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06 12: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绘本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在绘本阅读中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且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在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操作中认识并理解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简单的分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思维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那你看过和数学相关的故事书吗?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本数学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比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保罗大叔的比萨店。
2.绘本阅读(课件出示绘本视频)
二、新知探究。
1.理解“等份”离不开平均分。
(1)理解2等份中的1块。
师:在刚才的故事里,讲了几件事情?(2件)
师:那第一件事情是……(指名学生叙述)
师:一个比萨分给两个人,每人一个还行吗?(不行)那每人分到多少呢?(一半、半个)
师:李老师用这个圆形的纸片来代替比萨,那怎样分就可以得到一半呢?
预设:平均分、对折分、从中间分。
是这样分吗?(教师演示不平均分的情况)
生:不是。
师:那应该怎么分呢?(指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平均分)
师:他这样分同意吗?老师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对折?
生:刚好重合就能分得同样多。
师:同学们,这种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叫做平均分。(贴字卡: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
师:像刚刚这样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就能得到2等份。(手指其中一份)这是2等份中的1块,(手指另外一份)这1块也是2等份中的1块,它们都是2等份中的1块。(贴字卡:2等份中的1块)
(2)理解4等份中的1块。
师:如果李老师将这个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边说边演示)就出现了……(4等份),也就是将比萨平均分成了相等的4份。就能得到4等份。(手指其中一份)这是4等份中的1块,(手指另外一份)这1块也是4等份中的1块,每一块都是4等份中的1块。(贴字卡:4等份中的1块)看来对折就能把它平均分,对折是平均分的好方法。
(3)理解3等份中的1块。
师将3等份的比萨图贴在黑板上。
问:同学们看,这样的一块就可以说是……(3等份中的1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字卡:3等份中的1块。
小结:看来要得到几等份,就必须要平均分。(手指“平均分”的字卡)
2.分数的读、写。。
继续播放绘本:第二天,保罗大叔开始叫卖他的新比萨,前来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多。
可是,问题随即出现了。有些客人因为比萨名字太长,点餐时只说“给我来1块比萨”,结果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比萨大小。“比萨的名字不能再简单一些吗?”客人向保罗大叔抱怨道。
师:到底怎么样说才更加简单一些呢?
预设:学生能够说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师:等等,让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师贴字卡“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问:你是怎么想到二分之一的?
预设:把比萨平均分成了2份,这个占了其中的一份,所以就是二分之一。
(指名多个学生说一说)
问:那三分之一呢?四分之一呢?(各找一名学生说一说)
师:老师觉得还不够简单,能不能再简单一些?用一个数来表示。
(如果学生能够说出就让学生说,学生说不出的话,教师引导说)
师边写边说:我们把这个披萨平均分成了2份,取了其中的1份,你看,简单吗?
问:那咱们这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不一样?它有几部分?这个直直的线表示把披萨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分成了2份,这两份就是分的总份数。(板书:分的总份数,1是我们取了其中的1份(板书:取出的分数)
师:其实呀,这每一部分在数学里都有它各自的名字,这条线叫分数线(板书:分数线),下面这个2我们叫做分母(板书:分母),上面的1我们叫做分子(板书:分子)。
师: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师:你看,我们就用这样的一个数就能表示出来这个披萨多少。像这样的数,我们都叫做分数。谁能再说几个这样的分数?(学生说)
师:说的完吗?(说不完)是啊,分数也有无限多个。像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数都叫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3.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把披萨平均分成了2份,取了其中的1份,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除了分披萨,还能分什么?谁能说一说。(引导学生规范完整地表述)
预设:把(一个苹果/月饼/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不同分法:竖着分、横着分(课件展示)
你看(课件展示),老师把它斜着平均分成了2份,那这一份可不可以用表示?(可以)
问:同样都是长方形,但是分的方法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
预设:都是将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不管是什么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了2份,那其中的1份都能用表示。
师:除了分图形,你看,老师这有一条线段,你能找到它的吗?
学生描述。
师:如果这条线段长是1米,那它的是多少呢?(学生汇报)如果这条线段长是1分米,它的呢?
师:看来,图形能找到它的,长度单位同样能找到,除了长度单位,你还能想到什么?(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等等,学生列举出)
师:我们看,无论是生活中的物品,还是图形,还是我们学过的这些计量单位等等,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那么都能用来表示。
问:那我如果要是把它(指着三等份的披萨图形)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成5份、平均分成10份呢?
生汇报: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
5.创造几分之一。
师:现在同学们手里都有一张卡纸,你能创作出几分之一呢?请你来折一折、画一画,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折好之后,用虚线描出它的折痕,同时用这样的斜线画出它其中的1份(课件出示范例),想好再折。
等大部分学生折好后: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折好了,折好的同学,你和你同桌说一说你折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折的。
根据学生的作品选择对比:贴一个,学生说是几分之一,教师写几分之一。
(1)不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分数。
问:这一行都是,不同的图形,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呢?
(2)相同的纸,分的分数不同。
这两张纸大小一样,但是它们每一份的大小不一样,为什么?
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其实,你看咱们的披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呢?
因此,我们在点餐的时候,要根据我们的饭量来点,更节约。
三、梯度练习,层层深入。
1.看图写分数。
保罗大叔又一次突发奇想,他将比萨做成了不同的形状,你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吗?
学生汇报。
师:最后一个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了呢?
预设:没有平均分。
2.问题讨论。
孩子们吃着比萨觉得有些口渴,如果来一些饮料就更好了,于是保罗大叔就端出了店里的饮料,请看,这是多少杯的饮料呢?( 杯饮料),这又是多少杯的饮料呢?( 杯饮料),这个呢?( 杯饮料)
师:三个杯中的饮料同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四、回顾故事,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保罗大叔分比萨的故事认识了分数,关于今天学习的分数,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学生交流收获。
看来同学们在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保罗大叔分比萨》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呢。
有个孩子想要和的比萨,保罗大叔觉得应该给和合起来的份量也起个简单的名字,那应该叫什么呢?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需要探究的内容,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保罗大叔分比萨》这本书,从里面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