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元素 物质的构成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分子 原子 离子
☆☆☆ 综合近几年中考试题,该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据核心地位。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预计在未来考试中,会更加注重考查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辨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粒子结构示意图是直观表示原子、离子结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中考对其考查频率较为稳定。命题趋势上,可能会将粒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等知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石,在中考中一直是重点考查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考点2 粒子结构示意图 ☆☆
考点3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
■考点一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O2、CO2、H2O、C60等都是由 构成的。
原子:
金属:Fe、Cu、Ag、Hg;
部分固态非金属:C、Si、S、P;
稀有气体:He、Ne、Ar、等稀有气体都是由 直接构成的
离子:NaCl、NH4Cl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至少含有两种离子,其中一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铵盐除外。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点拨】:
①“保持”指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表现出的性质,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③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除分子外,还有其他粒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 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的 都很小。
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 、分子能量增大, 加快。
③分子之间有 。
④同种分子, 相同;不同种分子, 不同。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理变化: 本身不变;例:三态变化,物质溶解。
化学变化: 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分成 , 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 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 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原子
①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如质子、中子、电子等。
②原子的基本性质:
原子的 都很小;
原子在 ;
原子之间有一定 ;
同种原子, 相同,不同种原子, 不同。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在 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 不可再分
构成物质情况 能直接构成物质 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直接构成物质。
相同点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联系
5.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B烧杯中溶液 ,A烧杯中溶液 ;
原因分析:A中浓氨水有 ,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离子
(1)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一般易 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一般易 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①原子 → 阳离子 ②原子 → 阴离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
书写原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注,数字在前(“1”必须省略),符号在后。
意义:
①表示一个某种离子;
②表示一个该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如:Mg2+ :①表示 ;②一个 。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1)原子序数= 数= 数= 数
(2)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 ,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
(2)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叫最外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钠、镁、铝等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非金属元素:氯、氧、硫等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除了氦He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他稀有气体的原子(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的最外层都有 个电子,这是一种 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参加化学反应(但不是不能参加化学反应,在特殊条件下,也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定义
定义 具有相同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布 在地壳中排前四位的元素 、 、 、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 。
三个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 ( )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规律揭示】物质、元素、微粒之间的关系: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元 素 原 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①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②表示物质的 组成 ③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④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分类 ①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②表示物质的 构成 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④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分类
联系 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核内的 决定元素的种类,即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定相同 ③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 (H、He除外)
【点拨】
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 ,不讲 。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核(荷)数一定相同;而核电核(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和NH4+;
③同种元素的离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Fe3+。
④同种原子和其所形成的离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a和Na+。
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首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
(1)大多数表示2个意义:
①表示该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如H: 表示 ;表示一个 。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表示3个意义:
①表示该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③还可表示这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如S: 表示 ;表示 ;表示 。
元素周期表
(1) 个周期 个族;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他们的 相同;
(3)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 依次增多;
(4)在元素周期表中,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端, (氢元素除外)位于原子周期表的中部,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端。
■考点一 分子 原子 离子
◇典例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物质的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B.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银温度计汞柱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知识点】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工业制取氧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详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 水银是金属单质汞,由汞原子构成,温度计在温度升高时,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水银柱升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变式训练
1.1(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液氮遇热汽化——分子间隔变大
B.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氧气较活泼——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1.2(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D.吹灭蜡烛——隔绝了氧气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典例1:(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曾携带1731g月壤样品返回地球。月壤中含量丰富的氦-3可作为核聚变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的,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题目信息,氦-3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的,所以氦-3原子的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也为2,故选:B。
◆变式训练
1.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
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2(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氟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萤石(主要成分)等矿物中,正常成年人体中约含2~3克。人体每日摄入4mg以上会造成中毒,含氟牙膏中常用作添加剂。下图为氟、钠、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
B.在氟化钠的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得到氟原子失去的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C.和两种物质中,氟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
D.牙膏中氟元素含量越高越好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典例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奶制品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C
【知识点】元素与原子、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详解】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变式训练
1.1(2024·青海·中考真题)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e C. D.
1.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 种元素,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
(2)图2中,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它的元素符号是 。
(3)图2中,不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______(填选项)。
A.元素名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4)图1中⑤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2中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5)蚀刻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丙、丁均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青海省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硅是光伏产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工业制取高纯硅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甲物质中硅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6:7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的原子序数是22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时核外电子数不变
D.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3.(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锂电池应用广泛。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的原子序数为3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4.(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5.(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水沸腾时壶盖被掀起。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水分子变成了其他种类的分子
C.水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6.(2024·海南·中考真题)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 满院的合理解释是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7.(2024·海南·中考真题)LED灯中使用了钇铝石榴石作为发光半导体材料。如图是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最外层有39个电子
C.元素符号为Y D.一个原子的质量为88.91g
8.(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关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图1是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种粒子的 相同。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从图2中选填字母)。
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特有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资料卡片中涉及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名称为 。
(2)“”表示的微观意义是 。
(3)请标出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参加反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
10.(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世界是物质的。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铍原子的质子数为 ,铍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图2中B单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4)图2中A和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和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氖原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表示2个氧原子
B.2Al:表示2个铝元素
C.:表示7个二氧化硫
D.: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 B.碳酸钠的化学式:
C.碳酸根离子: D.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4.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生成物微粒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H2 B.OH C.H2O D.H2O2
5.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
6.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钠离子的是
A. B.Na C. D.
7.如图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编号①和②各表示一种元素。
请回答:
(1)①所表示元素的质子数为 ;
(2)②表示硅元素,晶体硅广泛应用于芯片、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中,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画出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硅酸钠(化学式为)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很强的防腐功能,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元素F和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8.铅蓄电池性能优良,在电动自行车、汽车中广泛应用。已知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 B.铅属于金属元素
C.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2 D.铅元素对人体来说是有害元素
(2)伍德合金是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作电路保险丝。伍德合金属于 (填标号),铅的熔点比伍德合金的熔点要 (填标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C.高 D.低
(3)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的化学式为 。
9.我国科研人员在钛酸锶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革新。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由 (填离子符号)和构成,其中的化合价为 。
10.学习化学过程中,发现数字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不同。请写出下列数字“3”的含义。
(1) ;
(2) ;
(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元素 物质的构成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分子 原子 离子
☆☆☆ 综合近几年中考试题,该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据核心地位。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预计在未来考试中,会更加注重考查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辨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粒子结构示意图是直观表示原子、离子结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中考对其考查频率较为稳定。命题趋势上,可能会将粒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等知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石,在中考中一直是重点考查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考点2 粒子结构示意图 ☆☆
考点3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
■考点一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O2、CO2、H2O、C60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
金属:Fe、Cu、Ag、Hg;
部分固态非金属:C、Si、S、P;
稀有气体:He、Ne、Ar、等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离子:NaCl、NH4Cl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至少含有两种离子,其中一种离子一般为金属离子,铵盐除外。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点拨】:
①“保持”指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表现出的性质,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③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除分子外,还有其他粒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例:三态变化,物质溶解。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原子
①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粒子。脱离化学变化这一条件,原子仍可再分。如质子、中子、电子等。
②原子的基本性质:
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原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同种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 原子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构成物质情况 能直接构成物质 先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直接构成物质。
相同点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联系
5.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B烧杯中溶液____变红 _____,A烧杯中溶液_____不变色 ____;
原因分析:A中浓氨水有____挥发性_____,氨气分子运动到B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____碱性_____,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离子
(1)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一般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一般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①原子 → 阳离子 ②原子 → 阴离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
书写原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注,数字在前(“1”必须省略),符号在后。
意义:
①表示一个某种离子;
②表示一个该离子带了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如:Mg2+ :①表示一个镁离子;②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2)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叫最外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钠、镁、铝等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氯、氧、硫等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除了氦He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他稀有气体的原子(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参加化学反应(但不是不能参加化学反应,在特殊条件下,也是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定义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布 在地壳中排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 、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 。
三个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规律揭示】物质、元素、微粒之间的关系: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元 素 原 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①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②表示物质的宏观 组成 ③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④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分类 ①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②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④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分类
联系 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定相同 ③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H、He除外)
【点拨】
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核(荷)数一定相同;而核电核(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和NH4+;
③同种元素的离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Fe3+。
④同种原子和其所形成的离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a和Na+。
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首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意义:
(1)大多数表示2个意义:
①表示该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如H: 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表示3个意义:
①表示该种元素(宏观意义)②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③还可表示这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如S: 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表示硫这种物质。
元素周期表
(1)7个周期16个族;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他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端,非金属元素(氢元素除外)位于原子周期表的中部,稀有气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端。
■考点一 分子 原子 离子
◇典例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物质的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B.臭氧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银温度计汞柱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B
【知识点】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工业制取氧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详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 水银是金属单质汞,由汞原子构成,温度计在温度升高时,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水银柱升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了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变式训练
1.1(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液氮遇热汽化——分子间隔变大
B.常温下,氮气很稳定,氧气较活泼——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质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D
【详解】A、液氮气化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该选项解释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D。
1.2(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D.吹灭蜡烛——隔绝了氧气
【答案】D
【详解】A. 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汽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此选项正确;
B. 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此选项正确;
C.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所以铁制品锈蚀较慢,此选项正确;
D. 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
故选D。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典例1:(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曾携带1731g月壤样品返回地球。月壤中含量丰富的氦-3可作为核聚变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的,氦-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题目信息,氦-3的原子核是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的,所以氦-3原子的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也为2,故选:B。
◆变式训练
1.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氯原子、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B.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元素
C.图中“”表示两种原子带正电荷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A
【详解】A、氯原子和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有7个电子,故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符号“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不能表示2个氯元素,错误;
C、原子是不带电的,同时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圆圈表示原子核,故图中“”表示两种原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通常容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通常容易得电子,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故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错误;
故选A
1.2(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氟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萤石(主要成分)等矿物中,正常成年人体中约含2~3克。人体每日摄入4mg以上会造成中毒,含氟牙膏中常用作添加剂。下图为氟、钠、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
B.在氟化钠的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得到氟原子失去的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C.和两种物质中,氟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
D.牙膏中氟元素含量越高越好
【答案】C
【详解】A、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7=9,错误;
B、在氟化钠的形成过程中,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氟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氟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即氟原子得到钠原子失去的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错误;
C、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CaF2中钙元素显+2价,NaF中钠元素显+1价,则两种物质中,氟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正确;
D、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使牙齿坚固,从而有效防止蛀牙,但是牙膏中氟元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则会引起氟骨症,重则会引起恶心、呕吐、心律不齐等急性氟中毒情况,错误。
故选C。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典例1:(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奶制品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C
【知识点】元素与原子、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详解】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变式训练
1.1(2024·青海·中考真题)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He C. D.
【答案】A
【详解】A、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B、He表示氦元素、1个氦原子,不符合题意;
C、H2O表示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表示两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共有 种元素,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
(2)图2中,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它的元素符号是 。
(3)图2中,不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______(填选项)。
A.元素名称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4)图1中⑤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2中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5)蚀刻芯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丙、丁均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 四/4 Cl-
(2)Mg
(3)D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
【详解】(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1中,共有四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①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表示氯离子,所以①表示的微粒符号是Cl-。故填:四或4;Cl-。
(2)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表示镁元素,元素符号是Mg。故填:Mg。
(3)图2中,能直接获取有关Na的信息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无法直接知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故填:D。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镓元素、铝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3。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5)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NF3,乙为Si,丙为SiF4,丁为N2。NF3与Si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青海省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硅是光伏产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工业制取高纯硅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甲物质中硅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6:71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B、根据微观粒子图得出,甲为SiCl4,甲物质中硅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28:(35.5×4)=14:71,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1:2,错误;
D、丙物质是硅,由硅原子构成,不是由分子构成,错误。
故选A。
2.(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B.钛的原子序数是22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时核外电子数不变
D.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答案】B
【详解】A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错误;
B 、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中左上角数字是原子序数,钛的原子序数是 22,正确;
C、钛原子变为钛离子(Ti4+)时,失去了 4 个电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钛元素与其它元素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错误。
故选B。
3.(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锂电池应用广泛。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锂的原子序数为3
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C.锂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
D.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A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故A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单位是“1”,不是“克”,故B不符合题意;
C、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故C不符合题意;
D、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 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汽油置于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形成新物质,所以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隔变小,故C符合题意;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氧气和臭氧的分子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水沸腾时壶盖被掀起。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水分子变成了其他种类的分子
C.水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 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A
【详解】用水壶烧水,水沸腾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A。
6.(2024·海南·中考真题)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 满院的合理解释是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详解】“过雨荷花满院香”是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故选D。
7.(2024·海南·中考真题)LED灯中使用了钇铝石榴石作为发光半导体材料。如图是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最外层有39个电子
C.元素符号为Y D.一个原子的质量为88.91g
【答案】C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钇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钇的元素符号为:Y,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不是一个原子的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关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图1是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这两种粒子的 相同。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从图2中选填字母)。
【答案】(1)原子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E
【知识点】同一元素的离子与原子相互转化、元素的概念、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详解】(1)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能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图1中①表示的是原子;
(2)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氯离子,氯离子由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则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E。
9.(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特有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资料卡片中涉及到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名称为 。
(2)“”表示的微观意义是 。
(3)请标出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参加反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
【答案】(1)汞
(2)1个氧分子
(3)
(4)
【分析】根据图示,硫化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汞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1)根据图示,丙物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名称为汞;
(2)根据图示, 表示的微观意义是1个氧分子;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丁为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其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硫元素显+4价,可表示为;
(4)根据图示,硫化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汞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10.(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世界是物质的。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铍原子的质子数为 ,铍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图2中B单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4)图2中A和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1) 4 金属
(2) C B
(3)原子
(4) Na2S -2
【详解】(1)图1中铍原子的原子序数(左上角数字)是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铍原子的质子数是4;
铍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则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微观粒子是C;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与C质子数(圆圈内数字)相同,则与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
(3)图2中B是钠单质,钠属于金属由原子构成;
(4)图2中A(硫)和B( 钠)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硫元素显-2价,钠元素显+1价,则化学式为Na2S,其中A(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和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氖原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A
【详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氖原子有2个电子层,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活泼;氖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表示2个氧原子
B.2Al:表示2个铝元素
C.:表示7个二氧化硫
D.: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答案】D
【详解】A、:表示1个氧离子,选项错误;
B、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2Al:表示2个铝原子,选项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前出现数字表示几个分子,故:表示7个二氧化硫分子,选项错误;
D、: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选项正确;
故选D。
3.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 B.碳酸钠的化学式:
C.碳酸根离子: D.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A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个二氧化碳分子:,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B、碳酸钠化合物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酸钠的化学式:,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碳酸根离子:,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单质化合价为0,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说法错误;
故选:A。
4.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生成物微粒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H2 B.OH C.H2O D.H2O2
【答案】C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是4个氢分子与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4个水分子,反应后剩余1个氧分子,生成物微粒符号为H2O。
故选C。
5.铷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
【答案】C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铷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即,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有37=2+8+18+8+n,得n =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选项C分析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钠离子的是
A. B.Na C. D.
【答案】C
【详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则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钠离子表示为,故选:C。
7.如图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编号①和②各表示一种元素。
请回答:
(1)①所表示元素的质子数为 ;
(2)②表示硅元素,晶体硅广泛应用于芯片、太阳能光伏板的生产中,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画出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硅酸钠(化学式为)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很强的防腐功能,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元素F和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答案】(1)8
(2) +4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由图可知,①是第8号元素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8;
(2)由图可知,②是第14号元素,其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核外由14个电子,分三层排布,由内至外分别为2、8、4,故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硅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正负代数和为0,(+1)×2+x+(-2)×3=0,x=+4;
(3)元素F和位于同一个族,其最外层电子数形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8.铅蓄电池性能优良,在电动自行车、汽车中广泛应用。已知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标号)。
A. B.铅属于金属元素
C.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2 D.铅元素对人体来说是有害元素
(2)伍德合金是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作电路保险丝。伍德合金属于 (填标号),铅的熔点比伍德合金的熔点要 (填标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C.高 D.低
(3)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C
(2) B C
(3)PbO2
【详解】(1)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82-(8+18+32+18+4)=2,故A正确;
B.铅字带有 “钅” 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铅的原子序数是82,相对原子质量是 207.2,故C错误;
D.铅元素对人体来说是有害元素,例如铅中毒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等,故D正确;
故选:C。
(2)伍德合金是铅、铋、锡和镉组成的合金,合金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所以伍德合金属于混合物;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组成成分的纯金属的熔点,铅是纯金属,伍德合金是合金,所以铅的熔点比伍德合金的熔点要高;
故选:B;C。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Pb原子、4个H原子、2个S原子、8个O原子;反应后有2个Pb原子、4个H原子、2个S原子、10个O原子,所以X中应该含有1个Pb原子和2个O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PbO2;
故答案为:PbO2。
9.我国科研人员在钛酸锶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制冷技术的革新。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由 (填离子符号)和构成,其中的化合价为 。
【答案】(1) 金属 38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信息可知,的名称中含有“钅”,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
(2)属于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且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设的化合价为a,则有,则。
10.学习化学过程中,发现数字位置不同,表示的含义不同。请写出下列数字“3”的含义。
(1) ;
(2) ;
(3) 。
【答案】(1)表示锂的原子序数为3
(2)表示一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3)表示一个磷酸根带有的负电荷数是3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故3表示:锂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故NH3中的“3”表示的是一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3)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故中的“3”表示一个磷酸根离子有的负电荷数是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