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一课时)
第六章 人体的营养
(北师大版)七年级
下
学习目标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第1课时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食物在口腔的消化
激趣导入
人类的食物多种多样,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这些变化是在哪里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变化的?
一、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新知探究
胃腺
肝脏
肠腺
胰腺
唾液腺
口腔
咽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食管
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系统
1.消化道的组成及功能
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胃:消化管中最膨大的器官
小肠:消化管中最长的器官,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口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咽
消化道
盲肠
阑尾
大肠
小肠
胃
新知探究
2.消化腺的种类及功能
唾液腺
肝脏
胰腺
消化腺
胃腺
肠腺
新知探究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Tip:酶是指生物体内由活细胞产生的促进反应发生的物质。(了解)
2.消化腺的种类及功能
(1)唾液腺
分泌唾液
含唾液淀粉酶
唾液腺
腮腺
舌下腺
颌下腺
初步消化淀粉
新知探究
分泌唾液
口腔
注入
(2)胃腺
分泌胃液 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含有胃蛋白酶
胃腺
新知探究
胃液
胃
注入
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消化不良;
胃液分泌过多,会出现反酸、胃痛等现象。
(3)肝脏
新知探究
肝脏
胆囊
胆囊储存胆汁
分泌胆汁
贮存养料
解毒
功能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
小肠
(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肠液
胰液
胆汁
小肠
注入
(4)胰腺
分泌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对淀粉、脂肪、蛋白质有彻底的消化作用
胆囊
小肠
胰腺
分泌
胰液(多种酶)
新知探究
位于胃下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
小肠内有胆囊和胰腺的开口
胰腺
(分泌胰液)
胆囊
肝脏
(分泌胆汁)
新知探究
(5)肠腺
分泌小肠液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数目很多
新知探究
肠腺是散布于小肠壁上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
总结: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含有的消化酶
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排入部位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 唾液 口腔 含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
胃腺 胃液 胃 含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
肝脏 胆汁 小肠 不含消化酶
肠腺 肠液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胰腺 胰液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新知探究
人的口腔周围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此外,口腔黏膜内还有许多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大小睡液腺分泌的混合液,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1.5L,唾液中含有的酶能促进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此外,唾液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以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唾液还可以清洁和保护口腔,并有杀菌作用。
在鼻咽部受病毒感染时,各唾液腺也可能会被感染,其中腮腺是腮腺炎病毒的主要侵犯目标。腮腺炎表现为腮腺的发炎和肿大,且伴有发烧及吞咽时的剧痛。
新知探究
小资料:睡液腺
进入消化道的食物为什么要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二、食物在口腔的消化
新知探究
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原理:
①尿糖试纸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试纸就会发生颜色变化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
模型部位 人体部位
透析袋
透析袋周围的水
透析袋周围的淀粉(葡萄糖)
小肠内壁(细胞膜)
血液(或细胞质)
消化道中的食物
新知探究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碘溶液
透析袋
淀粉溶液
水(烧杯内)
实验:
20min后仍然没有变蓝
透析袋内的淀粉没有进入烧杯清水中
现象
分析
新知探究
透析袋
葡萄糖液
水(烧杯内)
透析袋
葡萄糖液
含有葡萄糖
20min后尿糖试纸变色
葡萄糖能透过透析袋进入周围的水中
现象
分析
新知探究
结论: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
新知探究
讨论:
1.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
2.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那么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
葡萄糖。
不能。因为淀粉的分子较大不能造过细胞膜直接被细胞吸收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水、无机盐、维生素直接吸收,糖类(淀粉为主)、蛋白质、脂肪先消化后吸收。
那么,食物在消化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
新知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新知探究
我们在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
(1)提出问题: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
(2)作出假设:咀嚼后,感觉到甜味,馒头中淀粉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淀粉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知探究
37℃温水中水浴保温5-10分钟。
2毫升唾液
淀粉液
(充分搅拌)
2毫升清水
淀粉液
(充分搅拌)
各加2滴碘液,摇匀
为了与人体体温保持一致,这样酶的活性最好,更有利于淀粉的消化。
(3)设计方案:
新知探究
清水
淀粉液
②号
(充分搅拌)
变蓝色
①号
(充分搅拌)
唾液
淀粉液
不变蓝色
滴加碘液后:
新知探究
(4)实验结果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淀粉液+清水
淀粉液颜色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液颜色
变蓝
变蓝
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
现象
材料
(5)得出结论
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讨论:
1.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同?
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
4.分析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的原因。
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要严格保持一致。
唾液可以消化淀粉(或得出相反的结论: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不起作用)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消化。
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睡液中的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课堂小结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消化道+消化腺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分泌肠液)
肠腺
唾液腺
(分泌淀粉酶)
胃腺
(分泌胃液)
胃液中蛋白酶
小肠内有胆囊和胰腺的开口
胰腺
(分泌胰液)
胆囊
肝脏
(分泌胆汁)
练习与应用
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
A. 口腔、胃和小肠
B. 消化道和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C. 消化道和消化腺
D. 消化道和肝脏
C
练习与应用
2.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管→小肠→肛门
B.口腔→小肠→胃→咽→食管→大肠→肛门
C.口腔→食管→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
练习与应用
3.关于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应在37℃水浴中反应一段时间
B.唾液和清水的加入量应相等
C.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D.加入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D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