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朗(huò) 缄默(xiān) 匿笑(nì) 畏罪潜逃(qián)
B.蜷伏(quán) 怂恿(sǒng) 菡萏(dàn) 莽莽榛榛(zhēn)
C.惩戒(chéng) 惬意(xiá) 徘徊(huái) 随声附和(hè)
D.佃农(diàn) 吞噬(shì) 狭隘(yì) 任劳任怨(yuàn)
2.下面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B.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钩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淘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C.第一群大雁一但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宣嚷着发出邀请。
D.天地开僻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致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首先致辞:“艺术就像蓝天上舞动的云霞,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柔曼,时而辉煌热烈……艺术可以让人生充满诗意,时时处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热爱艺术开始,热爱生活吧!”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A.轻快 点缀 感慨
B.轻盈 连缀 感慨
C.轻盈 点缀 感染
D.轻快 连缀 感染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B.;;。,。《》 “”
C.,;,,?《》《》
D.;,,。? “” “”
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看花作为叙事线索,语言质朴。题目《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和绵长的情思。
B.第①段先从自己的“暴怒无常”写起;第⑤段、第⑥段,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⑦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情感渐趋开朗,意味悠长。
C.第③段写“我”独自看着窗外的树叶飘落,表现出自己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第③段还写了“我”和邻居再次去北海看菊花的情景,这些菊花色彩明亮,让人觉得生机勃勃。
D.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6.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D.李白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王昌龄的不舍与思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早春,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B.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C.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D.2024年春节黄金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共接待游客近45万余人次,成为全省门票收入排名第一的景区。
8.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B.国人道之 道:讲述
C.因往晓之 晓:道理
D.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伤害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丁氏对曰
C.若屈伸呼吸
D.其人舍然大喜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中,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远出汲水浇田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这是事实的真相。
B.《穿井得一人》中,事实真相在传播过程中变成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原因有两个: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这是其一;“国人”不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这是其二。
C.《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既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杞人忧天》中,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于是寝食难安。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4)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诫子书》)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
(2)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遂去不返。
(有删改)
【注】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让人欢笑。④屐: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3.请用“/”标出第(1)段中画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4.第(2)段画线语句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用原文回答)。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阳台上的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就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
②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半山腰的平房。房前的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园子,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在园子里种的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在母亲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人的脸的样子。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母亲也笑了。我、父亲、母亲一起高兴地谈论着这“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阳台上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放在阳台上,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旁,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阳台上盛开的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期盼着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过年时我家阳台上又多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年花”——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有一次,在阳台上,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擦尘土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大小指定了我、哥哥、姐姐。一瞬间,我又想起那年在小旅馆前看到的“一家五口花”。母亲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站在阳台上,愣了好一会儿,眼泪突然涌进眼眶,既心酸又伤感。我轻轻地抚摸着这两只最大的果实,慢慢地擦着上面的尘土,大声说:“再瘦也是最大的。”我的心里满是对父母的心疼与感激,满满都是对父母的关爱。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排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人,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本文②~⑤段叙述了一些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16.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两只最大的果实,慢慢地擦着上面的尘土,大声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17.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八、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材料,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城市中也分布有湿地。湿地对城市发展具有独特作用: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功夫。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湖区群众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湿地的功能 湿地对城市发展的独特作用
提供水源 (1)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2)
(3) 为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九、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请根据《西游记》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19.《西游记》,古代神话小说,一般认为是明代(1)所著。《西游记》的人物塑造,一向为人称道。无论是唐僧师徒四人,还是各路神佛妖魔,都各具性情,令人难忘。特别是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的(2),本领高强,爱憎分明,既有大闹天宫、对阵十万天兵的伟绩,也有一路出生入死、斩妖除魔的丰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为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20.《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鲜活,令人捧腹。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请简述下面这个与猪八戒相关的故事情节。
义激美猴王
十、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1.作文
成长,是尊长教导的启发,是榜样力量的带动,也是经历一次次尝试与磨砺,在一次次挑战与创新中的自我成就。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惧挑战,专注目标;执着快乐,拥有自信;面向未来,追求梦想……让我们为自己喝彩。
请以“我为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B
简析:A选项中,“缄默”的“缄”读音应为“jiān”;C选项里,“惬意”的“惬”应读“qiè”;D选项中,“狭隘”的“隘”读音是“ài”。B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2.答案:A
简析:B选项中,“荒钩”应写作“荒沟”,“淘醉”正确写法是“陶醉”;C选项里,“一但”错误,应为“一旦”,“宣嚷”应写作“喧嚷”;D选项中,“开僻”应写作“开辟”,“甚致”正确写法是“甚至”。A选项句子书写完全正确。
3.答案:C
简析:“轻盈”更能体现云霞动作、姿态的轻柔优美,与“柔曼”搭配更合适,“轻快”侧重于轻松愉快,不符合语境,所以第一空选“轻盈”;“点缀”有衬托、装饰之意,使生活更美好,“连缀”侧重于连接,这里用“点缀”更恰当;“感染”指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感慨”侧重于情感愤激或感触、感叹,校长讲话是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用“感染”。因此选C。
4.答案:D
简析:第一处,“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和“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是并列分句,用分号;第二处,“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是连贯动作,用逗号;第三处,“眼边儿红红的”与前面句子是连贯描述,用逗号;第四处,“好吧,就明天。我说”是完整陈述句,用句号;第五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是疑问句,用问号;第六、七处,“跑”“踩”是特定字眼,用双引号。所以选D。
5.答案:C
简析:第③段写“我”独自看树叶飘落,结合前文“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可知,此时“我”心情孤独、痛苦,并非轻松、愉快;且第③段是母亲提议去看菊花,并没有写“我”和邻居去北海看菊花的情景,C选项分析错误。
6.答案:D
简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点明时节是暮春,不是早春,D选项表述有误。
7.答案:B
简析:A选项中,“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可删去“规模与”;C选项,“能否”是两面,“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或在“一个人”后面加“能否”;D选项,“近45万余人次”中“近”和“余”语意矛盾,删去“近”或“余”。B选项句子没有语病。
8.答案:C
简析:A选项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还说野花“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B选项把小山比作摇篮,还说小山“低声地说”,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选项把冰柱比作竖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选项只是叙述“我”找小猫的过程,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所以选C。
9.答案:C
简析:“因往晓之”中“晓”是“开导”的意思,不是“道理”,C选项解释错误。
10.答案:D
简析:A、B、C选项中加点词都不是通假字;D选项中,“其人舍然大喜”的“舍”通“释”,解除、消除的意思,是通假字。所以选D。
11.答案:B
简析:《穿井得一人》中,事实真相在传播过程中变成了“丁氏穿井得一人”,讹传的原因一是丁氏表述不清楚,二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传闻并传播,B选项中说“国人不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错误。
12.答案:河流大野犹嫌束;海日生残夜;思而不学则殆;铁马冰河入梦来;秋风萧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简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嫌”“残”“殆”“萧”“瑟”等字的正确书写。
13.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简析:“匡衡勤学而无烛”是说匡衡勤奋好学但没蜡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讲邻居有蜡烛但光照不到他家;“衡乃穿壁引其光”是匡衡的做法;“以书映光而读之”是最终的读书方式。按照句子意思和语法结构,应这样停顿。
14.答案:“挫服倒屐而去”;勤奋好学、博学多才(或“对《诗》的精通”等,意思对即可)
简析:从“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可知“邑人”佩服匡衡的行为是“挫服倒屐而去”;从匡衡借书苦读、与邑人讨论《诗》让邑人折服等情节可看出他勤奋好学、博学多才。
15.答案:①小时候,母亲在园子里种葫芦,我们在葫芦上刻名字,比赛葫芦的生长。②十七岁那年夏天,在旅馆对面花坛,母亲看到“人脸花”,并将其比作我们一家。
简析:文章②-⑤段中,这两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不是阳台。一个是小时候在园子种葫芦的故事,另一个是十七岁在旅馆对面花坛母亲看到“人脸花”的故事,分别概括即可。
16.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轻轻地抚摸”“慢慢地擦”“大声说”等动作和语言,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我”对代表父母的果实的珍视,表现了“我”对父母的心疼与感激之情,也体现了“我”对家庭温暖的珍惜。
简析:“轻轻地抚摸”“慢慢地擦”是动作描写,“大声说:‘再瘦也是最大的。’”是语言描写,这些描写表现出“我”对代表父母的果实的重视,进而体现出“我”对父母的情感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珍惜。
17.答案:①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点明花名及花语,形成呼应。②内容上,丰富了母亲的形象,母亲虽对花知识匮乏,但能理解花所蕴含的情感,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表现出母亲对家庭的爱和对亲情的珍视。③主题上,深化了文章主题,“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传达出家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强调了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亲情的思考。
简析:从结构上看,前后呼应使文章更完整;从内容上,突出母亲形象;从主题上,深化了亲情的主题,按照这三个角度分析即可。
18.答案:(1)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3)维持生物多样性
简析:根据材料内容,“提供水源”对应“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对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为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对应“维持生物多样性”,直接提取相关内容填空。
19.答案:吴承恩;孙悟空
简析:《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吴承恩,“美猴王”“齐天大圣”是孙悟空的称号,根据文学常识填写即可。
20.答案:示例: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遭遇黄袍怪。黄袍怪将唐僧变成老虎,八戒、沙僧不敌妖怪,八戒只好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孙悟空起初因被唐僧赶走而心存不满,拒绝出山。八戒巧用激将法,谎称妖怪大骂孙悟空,还说要剥他皮抽他筋,孙悟空被激怒,决定重出花果山,与八戒一起前往降妖,最终成功解救唐僧。(情节完整,语言通顺即可)
简析:“义激美猴王”的关键情节有黄袍怪抓唐僧、八戒请孙悟空、孙悟空被激答应出山、降妖救唐僧等,按照这些关键情节进行概括。
21.写作时,先理解“我为自己喝彩”的含义,确定要赞美自己的特长或精神品质。然后选取具体事例,如学习某种技能、参加比赛等,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进行写作,注意突出主题,不少于600字,避免出现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