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地球——水的星球》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7 《地球——水的星球》课件(29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08 09:08:31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下册
7.地球——水的星球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3.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透明计算纸、地图(最好为等积投影地图);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问题导入
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
有水
有空气
有生命
观察地球仪,通过它你发现了什么?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各种颜色分别代表:
①蓝色:海洋、湖泊、河流等。
②绿色:陆地、植被等。
③黄色、褐色:山脉、丘陵等。
④白色:冰川、雪山等。
观察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种类?
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谁更大呢?
陆地
陆地面积,指陆地的表面积。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洋淹没的部分,由大陆、岛屿、半岛和地峡几部分组成。
陆地
海洋面积,指海洋的表面积。
海洋,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
观察步骤



①打开世界地形图,平整地铺在桌面上。
②在地形图上方,铺上每格1平方厘米的透明方格纸,格子线与地图边框对齐。
③数一数地形图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大约各占多少格。
想一想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呢?
遇到半格、小格、大半格怎么办?
数格子技巧
①用横着数或竖着数的方式进行;
②以打“√”的形式将海洋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③以打“×”的形式将陆地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算一格
舍弃
两个半个凑成一格
观察记录表
组数 陆地格数 海洋格数 相差格子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知识小结
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的星球,
表面积有70%左右是液态水,
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资料阅读
陆地总面积约1.5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等六块。
资料阅读
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地球上可用于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只占2%。
查看第1课中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对比一下,地球和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都是球体,地球和月球都是行星。
不同点:地球上有水、生命和空气;
月球质量小、温差大、真空;
太阳巨大、发光发热、高温、气体星球。
通过观察,你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在地球表面,“海多陆少”,
海洋占表面积的71%,
陆地只占29%。
你认为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①水是地球上的生命源泉;
②水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构成物质;
③水是影响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
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课堂总结
地球——水的星球
海洋
面积大
约占71%
陆地
面积小
约占29%
小试牛刀
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_______的星球。

小试牛刀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小试牛刀
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是因为( )。
A.地球上有大面积的森林
B.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
C.地球上有许多的草原
B
本课结束,下次见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课题名 地球——水的星球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教学难点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透明计算纸、地图(最好为等积投影地图);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 学生结合前面几课学习的知识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地球有水、有空气、有生命。 教师谈话:我们看地球,就像一个“水的星球”。那地球上有多少水?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多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提问“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比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差异,激发对地球独特性的思考。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小结,聚焦地球拥有水、空气和生命的特点,为接下来探究地球上有水的特点做好铺垫。 探索新知 (一)观察地球仪 1.教师谈话: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 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教师分发地球仪给各小组学生,并提问:观察地球仪,通过它你发 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观察,并记录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播放科普视频《地球仪》,继续认识地球仪。 教师小结:月球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背面反而少很多。 3.教师继续谈话:地球仪上各种颜色分别代表的意义,比如蓝色、绿色、黄色、褐色和白色所指示的意义。 4.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种类? 学生观察并发言。 教师小结:常见的水域有海洋、河流、冰川、湖泊等。 教师播放科普视频《地球上的水域》,了解常见的水域类型。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观察地球仪,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布和水域类型,激发探究兴趣。结合科普视频《地球仪》和《地球上的水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球模型和水域类型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地球水资源分布和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培养观察、合作和归纳能力。 (二)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比较 1.教师提问: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谁更大呢?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猜想。 2.教师科普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知识。 3.教师提问:我们手头只有世界地图和透明格子纸,你有什么方法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数格子。 4.教师讲解详细的操作步骤。 教师借着步骤里的细节提问:想一想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呢?遇到半格、小格、大半格怎么办? 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 教师点拨数格子的技巧。 5.学生观看操作视频后,各自拿着工具去数格子,记录陆地和海洋所占的格子数。 教师小结:根据数据可以看出,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6.教师谈话: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的星球,表面积有70%左右是液态水,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7.学生阅读陆地和海洋面积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陆地与海洋面积的差异,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陆 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猜想,随后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并引入使用透明 格子纸在世界地图上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两者的面积。通过观看演示 视频后亲自实践,学生不仅能够直观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 概念,还能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加深对地球表面构成的认识。这样的 设计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研讨与拓展 1.教师提问:查看第1课中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对比一下,地球和 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相同点:都是球体,地球和月球都是行星。 不同点:地球上有水、生命和空气;月球质量小、温差大、真空; 太阳巨大、发光发热、高温、气体星球。 2.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有什 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在地球表面,“海多陆少”,海洋占表面积的71%,陆地 只占29%。 3.教师提问:你认为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 ①水是地球上的生命源泉; ②水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构成物质; ③水是影响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 4.教师谈话: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被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5.学生观看视频《如果抽干地球上海洋的水会怎样》,直观地感受水存在的意义。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对比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特性,深化学生对地球独特性的理解。首先,借助维恩图分析三者的异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因水、空气和生命的存在而与众不同。接着,探讨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面积的比例,强调“海多陆少”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随后提问地球水资源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巩固其对生态系统关键作用的认识。最后,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直观感受若无海洋,地球将失去支持生命的条件,从而激发他们对探索宇宙中水与生命关系的兴趣,并培养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_______的星球。 答案:水 2.判断题: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答案:× 3.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是因为( )。 A.地球上有大面积的森林 B.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 C.地球上有许多的草原 答案:B
教学反思 《地球——水的星球》这堂课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实践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地球水资源及其分布的兴趣。课程开始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区别,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球上独特的水资源上。在探索新知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不仅加深了对地球表面特征的理解,也培养了细致观察的习惯。特别是使用透明格子纸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陆地与海洋面积的比例,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观察地球仪并讨论其颜色代表的意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普视频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研讨与拓展部分通过维恩图对比地球与其他天体,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对于地球的重要性。此外,探讨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数格子环节,有些学生在处理半格等特殊情况时遇到了困难,说明这部分内容需要更详细的指导或示范。另外,虽然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应确保视频内容紧密贴合教学目标,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总体而言,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未来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互动元素,以及针对具体操作细节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