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塞腰鼓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安塞腰鼓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1: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命的强健刚劲 旺盛的生命力
强大的力量 气势宏大 气势磅礴
作者:刘成章
作 者:刘成章
出生年月:1937年
籍 贯:陕西延安市人
职 务: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荣誉: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 是该集中的一篇
kànɡ
huì


chuí

pánɡ bó
rǒnɡ
◆生难字
zhòu
tián
juàn
tónɡ
zhuó
jiá
lín
骤雨( ) 恬静(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然( )
束缚( ) 磅礴( ) 困倦( )
瞳仁( ) 冗杂( ) 烧灼( )
捶 ( ) 戛然( ) 淋漓( )
他写陕北,追“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抓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根据时间顺序,分为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部分。
学习任务单
表演前(第1-4段)
表演中(第5-27段)
表演后(第28-30段)
(第5-13段)宏伟的场面
(第14-17段)②___________
(第18-22段)击鼓的后生
(第23-27段)③___________
雄壮的声响
奇丽的舞姿
①______的腰鼓(静)
④______的腰鼓(动)
寂静的腰鼓(静)
安静
激昂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本 体
喻 体
鼓点
流苏
脚步
瞳仁
风姿
骤雨
旋风
乱蛙
火花
斗虎
急 促
飞 扬
蹦 跳
闪 射
强 健
生动、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写作手法积累拓展:把安塞腰鼓写成一首诗——那也是一首豪迈的诗!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反义词
对比
排比
使人想起: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虚实结合
引用杜甫的诗
引用信天游
写出了击鼓场面的壮烈、气势磅礴。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反复、排比
写出击鼓场面的自由奔放。
虚写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皮鼓面了,也是
隆隆
隆隆
豪壮的抒情
严峻的思索
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隆隆
隆隆
“隆隆”既是拟声词又是叠词
反复使用,生动形象又强烈地表现出安塞腰鼓声响的特点——气吞河山、震撼人心;
让读者产生联想,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赏析:
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
虚实结合
叠词的运用,
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声响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好一个安塞腰鼓
抒情
直接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这叫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反复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间隔反复,强调安塞腰鼓的“好”,表达赞美之情。
③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使感情表达渐进,越来越浓烈。
④自然分层,使结构清晰。
⑤作为议论抒情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内容结构上
情感表达上
从用词方面说:叠词、反义词的运用
从句式上说:铿锵的短句、独词句
从修辞上说:比喻、排比、反复
从写法上说: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从表达方式上说:描写、议论、抒情
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艺术手法
主旨探讨
通过描写安塞腰鼓,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思想?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比较贫穷,人们生活艰苦,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人们认为幸福生活并不遥远,所以安塞人民居然能有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知识链接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热烈奔放、气势恢宏,其中蕴含着西北汉子的朴实与豪气,代表着西北高原的文化,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这鼓声是力量,是信念,更是希望!
黄土高原的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人们长久以来受到贫穷、落后、闭塞的束缚,隆隆的鼓声告诉我们:这种渴望冲破一切羁绊、奋斗不止的精神,正是高原人民爆发出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