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名校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名校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06:27:33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名校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一、语言积累与梳理;(23分)
1.(2025四上·成华期末)我会读,我会填;读拼音,填词语。
yán jiū shū shì guàn gài jiāng yìng
hén jì bó dòu kuì bài yīn qiè
【答案】研究;舒适;灌溉;僵硬;痕迹;搏斗;溃败;殷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研究”的“究”是穴字头,下面是“九”;“舒适”的“舒”右边是“予”;“灌溉”都是三点水,左右结构;“僵硬”的“僵”是单人旁,左右结构;“痕迹”的“痕”是病字头,里面是“艮”;“搏斗”的“搏”是提手旁,左右结构;“溃败”的“溃”是三点水,右边是“贵”;“殷切”的“殷”右边是“殳”;
故答案为:研究;舒适;灌溉;僵硬;痕迹;搏斗;溃败;殷切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5四上·成华期末)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答案】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鱼”的家称为“鱼塘”;“羊”的家称为“羊圈”;“马”的家称为“马厩”;“牛”的家称为“牛棚”。
【点评】题目考查对动物的家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2025四上·成华期末)读一读,填一填。(填序号)
①莲藕 ②辣椒 ③西红柿 ④红薯 ⑤韭菜
今日菜谱
主食:(④) 饭    馅儿饺子
炒菜:    炒牛肉    炒鸡蛋
汤:    炖排骨  
【答案】⑤;②;③;①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生活常识,“韭菜”可以作为“饺子的馅儿”;炒菜可以炒辣椒、西红柿炒鸡蛋;汤可以用莲藕炖排骨;
故答案为:⑤②③①
【点评】题目考查对菜肴相关生活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2025四上·成华期末)读一读,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写清楚推荐的是什么地方。 B.写清楚这个地方在哪里。
C.写清楚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D.推荐理由不用写充分。
【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推荐一个地方应该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名称以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阅读各项,D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推荐一个地方的相关写作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二、阅读鉴赏与探究(47分)
(2025四上·成华期末)感悟人物智慧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____。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
5.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但是有几句忘记了,你能帮他补全吗?
6.文中写其他孩子一看到路旁的李子树结那么多李子,就都跑去摘李子了,只有王戎没有去。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
7.表达文中写道:“人问之。”假如你就是那个问王戎的人,你会怎么问呢?
8.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我是从“   ”这一句话中体会到的。
【答案】5.尝与诸小儿游;取之,信然
6.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7.王戎,大家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呢?
8.善于观察、思考;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5.结合课文内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结合课文,把句子写正确。
故答案为:尝与诸小儿游;取之,信然
6.结合文中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描写了其他孩子一看到路旁的李子树结那么多李子,就都跑去摘李子了,只有王戎没有去。
故答案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7.结合上下文,别人可能会问:“王戎,大家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呢?”,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王戎,大家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呢?
8.结合文中描写,“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善于观察、思考;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025四上·成华期末)阅读理解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这次去,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刘备叹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读故事,梳理内容
9.请你默读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填空。
访求人才—   —   
10.成成想讲一个喜欢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该作好哪些准备呢? (  )(多选)
A.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
B.把故事打印出来,记不住的地方照着读。
C.把重要信息写在小卡片上。
D.把故事背下来,一字不漏地讲给同学听。
【答案】9.三顾茅庐;出山相助
10.A;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9.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刘备四处寻访人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后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结合故事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三顾茅庐;出山相助
10.结合短文内容以及相关知识,AC两项表述正确;B项中“记不住的地方照着读”不符合讲故事的要求;“一字不漏地讲给同学听”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C
(2025四上·成华期末)感悟家国情怀
【材料1】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____”的响亮回答。
【材料2】
1894年7月,日本军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甲午战争爆发。
同年9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战舰“致远”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邓世昌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仍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邓世昌英勇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情,他虽然为国捐躯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摘自《海军将领邓世昌》,有删改
11.读【材料1】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2.读【材料1】,加点词“劝慰”能换成“安慰”吗? 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
13.读【材料1】,填在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振兴中华,发奋图强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C.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D.振兴中华,发奋读书
14.读【材料2】中画横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写下你的批注。
批注:   
15.读【材料2】,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12.不能。“劝慰”“安慰”都有使人心情安适的意思,但“劝慰”比“安慰”多了劝解的意思。女人受到欺辱时,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劝解安慰女人,更能说明当时“中华不振”的程度。
13.B
14.这段话通过“慷慨激昂”“宣布”“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刻画了邓世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爱国形象。
15.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英勇抗敌,后来驾驶“致远”欲撞沉日军“吉野”,最后“致远”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又敢”改成“都不敢”,去掉“呢”,把问号改成句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12.“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这句中“劝慰”意思是劝告、安慰,“安慰”意思是使人心情安适,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不同,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不能。“劝慰”“安慰”都有使人心情安适的意思,但“劝慰”比“安慰”多了劝解的意思。女人受到欺辱时,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劝解安慰女人,更能说明当时“中华不振”的程度。
13.结合课文内容,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____”的响亮回答。这句应该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
14.邓世昌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这句是对邓世昌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邓世昌不怕牺牲、誓死报国的情怀。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这段话通过“慷慨激昂”“宣布”“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刻画了邓世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爱国形象。
15.结合材料2,主要描写了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抗敌,最后誓死撞击敌舰,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英勇抗敌,后来驾驶“致远”欲撞沉日军“吉野”,最后“致远”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16.(2025四上·成华期末)子任务二:讲历史人物故事;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1)讲之前,好好读一读故事,最好把故事背下来。
(2)可以把重要信息写在小卡片上,帮助记忆。
(3)为了不影响讲故事的效果,听众有疑惑的地方,不用作说明。
(4)讲的时候,注意语气。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讲述更生动。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结合讲故事相关常识,这项表述正确。
(2)结合讲故事的相关技巧,这项表述正确。
(3)结合相关知识,为了保证讲故事的效果,对于听众的疑问,可以进行说明,这项表述错误。
(4)结合相关知识,讲故事注意语气,配合恰当的肢体和语气,便于故事的描述,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
【点评】题目考查对讲故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三、习作表达与交流(30分)
17.(2025四上·成华期末)生活万花筒
完成习作:根据本次任务主题与上面的提示,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
要求: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答案】生活万花筒
生活就像万花筒。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事情是给爷爷画眼镜。
一年暑假,我去爷爷家。爷爷在后院干活,我在家里玩,我很无聊,就去后院找爷爷。我看见爷爷在树下睡觉,我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往家跑,拿出水彩笔,我不知道爷爷是否睡着了,我就叫了两声爷爷,看爷爷没有醒,我就放心了。我把爷爷画成了一只大熊猫,我画完后就跑了。
爷爷醒来后继续干活。干了二个时辰,干完后,就到了中午了,爷爷要去洗手吃饭,刚一进屋,奶奶就快笑抽了,爸爸看见了也笑的肚子疼,爷爷很纳闷,说:“你们傻笑什么呢 ”爸爸和奶奶并没有告诉爷爷事实,还是继续笑着。我在爷爷后面偷偷跟着爷爷,笑的牙都快掉了。爷爷进了卫生间,我躲在门外,观察着爷爷的一举一动。爷爷刚进卫生间的门就看见了自己的熊猫脸,很生气,正好看见我在门外偷偷的看着自己,我的笑容慢慢消失了,撒腿就跑,没有一点停顿,因为我知道,如果慢了的话,我可能就要面临着生命危机了!爷爷拿着旁边的扫帚追了我两三圈。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还是天真的,正因为这样,我的童年才更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感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生活万花筒”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开玩笑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名校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一、语言积累与梳理;(23分)
1.(2025四上·成华期末)我会读,我会填;读拼音,填词语。
yán jiū shū shì guàn gài jiāng yìng
hén jì bó dòu kuì bài yīn qiè
2.(2025四上·成华期末)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3.(2025四上·成华期末)读一读,填一填。(填序号)
①莲藕 ②辣椒 ③西红柿 ④红薯 ⑤韭菜
今日菜谱
主食:(④) 饭    馅儿饺子
炒菜:    炒牛肉    炒鸡蛋
汤:    炖排骨  
4.(2025四上·成华期末)读一读,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写清楚推荐的是什么地方。 B.写清楚这个地方在哪里。
C.写清楚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D.推荐理由不用写充分。
二、阅读鉴赏与探究(47分)
(2025四上·成华期末)感悟人物智慧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____。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
5.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但是有几句忘记了,你能帮他补全吗?
6.文中写其他孩子一看到路旁的李子树结那么多李子,就都跑去摘李子了,只有王戎没有去。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这个意思?
7.表达文中写道:“人问之。”假如你就是那个问王戎的人,你会怎么问呢?
8.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我是从“   ”这一句话中体会到的。
(2025四上·成华期末)阅读理解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这次去,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刘备叹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读故事,梳理内容
9.请你默读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填空。
访求人才—   —   
10.成成想讲一个喜欢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该作好哪些准备呢? (  )(多选)
A.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
B.把故事打印出来,记不住的地方照着读。
C.把重要信息写在小卡片上。
D.把故事背下来,一字不漏地讲给同学听。
(2025四上·成华期末)感悟家国情怀
【材料1】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____”的响亮回答。
【材料2】
1894年7月,日本军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甲午战争爆发。
同年9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战舰“致远”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邓世昌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仍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邓世昌英勇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情,他虽然为国捐躯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摘自《海军将领邓世昌》,有删改
11.读【材料1】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2.读【材料1】,加点词“劝慰”能换成“安慰”吗? 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
13.读【材料1】,填在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振兴中华,发奋图强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C.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D.振兴中华,发奋读书
14.读【材料2】中画横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写下你的批注。
批注:   
15.读【材料2】,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6.(2025四上·成华期末)子任务二:讲历史人物故事;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1)讲之前,好好读一读故事,最好把故事背下来。
(2)可以把重要信息写在小卡片上,帮助记忆。
(3)为了不影响讲故事的效果,听众有疑惑的地方,不用作说明。
(4)讲的时候,注意语气。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讲述更生动。
三、习作表达与交流(30分)
17.(2025四上·成华期末)生活万花筒
完成习作:根据本次任务主题与上面的提示,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
要求: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研究;舒适;灌溉;僵硬;痕迹;搏斗;溃败;殷切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研究”的“究”是穴字头,下面是“九”;“舒适”的“舒”右边是“予”;“灌溉”都是三点水,左右结构;“僵硬”的“僵”是单人旁,左右结构;“痕迹”的“痕”是病字头,里面是“艮”;“搏斗”的“搏”是提手旁,左右结构;“溃败”的“溃”是三点水,右边是“贵”;“殷切”的“殷”右边是“殳”;
故答案为:研究;舒适;灌溉;僵硬;痕迹;搏斗;溃败;殷切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相关知识,“鱼”的家称为“鱼塘”;“羊”的家称为“羊圈”;“马”的家称为“马厩”;“牛”的家称为“牛棚”。
【点评】题目考查对动物的家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答案】⑤;②;③;①
【知识点】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生活常识,“韭菜”可以作为“饺子的馅儿”;炒菜可以炒辣椒、西红柿炒鸡蛋;汤可以用莲藕炖排骨;
故答案为:⑤②③①
【点评】题目考查对菜肴相关生活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内容,推荐一个地方应该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名称以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阅读各项,D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推荐一个地方的相关写作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答案】5.尝与诸小儿游;取之,信然
6.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7.王戎,大家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呢?
8.善于观察、思考;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5.结合课文内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结合课文,把句子写正确。
故答案为:尝与诸小儿游;取之,信然
6.结合文中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描写了其他孩子一看到路旁的李子树结那么多李子,就都跑去摘李子了,只有王戎没有去。
故答案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7.结合上下文,别人可能会问:“王戎,大家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呢?”,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王戎,大家都去摘李子了,你怎么不去呢?
8.结合文中描写,“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结合文中句子,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善于观察、思考;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答案】9.三顾茅庐;出山相助
10.A;C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9.结合文中描写,主要描写了刘备四处寻访人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后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结合故事内容,进行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三顾茅庐;出山相助
10.结合短文内容以及相关知识,AC两项表述正确;B项中“记不住的地方照着读”不符合讲故事的要求;“一字不漏地讲给同学听”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AC
【答案】1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12.不能。“劝慰”“安慰”都有使人心情安适的意思,但“劝慰”比“安慰”多了劝解的意思。女人受到欺辱时,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劝解安慰女人,更能说明当时“中华不振”的程度。
13.B
14.这段话通过“慷慨激昂”“宣布”“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刻画了邓世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爱国形象。
15.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英勇抗敌,后来驾驶“致远”欲撞沉日军“吉野”,最后“致远”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又敢”改成“都不敢”,去掉“呢”,把问号改成句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12.“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这句中“劝慰”意思是劝告、安慰,“安慰”意思是使人心情安适,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不同,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不能。“劝慰”“安慰”都有使人心情安适的意思,但“劝慰”比“安慰”多了劝解的意思。女人受到欺辱时,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劝解安慰女人,更能说明当时“中华不振”的程度。
13.结合课文内容,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____”的响亮回答。这句应该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
14.邓世昌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这句是对邓世昌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邓世昌不怕牺牲、誓死报国的情怀。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这段话通过“慷慨激昂”“宣布”“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刻画了邓世昌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爱国形象。
15.结合材料2,主要描写了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抗敌,最后誓死撞击敌舰,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英勇抗敌,后来驾驶“致远”欲撞沉日军“吉野”,最后“致远”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16.【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结合讲故事相关常识,这项表述正确。
(2)结合讲故事的相关技巧,这项表述正确。
(3)结合相关知识,为了保证讲故事的效果,对于听众的疑问,可以进行说明,这项表述错误。
(4)结合相关知识,讲故事注意语气,配合恰当的肢体和语气,便于故事的描述,这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
【点评】题目考查对讲故事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7.【答案】生活万花筒
生活就像万花筒。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事情是给爷爷画眼镜。
一年暑假,我去爷爷家。爷爷在后院干活,我在家里玩,我很无聊,就去后院找爷爷。我看见爷爷在树下睡觉,我就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我往家跑,拿出水彩笔,我不知道爷爷是否睡着了,我就叫了两声爷爷,看爷爷没有醒,我就放心了。我把爷爷画成了一只大熊猫,我画完后就跑了。
爷爷醒来后继续干活。干了二个时辰,干完后,就到了中午了,爷爷要去洗手吃饭,刚一进屋,奶奶就快笑抽了,爸爸看见了也笑的肚子疼,爷爷很纳闷,说:“你们傻笑什么呢 ”爸爸和奶奶并没有告诉爷爷事实,还是继续笑着。我在爷爷后面偷偷跟着爷爷,笑的牙都快掉了。爷爷进了卫生间,我躲在门外,观察着爷爷的一举一动。爷爷刚进卫生间的门就看见了自己的熊猫脸,很生气,正好看见我在门外偷偷的看着自己,我的笑容慢慢消失了,撒腿就跑,没有一点停顿,因为我知道,如果慢了的话,我可能就要面临着生命危机了!爷爷拿着旁边的扫帚追了我两三圈。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还是天真的,正因为这样,我的童年才更快乐。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生活感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生活万花筒”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小时候和爷爷开玩笑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