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濒临(pín) 矗立(chù) 坦荡如砥(dǐ)
B.瞻仰(zhān) 狼藉(jí) 惟妙惟肖(xiāo)
C.滞留(zhì) 俯瞰(kàn) 络绎不绝(yì)
D.嶙峋(xún) 遒劲(jìn) 振聋发聩(kuì)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心中都有________的梦想,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梦想成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有着________的意志,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而后者则在追梦的道路上半途而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________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不要轻易回头!
A.美好 坚强 认准
B.美丽 坚实 认准
C.美好 坚实 认识
D.美丽 坚强 认识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③一个真正的读者要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享受幸福。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面对《饮酒(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写诗人弃官归田后的生活状况。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抱怨自己的居所地处偏远。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缺钙会导致抽筋?
谢君
①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睡觉或运动过程中,腿部肌肉突然异常绷直,疼痛难忍,时间持续数秒或数十秒。通常这种情况被称为抽筋,学名“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通常发生在小腿和脚趾之间。引起抽筋的原因有很多,缺钙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为什么缺钙会导致抽筋呢?
②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人体中超过99%的钙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可以说骨骼就像是最大的储钙“仓库”。我们平时从食物中获得的钙,只有40%至50%会被吸收到血液中,这些钙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但血液中的钙含量其实还不到人体总钙量的1%。我们血浆中的钙又分为可扩散钙和非扩散钙,可扩散钙主要以离子钙及小部分钠盐的形式存在。离子钙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参与肌肉收缩及神经传导等。由此可见,肌肉收缩和钙离子的功能紧密相关。
③我们的肌肉细胞内含有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肌丝相互交错,就像人的两只手相互握在一起一样,如果互相靠近就是肌肉收缩,互相远离就是肌肉舒张。而钙离子会触发这一反应:当钙离子和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时,细肌丝就会向粗肌丝靠近,这样肌肉就开始了收缩;当钙离子脱离细肌丝时,它们就会相互远离,肌肉就开始了舒张。
④如果我们身体缺乏钙离子会怎么样呢?由于钙离子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血液中的钙离子降低即缺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增加。轻微者会手足麻木,伴有刺痛感,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手足抽搦、气管呼吸肌痉挛、全身肌肉收缩等,危险性极大。
⑤缺钙会引起抽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缺钙呢?首先,要均衡饮食,多食用一些钙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奶类、豆类、深色蔬菜等。其次,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鱼肝油、沙丁鱼、蛋黄等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D,另外多晒太阳也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还要多做肌肉拉伸运动,尤其是身体容易抽筋的部位,能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选自《饮食保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抽筋就是肌肉痉挛,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小腿和脚趾之间的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
B.当钙离子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时,肌肉就舒张;钙离子脱离细肌丝时,肌肉就收缩。
C.钙离子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血液中的钙离子降低即缺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增加。
D.多做肌肉拉伸运动,尤其是身体容易抽筋的部位,能起到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7.下面对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体中绝大部分的钙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
B.使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获取的钙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我们获取的钙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D.使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人体中绝大部分的钙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说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两种肌丝的收缩和舒张反应。
C.第④段加点词“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读者介绍了“钙”这种金属元素的特点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B.行拂乱其所为 乱:扰乱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讨
D.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指在国内
10.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空乏其身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举例、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B.文章开篇连用六个事例,有力地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第②段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3)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5)杜甫《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诗句是:“,。”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佐酒
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节选自《研北杂志》,有删改)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好饮酒 好:
(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闻: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15.请结合原文分析,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窗花舞》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舞
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筐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漂亮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管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满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⑤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⑥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⑦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⑧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嫒、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⑨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7.请结合文章③④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与窗花有关的往事。
18.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窗花舞”的妙处。
七、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阅读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某班开展了以“数字技术助力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阅读器轻便,且存储量大。阅读者手拿数字阅读器,就可以随时携带着成千上万部书,还可以在不同的“书”间随意转换。这种便捷性是纸质书籍无法可比的。
【材料三】
与去图书馆查找书籍,或者在书中、文章里查找内容相比,阅读者在数字阅读器里可以轻松检索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数字阅读平台还可以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算法推荐,根据阅读者喜欢推荐阅读内容。
【材料四】
数字阅读终端不断升级,阅读资源不断多元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有色彩、有声音、有动态的超文本形成一个生动、丰富的新文本世界。
20.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请结合相关材料,概括数字阅读的特点。
八、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
22.请根据你对《昆虫记》的阅读积累,填空。
《昆虫记》是(国籍)昆虫学家(人名)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常常用手法,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九、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人名)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书的桌子边上时就提出一个论点。现在他突然停下来,沉思地回想。
“但是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他说,“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1)请填写语段中横线处的人名:
(2)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十、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4.作文
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简析:A项中“濒临”的“濒”读音是“bīn”,不是“pín”;B项“惟妙惟肖”的“肖”应读“xiào”,“xiāo”读音错误;D项“遒劲”的“劲”读“jìng”,“jìn”为误读。C选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
2.答案:A
简析:“美好”侧重于形容事物令人愉悦、向往,与“梦想”搭配更合适,“美丽”多形容外表好看,修饰“梦想”不贴切;“坚强”用于形容意志坚韧不屈,“坚实”侧重于牢固、结实,形容意志用“坚强”更准确;“认准”有确定、认定的意思,“认识”侧重于了解,“认准方向”更能体现坚定的选择,所以选A。
3.答案:D
简析:第④句中“能否”表示两种情况,即“能成为真正的读者”和“不能成为真正的读者”,而后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对应了“能成为真正的读者”这一种情况,属于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导致句子逻辑不严谨。A、B、C三句均无语病。
4.答案:B
简析:“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这几个句子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一处用分号;“心灵鸡汤”和“励志美文”是并列的词语,中间用顿号;“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是一个疑问句,第三处用问号;“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是对“给自己提个醒”的具体说明,第四处用冒号。所以选B。
5.答案:B
简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旨在强调只要内心远离世俗,即便身处闹市也能获得内心宁静,并非抱怨居所偏远。A选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确实描绘了诗人归田后的生活状况;C选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然质朴,达到物我合一境界;D选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诗人面对美景的复杂心境。A、C、D选项赏析恰当。
二、现代文阅读
6.答案:B
简析:根据文章第③段“当钙离子和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时,细肌丝就会向粗肌丝靠近,这样肌肉就开始了收缩;当钙离子脱离细肌丝时,它们就会相互远离,肌肉就开始了舒张”可知,B选项表述与原文相反。A、C、D选项内容均符合原文意思。
7.答案:D
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人体中超过99%的钙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可以说骨骼就像是最大的储钙‘仓库’”中,“超过9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人体中钙在骨骼及牙齿中的占比;“骨骼就像是最大的储钙‘仓库’”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骨骼比作储钙“仓库”,形象地说明了人体中绝大部分的钙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所以选D。
8.答案:D
简析: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缺钙会导致抽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属于事理说明文,并非事物说明文,D选项理解错误。A选项,第①段从日常生活中抽筋的体验说起,能引起读者兴趣;B选项,第③段“这”指代两种肌丝的收缩和舒张反应;C选项,“极”字准确地强调了缺钙严重时症状的危险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A、B、C选项理解分析正确。
三、文言文阅读
9.答案:C
简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征”的意思是“征验、表现”,不是“征讨”,C选项解释错误。A选项“市”解释为“集市”;B选项“乱”解释为“扰乱”;D选项“入”解释为“指在国内”,均正确。
10.答案:A
简析:B项“曾”通“增”,增加;C项“衡”通“横”,梗塞、不顺;D项“拂”通“弼”,辅佐;A项中没有通假字。
11.答案:B
简析:文章开篇连用六个事例,是为了证明要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而不是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B选项理解错误。A选项,文章运用举例、对比等手法论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C选项,第②段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中心论点;D选项,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增强了说服力。A、C、D选项理解正确。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1)大漠孤烟直
(2)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地利不如人和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简析:(1)“大漠孤烟直”描绘了塞外沙漠中孤烟直上的奇特壮丽风光,注意“漠”不要写错。(2)“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是台名,“乔”指大乔、小乔,不要把“乔”写成“桥”。(3)“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重要性。(4)“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燕”不要写成“雁”。(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持续,对亲人音讯的渴盼,“烽”“抵”等字要书写正确。
五、文言文阅读
13.(1)喜欢
(2)听说,听到
简析:(1)“好饮酒”意思是喜欢喝酒,“好”在这里是“喜欢”的意思,如“好读书,不求甚解”中“好”也是此义。(2)“闻子美读《汉书 张良传》”即听到苏子美读《汉书 张良传》,“闻”解释为“听说,听到”,和“闻鸡起舞”中“闻”的意思相同。
14.答案: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派家中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简析:“深”是“很,非常”的意思;“以为”可理解为“对……感到”;“使”是“派”的意思;“子弟”指家中晚辈;“密”表示“秘密地”;“觇”是“偷看”。按照这些字词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15.答案:从“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遂满饮一大白”“复举一大白”,可见他性情豪放,喜欢饮酒;从“每夕读书”,可见他热爱读书。
简析:文中直接提到“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且他读书时读到精彩处就“满饮一大白”“复举一大白”,喝酒动作豪爽,体现其性情豪放、爱饮酒;“每夕读书”表明他每天晚上都读书,突出他对读书的热爱。
六、现代文阅读
16.答案:开篇运用设问和排比,描绘出窗花有生气的美好画面,引出全文的写作对象——窗花,为全篇奠定了追求与憧憬幸福生活的感情基调。
简析:第①段连续三个“是谁”的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同时构成排比,增强语势,描绘出窗花带来春意、增添喜气的美好画面。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窗花”,并且营造出一种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氛围,奠定了文章追求与憧憬幸福生活的感情基调。
17.答案:(1)幼时乡下冬日,女人们尤其是奶奶细致地剪窗花。(2)年关时节,人们张贴红彤彤的窗花。
简析:文章第③段主要回忆了幼时乡下冬日,在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们守着针线筐箩剪窗花,重点描述了奶奶戴着花镜盘腿而坐,熟练剪窗花的情景;第④段回忆了年关时,人们刮掉旧窗纸,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白纸后,再张贴红彤彤窗花的场景,不同人群的窗上贴着不同寓意的窗花。
18.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窗花”比作“诗歌”和“薪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窗花的喜爱和赞美。
简析:此句把“窗花”比作“枝头飞翔的诗歌”,突出了窗花的艺术美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比作“心头传承的薪火”,强调了窗花承载着文化传承的意义。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也表达出作者对窗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9.答案:(1)“窗花”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舞”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将窗花写得鲜活灵动,富有动态美。(3)“舞”字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轻盈优美及其内心的愉悦。(4)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简析:文章围绕“窗花”展开,从对窗花的疑问引入,到回忆剪窗花、贴窗花,再到自己剪窗花等,“窗花”贯穿始终,是文章线索;“舞”字赋予窗花人的动作,把静止的窗花写活了,具有动态美;剪窗花时剪刀的旋转如舞蹈,体现剪窗花人动作轻盈优美,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愉悦;文中描写了人们剪的各种精美窗花,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而窗花又寄托着人们的念想和期盼,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七、综合性学习
20.答案:随着年龄的增加,数字阅读比例在降低。
简析:从材料一的数字阅读统计图中可以看到,18-29岁数字阅读比例为32.8%,30-39岁为25.4%,40-49岁为23.5%,50-59岁为13.0%,60-70岁为4.0%,70岁以上为1.3%,呈现出年龄越大,数字阅读比例越低的趋势。
21.答案:(1)数字阅读器轻便,而且存储量大;(2)数字阅读检索方便,更容易找到读者喜欢的内容;(3)数字阅读资源多元化。
简析:材料二指出数字阅读器轻便且存储量大;材料三表明数字阅读检索轻松,还能根据喜好推荐内容;材料四说明数字阅读终端升级,资源多元化,从这三则材料中可提炼出数字阅读的这些特点。
八、填空题
22.答案:法国;法布尔;拟人;蝉
简析:《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他用了三十年时间完成这部科普巨著。在书中,他常常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昆虫人的情感、行为等,使昆虫形象更生动。其中,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只能活五个多星期,这是蝉独特的生活习性。
九、名著阅读
23.(1)彭德怀
(2)答案:这句话点出了人民支持的重要性,战术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红军也无法生存、壮大。
简析:(1)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原著内容,根据选段中人物的言论和行为特点可知,此处人物是彭德怀。(2)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在革命过程中,人民为红军提供物资、情报,帮助红军作战等,人民的支持是红军生存和壮大的基础。即使红军有战术,但缺少人民支持,也难以发展,所以这句话强调了人民支持对红军的重要性。
十、作文
24.略。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围绕“幸福”展开。可根据材料中对幸福的阐述,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确定主题,如“幸福就在身边”“奉献带来幸福”等。选择记叙文,就讲述与幸福相关的具体事例;选择议论文,就围绕幸福的观点进行论证。注意紧扣主题,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符合字数要求,避免出现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