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新农乡初级中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6年5月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诗中描写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其中隐隐透露对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这幅画面是:
, 。
6.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描写了秦淮月色朦胧旖旎,船泊岸边景象的诗句是 , 。
7.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以高超的技巧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极为真切的句子是:
, 。
8.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9.古诗中有许多春天景物的描写,融融春意,尽在其中。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描写初春美景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诗句: , 。
作者或出处: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之后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人把孔子和他并称为“孔孟”。(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 ( ) ②如使人之所欲 ( )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 ( )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 )
12.从本文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2分)
1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隐含作者什么思想?(2分)
14.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这种观点影响深远,一脉相承,请你举例说明并简要评价具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人物。(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郑人有逃暑
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①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②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③于身。其阴逾④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衽(rèn):卧席 ②徙(xǐ):移动
③濡(rú):沾湿 ④逾:(通假字,同:愈)同愈,更加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反席于树下( ) ②而拙于用夕矣( )
16.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2分)
1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 藤
⑴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⑵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⑶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⑷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⑸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⑹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⑺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⑻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⑼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⑽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此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⑾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⑿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⒀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⒁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⒂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遣使 ( ) ②不羁 ( )
③应付 ( ) ④倔强 ( )
19.文章开头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古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20.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21.文章叙述何仙姑和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子生子的故事,各有什么作用?(4分)
22.作者在文中说“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23.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你说说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4.自然万物充满诗意地存在,总是有一些自然景观让我们或触目惊心,或肃然起敬,或叹为观止,或浮想联翩。当我们驻足凝望时会引发无限思索。例如李白笔下的天姥山,光未然笔下的黄河,舒婷笔下的橡树。请你也搜索记忆,描写一处你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并谈谈当你面对它时产生的思考。(5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25.选文出自名著 ,这部书的作者是 。(1分)
2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故事情节?(2分)
27.从这段文字中分别能看出诸葛亮与司马懿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 (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8.“青春书架——好书伴我行”活动正蓬勃展开,在宣传橱窗里张贴着同学们推荐的各种各样的作品。这种热情也感染了你,你推荐的是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呢?请在推荐理由栏里附百字左右的文字加以说明。
(二)作文(50分)
29.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题目:这也是一种力量
作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两只陌生的蜗牛在某个路口相遇了,它们彼此碰了碰触角,互相问候,然后继续向前爬去。但不幸的是它俩有了相同的想法:对方这么急着朝我来过的路爬去,肯定有什么事,一定是那路上有许多宝贝我没发现。这样想着,两只蜗牛便同时折转头,朝来路爬去。在同一个路口,两只蜗牛又相遇了,它们又彼此友好地碰了碰触角,各自继续往前爬去。忙碌了一辈子的蜗牛不知不觉的中又爬回了起点。
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除诗歌外),要自由,有创意地抒写。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没空1分,少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1.悠然见南山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人有悲欢离合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无题》李商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10. 战国(0.5分) 儒 (0.5分)
11.①通“避”,躲避。(0.5分) ②如果,假使 (0.5分)
③指优厚的俸禄 (0.5分) ④通“向”,原先,从前。 (0.5分)
12.舍生取义 (1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①qiǎn ②jī ③yìng ④jué (共2分,每小题0.5分)
19.(共3分,答出修辞1分,用意2分)反复、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渲染“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做铺垫。
20.(共3分)惊奇——敬慕——担心——景仰(答三点就得3分)
21.(共4分,每一个采分点2分,意思对即可。)叙述何仙姑和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做了铺垫。(2分)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中心。(2分)
22.(共4分,意思对即可)做人艰辛,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之时,我们要像古藤那样善于借助于身边的有利条件,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面对生活我们要像古藤一样坚强,独立,不屈。
23.(共4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类似古藤的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精神的礼赞和敬重之情。
24.(共5分,描写自然景观2分,不能是人文景观。谈自己思考3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25.《三国演义》 罗贯中 (1分)
26.空城计(2分)
27.诸葛亮:足智多谋,泰然自若。 司马懿:多疑。 (2分)
二.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