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1: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竺zhú可桢zhēn(1890—1974),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走近作者
竺可桢 萌发 融化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呈现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谚语 连翘
酝酿 纬度 结束
草长莺飞
shù
wěi
正音
zhú zhēn
ménɡ
rónɡ
piān
yùn


chénɡ
zài
yàn
zhǎnɡ yīnɡ
Yùn niànɡ
qiáo
shuāi
草长莺飞
衰草连天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字词解释
  说明文
  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或称之为科普小品文。
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
  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课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指“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点名了说明对象。
  解 题
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尝试划分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1
3
4
2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3)
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4—5)
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6—10)
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11—12)
01
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02
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03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请在书中找出: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具体感知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生动形象。
文本解读
3.第一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本段是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等,条理清晰。
大自然的语言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衰草连天
孕育果实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什么道理?
拟人;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顺序不可调换
杏花开了——传语——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暗示——快种谷子
布谷叫了——唱歌——割麦插禾
第一、二段列举丰富的自然现象是为了引出什么内容?
第二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物候
—— 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学
植物
动物
时间先后
运用生动典雅的语言
拟人
比喻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
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
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朗读第4、5段,归纳段意、分析说明方法。
北京
1962年
1961年
1960年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说明顺序位置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一月的内蒙古
一月的海南
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纬度对于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白雪
山下青葱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不能。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顺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例。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能否颠倒它们的顺序?
不能。“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小组讨论
你还记得哪些说明方法?
知识回顾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精读课文,说说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第7-10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下定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分类别
合作探究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引用农谚,增强趣味性,使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合作探究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运用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分析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已是春归芳菲尽,但是诗人却意外发现这高山古寺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读课文,筛选信息
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