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30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 契科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选自《契科夫短篇小说选》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揣摩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2、把握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其成因。
3、从结构、情节等方面欣赏这篇小说“讲故事”的艺术,体会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
4、体会这篇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
穿越历史的迷雾,我们目睹了一百多年前俄国的一幕奇异葬礼。送葬者表面上悲痛欲绝,实则内心喜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让我们一同踏入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的故事开始探索。
课堂导入
祖父曾是获得自由的农奴,父亲经营过一家杂货店,但在1876年遭遇破产,全家随后搬迁至莫斯科。契诃夫独自留在了塔甘罗格,依靠担任家庭教师来维持生计并继续自己的学业。1879年,他进入了莫斯科大学的医学系学习。毕业后,他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从事医学工作,深入接触和体验了平民的生活,这些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苦恼》等;长篇小说《欧根·奥涅金》;以及戏剧《樱桃园》、《伊万诺夫》等,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介绍作者
契诃夫开创了一种内涵深邃、形式精炼的短篇小说风格。在这些作品中,他通常选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题材,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对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与总结,从而揭示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现实丑陋面的憎恶和对理想未来的向往。
他曾言:“简洁是才华的伴侣。”他的小说摒弃了冗余的叙述,鲜少涉及抽象的讨论,擅长用简洁的文字传达深刻的主题。
作品风格
契诃夫
本作成于1898年,揭示了19世纪末期俄国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阴暗状况。随着欧洲进步思想的传入,俄国社会开始涌动变革的浪潮,对自由、民主的渴望以及对专制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这样的社会氛围,沙皇政府加强了反动措施,对民众进行残酷镇压,使得全国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氛围之中。
这种专制体制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沙皇的监视无处不在,一旦民众有“越轨”行为,便会遭受严厉的打压。沙皇政府的忠实支持者竭力捍卫沙皇的反动统治,坚守陈旧立场,对任何新事物都抱有敌意和反对态度。在那个时代,民主与自由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
写作背景
“套中人”这一形象代表了那些在生活中和思想上都受到种种束缚、不敢逾越界限的人。小说中的主角别里科夫正是此类人的典型,他是沙皇专制体制的产物。如今,别里科夫这个名字已成为那些固执保守、畏惧变革、妨碍社会进步者的代称。
解读题目
观看视频理解文本
划分层次
序幕:(1-5自然段) 介绍别里科夫有形和无形的套子。
开端:(6-7自然段) 结识华连卡。
发展:(8-17自然段) 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
高潮:(18-37自然段) 与柯瓦连科争吵,摔下楼梯。
结局:(38-40自然段) 婚事失败、病死。
这篇小说采用了什么叙事手法和叙事人称?
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见证人。
回答问题
人物关系
姐弟
别里科夫
“情侣”
柯瓦连科
布尔金
(我)
同事
同事
同事
华连卡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耳朵眼用棉花堵住,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伞、表、刀装在套子里等。主要体现其封闭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服饰:
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无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主要体现其胆小多疑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神态:
别里科夫日常言谈中常流露出的观点包括:对于不合“规矩”的行为,他会断言“这是禁止的,足够了。”而对于合乎“规矩”的行为,他会表示“当然,可以这么做,这自然不错,但务必别引起任何麻烦。”这些话语主要揭示了其怀旧的倾向和强烈维护旧秩序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语言:
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漫画引发的尴尬让他的颜面扫地,面色变得如同乌云般阴郁。骑车事件之后,别里科夫的面色由青转白,他时常不安地搓动双手,颤抖不已,从他的面容中清晰可见他已病态缠身。这些情节主要彰显了他对新鲜事物的恐惧,以及他保守、滞后、无知性格的鲜明特征。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从“次日他频繁地搓动双手,心绪不宁”到“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床榻”,这一段文字详细描绘了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争执经过。别里科夫曾自诩为“我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正人君子的风范”,“骑自行车这种娱乐,对于一位青年教育者而言,实在是不恰当的!”以及“恐怕有人窃听了我们的对话,为了防止我们的谈话被误解,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我必须向校长汇报——简要说明一下谈话的主要内容”。这些言行主要揭示了别里科夫虚伪、固执、守旧的性格,以及他内心的恐惧和对新事物的排斥。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争吵事件: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1)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
社会环境
① 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1)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
②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社会环境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社会环境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作用:
①营造了一种恐怖、沉闷、紧张的氛围,整个社会被高压笼罩,新生力量还很微弱。
②是人物生长的社会土壤,为人物荒唐的言谈举止、心理行动提供了依据。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③暗示主题。别里科夫的离世并未能改变那沉闷、压抑、恐怖的氛围,这让人隐约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言下之意,只要沙皇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这片土地上便将持续孕育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依旧如故。作者意在启示人们,若不推翻沙皇专制,不根除腐朽的思想,别里科夫式的人物将永存。要使社会焕发新颜,就必须进行社会变革和思想革新。
社会环境
赏析语句
“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
赏析语句
连用八个“不敢”,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别里科夫对人们的辖制无所不及,强调了别里科夫的思想影响之大、威力之大;凸显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
分析:
赏析语句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此句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
此句恰如其分地承接前文,巧妙地过渡到对别里科夫婚姻故事的叙述。别里科夫,一个被“套子”严密束缚、自我隔离的个体,竟然“差点”步入婚姻的殿堂,“差点”一词透露出作者的意外之情。同时,它也预先暗示了别里科夫的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读者迫切想要知晓的是,在这段恋情中,别里科夫究竟承受了多少难以言说的痛苦。小说以这种方式叙述,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强烈阅读兴趣。
赏析语句
分析:
赏析语句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
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细节描写的手法,将别里科夫见到恋爱漫画后极端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辛辣地讽刺了以他为代表的旧势力的荒谬绝伦和不堪一击。
分析:
① 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时安然无恙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
幽默讽刺艺术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请举例分析本文的幽默讽刺艺术。
② 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
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是“忠告”。
幽默讽刺艺术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请举例分析本文的幽默讽刺艺术。
③ 将“套中人”与新兴人物并置,对比之下产生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情,一对看似极不般配的伴侣意外相遇,成了奇异的风景;一边是骑自行车时的欢愉,另一边却是脸色从青转白;别里科夫不慎滚下楼梯,一边是尴尬不已,另一边则是放声大笑。这些场景无不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讽刺画卷。
幽默讽刺艺术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请举例分析本文的幽默讽刺艺术。
热情大方
开朗乐观
富有朝气
胆小多疑
保守怀旧
恋
爱
风
波
象征
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1
别里科夫
华连卡
“套子”思想根深蒂固
新思想
新事物
新生活
结婚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其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1
因为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和进步,他的存在让许多人生活在压抑和窒息的环境中,他的死使大家有了一种解脱感。
回答问题
别里科夫的死使人觉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2
别里科夫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
2
别里科夫已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了一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害怕新生事物、反对任何改革的人物的代名词。别里科夫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就在于,他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因此,他使人们感到惧怕和憎恶;他的可悲下场,又是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因此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推动社会前进。
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是一个值得我们同情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是我们批判的对象。
小组讨论
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形象?
我认可前一种观点。小说中有多处直接描写别里科夫的文字,能直接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整天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他和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有着某些相似的生活遭遇,他们都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我们应该同情他。
小组讨论
( 观点一 )
同情
我认可后一种观点。别里科夫虽然有其可悲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用许许多多的“套子”来约束辖制身边的人,使这些正常人很难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代表着沙皇旧制度旧思想,处处辖制别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受到批判。
小组讨论
( 观点二 )
批判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我们仍面临各式各样的“套子”,对这些“套子”应进行分类和辩证的分析。对于那些限制个人、压抑人性的陈旧观念“套子”,我们应当予以舍弃;而对于那些必要的法律和规章“套子”,则应予以尊重和遵守,因为通过遵循这些规范,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
联系现实
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套子”?你如何看待“套子”?
总结全文
“套子”内涵
“套子”内涵:禁锢心灵和自由的,守旧的思想束缚。
《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展现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婚姻的失败等情节,塑造了一位封闭守旧、恐惧变革、竭力捍卫旧有秩序的“套中人”形象,对沙皇专制统治进行了批判,并传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主题:
别里科夫死了,人们在墓园为他送葬,却发现他的墓碑上什么也没有留下,请你为别里科夫写一段墓志铭。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