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北京的春节
一、基础达标。
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腊八这天,大人们忙乱,孩子们欢喜。大人们áo( )腊八粥。他们还把suàn bàn
( )放进 xiāng cù( )里,到年底,它们便被泡得色如fěi cuì( ),特别好吃。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zhēn zi( )、lì zi( )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他们喜欢吃这些líng qī bā suì( )儿。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
正月(zhēng zhèng) 蜜饯(jiàn zhàn) 掺和(shèn chān)
分外(fēn fèn) 间断(jiàn jiān) 万象更新(gēng gèng)
3、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元宵节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中秋节
(2)旬 年 时 月 周 日 季
(3)自然资源 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4、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日夜( )( ) 万( )得( ) ( )( )不同
独出( )( ) 悬( )结( ) ( )( )更新
(1)下列词语中,与画“ ”的词语意思不相近的一项是( )。
A.别具匠心 B.别开生面 C.独善其身 D.独辟蹊径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恰逢立春,春回大地, 。 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极富创新色彩,以与之前 的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选词填空)
5、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1)小孩最爱过年,(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还可以放鞭炮。
(2)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3)孩子们(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4)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二、灵活运用。
6、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引号的作用。
(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破折号:( )
(2)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
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破折号:( )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号:( )
(4)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引号:( )
7、下列对《北京的春节》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之情。
B.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C.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D.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赏花灯的欣喜之情。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花生、红枣、核桃、干果”中“干果”是不同类的词语。
B.“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这一组词按时间顺序排列是正确的。
C.《史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不能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猫》《母鸡》《城南旧事》《北京的春节》都是老舍的作品。
9、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加点词造句)
(2)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3)他非常着急。(改为比喻句)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请你也写出一个带古人物姓名的歇后语)
三、碰撞书本。
10、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
①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了“ ”。 与“色如翡翠”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四字词语有 、 等。
②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食物。
(2)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①“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
②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11、按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
(1)本文作者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 、
、 、 时,北京人按老规矩过春节的情景。
(2)本文作者是 ,原名 ,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有话剧《 》、小说《 》。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 。
四、感受阅读。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事,
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第二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
”“ ”,说明灯种类多的词语是“ ”。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
(4)用“ ”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13、对比阅读。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二)围炉团聚(节选)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我们福建,许多地方都有做年糕的习俗,年糕,“年高”也。过年吃一块年糕,预示来年一切都“高”,岁数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高了,家庭的运气也高了,财运滚滚来。在莆田,家家还做一种叫作“红团”的民间食品,用糯米粉做皮,绿豆或糯米拌砂糖做馅儿,然后在朝上的一面涂抹上红颜色,蒸熟后,红艳光鲜,香甜糯软,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生活幸福美满。闽南地区有一种用豆腐皮裹馅儿的食品,叫作五香卷,馅儿是用荸荠、豆面、花生、猪肉等绞成泥。闽北地区吃年糕、芋饺、烧卖、冬果等小吃,喝冬酒,吃腊肉、板鸭等。
大年初一,女儿女婿要回岳父家,送上猪脚和线面,给岳父母做一两件新衣裳。岳父一家请来乡邻一起喝酒,十分热闹。有的地方还要给岳父家送春联、贴春联,给小舅子送铜钱压岁。
(1)用“ ”画出选文(一)的中心句。
(2)两篇选文分别介绍了不同地域春节的特色美食和独特习俗,请阅读选文,填写表格。
选文 地域 特色美食 独特习俗
《北京的春节》 做年菜, ,贴对联和年画, ,吃团圆饭,祭祖, 。
《围炉团聚》 年糕, , ,芋饺,烧卖,冬果,冬酒, , 。 吃年夜饭,做年糕, ,做五 香卷, ,吃 、板鸭, 送岳父母 、新衣裳、春联等。
(3)结合选文(二)画线的句子,我猜想南方“围炉”的意义是( )。
A.全家围坐在炉火旁烤火。
B.全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C.全家团聚在一起庆祝春节
(4)通过选文(一)中的加点词,我体会到 。
(5)两篇选文都把除夕之夜写得很 (详细 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14、课外阅读。
童年的春节
①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②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
③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 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 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 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
④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祭拜祖宗,然后给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 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 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 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⑤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 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一表三千里”的意思是 ,用在这里突出了春节 的特点。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请按顺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事情
母亲:打点新衣鞋帽,做糟肉、卤肉,蒸年糕 父亲:
大年初一 家里: 村里:各村耍“花会”
元宵过后
(3)作者回忆大年初一经历的事情时,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 为什么这样安排
(4)下列对文中画“ ”部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喜欢过年,舍不得过年的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
B.作者舍不得那些被烧掉的灯笼,觉得这样烧掉太可惜了
C.因为过完元宵节就要收心去上学了,作者不喜欢上学
D.因为过年的热闹和年后的安静让作者既留恋春节又有些无奈
(5)我国各地的节日习俗有不同之处,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文中的春节的习俗 简单介绍。
五、拓展延伸。
15、找出与下面诗句对应的节日。(填序号)
A.元宵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E.春节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16、我爱传统节日。
小刚在贴春联时,不小心把下面的三副对联弄乱了,你能把它们正确配对并分出上下联吗 (填序号)
①迎新春年年如意 ②日暖神州万木荣 ③欢欣鼓舞度佳节
④接洪福步步登高 ⑤张灯结彩迎新春 ⑥春回大地千峰秀
(1)上联: 下联:
(2)上联: 下联:
(3)上联: 下联:
17、小练笔。
请你仿照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下面这句话写一段话。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参考答案
1、熬 蒜瓣 香醋 翡翠 榛子 栗子 零七八碎
2、zhèng jiàn chān fèn jiàn gēng
3、(1)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时 日 周 旬 月 季 年
(3)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自然资源
4、不绝 不已 截然 心裁 灯彩 万象 C 万象更新 独处心裁 截然不同
5、(1)不仅 还
(2)虽然 但是
(3)即使 也
(4)虽 可是 而且
6、(1)表补充说明
(2)表解释说明
(3)表引用
(4)表特殊称谓
7、C
8、D
9、(1)这不是谷子,而是狗尾草。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3)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4)张飞穿针一-大眼瞪小眼(粗中有细)。
10、(1) 比喻 蒜的颜色 翡翠的颜色 胆小如鼠 力大如牛
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
(2)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小明和小红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
11、(1)时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2)老舍 舒庆春 茶馆 骆驼祥子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12、(1)、、,,,
(2)放花炮(√) 观花灯(√) 吃元宵(√)
(3)处处 几百盏 各形各色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4)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5)林冲、宋江、鲁智深 贾宝玉、林黛玉 诸葛亮、吕布、曹操 孙悟空、唐僧
13、(1)除夕真热闹。
(2)北京 穿新衣 放鞭炮 守岁 福建 “红团” 五香卷 腊肉 板鸭
做“红团” 喝冬酒 腊肉 猪脚和线面
(3)C
(4)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风俗的重视
(5)详细 突出了除夕最具特色的习俗和美食,表现出人们对春节的重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4、(1)表亲关系可能极为疏远 亲友往来、亲人 团聚
(2)(从上到下)过年的前几天准备 新年的娱乐 换新衣新鞋、祭拜祖宗、给长辈拜年 烧灯笼、小孩子们准备上学
(3)写得最详细的事是耍“花会”。这样安排详略得当,既写出了“花会”这一春节习俗的特点,又突出了家乡春节的热闹隆重。
(4)D
(5)示例:我的家乡一直保持着春节扫尘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将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子天花板、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
15、找出与下面诗句对应的节日。(填序号)BEDC
16、(1)①④ (2)⑥② (3)⑤③
17、操场的一角一群女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跑道上几个同学正在你追我赶,比比谁是“飞毛腿”。最热闹的是操场中间的篮球场,几个男生正在打篮球,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一阵阵地叫好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