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5 16: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他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不过,他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就是曹雪芹,一个寂寞的天才。今天我们就走近曹雪芹,走近他的《红楼梦》。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思维发展与提升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习积累名著阅读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以人物鉴赏为中心,赏析象征手法营造的审美意象和神秘色彩,感受人生态度和主题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初步了解《红楼梦》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广、之深。
作者介绍
曹雪芹,字霑,号梦阮,亦称雪芹、芹溪、芹圃,生于约1715年,逝于1763年。自他的曾祖父曹玺起,家族三代——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均世袭了江宁织造的官职。曹雪芹的曾祖母曾是康熙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则担任过康熙帝的侍读,且其两位女儿均被选为王妃。康熙帝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是以江宁织造署作为行宫。这些事实揭示了曹家的显赫地位及其与皇室之间紧密的联系。
煊赫的家世——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与康熙帝自幼结伴,共同学习。康熙对曹家始终恩宠有加。曹寅在江南担任织造,实为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曹寅的妻子李氏是康熙另一位童年好友、苏州织造李熙的妹妹。曹寅的长女还嫁给了王爷。这些情节与《红楼梦》中贾家受皇帝青睐、四大家族联姻的描写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曹寅不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还擅长诗词曲创作。《全唐诗》的刻印工作便由他主持。这样的家庭背景对曹雪芹文学造诣的深厚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厚实的家学渊源 ——成长的摇篮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雍正初期,因卷入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曹家接连遭受重创,包括官员被免职、家产被抄没、成员被监禁等。自此,曹家衰败不振。经历了这些人生巨变后,曹雪芹深刻体会到了世间的冷暖,对封建社会有了更为清醒和深刻的理解,他鄙弃权贵,远离官场。
晚年,他迁居至北京西郊,生活困顿,“满径荒草”,“全家以粥为食”,从曾经的富贵公子沦落为潦倒的贫士。这样的生活经历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他全身心投入到《红楼梦》的撰写和修订工作中。乾隆二十七年,他的幼子不幸早逝,他沉浸在极度的哀伤中,卧床不起,最终在这一年的除夕因疾病去世。
家道中落之变——由盛而衰
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创作背景
萌芽状态却蓬勃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腐朽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
矛盾斗争
题石头记
【清】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
作品介绍
回前诗
【清】曹雪芹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叙事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亦称《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还泪记》等。
这部小说共有120回,其中前80回普遍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并伴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注,因此常被称为“脂评本”或“脂砚斋本”。后40回的作者不详,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通常被称为“程高本”或“程本”。
作品介绍
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之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讥讽,或仅以为谈助,或大笑其无聊。——周汝昌
小说通过写“世事人情”来展现“生命觉悟”的大书。
一部意蕴丰厚的哲理之书
小说最有价值的“情本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部感同身受的人情之书
王蒙先生说,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一部精彩纷呈的经验之书
“红楼”指富家闺阁或豪门贵族
初步感知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白居易《秦中吟·议婚》
“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
——韦庄
“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王昌龄
“观《通鉴》二百六十三,记五代王建事。建作朱门,绘以朱丹,蜀人谓之画红楼。是红楼亦朱门之泛称耳。”——俞平伯


初步感知
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
初步感知
梦者,幻也。如此,“红楼梦”的意思即:富家闺阁幻同一梦,或豪门贵族幻同一梦。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会导致对小说的题材、主线、命意产生不同的说法。
《红楼梦》既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的幻灭,又写了贾府的由盛而衰;“红楼”的意思应该是兼顾二说为好。至于名之以“梦”,这当然反映了曹雪芹一定的虚无幻灭的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着重叙述了贾家荣、宁两府逐渐衰败的过程。
内容梗概
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矛盾,揭露了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荒淫腐败、虚伪欺诈及其各种罪恶活动,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封建叛逆精神,描绘了一些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性格,对封建末期社会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主题把握
1.爱情悲剧说。小说以一个贵族之家的兴衰为背景,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及其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以及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
2.家族盛衰说。小说描写贾府从表面上“峥嵘轩峻”“蓊蔚涸润”到“呼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的衰败过程,同时以贾府为中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传统社会的全貌以及它内部复杂而深刻的矛盾,其象征意义使读者细致深入地看到传统社会肌体的内部结构,昭示了这一“末世”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3.“两个世界”说。以大观园为象征,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幻灭。干净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
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的阅读价值
王国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王蒙:《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
蒋勋:《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红楼梦》的阅读价值
作者之谜
身世之谜、创作之谜、续书之谜
版本之谜
《石头记》:脂本系统(抄本),80回
《红楼梦》:程本系统(刻本),120回
红学之奇
中国三大显学(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
一部“奇”书
《红楼梦》的阅读价值
一部“新”书
自有《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
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残酷,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人物刻画:突破“好人”“坏人”的传统模式,刻画人物立体。
情节设计:突破大团圆的结尾套路,以真正的大悲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结。
语言表达:创造了一种整散结合、虚实相生、雅俗相谐、形神相和的语言风格。
《红楼梦》的阅读价值
一部“人”书
许多作家、学者都大力推荐高中生阅读《红楼梦》,周国平把《红楼梦》当作“必读书”。所谓必读,是就精神生活而言,即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活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的前五回构成了序幕。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前五回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阅读注意事项
1
重点阅读前五回
熟悉两张地图
2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美玉,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被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第一回 
“木石前盟”讲述了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之间的情缘。在顽石尚未投胎转世之前,它曾化身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滋润绛珠仙草,使其得以延年益寿,并最终幻化成人形,成为女子。当顽石降生人间之际,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仙草决定随他一同前往人间,用自己一生的眼泪来偿还这份恩情,从而化作了林黛玉。正因为这段前世的缘分,林黛玉在初次见到贾宝玉时,感到十分惊奇,仿佛曾在何处见过。贾宝玉也有同样的感觉,觉得这个妹妹似曾相识。而“还泪”的传说,也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说法相呼应。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第一回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贾府人物,上下关系
第二回 
冷子兴
贾雨村
贾源
(荣国公)
贾 敷
贾 敬
贾惜春
贾 赦
(邢夫人)
贾 政
(王夫人)
贾敏(林如海)
贾演
(宁国公)
贾府人物关系
贾珍——贾蓉
(秦可卿)
(尤氏)
贾琏(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李纨)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林黛玉
巧 姐
贾 兰
贾代化
贾代善
(贾母)
贾府第一代——水
贾府最初发家的起点,即来自于一母同胞的两个兄弟,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这是红楼梦一段故事的源头,因此谓贾源、贾演。贾演、贾源之名,有两层含义:一则,从字义上看,演、源寓意敷演故事之源头,是石头记故事演义的起源;二则,从字形上看,演、源两字皆有水字旁,取源头活水之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亦是暗示天子雨露恩泽。
贾家五代人名字偏旁代表辈分,分别为“水—人—文—玉—草”
荣国公 贾源
宁国公 贾演
贾府到了第二代,则从演、源到了化、善,此时天下太平,贾府也因战功成为新朝新晋的天下望族,此时第一代的宁荣二公应都健在,他们深知富贵荣华得来不易,所以在国家安定、家业初创后,开始教化子孙。一个化字,寓意教化,向化,既是表达对新朝的归顺臣服之心,更是表达了对子孙寄予的厚望。一个善字,寓意行善,向善,既表达了宁荣二公为人处事的原则和人品,更表达了他们教育子孙的理念。
贾家五代人名字偏旁代表辈分,分别为“水—人—文—玉—草”
贾府第二代——人
贾代善
贾代化
贾府到了第三代,名字中都有一个文字旁,这无疑寄托了贾府祖先对子孙于科举仕途上寄予的厚望。他们希望子孙中有能通过科举之路,继续振兴家业,光耀门楣。
贾府第四代子孙以玉字旁命名,珍、珠、琏等,都是珠玉宝物,名贵器物,也恰恰暗合了子孙“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讲究排场,不知省俭的坐吃山空的行径。
贾府第三代——文
贾府第四代——玉
贾家五代人名字偏旁代表辈分,分别为“水—人—文—玉—草”
贾府第五代后裔的名字都带有“草”字头,这一命名蕴含着贾府在历经百年的繁荣昌盛之后,已步入多事之秋,预示着家族将由盛转衰,走向凋零和衰落。草字辈中的代表人物,如贾蓉、贾蔷、贾芹等,无一例外都是败家之子。从祖先传承的兴旺家族,到草字辈的表面光鲜却内里空虚,贾府的衰落仅用了五世的时间。一个曾显赫一时、声名显赫的世家大族,就这样走向了衰亡之路。除了象征着衰败的迹象,“草”字头还暗示了“草包”,意在嘲讽贾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从祖先的军功封爵,到科举入仕,再到如今的安于享乐,贾府子孙继承和振兴家业的能力,显然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贾蓉这一代,更是显得无能至极。
贾府第五代——草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礼仪繁琐、
长幼有序、
尊卑有序
第三回 
黛玉进府,典型环境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四回 
贾史王薛,社会背景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五回 
太虚梦游,隐喻结局
画册
判词
歌词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史湘云 李纨
王熙凤 巧姐
秦可卿 妙玉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贾宝玉
梦游太虚幻境
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与结局
正册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
又副册只提到晴雯、袭人2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平儿、鸳鸯、金莺儿、紫鹃、玉钏、金钏、司棋、麝月、小红等。
金陵十二钗
一、从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线入手。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
阅读指导
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
《红楼梦》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网状形式:
阅读时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阅读指导
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1
2
《红楼梦》结构安排的特点
1、多线叙事。作品以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穿全书的情节,还交织着其他许多各有起讫,自成一面,但又和整体交相联系的人物和事件。如甄士隐的穷衰潦落,尤三姐的爱情悲剧,贾雨村的宦海浮沉等。曹雪芹将这许多千头万绪的生活场面一齐抓在手里,然后此起彼伏而又主次分明地展现了一幅气象万千、变化多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生活图卷。
2、精妙伏笔。曹雪芹既要让笔下的人物在性格所规定的情节中活动,又要将人物性格的逻辑轨道告诉读者,在这种矛盾中,曹雪芹找到了结构的“秘密”,那就是暗示。如薛宝钗元宵节制的春灯谜诗中有一句“恩爱夫妻不到冬”,这既符合谜底“竹夫人”(一种圆柱形竹制品,热天消暑用)的情况,又对宝钗的结局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巧妙地将重大事件与日常琐事交织融合,形成一幅相得益彰的审美画卷。例如,在第十七、十八回中,描绘了“元妃省亲”的盛大场面,成为全书中最热闹的篇章。然而,在第十九回中,转而叙述了潇湘馆内宝玉为黛玉“虚构”小耗子偷食香芋的趣事,生动展现了宝玉与黛玉之间深厚而细腻的情感。第三十三回中,对于“宝玉挨打”这一关键事件的叙述,运用了紧凑激烈、层层递进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情节的戏剧张力。而在第七十三至七十四回中,对“抄检大观园”的描写则采用了逐步展开、蓄势待发的技巧,如同拉弓蓄力,待机而发。这些不同的叙述手法各具特色,共同营造出令人心动的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结构安排的特点
3、巧妙衔接。
1982年上海师大徐恭时先生统计为975人,其中男495人,女480人。
全书人物近千,其中作者着力刻画、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个。理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阅读指导
二、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贾宝玉
宝玉是个不想长大的少年,对成人的世俗世界有着本能的排斥;他心思细腻,善于感知人世间一切温情;他对所有年轻女性都心怀敬意,是自觉的女权主义者,潜意识中有着对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追求。
贾宝玉
黛玉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少女,一个少女气质的诗人”(蒋和森语),她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孤高傲世而又温柔体贴,天真聪慧而又心直口快。
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林黛玉
林黛玉
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薛宝钗的性格可以用“冷”和“香”来概括,即“任是无情也动人”。
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薛宝钗
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点
“抄检大观园”是封建统治势力向它的反抗者进行的一次集中的大镇压,通过这个尖锐的矛盾冲突,作者成功地刻画了许多人物: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的王夫人筹划和指使了这一次大抄检;凤姐装作很冷漠的旁观态度,玩弄两面三刀的伎俩;甘心投靠封建统治阶级的袭人,懂得这次抄检于她有利,毫不介意地接受了检查;晴雯则相反,坚决抗拒;紫鹃冷静平和,但显然带着很大的反感;因是庶出而要特别维护自己尊严的探春则满腔怒气;惜春胆小怕事,只能洁身自好,唯恐连累自己;司棋敢作敢为,坚强自信等。
1、把人物置于重大事件之中、矛盾焦点之上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点
2、善于通过人物某些奇特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例如贾宝玉的奇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把“读书上进”的人称为“禄蠹”,把胎里带来的那块宝玉叫作“劳什子”,并多次摔砸等,这些反常的言行正深刻地揭示出他的叛逆性。
3、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例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人物各自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
《红楼梦》宛如一棵伟岸的巨树,其中贾府的兴衰历程和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其坚实的树干,而那些“淡淡勾勒”的日常生活片段则如同繁茂的枝叶。这些小说中的“家常琐事”既显得真实可信,又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出色的描绘能力。比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面前向林黛玉投去一个眼色,黛玉便能心领神会,这揭示了宝黛之间独特的情感默契;再如中秋之夜的宴席,尽管场面热闹非凡,但桂花树下传来的凄凉笛声,却预示了贾家即将到来的衰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都是作者精心构建的艺术杰作。
三、从品味日常生活细节入手
阅读指导
四、从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入手
阅读指导
《红楼梦》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艺术巨著,尽管主要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爱情悲剧,但其展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远超此限。书中涉及帝王将相、权贵官僚、佃农庄主、仆役闲人、歌女盗贼等各色人物,以贾府为轴心,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小说中涵盖了世态炎凉、官场恩怨、经济活动、社会结构、舆论风气等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领悟小说深刻的社会价值,并对其艺术成就有更深刻的把握。
五、从鉴赏语言入手
阅读指导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以及赞、偈、联额、酒令、灯谜等,都显示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到。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仗整饬。写林黛玉则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几十个字就把林黛玉千娇百媚形容出来了,精湛的语言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如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1)质朴自然。
富有哲理的语言,往往具备形象生动、意味深长、含蓄隐喻、直接比喻等特质,它源自于生活的深刻体验。此类语言常常通过简洁的比喻来阐释深奥的哲理,因此它蕴含着普遍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例如,“外表看似稳固,内里实则空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这类富含哲理的语句,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的智慧和斗争的策略。
(2)富有哲理。
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运用俗谚,是话本以来的语言传统,《水浒传》运用俗谚就比较出色。《红楼梦》则更上一层楼,它创造性的改造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事物的本质。如“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等等。
(3)对俗谚改造运用。
小说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凤姐最多,其次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文字。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便是这类饶有情趣的典型文字。
(4)富于情趣
通过研讨任务,有目标地阅读
读完每一章时,先整体理解,然后重点完成六个研讨任务:
任务1 :把握《红楼梦》的人物关系
任务2 :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任务3 :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任务4 :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任务5 :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任务6 :体会《红楼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