂”形容山峰重叠,“隐天蔽日”表示遮挡住天和太阳,“自非”是“如果不是”,“亭午夜分”指正午和半夜,“曦月”指太阳和月亮,按照这些字词的意思准确翻译句子。
②答案:大概我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说,还不足他们的十分之一。
简析:“盖”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余”是“我”;“不能十一”意思是“不足十分之一”。
12.答案:示例:诗人和友人在分别之际,望着西沉的月亮,想到友人此去路途遥远,心中满是牵挂。友人骑着马在北风中渐渐远去,马的嘶鸣声在风中回荡,更添离别的凄凉。描绘了一幅凄凉忧伤的月夜送别图。
简析:根据颈联“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抓住“行人”“西月”“归马”“北风”等意象,发挥想象描绘画面,突出离别的凄凉氛围。
13.答案:①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及此刻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惆怅。相同际遇的人在经历“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如今又要分别。②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已消磨。③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
简析:从“十年多难与君同”“白首相逢征战后”可看出经历诸多苦难后相逢的不易和喜悦,以及即将分别的不舍;“青春已过乱离中”体现对青春流逝的感慨;结合写作背景及诗句内容,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动乱的悲叹。
14.(1)清荣峻茂
(2)山山唯落晖
(3)绿杨阴里白沙堤
(4)仍怜故乡水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简析:(1)“清荣峻茂”形容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景象。(2)“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每座山上都洒满落日余晖的画面。(3)“绿杨阴里白沙堤”写出西湖边绿杨成荫,白沙堤的美景。(4)“仍怜故乡水”表达诗人对故乡水的留恋。(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生动地描绘了黄鹤楼所见的晴天时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繁茂的实景。注意“峻”“晖”“阴”“萋”“鹦鹉”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15.(1)答案:毛泽东;彭德怀;贺龙
简析:根据甲文段中对人物多种特质的描述,如“中国农民质朴的率真”“精研中国旧学”等,可判断A是毛泽东;乙文段中“活泼,喜欢发笑”“用降落伞做背心”等细节,符合彭德怀的形象,所以B是彭德怀;丙文段中“靠了一柄刀把湖南的苏区建立起来”“喜欢马”等特征,可知C是贺龙。
(2)答案示例:毛泽东。他具有中国农民的质朴率真,又有锐利的智慧和处事机巧,是杰出的作家、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简析:从甲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对毛泽东的性格、学识、才能等方面进行概括,突出其主要特点,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14.答案:A
简析:B项中“翘首”的“翘”应读“qiáo”,“禅精竭虑”错误,应为“殚精竭虑”;C项“溺死”的“溺”读“nì”,“油光可签”错误,应为“油光可鉴”;D项“轻盈”的“盈”读“yíng”。A项词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
15.答案:D
简析:A项“相敬如宾”用于形容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同学之间;B项“无动于衷”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坚强的人;C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不是指正确的坐姿;D项“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在这里形容国家公祭日的警钟作用,使用恰当。
16.答案:C
简析:A项语序不当,应先“研究”再“制定”;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和“由……所致”两种结构不能同时使用,可删去“的原因”或“由”“所致”;D项搭配不当,“事件”不能“批评教育”,可删去“批评教育和”。C项句子没有语病。
19.(1)答案示例:河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国之首
简析:新闻主要讲了河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的情况,标题要突出这一关键信息,语言简洁明了。
(2)答案:在“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后加上“的特定区域”(或“的场所”“的地方”等表示地点的词语)。
简析:原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加上合适的表示地点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完整,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区域。
17.略。这是一篇以“青春与祖国”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任务。写作时要紧扣主题,选择课本或现实中的青春奋斗故事,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抗疫中年轻人的奉献等,通过具体事例展现青春与祖国的联系,突出自己的感悟和成长,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表达真情实感,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