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 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 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6: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文 言 文 断 句
202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断句解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从新高考全国1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而文言文学习就是需要多积累,多感悟,多熏陶。
  除此之外,是否有一些方法技巧帮我们准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考情分析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探究一: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义。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重要名词(代词)断句法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译文】太祖打算攻取滁州,率领数名骑兵前行,花云也随从前往。突然遇上了几千贼兵,花云保护着太祖,拔出宝剑,策马奔腾,冲破敌人的阵地前进。贼兵大惊叫道:“这个黑将军太勇猛了,不能抵挡住他的锐气。”(后来太祖的)大军来到,就攻下了滁州。太祖渡长江,花云最先渡过去。攻克了太平以后,花云凭借着忠诚和勇猛在太祖身边担任护卫。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译文】 庞葱和魏国太子要到赵国做人质。庞葱对魏惠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信。”“有两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有些怀疑了。”“有三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相信了。”
根据文意在“曰”的前后断句
探究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在它们的后面都要断开。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抓住对话标志先断一部分内容,然后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说些什么,来断句。
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1)借助对话动词断句
规律二:找动词,定句读
对话标志断句法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策驱而非驱羊也耕柱子曰骥足以驱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驱故怒子耕柱子悟 。 (出自《墨子 耕柱第四十六》)注:1.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2.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策驱而非驱羊也/耕柱子曰/骥足以驱/子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驱/故怒子/耕柱子悟
【译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羊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羊呢?”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才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策驱而非驱羊也/耕柱子曰/骥足以驱/子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驱/故怒子/耕柱子悟
(2)借助一般动词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只留下后面的谓语,因此我们在断句时,也可找出句中的动词,以动词为中心,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规律二:找动词,定句读
一般动词断句法
例: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例: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pí为军师
【译文】诸葛亮驻扎在渭水边上,关中震动。魏明帝(曹睿)深怕晋宣王(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战,就派辛毗作军司马。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前载:前人记载之事。 鄙黩dú :轻蔑傲慢。
【译文】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巩固练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探究三: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虚词时要善于归纳它们的规律。
规律三:找虚词,定句读
重要虚词断句法
①句首:
如“其、盖、唯、盍、凡、夫、诸、敬、且夫、若夫” 等发语词;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相对独立的叹词;
如“窃、请、谨、敢”等表敬副词 ;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 “然则” “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等关联词;
如“久之” “顷之” “向之” ;“未几”“已而” “既而” “俄而” “斯须”等时间词。
②句中:“以、于、为、而、则、者、也”等连词;
③句末:也、矣、焉、耳、兮、而已(陈述句);耶、与(欤)、邪、乎(疑问句);哉、夫(感叹句)
④ “嗟夫、嗟乎、呜呼”等叹词,前后都可断句。
注意:“也”字也常常用在句间,在表示句间语气的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不要在其后面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shū粟蛟蜃shèn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
(罗隐《辨害》)注:野人:农民 菽:豆类 蛟蜃:蛟龙河蜃 去:损失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
【译文】如遇虎豹为害,就用烧山的方法来解决,用不着考虑山农种植的粮食作物;如遇蛟龙河蜃(都是传说中在水为患的怪物,实际上不存在)为害,就采取断流的方法来消灭它,而不必考虑渔夫打鱼的利益。(道理在于,这种作法)所保全的是大利益,所抛弃的是小利益。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不亦……乎
其……邪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探究四: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 、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特殊句式断句法
规律四: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阮光禄在剡shàn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译文】阮光禄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光禄)说。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光禄)把那辆车烧毁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对偶
对偶、排比
顶真
探究五: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经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并常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文言断句。
修辞方法断句法
规律五: 借助修辞方法断句
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⑵据排偶,定句读
例如: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⑶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译文】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
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探究六: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有什么特点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译文】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孤儿孤女)。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办法生活而又无处求助的。 《孟子》还称这四种人为“穷民”(困苦的人)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规律六: 依总分,定句读
总分关系断句法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以礼乐节制自己为快乐,以称赞他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傲为快乐,以游荡为快乐,以吃喝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课堂小结
重要动词断句法
重要名代断句法
重要虚词断句法
特殊句式断句法
修辞方法断句法
一、通读文段,理解文意是关键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文言断句步骤及方法
总分关系断句法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读)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析)
第三步:借助方法,巧妙断句。(断)
第四步:仔细推敲,检查修正。(查)
技法点拨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迁移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注: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例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荆轲刺秦王》)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译文】民间传说:齐国有户人家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里很贫穷。父母犹豫不能决定,就询问他们的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想要嫁的人家:“(你)要是难于亲口指明,不用指明表白,就将一只胳膊袒露出来,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就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她原因。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作业布置
《67练》P562 T1-6
总之,正确地点断的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课堂总结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