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殇(shāng) 污秽(suì) 驰骋(chěng)
B.吹笙(shēng) 摇橹(lǔ) 诡谲(jú)
C.脚镣(liào) 波澜(lán) 伫立(chǔ)
D.迸射(bèng) 商於(yú) 虐待(nü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梗 犀利 指天划地
B.驰骋 俄倾 愤愤不平
C.虐待 婵娟 拖泥戴水
D.雷霆 污秽 哗众取宠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作品,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
B.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让我们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
C.运动让人快乐。长期久坐,不仅影响体能,还容易导致作息紊乱,引发负面情绪。
D.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的原因。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B.“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纷纷到市教育局反映:孩子作业多,完成任务很吃力,有时甚至要做到深夜,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D.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
6.请你按照划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排比句。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八十五年前,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首次唱响。从此,这部旷世经典以其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华大地广泛传唱。它犹如一颗明星,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齐诵《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7.对下列各句的修辞和表达效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了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
B.“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有力地抒发了主人公的爱憎感情。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D.“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象征、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抨击了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反问的运用,加强了抨击的语气。
8.说出下列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1)风、雷、电:
(2)洞庭湖、东海、长江:
(3)“东皇太一”等众神:
9.综合性学习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设计】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①
②
(2)【交流表达】
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
(3)【国学运用】
探望李奶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列各句中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你把我载着拖到(甲)的边上去,拖到(乙)的边上去,拖到(丙)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②,你③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④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⑤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⑥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⑦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⑧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⑨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
10.选文第1段中甲、乙、丙三处横线应分别填上 、 、 。
A.东海 B.长江 C.洞庭湖
11.选文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选文第2段中共有9个“你”,所指代的内容不尽相同。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②③④|①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⑧|①⑤⑥|⑦⑨
D.②⑥⑧⑨|①③④|⑤⑦
13.选文第2段中“无形的长剑”指什么
14.选文第2段中“比铁还坚固的黑暗”比喻 。本段中与这一句话的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已
第一幕 剧情
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来,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栓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换,非市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票,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喝一场。。。咸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国这的国事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专来于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于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题,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清;来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率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 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虔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查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那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已,他用手在舞台上滕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习难,故意挪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己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己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
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己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己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神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已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小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15.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16.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地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17.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此呆板?请说明理由。
(戏剧评议)
18.别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剧情创作)
19.同学们想把(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也搬上舞台,请参考第一幕“剧情”的写法,根据备选篇目内容和剧情要点,撰写一幕“剧情”。(不少于150字)
剧情要点 ◎主角的情况 ◎配角的情况 ◎对这一幕戏的思考
备选: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蛋 糕
莫泊桑
为了不让人发现她的真实姓名,我们姑且叫她昂塞尔夫人吧。
她是身后拖着光尾的那些巴黎彗星中的一颗。她做诗写小说,有一颗富于诗意的心,而且美得让人心醉神迷。她很少接待人,除了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某某方面的泰斗。曾是她的座上客,变成一种尊称,一种真正智者的尊称;至少人们对于受到她的邀请是这么看重的。
她丈夫扮演的却是一颗暗淡的卫星的角色。这一位想出了一个高招儿,每逢他妻子招待客人的日子,他也接待朋友;这样他就有了专属于他的群众,这些人赞赏他,倾听他的高谈阔论,对他的注重程度比他光辉夺目的伴侣犹有过之。
他以节省开支为借口,在他妻子接待客人的日子邀请他的朋友,这样他俩的朋友就混在一起,不,不如说形成两组。夫人及其由艺术家、法兰西学院院士、部长等组成的随员,占用了一个以帝国时代风格陈设和装饰起来的长厅。先生总是和他的庄稼汉们退避于一间比较狭小的、平日当作吸烟室的房间;昂塞尔夫人挖苦地称之为“农业沙龙”。
这些招待活动花费不大:一壶茶,一个圆形奶油蛋糕,就这些。起初,①先生提出过要有两个奶油蛋糕,一个给学院派,一个给庄稼汉;可是太太英明地指出,这种做法似乎在标榜两个阵营、两个招待会、两个派别,先生也就没再坚持。因此还是只供应一个奶油蛋糕;先由昂塞尔夫人拿来礼遇学院派,然后再转送给农业沙龙。
然而,这个圆形奶油蛋糕却很快便成了学院派最感兴趣的注意目标。昂塞尔夫人从来不亲自切蛋糕。这个任务总是由这位或那位显赫的客人来承担。这个特别光荣因而也特别受欢迎的特殊职责,轮到每个人身上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长达三个月,但不会再长了;有人还注意到,此项“切蛋糕”特权似乎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优越感:例如连说话都带着君王——或者不如说副王语调的优越感。
人们在私下里,躲在门背后说悄悄话的时候,把这些幸运儿称作“蛋糕宠儿”,而且每次宠儿的更迭都会在学院派里引起一场革命。刀就是权杖,蛋糕就是徽标;人们对当选者齐声祝贺。庄稼汉那一组的人从来没有切蛋糕的份儿。连先生本人也总是被排除在外,虽说他也能吃到一份。
可是彗星的光芒不会永远那么耀眼。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衰老。②渐渐地,人们对切蛋糕的热情似乎在减弱;当托盘递给他们时,他们有时还显得有点犹豫;这个从前令人如此羡慕的职务,变得不那么诱人了;人们对这个职位不再那么眷恋,也不再那么引为骄傲了。后来,应选人越来越少,少得几乎没有了。啊,真是奇迹,竟然整整一个月都由昂塞尔先生切蛋糕。后来他也好像是厌倦了;有一天晚上,人们看到昂塞尔夫人,美丽的昂塞尔夫人,在亲自操刀。
不过看来这活计让她厌烦之极,第二天,她再三央求一位客人,人家只得从命。
切蛋糕本来不算什么事,可是一旦获此宠幸而连带的种种特权现在却让人望而生畏了;因此,每当蛋糕端出来时,学院派们便纷纷溜到农业沙龙,好像要躲到始终笑容可掬的丈夫背后似的。忧心忡忡的昂塞尔夫人一手端着奶油蛋糕,一手拿着刀,出现在门口时,所有的人都拥到她丈夫身旁,仿佛请求他的庇护。
又过了几年。再也没有人愿意切蛋糕了。可是出于根深蒂固的老习惯,那位仍然被人礼貌地称作“美丽的昂塞尔夫人”的女人,每次晚会时,都要用目光寻找一个忠诚之士来执刀,而每次在周围都会发生同样的骚动:一次旨在避免听到她即将说出口的建议而爆发的巧妙的大逃亡。为了逃亡,各种各样复杂而又机智的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天晚上,有人把一个非常年轻、天真无邪的小伙子介绍到她家里来。他对奶油蛋糕的秘密尚一无所知,因此当蛋糕出场,大家都溜之大吉,昂塞尔夫人从仆人手里接过那盘蛋糕的时候,这小伙子依然神情自若地站在她身边。
她也许以为他是了解这件事的,满脸堆笑,声音激动地说:
“亲爱的先生,能不能麻烦您把这个蛋糕切一下?”
他为有这种荣幸而感到高兴,忙献殷勤,脱下手套。
“啊,怎么说呢,夫人,真是太荣幸了。”
远处,在长厅的各个角落里,在庄稼汉房间敞开着的门里,人们伸着脑袋惊奇地看着。等看到新来者毫不犹豫地切好了蛋糕,大家便迅速围了过来。
大家好奇地注视着他,连那位做丈夫的也颇感意外。那年轻人呢,他因受到众人突如其来的尊重而感到惊异;他尤其不明白,何以女主人对他特别地亲切,明显地宠幸,而且对他表现出一种无声的感激之情。
不过看来他终于明白了。
当他出现在下次晚会时,他看上去心事重重,甚至有些害臊,老是不安地东张西望。吃茶点的时候到了。仆人走进来。昂塞尔夫人笑眯眯的,接过蛋糕,又用眼睛去寻找那个年轻朋友;可是他逃得那么及时,已经不见踪影。她就出去找他,终于在“庄稼汉”的房间里找到了他。他正挽着她丈夫的胳膊,神色惊慌地向他请教消灭葡萄根瘤蚜虫的方法。
“亲爱的先生,”她对他说,“能不能麻烦您切一下这个蛋糕?”
他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脑子也蒙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幸亏昂塞尔先生可怜他,转过身来对妻子说:
③“亲爱的,您要是能不来打断我们,那就太好了:我们正在谈论农业上的事。让巴蒂斯特[1]去切您的蛋糕吧。”
从那天以后,再也没有哪位客人替昂塞尔夫人切她的圆形奶油蛋糕了。
(有删改)
[1]巴蒂斯特:昂塞尔家的男佣。
2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昂塞尔夫人拒绝丈夫的提议,坚持只供应一个蛋糕,意在维护自己的主办者地位,也反映出了两个阵营的地位差距。
B.小说主要通过将昂塞尔夫人和昂塞尔先生对比来推动情节发展,呈现了昂塞尔夫人从辉煌到落寞的过程,强化了她的悲剧色彩。
C.新来的年轻人在知道切蛋糕的秘密之后对于切蛋糕一事感到十分尴尬,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拒绝。
D.昂塞尔夫人逐渐失去往日魅力,不再受到追捧。这与《琵琶行》中琵琶女“门前冷落鞍马稀”的遭遇相似,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却有所不同。
2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篇节奏舒缓,从容介绍昂塞尔夫人的身份地位、社交圈子以及夫妻二人招待朋友的独特方式,为后文切蛋糕情节做铺垫。
B.小说语言华丽典雅,大量使用复杂的长句和深奥的词汇,符合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
C.“刀就是权杖,蛋糕就是徽标”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切蛋糕”这一行为在学院派眼中被赋予的特殊象征意义和荣耀感。
D.小说主要以第三人称叙事,但在开篇使用了第一人称,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22.有评论认为,“选择具有特征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事物的实质,从而实现准确深刻的艺术效果是很多伟大作家的共同特点,请你从本文和《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片段中各选取一个细节谈谈你的理解。
23.某同学在阅读小说时制作了下面的阅读卡片,针对对应的文句写出了昂塞尔夫人的感情和表达相应感情的内心独白,但有三处写不出来,请你依据自己对文句的理解,将卡片补充完整,每处50字以内。
原文句子 人物情感 人物内心独白
① 对丈夫及其朋友社交圈子的不屑,对自己所处“高雅”社交群体的优越感。
② 唉!想当初,切蛋糕是多么风光荣耀的事儿,人人都眼巴巴地盯着,可如今却如此犹豫!
③ 因丈夫变得敷衍轻慢而错愕,对自己已经丧失在聚会上的地位倍感愤怒。
答案
D 2.D 3. C 4.C 5.A 6.①. 它犹如一幅画卷 ②. 在祖国的大地铺陈色彩 ③. 它犹如一江大河 ④. 在人民的心中奔腾激越 7.D
.(1)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2)象征人民群众 (3)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
9.(1)示例 “孝亲敬老”主题班会;“孝亲敬老”演讲比赛;“孝亲敬老”故事会;“孝亲敬老”图片展。(写出两个即可)
(2)示例 李奶奶您好,我们来看您了。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祝您早日康复!
(3)A
10.C B A
11.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12.B ②③④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其他的都是指“电”。
13.“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14.黑暗的世界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15.(1)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2)两掌柜相争十吊钱
16.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17.示例: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淡,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他们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镇定和周围世界的鬼祟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始终“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鲁迅想要根治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
18.(1)我认为是喜剧。
何半仙、掌柜、孔乙已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武有喜剧效果;两掌柜为了典当的价格相互争执,互相推搡,最后互相协调,结果居然是一个平均数,充满喜剧效果。
(2)我认为是悲剧。
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可恶的蓝皮阿五摆出一副关心、帮助的样子,却雁过拔毛;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穭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寡;孔乙已追着鲁迅讨钱,何半仙争着看孔乙己手中的钱。孩子病了,大人病了,甚至整个社会也病了,令人悲哀。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
19.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阿长,也可以是两个人)阿长来自绍兴农村,进城当了周家的女工,成了童年鲁迅的保姆。鲁迅的母亲和许多人都叫她“长妈妈”。阿长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总之不大符合当时妇女的规范。虽然阿长看起来很粗,但是心很细。这一幕里有热心的书店老板,有藏着绘图的《山海经》的远方叔祖,还有鲁迅的母亲。后来,阿长把买来的《山海经》送给了童年鲁迅。《山海经)给童年鲁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成为鲁迅最为心爱的宝书。从此,鲁迅的文学创作不经意间都带上了《山海经》的色彩。
示例二《五猖会》(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父亲,也可以是两个人)七岁那年,小鲁迅听到小姑母要接他去看五猖会的消息,兴奋极了。大清早小鲁迅就起来了。正准备出发,他被父亲留下来背《鉴略》。他长时间痛苦地背诵,心里始终向往着五猖会。母亲和阿长在一旁,想尽力帮助却又无可奈何。工人们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小鲁迅终于背完了,工人们将他高高举起。在大家的欢呼中,小鲁迅去看五猖会了。他虽然得以成行,但觉得索然无味。这次经历,让鲁迅认识到封建专制的家庭教育理念会戕害孩子的天性。
示例三:《藤野先生》(主角可以是鲁迅,可以是藤野先生,也可以是两个人)青年鲁迅到日本仙台医专学习,遇到了藤野先生。于留学期间,藤野先生关心鲁迅的学习与生活,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血管图,还向他了解中国妇女裹脚的情况。这一幕有追求享乐的清国留学生,还有歧视清国的日本同学。鲁迅做解剖实验时,日本同学嘲笑他,他深深地体会到弱国国民的辛酸。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去日本求学,但“看电影事件”使他认识到第六要紧的是改变国人的精神,从而毅然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20、B
21. B
22.示例:《蛋糕》“切蛋糕”这一细节极具代表性,切蛋糕者享特权,语气傲慢、备受女主人宠幸。此细节精准揭露上流社会对特权的追逐,尽显其虚荣本质。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贾宝玉一见林黛玉没有玉就要摔玉,这个细节暗示了他和黛玉之间感情的特殊,凸显出他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和追求平等、追求真挚情感的思想实质。
23.
原文句子 人物情感 人物内心独白
① 对丈夫及其朋友社交圈子的不屑,对自己所处“高雅”社交群体的优越感。 哼!想单独拥有一个蛋糕,把他那些庄稼汉与我的高雅朋友平等对待,简直是白日梦!
② 从辉煌到衰落的变化无可阻挡,让她感到失落与无奈,产生了一种挫败感。 唉!想当初,切蛋糕是多么风光荣耀的事儿,人人都眼巴巴地盯着,可如今却如此犹豫!
③ 因丈夫变得敷衍轻慢而错愕,对自己已经丧失在聚会上的地位倍感愤怒。 啊!他竟然敢这样敷衍我了!这已经不是我的社交聚会了吗?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