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9: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24年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展“七个一”活动的十周年。为此,学校团委准备举办一场交流展示会,让同学们分享参与“七个一”活动的感受。下面是三位同学准备的分享内容,请你协助他们完善。
国家博物馆博瞻仰红色革命文化
森森参观国家博物馆时,正逢举办“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他打算将这个展览分享给大家。请你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小题。
分享稿左图是国家博物馆“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的宣传海报。海报以鲜艳的红色作为主色调。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从革命年代的红旗到开国大典上飘扬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再到驻守孤岛32年的新时代民兵王继才夫妇每天升起的国旗、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①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见证了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 【甲】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乙】一幕暮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红旗故事,【丁】一处处壮丽多娇的灵山秀水,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生动诠释了“风展红旗如画”的主题,书写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②砥砺奋进的壮丽诗篇,激发起广大观众心中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1.森森对①②处的标点符号不太确定,请你帮他找出正确的一项。( )
A.①句号 ②顿号
B.①句号 ②逗号
C.①省略号 ②顿号
D.①省略号 ②逗号
2.分享稿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森森对“风展红旗如画”主题的理解。请你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甲】
B.【Z】
C.【丙】
D.【丁】
军事博物馆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军军准备跟大家分享的是参观军事博物馆的内容,他准备了一则发言稿和一个互动环节。
3.军军发言稿中有一些地方需要修改,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军事博物馆的武器装备展厅,气氛庄严神圣,我们静静观览一件件不同时期的武器,仿佛从风起云涌的历史岁月穿越到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
那架战功卓著的战斗机宛如划破天际的闪电,机翼上的弹痕是独一无二的勋章。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西贝虎,灵活矫健,既能穿梭于陆地又能漂浮在水上,是中国“智”造的代表性产品。东风系列导弹昂首挺立似沉默的巨兽,宣示了科技强军的赫赫声威……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孜孜不倦、无怨无悔的付出。他们以科技为笔,以心血为墨,不断突破技术瓶(jǐng),在祖国的强军蓝图上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幕。科学家们强军兴国的宏大梦想,舍我其谁的爱国热枕,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这次参观军博,我不仅感受到大国重器的威武与荣耀,还感悟到了科学家们矢志报国。我为伟大祖国的不断崛起欢欣鼓舞,立志为她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1)军军对于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字形以及用词还不确定。下面是同学们的建议,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氛”的“氛”字不是多音字,应该读作“fèn”,还可以组词“氛围”。
B.“瓶(jǐng)”本义指瓶子的颈部,因此,jǐng应写成“颈”而非“径”。
C.“在祖国的强军蓝图上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幕”中量词“幕”应改为“笔”。
D.“热枕”的“枕”是错别字,因表达的是“情意”的意思,应改为“忱”。
(2)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助军军修改。
4.军军还设计了“根据描述猜代号”的互动环节。下面依次填入表中横线处的代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代号 描述
① 它是激光制导炸弹,有威力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② 它是中距空空导弹,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很快。
③ 它是滑翔制导炸弹。如巨石般重拳打击地面固定目标。
A.①闪电10 ②雷霆3 ③雷石6
B.①雷霆3 ②闪电10 ③雷石6
C.①雷霆3 ②雷石6 ③闪电10
D.①闪电10 ②雷石6 ③雷霆3
首都博物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语文课代表,悠悠打算分享语文老师布置的首都博物馆任务单,请你帮助她完成准备工作。
5.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千载流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运河主题书画展”。宣传方希望海报标题“千载流蕴”的字体流畅自然,能够体现运河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传承至今的特点。请你帮助选出下列字体中最合适的一项。( )
A.
B.
C.
D.
6.“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是首都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标题中“纪”的意思是“记录”。悠悠不理解既然是“记录”之义,为什么不用“记”而要用“纪”呢?请你根据下面的相关资料和展览单元的内容,帮她说明标题用“纪”字的理由。
【相关资料】
“纪”,小篆写作。左边,与线丝有关,右边表读音。本义是结绳记事的绳子,做动词有记录、记载的意思。其中“记载”,具有纵记(按时间顺序记录)或综理(对文字等信息进行整理、提要)的特点。
【展览单元】
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
7.首都博物馆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镌刻着岁月的熔熔韶光、灼灼风华。下面是同学们参观后写的感受,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观首都博物馆,我仿佛置身于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中,感受着画面中所闪耀的文明之光。
B.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饱经风霜却依然从容坚韧,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留下的动人故事。
C.展柜中的石头、金属或陶瓷,不只是一个个物件,更是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缩影。
D.青铜低吟,陶瓷细语,它们交织成一曲悠长的历史回音,让参观者沉浸在人声鼎沸中。
二、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8.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2),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4)动物与人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成员,诗人常会借动物来表情达意。请写出含有动物的两句连续的古诗:,。(其中一句含有动物即可,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①上摩天。
遗民②泪尽胡尘③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①五千仞岳:此处指高峻的华山。②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③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时,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9.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题目点明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环境,让人仿佛窥见诗人心中起伏不平的波澜。
B.第一首诗前两句诗人身处之境与心中所思形成强烈反差,刻画了一个忘己忧国的诗人形象。
C.第二首诗前两句以夸张手法突出黄河、华山的壮阔雄伟,奠定了全诗激越豪迈的感情基调。
D.第二首诗后两句中的“尽”“又”二字,写出百姓们蒙受的苦难程度之深,时间之长。
10.这两首诗均为陆游罢官闲居山阴时所作,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请你根据两首诗的画线句,分别为诗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小贴士】
内心独白:指人物在心里自我倾诉的话语,展现其内心想法与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邵陵携王纶①,字世调,小字六真,武帝第六子也。少聪颖,博学,善属文,尤工尺笺。天监十三年,封邵陵郡王。普通五年,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在州轻险躁虐,喜怒不恒,车服僭拟②,肆行非法。遨游市里,杂于厮隶②。尝问卖鱼者曰:“刺史何如?”对者言其躁虐,纶怒,令吞鱼目以死。自是百姓惶骇,道路以目。
(节选自《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
【注释】①纶:萧衍公(后来的梁武帝)六子,普通五年做徐州刺史。谥号“携”。②僭(jiàn)拟:超越本分。③厮隶:指地位较低的人。
11.下列对两篇文章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类”是文言学习的重要方法。甲文中“夫君子之行”和乙文中“肆行非法”中的习“行”就可以归为一类,都翻译为“行为”。
B.借助汉字构造推断词语的意思,是翻译文言文常用的方法。甲文中“驰”字的形旁是“马”,因此“驰”与“奔跑”有关,译为“疾行,迅速逝去”。
C.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测词语的意思和读音,乙文中“少聪颖”的“少”字,关联下文的“博学”,“少”字应为“小时候”之意,读作“shào”。
D.文言文中前后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对应位置词语的意思有相同或相反的情况,借此可推断出乙文中“善属文”“工尺笺”中的“善”与“工”都是“擅长”之意。
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保持内心宁静就无法到达远方。
理解:淡泊宁静、不受世俗影响才能明确内心所想,坚定志向。故“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乙】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陋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诸葛亮最后劝诫儿子要惜时勤奋,莫等岁月蹉跎后空留遗憾,还要多接触社会,为社会所用。
【丙】自是百姓惶骇,道路以目。
翻译:从此百姓们惶恐不安,在路上相遇时,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说话。
理解:作者最后没有对萧纶作出直接评价,而是通过百姓在街上见面时的反应来表现萧纶的暴虐。
13.乙文印证了甲文“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先翻译此句,然后说说这句话在邵陵携王萧纶身上的体现。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14.人们评价孙悟空“一体三性”,是说他兼具猴的特点、人的品格、神的能力。请结合《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分析孙悟空身上“一体三性”的具体表现。(《小圣施威降大圣》除外,10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路不平”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路不平”的故事
罗日新
①深圳的深秋,风儿吹过脸颊,暖暖的,舒服极了。行业大会的间隙,我在院中闲逛,忽然被一双熟悉的眼睛吸引住了,是我的老同学钱胜利!几乎同时,他也认出了我。
②“路不平同志!”我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亲昵地叫了他一声。他立刻伸出左手,做了一个弹弓发射的姿势。我则掉过身子,双手抱头,做出一副准备逃跑的样子。两个人哈哈大笑。
③我和钱胜利同岁同班,还是邻居。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三岁那年,因为出麻疹,落下了小儿麻痹的后遗症。平时看不大出来,走路也大致跟正常人一样,但一跑起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毛病就暴露无遗。按说他就会比平常人跑得慢,但实际的情形是,他反而跑得飞快,我们都赶不上他。
④那时候,我们刚上初中,住在大冶钢厂的宿舍区,楼和楼之间有很开阔的沙土路。我们这些看战争电影、听英雄故事长大的孩子,总是在那里打泥巴仗,做英雄梦。我们三五成群,扮演着李玉和、杨子荣,豹子头、智多星,嘴里喊着“冲啊,杀啊”,还经常用三十六计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⑤有一天下晚自习,我和钱胜利还有几个同楼的孩子,拿着泥巴要去搞“偷袭”。想不到,我们刚走到楼下,手电筒突然亮成一片,接着就是一阵“冲啊,杀啊”的声音,早已埋伏在二楼的“敌方”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率先对我们发起了攻击。
⑥“快跑!”我们大声喊着,掉头就跑。跑着跑着,大家发现脚下高高低低的钱胜利居然跑到了最前面。这时候,不知道是谁,突然停下来指着他哈哈大笑,很快,“战友”们笑成一片。钱胜利停下脚步,满腹狐疑地转过头来。看到有人一脚高一脚低地学他跑步,边学还边捂着肚子大笑,他一下明白了。情急之下钱胜利冲口而出:“笑什么!是路不平!”我们笑得更欢了,像一群挤在一起的猴子。这时候,“敌人”也跑下楼来,他们也开始笑,边笑边学:“笑什么!是路不平!”大家于是笑得更欢了,笑得已是“敌友不分”。只有钱胜利一个人,默默地离笑声越来越远,离队伍也越来越远。他走得很慢,仿佛前路真的不平了起来。从此,钱胜利就得了个“路不平同志”的绰号。
⑦现在想起来,他那时候一定苦恼极了。有段时间,我们再去找他参加战斗,他找各种借口不出来;学校安排郊游,他让家长请假不参加。后来,他身上多了一个橡皮弹弓和几个磨得圆圆的小石子。如果路上有人喊他“路不平同志”,他就立刻后背挺直,怒目圆睁,子弹上膛,像个紧绷的惊叹号!吓得我们这些曾经的“战友”也都不敢轻易开玩笑了。
⑧转眼到了初二下学期,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我们一群人叽叽喳喳议论报什么的时候,钱胜利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桌上的报名表也整个被他用胳膊挡住了。我们都不敢过去问他,一来是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好惹,二来也忌惮他兜里随时能弹射出来的石子。
⑨到了正式比赛的那天,谜底终于揭晓。他报的居然是一百米!他站在起跑线上,就像一个笔直的惊叹号!我们这些知道他绰号的人都忍不住在心里给他竖了大拇指——他要参加的哪里是一场比赛,他分明是要让所有人看清楚他的身体缺陷!他这是要对自己发起总攻,用缺陷去赢取胜利!
⑩发令枪响了,只见他如弹丸般弹射出去,一脚高一脚低地冲在了最前面。不出所料,他的压倒性优势一直保持到最后!整个操场都沸腾了!同学们高喊着“钱胜利,加油!”为他鼓劲儿,欢呼。奇怪的是,全场没有一个人喊他“路不平同志”。
从此,班级里再也没有人在公开场合喊过他“路不平同志”。笑容重新回到了他脸上,那笑容背后,是卸下的防备,是回来的松弛,更是巨大的和解:与自己,与我们。
真没想到,三十年后我们会在行业会议上重逢。钱胜利现在事业有成,见多识广。岁月给了他很多改变,举手投足间,他自信满满,张弛有度。
我问他:“你说实话,你是不是有些恨当年那些喊你绰号的同学?”“没有没有,说实话,三十年过去,我都不记得他们长什么样了。要说有恨,那时候我有点儿恨自己,恨自己不敢面对现实,不敢正视缺陷!”“你知道吗?‘路不平同志’这五个字,对现在的我来说,不是绰号,而是指示牌,是勋章,将来也可以当墓志铭。它时时提醒我,道路是‘不平的’,关键看你怎么去面对。”钱胜利一边说着,一边半蹲双腿,架起双臂,做了个百米冲刺的姿势……
看着他憨态可掬的样子,看到他不仅健谈而且幽默,我就知道他已经是一个打不倒的强者:路不平算什么?行则将至!有困难算什么?做则必成!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1月8日,有删改)
15.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路不平同志”——钱胜利的人生之路。
16.作者两次将钱胜利比喻为“惊叹号”,结合语境分别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他就立刻后背挺直,怒目圆睁,子弹上膛,像个紧绷的惊叹号!
(2)他站在起跑线上,就像一个笔直的惊叹号!
17.文章的题目是“‘路不平’的故事”而非“钱胜利的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拟题的妙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虫
安徒生
①皇帝的马儿钉的有金马掌,为什么他有金马掌呢?他背过他的主人在枪林弹雨中驰骋,救过皇帝的生命——比赤金还要贵重的生命。因此皇帝的马儿钉的有金马掌,每只脚上有一个金马掌。
②甲虫这时就爬过来了。“我要金马掌!”甲虫说,“难道我跟那个大家伙有什么两样不成?他被人伺候,被人梳刷,被人看护,有吃的,也有喝的。难道我不是皇家马厩里的一员么?”
③“但是马儿为什么要有金马掌呢?”铁匠问,“难道你还不懂得吗?”“懂得?我懂得这话对我是一种侮辱,”甲虫说,“这简直是瞧不起人。——好吧,我现在要走了,到外面广大的世界里去。”“请便!”铁匠说。
④于是他走出去了。不久他就到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里,这儿玫瑰花和薰衣草开得喷香。“我是看惯了比这还好的东西的,”甲虫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美吗?咳,这儿连一个粪堆都没有。”
⑤于是他又向前走,走到一棵大紫罗兰花荫里去。这儿有一只毛虫正在爬行。“这世界是多么美丽啊!”毛虫说,“太阳是多么温暖,一切东西是那么快乐!我睡了一觉——也就是大家所谓‘死’了一次——以后,我醒转来就变成了一只蝴蝶。”
⑥“你真自高自大!”甲虫说,“我是从皇帝的马厩里出来的呢。在那儿,没有任何人,连皇帝那匹心爱的、穿着我不要的金马掌的马儿,也没有这种非分之想,长上翅膀!飞起来!咳,我们来飞吧。我真不愿意生些闲气,可是我却生了闲气了。”说着甲虫就飞走了
⑦不一会儿,他在沟旁碰见好几个族人——都是甲虫之流。“我们就住在这儿,”他们说,“我们在这儿住得很舒服。请准许我们邀您光临这块肥沃的土地好吗?你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是很疲倦了。”“可能你是从一个垃圾堆上来的吧?”他们之中最年长的一位说。“比那还高一点,”甲虫说,“我是从皇帝的马厩里来的。我在那儿一生下来,脚上就有金马掌。我是负有一个秘密使命来旅行的。请你们不要问什么问题,因为我不会回答的。”
⑧然后,甲虫继续他的旅行。他飞到一个温室里,钻入里面新鲜的粪土里睡了一觉。他梦见皇帝的马死了,梦见他得到了马儿的金马掌。这真痛快!甲虫醒过来,他向四周看了一眼,温室里面算是可爱之至!巨大的棕榈树高高地向空中伸去,太阳把它们照得透明。在它们下面展开一片丰茂的绿叶,一片光彩夺目、红得像火、黄得像琥珀、白得像新雪的花朵!“这要算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展览了,”甲虫说,“当它们腐烂了以后,它们的味道将会是多美啊!这真是一个食物储藏室!我一定有些亲戚会住在这儿。我要跟踪而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位可以值得跟我来往的人物。”这样,他就高视阔步地走起来,心中想着那匹死马,想着他得到的金马掌。
⑨忽然一只手抓住了甲虫,同时把他翻来翻去。原来是园丁的小儿子和他的玩伴。他们先把他裹在一片葡萄叶子里,然后把他塞进一个裤袋里。他爬着,挣扎着,不过孩子的手紧紧地捏住了他。后来这孩子跑向小花园的尽头的一个湖那边去。在这儿,甲虫就被放进一个破旧的,失去了鞋面的木鞋里。这里面插着一根小棍子,作为桅杆。甲虫就被一根毛线绑在这桅杆上面,现在他成为一个船长了——他得驾着船航行。这是一个很大的湖,对甲虫说来,它简直是一个大洋。那只木鞋顺水漂流,越漂越远。他害怕得非常厉害,所以他只有仰躺着,乱弹着他的腿,好不容易才挣脱了毛线。
⑩甲虫飞起来,一直飞到一个巨大建筑物的窗子里去。然后他就又累又困地落下来,恰恰落到国王那匹爱马的又细又长的鬃毛上去,马儿正是立在他和甲虫同住在一起的那个马厩里面。甲虫紧紧地抓住马鬃,坐了一会儿,恢复恢复自己的精神。
“我现在坐在皇帝爱马的身上——作为骑他的人坐着!我刚才说的什么呢?现在我懂得了。马儿为什么要有金马掌呢?那个铁匠问过我这句话。现在我可懂得他的意思了,马儿得到金马掌完全是为了我的缘故。”现在甲虫又变得心满意足了。“一个人只有旅行一番以后,头脑才会变得清醒一些。”他说。太阳射进来照着他,闪耀得很美。“世界还不算那么坏,”甲虫说道,“可是你要懂得怎么对待它!”
这个世界是美的,因为皇帝的马儿钉上金马掌,而他钉上金马掌完全是因为甲虫要骑他的缘故。
“现在我将下马去告诉别的甲虫,说大家把我何候得如何周到。我将告诉他们我在国外的旅行中所得到的一切愉快。我还要告诉他们,说从今以后,我要待在家里,一直到马儿把他的金马掌穿破了为止。”
(节选自《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有删改)
18.速读这篇童话,梳理甲虫到“外面广大世界”走一走的路线图,然后根据路线图写出你的发现。
发现:____________
19.安徒生说:“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甲虫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0.请以“我和它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记实,可想象。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动物或植物的名称,并将填好的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5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综合
  1.答案:C
  简析:①处列举了不同场景下的红旗,列举未尽,应用省略号;②处“救亡图存”“砥砺奋进”是并列的动词短语,修饰“壮丽诗篇”,中间用顿号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所以选C。
  2.答案:D
  简析:“风展红旗如画”主题围绕红色革命文化,“【丁】一处处壮丽多娇的灵山秀水”主要描绘自然山水,与红色革命文化主题关联不大,不能体现该主题,A、B、C选项中的红旗、历史画面、红旗故事都与红色革命文化紧密相关。
  3.(1)答案:A
  简析:“气氛”的“氛”应读“fēn”,A选项中“应该读作‘fèn’”的说法错误。B选项,“瓶颈”的“颈”指瓶子的颈部,写法正确;C选项,“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搭配更恰当,“幕”改为“笔”正确;D选项,“热忱”的“忱”表示情意,“热枕”的“枕”是错别字,修改正确。
  (2)答案:这次参观军博,我不仅感受到大国重器的威武与荣耀,还感悟到了科学家们矢志报国的崇高情怀。
  简析:原句“感悟到了科学家们矢志报国”缺少宾语,加上“的崇高情怀”,使句子表达完整,“感悟到……情怀”搭配合理。
  4.答案:B
  简析:“雷霆”常给人威力强大的感觉,“雷霆3”与“威力大、抗干扰能力强”的激光制导炸弹特点相符;“闪电”速度快,“闪电10”对应“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很快”的中距空空导弹合适;“雷石”有力量感,“雷石6”符合“如巨石般重拳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滑翔制导炸弹特点。所以选B。
  5.答案:B
  简析:A选项是楷书,字体规整,缺乏灵动性;B选项是行书,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能体现运河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传承至今的特点;C选项是隶书,较为庄重古朴,不能很好体现文化的流畅发展;D选项是篆书,笔画复杂,难以展现文化的流畅感。所以选B。
  6.答案:示例:“纪”字有按时间顺序记录和对文字信息整理之意。老北京民俗展四个单元是按春、夏、秋、冬四季变迁的顺序布置的,而每个单元对该季节的民俗活动都进行了整理提炼,所以用“纪”字。
  简析:从资料可知“纪”有按时间顺序记录和整理信息的含义。展览单元按四季顺序,且对各季节民俗活动进行了整理,用“纪”能准确体现展览按时间梳理民俗活动的特点,“记”则侧重于一般记录,无法突出这种系统性和时间顺序。
  7.答案:D
  简析:A选项“气象万千”形容景象壮丽多变,用于形容博物馆展现的历史画卷,恰当;B选项“饱经风霜”形容经历很多艰难困苦,用于形容展品经历岁月,合适;C选项“精益求精”指追求更好,体现古人制作展品的工匠精神,正确;D选项“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与青铜、陶瓷营造的悠长历史回音的安静氛围不符。所以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
  8.答案:(1)便引诗情到碧霄;(2)枯藤老树昏鸦;(3)巴山夜雨涨秋池;(4)示例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示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简析:(1)-(3)为直接默写,注意“碧霄”“藤”“昏鸦”“涨”等字词的正确书写。(4)要求写出含有动物的两句连续古诗,示例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有“子规”(杜鹃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黄鹂”“白鹭”,符合要求。
  三、诗歌鉴赏
  9.答案:C
  简析:第二首诗前两句以夸张手法描绘黄河、华山的壮阔雄伟,是为了与后两句遗民在金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形成对比,表达遗民的痛苦和对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期盼,全诗感情基调是悲愤的,并非激越豪迈,C选项理解错误。A、B、D选项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均正确。
  10.答案:示例:“夜阑”句,夜将要尽了,听着窗外的风雨声,恍惚中我梦见自己身骑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在北方的疆场。唉,我多么渴望还能披甲上阵,为国杀敌啊!“遗民”句,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的百姓啊,辛酸的眼泪早已流干了,他们在期盼着朝廷能够收复失地,打败胡人,可一年又一年愿望都落空了啊。醉生梦死的王朝大员们,你们岂能坐视不管?你们怎能弃之不顾啊?
  简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要围绕诗人渴望征战报国的心情设计内心独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需体现出对遗民的同情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质问。按“小贴士”要求,以内心倾诉的方式展现诗人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11.答案:A
  简析:甲文中“夫君子之行”的“行”是“行为、品行”的意思,是名词;乙文中“肆行非法”的“行”是“做、实施”的意思,是动词,二者意思不同,不能归为一类,A选项解说错误。B、C、D选项对加点字的解说均正确。
  12.答案:丙
  简析:甲句中“致远”应是“达到远大目标”,不是“到达远方”,甲理解错误;乙句中“穷庐”是“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接世”是“对社会有贡献”,“多接触社会”理解错误;丙句翻译和理解都正确。所以选丙。
  13.答案: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体现:①萧纶喜怒无常,用车、穿衣都不守规制,任意妄为不守法令,游荡街市,与地位低贱的人厮混;②当卖鱼人说他浮躁暴虐时,他令其吞下鱼眼致其死亡。
  简析:翻译时注意“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的准确翻译。萧纶的“险躁”体现在他行为放纵、无视法规,如“喜怒不恒,车服僭拟,肆行非法。遨游市里,杂于厮隶”;还体现在他对卖鱼人的残暴行为上,“令吞鱼目以死”,这些都印证了“险躁则不能治性”。
  五、名著阅读
  14.答案:示例:“三调芭蕉扇”表现了孙悟空的“一体三性”。悟空变成小飞虫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体现出他顽皮、淘气的猴性;他称铁扇公主为嫂嫂,看重与牛魔王的结拜之情,是重情义的人性;一会儿化身为小飞虫,一会儿化身为牛魔王以假乱真,则彰显出他本领高强的神性。
  简析:选择“三调芭蕉扇”情节,从孙悟空变成小飞虫体现猴性的顽皮,称呼铁扇公主为嫂嫂体现人性的重情义,变化的能力体现神性的本领高强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符合“一体三性”的要求。
  六、现代文阅读
  15.答案:①苦恼、生气;②初二下学期,他在运动会上的百米比赛中夺冠,大家不再叫他“路不平同志”,笑容重回到他脸上;③自信、从容
  简析:①处,从他被嘲笑后找借口不参加集体活动、用弹弓反击等行为可知他苦恼、生气;②处,结合文中“初二下学期,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他报的居然是一百米……他的压倒性优势一直保持到最后”“班级里再也没有人在公开场合喊过他‘路不平同志’。笑容重新回到了他脸上”等内容概括;③处,从“他自信满满,张弛有度”等语句可概括出他自信、从容。
  16.(1)答案:惊叹号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钱胜利面对同学嘲笑时,手拿弹弓、随时发射反击、身体紧绷的姿态,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心的愤怒与苦恼。
  简析:结合“立刻后背挺直,怒目圆睁,子弹上膛”的描写,“像个紧绷的惊叹号”的比喻,形象展现出他当时愤怒、防备的状态和内心的苦恼情绪。
  (2)答案:此句中的惊叹号,既写出了钱胜利在起跑线上站得笔直、向缺陷挑战的姿态,又表现了他要用缺陷赢取尊严的坚定与自信。
  简析:在起跑线上的姿态像“笔直的惊叹号”,体现他站得笔直的样子,更展现出他挑战自我、用行动赢取尊严的坚定自信。
  17.答案: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人公和主要内容。“路不平”是主人公钱胜利的绰号,文章记叙了他面对同学因自己身体缺陷而起的绰号,从最初的愤怒、苦恼,到后来用跑步夺冠赢回尊严,再到三十年后事业有成、自信坦然的成长故事。“路不平”也含蓄表达了文章主旨:要直面人生的缺陷与困境、勇于战胜它,赢得尊严,活出自信。同时,这一题目还能引起读者好奇,引发阅读兴趣。
  简析:从内容上,“路不平”是钱胜利绰号,贯穿其成长故事;从主旨上,象征人生困境,传达出面对困境应有的态度;从效果上,能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阅读。
  18.答案:①皇帝的马厩里;②沟旁边;③温室里。发现:甲虫所谓外面广阔的世界,只是旁边的小花园(或:甲虫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没有长进)
  简析:从文中“我是从皇帝的马厩里来的”“不一会儿,他在沟旁碰见好几个族人”“他飞到一个温室里”可得出路线图答案。发现可从甲虫旅行一圈后又回到马厩,生活实际未改变,没有真正成长等方面概括。
  19.答案:示例:象征着那些没有什么本领却自以为是、虚荣、低俗的人。文中甲虫反复强调自己是从皇帝马厩里来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只是在花园里游历了一番,却说大家把它照顾得如何周到;它无视美丽馨香的花朵,而是喜欢腐烂的味道;他落到了国王爱马的背上,就曲解铁匠的话,认为马儿得到金马掌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简析:从甲虫自认为应得金马掌、吹嘘自己的经历、喜欢腐烂味道、曲解铁匠的话等行为,可看出它的自以为是、虚荣、低俗,对应现实中这类人。
  七、作文
  20.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