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5: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军营里有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也有情深义重的战友情。这样的情感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秦风·无衣》,再次感受这种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
课堂导入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赏析其表达效果。
体会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诗经》的文化常识及写作背景。
学习目标
《诗经》构成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汇编,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总计311首。
在这311首中,有6首是笙诗,仅有标题而无实际内容,统称为“笙诗六篇”。现存的有305首诗歌,它们不仅包含标题,还有完整的文辞,共同展现了从周初到周末大约五百年的社会风貌。
《诗经》相关常识
孔子将《诗经》的宗旨总结为“无邪”,并教导门徒将其作为言行的准则。在先秦时期,众多思想家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在论述和论证时,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来加强论点的说服力。到了汉武帝时期,《诗经》被儒家尊为经典,成为《六经》和《五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相关常识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诗经》相关常识

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卫风·氓》。
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如《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
诗经六义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直接铺陈叙述。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诗经六义


表现
手法
秦风
《秦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秦地民歌。
《国风·秦风》共有10首诗:车邻、驷驖(sìtiě)、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
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秦诗产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622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
在春秋年代,秦国疆域横跨现今的陕西与甘肃东部,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天空孕育了朴实而坚实的民风。当地居民以热情、勇敢和坚韧著称,团结一心。面对犬戎的入侵,他们威胁到了周王朝的都城镐京,并夺取了广阔的领土。
由于秦国与镐京邻近,关系紧密如同唇齿,秦王遂派遣军队抵御犬戎的侵略。这是一场捍卫家园、保卫国家的正义之战,其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死。因此,秦国民众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和对祖国的深切热爱,高唱出了这首激昂慷慨的战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是秦国人的一首战歌。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xié)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ɡ)。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
理解诗意
怎能言无衣可披?我的战甲与你同袍。
周王朝征战四方,磨砺我们的戈矛,并肩对抗强敌。
怎能言无衣可披?我内衣与你同穿。
周王朝征战沙场,锻造我们的矛戟,携手共赴战事。
怎能言无衣可披?我的战裙与你共分。
周王朝征战之际,打造我们的铠甲与兵器,与你并肩作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20
同袍——戈矛——同仇(统一思想)
同泽——矛戟——偕作(统一行动)
同裳——甲兵——偕行(统一征战)
层层递进
兵器
思想行动
战服
探究问题
1.这三节诗歌之间有什么联系?
原文
内容
情感
团结友爱
克服困难
舞戈挥戟
齐心备战
同仇敌忾
勇赴战场
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只在各章对应的位置换几个字。
《诗经》善用这种手法,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相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
探究问题
2.诗歌在结构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重章叠唱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增强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具有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知识链接——重章叠唱
重章叠唱
3.赏析本首诗歌运用重章叠唱手法的表达效果
内容和主题:一唱三叹,渲染了战斗的紧张气氛,强烈地表现了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结构:结构清晰一致,具有整齐美,回环美,增强了节奏感,具有音乐美。语言精练、优美,节奏、音韵协调,容易记忆和传唱。
探究问题
4.“修”能否改为“作(制造)”“买(购买)”?
①不能!换则意变,因“修”意为“修理”(旧的),而“作(制造)、买(购买)”的应是(新)武器。
②秦国当时烽烟四起,战事难有停歇。从“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可见,战士们或刚从此战下场,又要赴彼战场;一个“修”字恰如其分地呈现了在紧迫的战事中边修边战、边战边修、不敢懈怠、不敢马虎的严正以待。
探究问题
5.“岂曰无衣?”可以换成“我有衣服,与子同袍”吗?
①不能!“岂曰无衣”是“不要讲‘无衣’、‘不会打仗’”之类的客观困难,要无条件服从保家卫国的王命!
②如换成“我有衣服”,不仅与题目不符,且与事实不符,因大战小战接二连三,士兵不可能个个有完整的战衣。“岂曰无衣”到“与子同···”的反复叠唱,展现了他们同生死共存亡的悲壮豪情。
探究问题
6.《无衣》之意为何不完全在“衣”?
一是以“无衣”反衬“衣”的重要性——军衣统一整齐,既展现军貌军威,又便于识别与指挥等,还有保护要害部位的作用。
二是以“无衣”衬出彼此不分、同心同德、并肩御敌,有衣共享,即使无衣、赤手空拳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可以说《无衣》将“衣”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全面展现、尽情发挥与极度升华。
探究问题
借衣喻意
从《无衣》诗中,我们已经窥到“全豹”。在重章叠句的反复咏叹中,《无衣》的诗意、诗情、诗心不断震撼着我们;“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的吼声成就了千古流芳的战歌。
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
——朱熹《诗集传》
诗歌小结
1.《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以下几句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首章结句“_________”,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_________”,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_____________”,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与子同袍
与子偕作
与子同仇 
与子偕行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
情境默写
观看《经典咏流传》中齐声高唱的《无衣》,感受战歌的风采!
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齐声演绎的《无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如同《无衣》所蕴含的豪情壮志,这样的战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不仅未曾消失,反而日益增多且愈发强烈,到了现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请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交流重章叠句在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体悟情感
《志愿军战歌》的旋律,源自志愿军炮兵第一师第二十六团第五连指导员麻扶摇的出征诗作,这首诗也是他整理战士们决心之情的精华所在。
抗美援朝战争击碎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幻象,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与自豪,为我国的后续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野心狼
创作背景
战歌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打败美帝野心狼”等重章叠句,唱出了决心、恒心、信心,唱出了气势、气概、气度,激励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美援朝,激发志愿军战士奋勇杀敌夺胜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野心狼
创作背景
这是19岁的军人陈祥榕的遗作——他与另外三名战友在2020年印度军人侵袭我国边境的冲突中英勇牺牲了。
短短的8个字,可谓最短的爱国诗,让国人泪目,更让国人肃然起敬!面对印军的蓄意滋事,我国军人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深爱,不让外敌入侵半寸,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和坚强的毅力,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的界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戍边烈士陈祥榕
尽管不同时代的中华英烈在生前所表达的豪迈誓言各有差异,但它们的本质与“同穿一衣、共抗外敌”的精神相契合,因为我们是同根同源的龙的传人——在保卫家园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他们不惜牺牲生命,惊动天地,忠魂留在他乡,令鬼神为之哭泣(有的未能以马革裹尸归乡,有的尸骨无存、残缺不全,即便有马革也徒增哀愁)。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之!爱之!颂之!学之!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课堂结语
《无衣》以全文共60个字,让我们见识了重章叠句艺术手法的美妙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它借助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写尽了战友情、爱国情,展尽了大无畏精神。
爱国情怀是民族永恒的旋律,国家强盛家庭才稳固,保卫国家是守护家园的基石。无数中华儿女怀揣这一信念,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此刻,让我们共同吟唱《无衣》,向英雄致敬,向始终坚守初心、肩负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致敬;激励自我,茁壮成长,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