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专项训练)-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专项训练)-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8 00: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读书吧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小测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必读书目有《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节课主要给同学们讲解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本专题主要分为名著导读和阅读小测两个部分。
阅读小测
《鲁滨逊漂流记》精讲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作品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 1719 年 4 月 25 日。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 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讲述
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 28 年 2 个月零 19 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二、作者介绍
丹尼尔 笛福(1660 年 - 1731 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 “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 和 “现代新闻业之父” 等。其作品可读性强。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三、故事梗概
流落荒岛:鲁滨逊在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
初建家园: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还种植了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遇见野人: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年后,鲁滨逊偶然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个脚印。不久,他又发现了人骨和生过火的痕迹,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 24 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准备杀死并吃掉的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 “星期五”。此后,“星期五” 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回归故乡:在岛上生活了 28 年后,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四、人物分析
鲁滨逊
性格特点:坚毅、勇敢、乐观、聪明、勤劳。
分析:
他在荒岛上独自生活多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生活资源,没有丝毫退缩和放弃。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断创造条件改善生活,从搭建住所、种植粮食到制作生活用品等,充分展现了他的坚毅和勤劳。在遇到野人等危险情况时,他冷静应对,勇敢地保护自己并救出 “星期五” ,体现了他的勇敢。同时,他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并最终回到文明社会。
星期五
性格特点:忠诚、善良、朴实、勇敢。
自从被鲁滨逊救出后,他就对鲁滨逊忠心耿耿,成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得力助手和亲密伙伴。他积极学习鲁滨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鲁滨逊一起劳作。在面对危险时,他毫不畏惧,勇敢地与鲁滨逊并肩作战,展现出他的勇敢。他的善良和朴实也体现在他与鲁滨逊的日常相处中,对鲁滨逊充满感激和尊重。
五、重点情节分析
鲁滨逊制作陶器
情节: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需要容器来储存食物和水等。他尝试用泥土制作陶器,经过多次失败,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制作方法和烧制温度,最终成功制作出了实用的陶器。
分析:这一情节体现了鲁滨逊的坚持不懈和创新精神。制作陶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没有相关经验,完全凭借自己的摸索和尝试。多次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而是不断改进,这反映出他面对困难时不轻易言败的品质。同时,他能够想到制作陶器来满足生活需求,也显示出他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救星期五
情节:鲁滨逊发现一群野人带着俘虏来到岛上准备举行人肉宴,他出于正义和善良,决定解救其中一名俘虏。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武器,成功击退野人,救下了 “星期五” 。
分析:这一情节突出了鲁滨逊的勇敢和善良。面对数量众多的野人,他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采取行动。解救 “星期五” 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敢,更体现了他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一事件也改变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星期五” 成为他的伙伴,两人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描写鲁滨逊制作工具的过程、种植粮食的细节等,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在荒岛上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劳。
心理描写:通过对鲁滨逊的心理描写,如他在面对危险、孤独时的内心想法,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鲁滨逊漂流记》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笛福凭借《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B.马克·吐温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
C.著名作家郭沫若被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D.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最出名的作品是《童年》
2.《鲁滨逊漂流记》中流落荒岛、顽强求生是发生在(  )身上的事情。
A.爱丽丝 B.鲁滨逊 C.汤姆 索亚 D.尼尔斯
3.六年级,我们阅读了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等,下面不是以上名著中故事情节的是(  )
A.流落荒岛 B.大海中的白银
C.洞中寻宝 D.掉进兔子洞
4.下列作品与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B.《骑鹅旅行记》——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
C.《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D.《格列佛游记》——乔纳森 斯威夫特——英国
5.在故事分享中,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收获完成了四幅作品,以下选项中有误的一项( )
A.四幅作品按照顺序书名分别是《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传》《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笛福。
C.《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都有怀乡之情。
D.我们在写作品名著梗概的时候可以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进行概括筛选,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6.下面一段话中的“他”是哪部名著中的什么人物?(  )
想到这里,他突然记起,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模样了。妈妈一定会认不出他来。
A.《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
B.《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
7.下面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狐狸斯密尔因为没有参加“鹤之舞表演大会”而受到了严厉的惩办,被驱逐出境。
B.《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刷墙时耍了一个花招,让所有路过的男孩子都以能够替他刷墙为荣,并且给了他很多小礼物。
C.《鲁滨逊漂流记》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主人公鲁滨逊共四次出海,第三次出海时,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沦为奴隶,逃出来后抵达巴西。
D.《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本想阻止一只大雄鹅飞走而爬上了鹅的背,开启了一场“骑鹅旅行记”。
8.下列情节中与《鲁滨逊漂流记》无关的一项是( )
A.种植大片的咖啡豆。 B.用木头和船帆搭起帐篷。
C.有一条狗、两只猫陪伴着他。 D.与野人“星期五”共同生活。
9.下面的句子是对不同名著的评论,书名和评论不相一致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本经典的冒险小说,其中充满了勇气、创造力和求生精神。——《鲁滨逊漂流记》
B.这本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尼尔斯变形成了一个拇指大小的人儿,他骑上鹅背,跟随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骑鹅旅行记》
C.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诠释罢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D.苦难的童年和辛酸的人间生活使他切身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痛苦,残酷的虐待和压迫培养了他的反抗精神。——《童年》
10.《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第三次航海经历的事情是( )
A.救星期五 B.经营种植园 C.做独木舟 D.写落难日记
11.“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这是对( )一书的评价。
A.《汤姆·索亚历险记》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C.《鲁滨逊漂流记》 D.《爱丽丝梦游仙境》
12.下面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鹅旅行记》中狐狸斯密尔因为没有参加“鹤之舞表演大会”而受到了严厉的惩办,被驱逐出境。
B.《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刷墙时耍了一个花招,让所有路过的男孩子都以能够替他刷墙为荣,并且给了他很多小礼物。
C.《鲁滨逊漂流记》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主人公鲁滨逊共四次出海,第三次出海时,遇到了土耳其海盗,被俘虏,沦为奴隶,逃出来后抵达巴西,在那里买了植物园。
D.《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13.《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得了什么病?他是怎样治好这种病的?(  )
A.肺炎祈祷 B.头疼星期五帮忙
C.感冒没有治疗 D.疟疾用烟草治疗
14.“上面,楼上住的是几个染了大胡子的波斯人,而地下室里住了一个卖羊皮的黄皮肤卡尔梅克老头。下楼梯可以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是摔倒的话就滚下去,这我一清二楚。可是这关水什么事?简直乱套了。”这个片段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填序号)
A.《鲁滨逊漂流记》B.《汤姆·索亚历险记》C.《童年》D.《爱的教育》
二、填空题
15.知情节 请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对应起来,完成表格。(填序号)
①没法估算日子 ②用羊油、麻絮 ③小岛上没有生活物资
④在大十字架上刻痕 ⑤没有灯 ⑥山洞周围插上木桩
⑦防范野兽、野人 ⑧返回船上寻找,搬回到岸上
遇到的困难 解决的办法或途径
16.根据描述,猜名著人物。
(1)他十四岁左右,淡黄色的头发,瘦高的身材。这个男孩是个令父母头疼的小家伙,他顽皮粗野,懒惰无比,只喜欢睡大觉、吃饭,外加调皮捣蛋。
人物: 出自《骑鹅旅行记》
(2)这些战斗被那个逃跑的俘虏看在眼里,他停了下来,脸色煞白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估计他是被枪声和打枪时的火花吓到了,他惊恐地看着我,看着我手中的“玩意儿”,两腿直打哆嗦,想跑又不敢跑。
人物: 出自《鲁滨逊漂流记》
17.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中,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至少写出4点)
(2).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读书”系列活动,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阅读的目的不同,选择的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通常有这样几种阅读方法:
方法1:浏览书中的目录,然后选择重要的章节详细阅读。
方法2:浏览故事内容,梳理故事梗概。
方法3:找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材料二】在阅读活动中,每位同学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读书的感想,可以由文本中主人公的经历产生,可以由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产生,也可以由文本写作的意图产生。
18.根据【材料一】选一选。
豆豆要给4岁的妹妹讲《丑小鸭》这个故事,他最好采用 (选择“方法1”“方法2”或“方法3”)的阅读方法。豆豆要想了解唐朝这段历史,在阅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时,他最好采用 (选择“方法1”“方法2”或“方法3”)的阅读方法。
19.豆豆同学读完一本书就写一个读后感,请你根据【材料二】选一选,猜出他读了哪几本书。(填序号)
A.《爱丽丝漫游仙境》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C.《西游记》 D.《鲁滨逊漂流记》
E.《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F.《狼王梦》
(1)《善于一个人坚守——读( )有感》
(2)《跟着书本去旅行,感受异国地理风貌——读( )有感》
(3)《走进紫岚,走进动物情感世界——读( )有感》
(4)《人生也是经历磨难的修行——读( )有感》
20.经典赏读。
①到了十一月,我开始期盼收获麦子和稻子。可是,我突然发现,我有可能颗粒无收,因为好几种敌人威胁着庄稼,而且很难驱散。一开始是山羊和野兔。它们尝到了禾苗叶的甜味后,就整天整夜地守在庄稼地里。结果,禾苗叶还没来得及长成茎秆儿,就被这些动物吃完了。
②对此,我实在没办法,只能做道树篱把庄稼地围起来。为了尽早使庄稼得到保护,我还得赶紧把树篱做好,所以做起来特别辛苦。好在这块地面积不大,我用了不到三个星期的时间把它完全围起来。白天,我守在庄稼旁,打死了一些动物。晚上,我安排狗看守,我把狗拴在门外的木桩上,让它监夜吠叫。果然,那些敌人很快就放弃了这里。谷物开始茁壮成长,很快就要成熟了。
③没有了山羊和野兔的破坏,庄稼结穗了,可各种各样的飞禽却围了过来。不但围在田地周围,还有好多藏在田地里。这让我很心痛,觉得这些飞禽几天后就会吞噬(shì)我所有的希望,我也会挨饿,也没法再种任何庄稼。我下决心要保护好我的粮食,所以情愿整天整夜地在田地里守着。我站在庄稼地旁,给枪上好膛。离开的时候,我看到那些偷吃贼都站在周围的树上,好像在特地等我走开。果不其然,我一离开它们的视线,它们就一个个又飞到谷物上。想到它们现在吃的每一粒谷子,以后对我来说都是五升的量,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没耐心继续等更多的鸟飞来,立刻走到树木那儿,举起枪对着它们就打,一下打死了三只。我把打死的鸟捡起来,用链子吊起来,以警戒其他的鸟。我们英国就是这样惩罚臭名远扬的盗贼的。没想到,我这种杀鸡儆(jǐng)猴的方法非常奏效,因为那些飞禽不仅再也没有到庄稼地来偷吃,而且连岛上的这一片地都不敢来了,我再也没有看到过一只鸟在附近盘旋。
④这样的结果让我非常高兴。到了一年的第二个收获季,也就是十二月底的时候,我收割了庄稼。
——节选自六年级“快乐读书吧”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吞噬:
杀鸡儆猴: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短文中画“______”句子,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1处即可)
(4)读完整本书,几位同学对小说内容进行了交流,正确的一项是    
A.小敏:鲁滨逊去非洲航海途中遭遇海难,以惊人毅力度过了26年的荒岛生活。
B.小菲:作者借鲁滨逊的经历告诉读者: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被其吓倒,都应以冷静理性、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
C.轩轩:鲁滨逊为了实现自己的航海梦想,主动流落荒岛去探险,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奋斗者形象。
D.涛涛:小说展现了鲁滨逊刚毅、野蛮、舍己为人、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
(5)读书推荐课上,琳琳想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可不知该怎么表达,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整本书阅读,帮她写一写推荐理由。
理由一:
理由二:
整本书共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舍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他们叫作缸。
②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他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他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③我大棚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④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⑤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2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制作瓦罐失败。
B.鲁滨逊将做出来的瓦棚放进大柳条筐里防潮。
C.鲁滨逊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
D.鲁滨逊经过多次尝试和研究,终于制作出了瓦罐和锅子。
22.鲁滨逊是如何发现制作陶器的方法的( )
A.在野外发现的 B.在火堆里发现的
C.在书里看到的 D.“星期五”教他的
23.鲁滨逊认为“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的原因是( )
A.陶土太软
B.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
C.没有控制好火力
D.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
24.你从文字中感受到鲁滨逊是个怎么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文中鲁滨逊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和文中不一样的结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A B A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A D C
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不是英国的。被誉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是因为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短篇小说,像《竞选州长》等。
C.“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是高尔基,不是郭沫若。郭沫若主要成就在新诗、历史剧等领域。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外国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一文讲述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流落到无人荒岛。他在荒岛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无数困难,独自生活了多年。在岛上,他先寻找合适的住所,之后种植粮食、驯养牲畜、制作工具等,以维持生存。他还遭遇过疾病、野兽等威胁,但都顽强应对。因此可知“流落荒岛、顽强求生”是《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
A.“流落荒岛”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情节,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流落荒岛。
B.“大海中的白银”是《骑鹅旅行记》中的情节。
C.“洞中寻宝”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情节。
D.“掉进兔子洞”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情节,爱丽丝在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时,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
B.《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经典名著、作家作品及实践作业。
A.从图三中“诸葛亮治蜀”可知,这幅作品出自《三国演义》。
故选A。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
“想到这里,他突然记起,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模样了。妈妈一定会认不出他来。”出自《骑鹅旅行记》,原文为:想到这里,他突然记起,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模样了。妈妈一定会认不出他来,她会把他当成一头奇怪的小野兽关到笼子里的,然后让邻居们来欣赏。也可能比这更糟:或许她会把他卖到动物园里去!
《骑鹅旅行记》中小男孩尼尔斯调皮捣蛋,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小的小人儿,担心妈妈认不出他来。
故“他”指《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
故选B。
7.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积累。
A.在《骑鹅旅行记》的“鹤之舞表演大会”的情节中,狐狸斯密尔因为破坏了节日的和平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A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鲁滨逊漂流记》,文章叙述了英国人鲁滨逊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勇敢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B.根据文中“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可知与《鲁宾逊漂流记》有关。
C.根据文中“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可知与《鲁宾逊漂流记》有关。
D.根据文中“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逊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可知与《鲁宾逊漂流记》有关。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
C.“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诠释罢了。”这是法国作家卢梭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评论。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对外国名著知识的积累。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第三次出海时遇到了土耳其海盗,他被俘虏并成为奴隶。后来,鲁滨逊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平安抵达巴西经营种植园,开始庄园生活。
故选B。
11.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作者是塞尔玛 拉格洛夫,法国女作家。1909年因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性。
故选B。
12.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积累。
A.《骑鹅旅行记》的“鹤之舞表演大会”的情节中,狐狸斯密尔因为破坏了节日的和平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阅读。
结合《鲁滨逊漂流记》中“六月二十五日时,鲁滨逊发疟疾很厉害。六月二十七日疟疾再次发作,且来势很凶。后来鲁滨逊想起用烟叶来治病,睡了一觉,醒来时鲁滨逊觉得精神焕发,身体也完全恢复了活力。”可知,鲁滨逊在岛上得了疟疾,他是用烟叶来治好的。
故选D。
14.C
【详解】本题考查经典名著。
从句子中“染了大胡子的波斯人”“卡尔梅克老头”信息可知选自高尔基的《童年》。
故选C。
15. ① ④ ③ ⑧ ⑤ ② ⑦ ⑥
【详解】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鲁滨逊漂流记》文章叙述了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地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阅读文章可知:鲁滨逊在山洞周围插上木桩,防范野兽、野人。分不清时间和日期,用刀子在一根大柱子上刻上记号。小岛上没有生活物资,返回船上寻找,搬回到岸上。没有灯,就用羊油、麻絮照明。
故答案为①① ②④ ③③ ④⑧ ⑤⑤ ⑥② ⑦⑦ ⑧⑥。
16. 尼尔斯 “星期五”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讲述了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的故事。根据积累可知,“他十四岁左右,淡黄色的头发,瘦高的身材。这个男孩是个令父母头疼的小家伙,他顽皮粗野,懒惰无比,只喜欢睡大觉、吃饭,外加调皮捣蛋”是名著中的“尼尔斯”。
(2)《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根据积累可知,“这些战斗被那个逃跑的俘虏看在眼里,他停了下来,脸色煞白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估计他是被枪声和打枪时的火花吓到了,他惊恐地看着我,看着我手中的‘玩意儿’,两腿直打哆嗦,想跑又不敢跑”描写是名著中的“星期五”。
17. 示例:①在遭遇风暴时,没有被淹死;②在荒岛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③在热带可以不用穿衣服;④从船上取出了许多必需品,有些甚至够用一辈子。 从他身上学到了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直面挑战的勇气。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1.鲁滨逊本题中要找出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活下去的理由,应结合文中他所列出的“好处、坏处”这部分内容中的“好处”来作答 。
2.结合书本节选感受鲁滨逊凭借着自身顽强的毅力,跟大自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依靠智慧和双手,利用周边最为简单的工具,就在荒岛之中生活起来的坚强乐观、直面挑战的精神品质。
18. 方法2 方法1 19. D B F C
【解析】18.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1)《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843年。这本书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被鸭群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给低年级小朋友讲《丑小鸭》,应该浏览故事内容,梳理故事梗概。因为梳理出精彩的故事情节与梗概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故选方法2。(2)《上下五千年》讲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整本书篇幅较长,如果想要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书中的目录,然后选择重要的章节详细阅读,这样查找比较方便。故选方法1。
19.本题考查名著的掌握。
A.《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C.《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D.《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E.《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一起快乐读书吧》又名《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讲述了一个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人类起源”的基础知识,让青少年读者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寻找古人类起源、生存的证据,了解人类由原始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科普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讲述一个个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情节新鲜奇妙,故事娓娓动听,语言富有趣味,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从小立志在科学研究领域一展身手。
F.《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一部代表作品。《狼王梦》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同人类社会一样,动物世界也有温和与残忍之分、善良与狡诈之别。主要讲了一只名叫紫岚的母狼,为了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于是不断的训练自己的小狼,望子成王,可在残酷的事实的面前,梦想和期望不断破灭,自己的小公仔一个个相继死去,最后她把期望寄托在了即将出世的狼孙上,最后为了使狼孙能平安出世,与金雕同归于尽。
结合名著的内容简介以及题干,正确答案应为:善于一个人坚守——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跟着书本去旅行,感受异国地理风貌——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走进紫岚,走进动物情感世界——读《狼王梦》有感;人生也是经历磨难的修行——读《西游记》有感。故选DBFC。
20.(1) 包围破坏。 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鲁滨逊为了能保护庄稼与威胁庄稼的动物,山羊,野兔,小鸟做斗争。
(3)我感受到鲁滨逊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他善于动脑,勇于克服困难。
(4)B
(5) 《鲁滨逊漂流记》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书中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海难后,独自一人漂流到荒岛上,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道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生存的条件,从中学到了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独立生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详解】(1)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阅读选文的第③自然段,根据“这让我很心痛,觉得这些飞禽几天后就会吞噬我所有的希望,我也会挨饿,也没法再种任何庄稼”可知,这句话说的是鲁滨逊认为飞禽将会包围破坏掉田地和庄稼,破坏掉自己的希望。结合句子的意思可推测这里的“吞噬”指的是包围破坏;
阅读选文的第③自然段,根据“我把打死的鸟捡起来,用链子吊起来,以警戒其他的鸟”和“没想到,我这种杀鸡儆猴的方法非常奏效,因为那些飞禽不仅再也没有到庄稼地来偷吃,而且连岛上的这一片地都不敢来了,我再也没有看到过一只鸟在附近盘旋”这部分内容可知,鲁滨逊的方法是用惩罚打死的鸟来警戒其他的鸟。结合句子的意思可推测这里的“杀鸡儆猴”指的是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
第一部分(第①自然段)写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动物把庄稼破坏了。
第二部分(第②-③自然段)鲁滨逊做围起田地、安排狗保护田地等一系列行动保护田地,和威胁庄稼的动物们做斗争。
第三部分(第④自然段)鲁滨逊的行动获得了胜利。
根据对各段的理解可知,选文主要写了鲁滨逊为了能保护庄稼与威胁庄稼的动物,山羊,野兔,小鸟做斗争。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感知能力。
阅读第③自然段,根据画线句“这让我很心痛,觉得这些飞禽几天后就会吞噬我所有的希望,我也会挨饿,也没法再种任何庄稼。我下决心要保护好我的粮食,所以情愿整天整夜地在田地里守着”可知,鲁滨逊决心保护粮食,根据句中“整天整夜”这一信息可知鲁滨逊不怕困难,勇敢地付出精力去战胜困难。围绕着句子表达了鲁滨逊精神做出回答即可。比如:我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不惧困难的人,他能够整天整夜地守在田地里,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文学常识。
A.《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选项中“26年”的说法错误。
C.《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遇到风暴”属于外界因素,选项中“主动流落荒岛去探险”的说法错误。
D.阅读选文可知,鲁滨逊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阅读第③自然段,根据“这让我很心痛,觉得这些飞禽几天后就会吞噬我所有的希望,我也会挨饿,也没法再种任何庄稼。我下决心要保护好我的粮食,所以情愿整天整夜地在田地里守着”可知鲁滨逊不怕困难,勇敢地付出精力去战胜困难,他是一个刚毅、勇敢的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还提到了鲁滨逊救下星期五,他是一个善良的人。选项中“野蛮”这一说法错误,不符合鲁滨逊的形象特点。
故选B。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选文和整本书阅读,写《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推荐理由。《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书中的情节波澜起伏,非常有吸引力。同时,鲁滨逊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也值得人们学习。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精神来推荐即可。推荐理由应当针对小说的优秀之处,对读者的积极影响,同时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比如:书中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独自生存、面对野人等惊险情节,情节跌宕起伏,十分吸引人;书中鲁滨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生存的条件,他不放弃、不后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等等。
21.D 22.B 23.C 24.我从文字中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乐观、永不言败的人。他能从火堆中发现陶器的制作方法,多次失败仍坚持反复试验不放弃,终于成功了。 25.鲁滨逊烧出了几个锅子来,虽不美观,但却达到了他的最终目的。在烧制锅子的过程中,鲁滨逊又发现了玻璃的制作方法,后又继续研制,终于制作出了美观又实用的玻璃器皿。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章第①段“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舍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可知,鲁滨逊经历了很多事困难、失败,他不断尝试;第②段“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他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他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可知,他不断研究和改进;第③段“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及第⑤段“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可知,他烧制出了瓦罐和锅子。所以选文内容可概括为:鲁滨逊经历重重困难,经过多次失败,他不断研究,终于烧制出了瓦罐和锅子。
故选D。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第④自然段中“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及第⑤自然段“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可知,鲁滨逊是生火煮东西时在火堆里发现的制作陶器的方法。
故选B。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第④自然段中“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及第⑤自然段“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可知,鲁滨逊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好火力”。
故选C。
2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细读文章,结合各人物描写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如:由文中第①自然段中“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可以看出鲁滨逊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可他没有放弃,他积极面对,以豁达态度、百折不挠的精神大胆探索,终于烧制出了瓦罐和锅子,获得了成功。
2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烧制出了瓦罐和锅子的过程”合理发挥想象,写不一样的结局即可。注意语言流畅,想象合理。如:鲁滨逊通过烧出的锅子可以做出自己想喜欢吃的饭,然后他通过烧制锅子的办法,研究出了烧制花瓶的办法,慢慢的他会的本领越来越多。最终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