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咏物言志诗)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咏物言志诗)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7:0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
1探究咏物言志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2掌握咏物言志诗的解题思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又叫托物言志诗、咏物诗,咏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的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通常以物象为题;如咏(题、赠、赞)+物象。
咏物言志诗
内容上以所咏物的形态、色泽、气味、声音等特征,挖掘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松梅竹菊:寄寓高洁
杜鹃鹧鸪:表达悲凄
梧桐落叶:含有悲意。
长亭杨柳:离别愁苦
落花流水:表达愁绪。
乌鸦燕子:寄寓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变迁。
月亮大雁:寄寓乡思。
花开花落: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或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一 常见物象
1以物喻人类。
感慨自身,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等。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
二 内容分类
病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和托物言志手法,以病牛自抒晚年的心志,表示忠心祖国、报效众生的信念决不动摇,体现了贵为宰相的博爱无私的仁者情怀。
2托物言志类。
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者不慕名利、不羡富贵,高洁脱俗,坚贞不屈;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本诗以托物言志、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守清白高尚节操。
3 描摹情态类。
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新柳
宋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本诗运用了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4 咏物抒怀类。
这类诗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此诗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以小松自喻,抒发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低微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不满之情。
5 咏物言理类。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表达作者某种人生感悟或生活哲理。
咏柳
[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译文
纷披凌乱的枝条还未改变淡黄的颜色,但依仗着东风的势力,它杨枝甩条,张狂已极。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这首诗运用拟人、托物言志手法,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寓意很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
琴诗
宋 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
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这首诗运用借物喻理、反问的手法,阐明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人不能离开物,物更不能离开人。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生活,创造世界
三 常用表现手法
1主要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2主要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主要抒情方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四 主题情感
主题情感 典型诗文
1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病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2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画菊 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主题情感 典型诗文
4 抒发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表明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柳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五 鉴赏方法
寻找契合点
咏物诗是通过咏叹“物”来体现思想情感,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的“物”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创造”过的,诗都是物情契合的产物,因此寻找“契合点”是解读咏物诗的钥匙。
寻找契合点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驰骋疆场
契合点
作者奇才异质,抱负远大,渴望功业
例如:
寻找契合点
孤 雁 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大雁离群独飞、思念同伴,孤独凄苦
契合点
作者战乱中颠沛流离,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至深,漂泊生涯,苍凉感慨
例如: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特征(外表、内在、环境等),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知人论世,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达技巧。
常用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解题具体方法
六 牛刀小试:

唐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
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白话诗歌】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畅饮的人的金制的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淡雅的风姿。
B.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
C.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
D.末尾两句,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了期望被朝廷赏识,入朝做官的心绪。
【参考答案】:B 
【解析】“安心归隐田园”错,从后四句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安心归隐,而是渴望入朝为官。
4.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谈谈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并结合本诗做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