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9: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忱(chén) 提防(tí) 美味佳肴(yáo)
B.掺和(cān) 掘取(jué) 随声附和(hè)
C.蜕变(tuì) 和睦(mù) 杞人忧天(qǐ)
D.称职(chèng) 瞬间(shùn) 拈轻怕重(niān)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 峰烟 见异思迁
B.棉延 旌旗 迫不及待
C.迁徙 钦差 血雨星风
D.庇护 狭隘 骇人听闻
二、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甘肃位于我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②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诞生于此。③黄帝战蚩尤,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的故事见证着大约1800年左右的华夏远古史。周、秦王朝在甘肃黄河流域_了进军中原逐鹿天下的序曲。④祁连山巍峨耸立,筑牢了黄河流城源头第一道生态屏障。黄河聚青藏高原磅礴之势,蜿蜒千里□携黄土高原浑厚之力,奔腾向前。正是这从远古奔涌来的黄河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80多年前,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了重要作用,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3.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奏响 铸就 发挥
B.奏响 形成 发生
C.拉开 铸就 发生
D.拉开 形成 发挥
4.上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上面语段中,句子中的方框内应正确使用的标点是( )
A.,(逗号)
B.;(分号)
C.、(顿号)
D.。(句号)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6.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点题,诗人随船短暂停泊,又要离开,暗含了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水涨满,江面宽阔,船帆顺风凌空高悬。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借自然时节的变换感叹时间流逝的快。
D.尾联写诗人离家日久,想要和归雁一起回到日思夜想的洛阳家中。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大熊猫是熊还是猫?
①自从1869年首次被科学家发现以来,大熊猫在动物界中的分类就一直是争议不断的问题。以发现者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为首的一批科学家认为大熊猫是一种熊,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一类。
②大熊猫走路时5个脚趾全部着地,会留下有5个脚趾的足迹。这点和所有的熊科动物一样。猫科动物的前足虽然也有5个脚趾,但前爪内侧的拇指不着地,所以无论前后足的足迹都只有4个趾印。大熊猫的尾巴长度为8-16厘米,其他熊科动物的尾巴平均长度也都不到20厘米。而猫科动物全都是食肉动物,为了在追踪猎物时维持身体平衡,它们的尾巴普遍较长,都超过20厘米。从食性上说,大熊猫很少吃肉,其他熊科动物也只有北极熊是以肉为主。从四肢的灵活度上说,大熊猫的锁骨和所有熊科动物一样灵活。
③不过,大熊猫也有些不同于其他熊科动物的特征,例如手足腕部两侧都有一块延长的骨头、不冬眠等。这些特征都显示大熊猫和熊有关,但关系似乎又不是很紧密。
④随着分子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开始尝试从亲缘关系的角度研究动物。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脱氧核糖核酸研究,发现包括大熊猫在内的所有熊科动物都有一个名叫“祖熊”的共同祖先,大熊猫在熊科中独立成为一个亚科。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7.下面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大熊猫走路时会留下5个脚趾的足印,是因为它走路时5个脚趾全部着地。
B.熊科动物的尾巴比猫科动物尾巴普遍较长,这是为了捕猎时维持身体平衡。
C.大熊猫在冬天没有冬眠的习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熊科动物的特征之一。
D.从亲缘关系的角度研究发现,所有熊科动物都有一个叫“祖熊”的共同祖先。
8.短文第②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熊猫的身体特征更符合熊科动物。
B.采用打比方、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熊猫的身体特征更符合熊科动物。
C.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熊猫的身体特征更符合猫科动物。
D.采用打比方、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熊猫的身体特征更符合猫科动物。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B.并驱如故 驱:驱除、驱赶
C.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D.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得骨止
B.场主积薪其中
C.一狼洞其中
D.屠自后断其股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双方,为下文做了铺垫。
B.第②段和第③段是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第④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C.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D.本文语言简洁,主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六、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2)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3),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4)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静以修身,。
(6),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①及辞赋②数十万言,善写文。太祖③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代作邪?”植跪曰:“愿请面试,奈何请人?”值铜雀台④新成,太祖命诸子作赋。植援笔立就,太祖甚喜之。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铜雀台:古邺城修建的铜雀、金虎、冰井三台之一。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尝视其文 尝:
(2)值铜雀台新成 值: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植援笔立就,太祖甚喜之。
15.结合文章说一说曹植的聪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一支金色的钢笔
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②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很疑惑,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③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
④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⑤山区的学校放学早,学生陆续回家,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⑥透过教室后窗,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哺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身上穿的都是用家里姐姐穿小的衣服改的,因此也常常被同学笑话。
⑦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那片刻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⑧她满目感激地把手中的钢笔递给小男孩,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咯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⑨夕阳的余晖透过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份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心中对自己的粗心充满了后悔。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⑩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咬紧牙关、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的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一下子震惊住了,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的金色钢笔,金光闪闪。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选文有删改)
16.请结合文本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和“我”的表现,并填空。
故事情节 我的表现
开端 (1) 疑惑
发展 小男孩把钢笔借给同桌,让她用钢笔完成了作业。 小男孩报名参加跑步比赛,却故意取得第三名 后悔、怒吼
高潮 (2) (3)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4)
17.请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
18.文章题目“一支金色的钢笔”有什么含义?
19.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我”是一名山区学校的教师,文中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家境都比较贫困。
B.本文采用顺叙的顺序,条理清晰地记述了我和两个学生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C.文中写小男孩借钢笔给同伴,不顾一切报名参加跑步比赛,都为下文他做出的惊人举动——故意取得比赛第三名埋下伏笔。
D.文章结尾写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是因为我没有帮助小女孩,没有为学校争得荣誉而自责。
九、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20.某班的同学开展了“人与动物”专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一些材料。
【材料一】随着秋冬季到来,市规划资源局利用无人机巡检、卫星定位追踪等高科技手段,为七里海湿地超过50万只候鸟安全迁徙筑起了坚实的保护屏障。
【材料二】天津动物园开展“走进自然科学,探秘动物生态”“小动物学家研学营——探秘动物王国之旅”等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一说天津市在动物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两条举措。每条不超过 20个字(含标点)。
十、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1.《西游记》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神奇的“宝贝”,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下面的物品对应还原到它出现的故事回目中。(只填字母)
(1)第六回 小圣施威降大圣
(2)第二十五回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3)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4)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A.芭蕉扇
B.金刚琢
C.紫金铃
D.人参果
十一、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2.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众多的陪伴者。有他教诲你成长的道理,有她带给你关爱的温暖,有它增添你闲暇的快乐……他(她)是谁?它是什么样的小生灵?和你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请以“我和的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他”“她”“它”三个字中任选一个补齐题目。
②选取典型的二或三件事,完整叙述,文通字顺。
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C
  简析:A选项中,“提防”的“提”应读“dī”;B选项“掺和”的“掺”读“chān”;D选项“称职”的“称”读音是“chèn”。C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2.答案:D
  简析:A选项“峰烟”错误,应为“烽烟”;B选项“棉延”应写作“绵延”;C选项“血雨星风”正确写法是“血雨腥风”。D选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3.答案:A
  简析:“奏响”用于形容“进军中原逐鹿天下的序曲”,更能体现出那种宏大的气势,“拉开”表意相对直白;“铸就”强调经过锤炼塑造出某种品质,“形成”内涵不如“铸就”深刻,这里用“铸就”突出黄河对民族品格的塑造作用;“发挥作用”是常见搭配,“发生”侧重于事件的出现,不符合语境。所以选A。
  4.答案:C
  简析:第③句中“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所以该句有语病。
  5.答案:B
  简析:“聚青藏高原磅礴之势,蜿蜒千里”和“携黄土高原浑厚之力,奔腾向前”是并列且有独立性的部分,描述黄河汇聚不同地域力量的状态,所以用分号隔开。
  6.答案:D
  简析: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诗人想让归雁帮自己捎家书回洛阳,是借归雁寄托思乡之情,并非想和归雁一起回家,D选项赏析错误。
  7.答案:B
  简析:原文提到猫科动物为追踪猎物维持平衡尾巴普遍较长,熊科动物尾巴平均长度不到20厘米,并非熊科动物尾巴比猫科动物长,B选项与原文不符。
  8.答案:A
  简析:第②段用了列数字(如大熊猫尾巴长度等数据)和作比较(大熊猫与猫科动物在脚趾、尾巴等方面对比)的说明方法,说明大熊猫身体特征更符合熊科动物,A选项正确。
  9.答案:B
  简析:“并驱如故”中“驱”是“追赶、追随”的意思,不是“驱除、驱赶”,B选项解释错误。
  10.答案:C
  简析:A、B、D选项中“骨”“薪”“股”都是名词的一般用法,C选项中“洞”本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打洞”,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11.答案:D
  简析:文章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没有语言描写,D选项分析错误。
  12.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却话巴山夜雨时;更深月色半人家;每逢佳节倍思亲;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简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朝”“巴”“佳”“俭”“泊”等字的正确书写。
  13.答案:(1)曾经(2)适逢,遇到
  简析:(1)“尝视其文”意思是曾经看他的文章,“尝”解释为“曾经”;(2)“值铜雀台新成”指恰逢铜雀台刚刚建成,“值”是“适逢,遇到”的意思。
  14.答案:曹植拿笔立刻完成(一篇文章),太祖很喜欢他。
  简析:翻译时,“援”是“拿”,“就”是“完成”,“甚”是“很”,“喜”是“欣赏”,“之”指代曹植,按照这些字词意思准确翻译句子。
  15.答案:十余岁时就能诵读数十万言,做文章时可以援笔立就。
  简析:文中“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体现其记忆力好、知识储备丰富;“植援笔立就,太祖甚喜之”表明他思维敏捷,文学创作天赋高。
  16.答案:(1)小女孩第五次没用钢笔写作业,我批评她。(2)小男孩告诉我他故意取得第三名的原因。(3)震惊(4)愧疚
  简析:(1)从文章开头“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及后续批评她的情节可得;(2)根据小男孩说出自己在比赛中故意取得第三名是为了给同桌赢得钢笔这一情节概括;(3)“我一下子震惊住了”明确体现;(4)文章结尾“我内心充满了愧疚”可得出。
  17.答案:运用动词,从动作描写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男孩如愿以偿跑过终点的兴奋样子,表达了他内心为朋友赢得钢笔的喜悦和自豪。
  简析:“高呼”“奔向”等动词,细致描绘出小男孩跑过终点时的激动状态,展现出他为同桌赢得钢笔后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18.答案:本义:钢笔的颜色是金色的。深义:少年的友谊像金子一样珍贵的,小男孩无私助人的好品质像金子一样闪光。
  简析:从文章中提到的“一支精致的金色钢笔”可知其本义;结合小男孩为同桌放弃比赛名次赢得钢笔的情节,可得出深义,体现友谊珍贵和小男孩品质高尚。
  19.答案:D
  简析:“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是因为误解了小男孩的行为动机,并非因为没帮助小女孩和没为学校争得荣誉,D选项理解错误。
  20.答案:(1)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候鸟迁徙筑起保护屏障。(2)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动物保护认识和参与度。
  简析:分别从材料一“利用无人机巡检、卫星定位追踪等高科技手段,为七里海湿地超过50万只候鸟安全迁徙筑起了坚实的保护屏障”和材料二“开展‘走进自然科学,探秘动物生态’‘小动物学家研学营——探秘动物王国之旅’等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21.答案:(1)B(2)D(3)A(4)C
  简析:(1)第六回中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偷袭孙悟空,助二郎神抓住孙悟空,所以对应金刚琢(B);(2)第二十五回中唐僧师徒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引发故事,对应人参果(D);(3)第五十九回中火焰山挡路,需要芭蕉扇灭火,对应芭蕉扇(A);(4)第七十回中赛太岁使用紫金铃,对应紫金铃(C)。
  22.写作时,先确定选择“他”“她”“它”中的一个,再围绕所选对象选取典型事例。如果写人,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如果写动物或物件,突出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从中获得的感悟,注意叙事完整,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避免出现真实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