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高一历史 主备人:辛晓鹏 审核人:程林国 班级: 姓名: 日期:2015-12-9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学自测案】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二、简述中共“一大”形成的过程、内容及意义;中共二大的内容
三、国共合作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四、简述国民大革命
五、简述工农武装割据
【自我检测】
1.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3.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5.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了中共确立了( )
A.开展武装斗争,夺取城市的革命目标 B.开展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策略
C.实行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方针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
【自研自悟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一大后,马林离开上海去中国南方,同孙中山会谈三次。回到上海,安排了一系列两党领导人的会议:“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同时共产主义小组必须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同志们必须共同商定在国民党内应遵循的策略。我们的同志拒绝这个主意。”
思考 材料反映当时马林主张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国共两党合作?这一方式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 (1)方式:党内合作。(2)内涵: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材料二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材料三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以上材料均出自《毛泽东选集》
思考 据材料归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涵。
答案 材料二中的“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说明了根据地建设,“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说明了武装斗争。材料三反映了发动农民的重要性,开展土地革命。
材料四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
思考 中国和俄国所走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案 不同:俄国是城市中心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其原因是两国国情不同。
【自练自提案】
1.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下图是陈鹏同学拍摄的照片《国民党一大旧址》,同学们就这张照片进行讨论,有以下评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次会议召开于1924年初的广州B.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C.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的终结D.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
4.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5.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这表明( )
A.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B.中共此时已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C.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D.中共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能力提升]
6.下表为: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民
绥远
3 200
8%
3%
80%
湖北
1 877
63.1%
2.3%
8.9%
广东
15 000
21.2%
20.1%
39.1%
此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7.1923~1927年,苏共中央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122次讨论,作出了738个决议,这些决议通过共产国际来指示给中共中央。1927年7月底中共已决定南昌起义了,莫斯科还发来由斯大林亲自决定阻止起义的电报。这表明( )
A.中共对本党的政策没有决策的权力 B.苏共通过共产国际指导中共革命斗争
C.苏共反对起义是希望维持革命统一战线 D.中国革命对苏联国家利益非常关键
8.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课后反思】
2015级高一历史 主备人:辛晓鹏 审核人:程林国 班级: 姓名: 日期:2015-12-11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学习目标】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学自测案】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重大事件及结果
二、西安事变的原因、经过、解决及意义
三、抗日战争的背景、实现、抗战表现、结果及意义。
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经过。
【自我检测】
1.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遵义会议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一大
2.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出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
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
【自研自悟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大量鲜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胡绳主编)
材料二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发生了哪两次历史性转变?
材料三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1945年8月20日)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封电报出现的国内背景。材料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措施?蒋介石的真实态度及原因是什么?
【自练自提案】
1.下面漫画作品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革命( )
A.工作重心的转移 B.革命中心的转移
C.党的根本任务的转移 D.革命道路的转移
2.毛泽东宣称:“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
①粉碎了敌人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②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③在军事上取得了主动权 ④彻底清算了党内的“左”倾错误,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⑤沿途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3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4.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少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5.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